绝妙蓝调
1.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有很好的同一性。他们知道他们是谁,他们能够成为什么样子,他们的生活中想要什么和什么是最基本的。
2.他们尊敬和欣赏自己。他们在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的强度之外,能够提供帮助和爱。
3.他们能够认识和接受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感到有胜任感,也允许他人觉得他们是有能力的。
4.他们是欢迎改变的。他们对“不满意”显示出主动性和勇气。他们做出希望怎样改变的决定,并朝着他们喜欢变成的样子去努力。
5.他们出作塑造他们生活的选择。他们懂得所作的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最初决定。他们不是这些最初决定的牺牲品,如果必要他们会修正这些决定。
6.他们感觉是活着的,他们的选择是生活导向的,生活得充实而不只是存在。
7.他们是可信的、真诚的和诚实的。他们不隐藏在面具、防御、贫弱的角色和假象后面。
8.他们有幽默的感觉。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他们没有忘记如何笑,特别是关于他们的弱点和矛盾之处。
9.他们有错误,并乐意承认它们。他们不忽略错误,也不想详述悲惨的事情。
10.他们通常生活在当前。他们不沉溺于过去,也不固着于未来。他们能够体验“现在”并能陈述给其他人听。
11.他们欣赏文化的影响。他们懂得自己的文化影响他们的途径,他们尊重其他文化造成的价值观的多样性。他们对社会阶层、种族、性倾向和性别所造成的独特性、差异性非常敏感。
12.他们对其他人的幸福有诚挚的兴趣。这主要是基于尊重、关怀、信任和对其他人真正的重视。
13.他们对他们的工作有深层次的投入,并从中得到意义。他们能够接受工作带来的报酬,他们不是工作的奴隶。
14.他们能够维持健康的界限。尽管他们努力地为来访者考虑,但是他们不会把来访者的问题带到他们自己的时间里面。
小小小黄鱼
被安排设计几个公开讨论的话题,于是提起笔来,顺手就写下了”心理咨询师的必备品质“。待写完才想,每个咨询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咨询师在工作中也会呈现其独特的能量,所以若要说必备的品质,恐怕也难有个统一的标准,毕竟各个流派所遵循的原则都会有所差别,更何况每个个体的工作风格更有可能是相差千里万里的。别的不说,就我自己所跟从的一些老师,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想理出一些咨询师必备的品质,好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接触过许多在心理行业从业的人,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内业人士的工作方式和言谈举止,也会蓦地生出些担心,毕竟这一行在中国真正的发展年头还短,真正接受过正规系统训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有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些已经从业很久的咨询师,却有很多在初级的咨询师训练中就会被提醒注意的内容,还是会在他们的言谈行为中很理所当然地流露出来,甚至是以之为乐为荣,这是值得担忧的。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一个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会影响到助人工作的效果,影响到那些受助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这个工作,其实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心理咨询师的内在品质会影响到另外一个人在此后N年中的生命状态,在这个助人的行业中,个人的修行,是大意不得的。
那么,这个行业,欢迎具有什么样内在品质的咨询师呢? 除了在专业上的修行,在人性的品质上,也需要一些最基本的品质:视野要宽、心性要平、为人要谦、治学要勤、心态要公。其实这些也不过在谈同一件事:修通和成长。
理论与情感体验
曾经,在我带领的一个学习小组里,有学员问我:在理论与情感的体验方面,是不是情感更重于理论呢?我记得我曾告诉他,理论与情感是同等重要的, 虽然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借助于体验我们自身的情感状态来理解对方的心理世界,但这并不是说,理论就可以被放到一边去,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情感,并形成工作的假设,是借助于那些理论来做指导的,否则的话,我们可能只会跟在情感情绪的后面跑马拉松,但是找不到工作的方向。
其实,那个学员的说法并不偶然,在我学习的早期,我所跟随的老师也讲过类似的话,在他的工作经验里,那些理论是不必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学习的,只要在人性层面能够跟进就好。那时我也把这个说法奉为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其实那对我而言,是可以偷懒的方式,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对情感非常敏感,而理论又不够扎实的人。可是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却慢慢发现,如果只跟随自己的情感,其实是很难真正把工作深入的,因为根本没有方向去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及至开始接受高密度的正规督导训练,开始一本本认真去啃那些理论书籍时,才发现,之前所奉行的原则,根本就是治疗师的一厢情愿,缺少了理论的支撑,单靠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对方,更多的时候,会陷进自己的经验误区中去。那个偷懒的行为,最终带来的,会是让自己在工作中精疲力竭,更不要说自恋受挫。后来我与那位老师也有过一些讨论,我问他”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怎么可能对我们所感受到的内容形成有效的假设呢?“他当时对我的这个问话很恼火,也许他把这个问话感受为了我对他的挑战。他的这个状态让我觉得有些不安,所以,我此后就中断了跟随他的学习。
当时我之所以感觉不安,是觉得,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需要的是人性中的的修行,一个合格的治疗师,至少是有能力倾听的,有能力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即便是不同意,但也绝不至于因此而恼怒。一个在讨论专业话题时会将自己带入战斗状态的咨询师,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容纳那些求助者的破坏性内容?而当听到与自己所持观点不同的声音时就会大光其火,一定要将自己置于某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牢牢握住话语权才感觉安全的人,至少是在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修行中,还有欠缺的,比如受损的自恋尚未修通,比如安全感的严重不足等等。
包容、接纳、理解他人的能力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内在品质,其实也是他的人格品质,一个具有相对成熟人格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包容、接纳、理解他人的能力,而这些品质的获得,往往也与被爱的经历有关,一个真正感受过被爱的人,才有可能发展出爱人的能力。 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不乏成长过程中经历坎坷的人,正是在他们试图修复自身创伤的过程中,慢慢走上了心理咨询师这条路。成长中的痛苦经历,既可能是他们从事这个行业的财富,也有可能成为他们从业的绊脚石 ,这取决于他们对自身创伤修通与接纳的程度。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行业,但如何助人,却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心理咨询的助人并不是学雷锋,并不是要咨询师成为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拯救者。 事实上,当一个咨询师以一个拯救者的面貌出现的时候,他真正要救的,很可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来求助的人,因为他做一个拯救者的动力,很可能是来自他期待有一个拯救者可以改变他自己的命运,当他在工作中将这部分期待投射给求助者时,他就可以逆转对于”被拯救“的需要,使他自己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出现;或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曾体验过太多的被贬低,当他从事一个助人的职业时,他也可能期待用一个像上帝一样拯救他人于水火的身份,来补偿自己自恋上曾经的受损。 所以,一个合格的咨询师,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人,是普通的,是平凡的,甚至是有缺陷的,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这些不完善之处,并且能够悦纳它,这样他才有能力不在求助者的身上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与人的灵魂深处打交道的,所以在这个工作中,对人性的理解与接纳的能力,便成为一个咨询师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常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人性之中,总是会有一些灰暗地带是我们不愿或者不忍或者不敢去触碰的,所以,真正的懂得,也需要我们付出真正的努力。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被不断告知某些规则,规则是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平稳运转的,但有时也是与人性中的自然需求相牴触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会有各种痛苦,这些痛苦来自需要与规则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个咨询师,当我们更多的理解这些痛苦的来源,并接纳这种痛苦背后的需要时,我们也就会越有能力去接近那个痛苦,进而懂得那个痛苦,最终找到与那个痛苦和平共处的途径。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可能会时时的考量着我们自己的容纳功能。比如,当对方的行为冲击着你的道德底线时,你还能保持从容吗?当对方的破坏性力量损害着你的尊严时,你还能不被愤怒带走,而保持去理解和探索吗?而你能保持的能力,来自你自己对人性的理解程度,理解越深,能保持的力量就会越强。当我们自己内心滋生出对人最底层的理解与关爱时,我们才有能力放下评判的眼光,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世界。所以,那些对“高尚”有着强烈渴望的人,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对高尚需要的背后,在防御著自己的某些原始需求,当他需要用这么强烈的高尚作为自己的保护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时,恐怕他也就不太有能力去近距离接触人性中那些灰暗地带了,从而也就失去了理解人性真实的机会。
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人内心世界本身就是丰富甚至是浩渺的。面对如此精密和繁杂的内心世界,咨询师视野的广度往往也影响着咨询工作的深度。所以,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内,就要求咨询师不断扩大自己生命的广度,视野的广度,心胸的广度。一个咨询师,他的知识结构越广博,他自己的视野越宽阔,他在工作中所能注意到,所能理解到的信息就会越丰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不会那么清晰的告诉咨询师他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很多时候,他们是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积累,有着活跃思维模式的咨询师,就有更多的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更多的角度去理解求助者故事中的深层信息。所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体验、学习各思考,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文化历史哲学,所谓的开卷有益,这些学习的意义,并不是单单的学到了那个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成为咨询师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咨询师的体内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在不知道什么时刻,就会激起咨询师自己更丰富的创造力,从而帮助他进入和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不可控是对人性的考量
心理咨询是个寂寞的职业,它需要咨询师耐得住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聊、无助,也需要咨询师在这个职业中甘于平凡,愿意在助人的路上,有可能常常让自己进入“不知道”的情境中,承受对未来的不可知,不可控,这其实也是对人性的考量。一个甘于平凡的人,其实是一个有能力接受自己渺小的人,是一个有能力与自己真实相处的人。 人对轰轰烈烈的期待,往往来源于对自已平凡的不接纳,不接纳自己作为一个人,与世界相比,是弱小的,是可能被这个世界忽视甚至被 吞没的,为了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也为了获得一些与世界抗争的掌控感,于是,人就有了让自己变得轰轰烈烈的冲动。 这个轰轰烈烈的期待,在治疗室中可能会用一些变形的方式出现:在求助者面前,作为一个专家,作为一个救世主等等,这的确非常满足咨询师的自恋需要,可是对于求助者而言,也可能是剥削性的。因为,作为一个个体之外的另一个人,怎么可能比当事人更懂得他自己呢?治疗室中的救世主,获得了掌控感,却失去了理解的探索的机会,同时来求助的人,在一个如此“伟大”的人面前,也会被唤起自己的无助,这些无助感可能会导致他更多的依附于这个咨询师,而这,恰是背离心理咨询是让求助的人人格更加独立这一初衷的。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价值中立。 真要做到价值中立,其实功夫也是要下在平常的。比如一个人格中有着严格超我的咨询师,在保持中立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受到超我严苛的惩罚,当他自己无法在这个惩罚中保持从容时,可能就开始见诸行动了。我曾见过一个咨询师,他在工作中,每当遇上与“性”相关的内容,就会乱了方寸。与他闲聊,他说“我受不了同性恋,我受不 *** 想像,我受不了女人看不起男人。。。。。”他的这些受不了,让他每当遇上相关的内容时,就禁不住开始给求助的人上课,当他给对方讲了很多道理之后,对方往往会非常感谢他,然后告诉他“经过你的帮助,我好了”,于是就结束咨询关系。可是过不了多久,那个求助者就会在另一个咨询师那里出现。这个咨询师对此很是不解,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便问他"你听到他们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了吗?”,他还是不解,我便直接告诉他,“当你无法保持中立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听到他们内心声音的机会,因为他们不相信你能听得懂”。而这个中立,来自对人性的理解,来自对人对人性最底层的敬畏与关爱,更是来自对于自己的深层理解与接纳。当我们对自己的修通工作没有做到位时,最可能被伤害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文:王雪巖
朶蕾咪灬
一.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动因分析心理学专业是我内心的选择,其实刚开始并不怎么了解这个专业,只是觉得或多或少会对自己有帮助,有利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觉得挺有趣的。之后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渐渐地被它吸引,想把它学好学精的想法越来越浓烈,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念头也一直在心中,不可动摇。时间越久,我发现心理学知识对朋友也都很有帮助,我也很乐意成为朋友们的倾诉对象,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准确地说,现在我对催眠和梦都非常感兴趣,“潜意识”是多么神秘又深奥的领域,我深深被它吸引着。第一次翻开《梦的解析》这本书时,并不能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当我再次拿起它阅读时,顿时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和弗洛伊德的伟大。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欲望的满足,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释梦者往往被披上神秘而又神圣的面纱。但梦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即使那是一种用晦涩的“隐意”来取代某种思想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中我对潜意识有了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也更坚定了我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愿望。二.如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自身条件分析1.咨询师自身素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良好的品质必不可少。我的待人原则就是真诚大方,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善于倾听,能够替他人着想,有爱心、耐心也有很强的责任心,喜欢帮助别人。我也在不断尝试去接纳每一个人,允许不同的存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怨恨,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让自己陷身于各种心理冲突和不良情绪当中,努力提升自己的适应和调节能力。2.咨询师的思维方式我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这也正是心理咨询工作必须遵循的科学性法则。全面、系统、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符合心理咨询工作所要求的普通联系的观点。对于某些非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我持有宽容的态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这也有利于咨询工作的有效进行。我明白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着许多限制,权责利要、感情等问题会对咨询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的思维逻辑更加清晰缜密,处事态度更加沉着冷静。(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备1.专业理论学习毫无疑问,学习并掌握专业理论,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我很珍惜每一堂课,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同样的内容,我喜欢听不同的老师来讲解,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通过课堂中对专业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并且结合自己在课前课后的自学和复习,我相信初步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并不太难。但我不会仅仅满足于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我知道要更加努力懂得更多专业理论知识、坚持终身学习才配得上资格证书。2.专业技能训练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是要通过技能的操作体现出来。我认为,通过专业技能部分的理论学习,在熟悉、理解并掌握了心理诊断、咨询及测量技能知识后,跟随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三)如何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咨询师经常接触各种负面信息,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排除不良情绪的能力,那么很可能让自己处于危险的状态。如果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了,也不能影响到咨询工作,一定不能将负面情绪带入到咨询当中。咨询师也可以通过心理学方法发泄消极情绪,当然必要时可以寻求同行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好多人说过心理咨询师总是在倾听着别人的“垃圾”,那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呢?我们完全可以回收其中有用的东西,把它当成一种养分,这样我们就会少了很多不需要的烦恼。三.职业期待和目标在中国,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也许会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身体不舒服了就去医院啊,根本就没必要进行心理咨询。他们往往不明白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学习心理学,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去证明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没有人的心灵能一尘不染,尤其身处这复杂的社会,面对那么多的压力,能重视心理健康的人就非常明智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是我们的本性,而不是金钱。”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存在着许许多多为了追求金钱而失去本性的人,很多人会对他们进行道德评判,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的人更少。不过,我相信今后的心理咨询一定会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和社会,我也会不断学习和强化心理学理论和技能,与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辈及同事不断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争取为越来越多的人摆脱烦恼与痛苦,帮助更多的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好像已经看见了希望。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