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小朋友
心理咨询师不能开诊所。诊所属于医疗机构。医师才可以开诊所。心理咨询师不是医师。精神病医院有专门的精神科医师,不需要招聘非医师。不发达的小县城,算命,狐仙,出马等类似人员比心理咨询师受欢迎。
奔跑的窝妞妞
据我了解,学心理学的人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如下:咨询服务行业-心理咨询师本科学心理学的人大多数都没有从事本专业,只有小部分的人做了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行业目前比较混乱,咨询师的素质层次不齐,而现在行业内的管理比较松散,咨询师的收入普遍偏低,所以流失率也比较高。心理咨询师又分全职和兼职两种。全职的一般资历比较深,他们会在各大心理平台挂牌,通过平台给自己介绍个案。有实力的全职咨询师也会自己开工作室,让来访者有个稳定的咨询场所。兼职的咨询师一般有全职的工作,他们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做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收入的辅助,以及兴趣爱好的拓展。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兼职的。各行业-HR很多HR也要求有心理学的知识,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他们与员工沟通,做招聘和团队建设的工作。我在读心理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HR出身。同样,很多读心理学的,去做了HR。EAP很多大公司会有EAP项目,也就是员工关爱项目,企业会通过EAP对员工做心理辅导。所以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会直接参与EAP的工作,通过心理学技巧去为员工做线上的心理疏导,但这种疏导与心理咨询不同,不可以计入咨询小时数。所以,有志于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会觉得EAP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积累小时数,对个人执业不是很有帮助。培训/老师很多培训机构都需要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士,去给学员上心理学方面的课。我还看到一些学校也在招聘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在学校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做心理学方向的培训师,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目前这个行业还是蛮缺少能授课的心理学专家的。医生这个就非常专业了,一般本科到博士都是临床心理学专业,还需要考到医生的执照。他们会在医院的心理科或者各大精神卫生中心上班,是比心理咨询师更专业的人士。同时,要求也非常高。很多心理科医师还有留学的背景。以上就是我了解的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学心理学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加入心理学的世界。毕竟,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当然,你也要考虑现实问题。祝你好运!我是做营销的心理学毕业的做HR,做企业管理,咨询师的多不过在我看来心理学不是个技术或收益,拿来直接找饭碗的。而是个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学科,涉及社会学科学哲学艺术,不过主流心理学是一个劲儿往科学上靠。PS:做心理咨询师是个需要大量积累,自我提升成长,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不容易的。
梦溪shuer
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是指经过规范化的医学教育,毕业后又在医疗机构接受精神病学专科的训练、培养,专门从事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及预防、康复的执业医师。我国的精神科医生多数在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病防治所(站、中心)工作。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或者精神科下的二级专科“临床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医学心理科”等。另外还有一些私人开业。一般而言,精神科医生有诊断权、处方权,需要具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而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精神科医生只会诊断和开药”。如果经过精神科医生评估,心理问题达到了医学诊断,一般不再建议进行单一心理咨询,应选择在门诊或住院条件下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国家为了加强精神卫生人力资源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职业类别,叫做“心理治疗师”。从事这个新职业的人员,主要应该是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心理学工作者。但一方面由于我国心理学学科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机构对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接纳度较低,心理学工作者很少进入医疗机构工作。所以,目前报考人员的学历教育背景规定为医学和心理学。迄今为止,大约有6000人获得了初级、中级心理治疗师职称。其中,医学背景的人员(如医师、药剂师、护师、技师)占大多数。若原先无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或心理学人员获得了心理治疗师职称,是没有诊断权和处方权的,需在医师指导下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在个别国家(如德国),心理治疗师的准入制度非常严格,一旦考取心理治疗师执业执照就可以直接接诊患者,并非只能接受医师转诊来的患者或只可以执行医师的治疗医嘱。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中国文化语境下通俗说法,主要是群众用来指称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心理学人员(主要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既不是医学也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其实在我国的职业分类中并没有这个分类。严格说起来,医生职业的门槛非常高,需经过漫长的教育培训和严格的国家准入制度选拔才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所以,“医生”称谓不可以随便扩大使用。但有趣的是,部分精神科医生也倾向于称自己为心理医生,主要由于社会上对“精神障碍”有误解,患者有病耻感,大家忌讳说“去看精神科医生”。而有些非医学背景人员,也迎合了大众对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不了解或误解,以及利用医生职业的声誉和地位,自称为“心理医生”。这样做其实是有害的,应该予以纠正。我国目前注册精神科医生仅万人,心理治疗师约6000人,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咨询师虽然多达百万,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但其中多数人并不以此为业,学术技术背景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能力有待继续提高。可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服务人力资源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在针对相关从业人员及其从业行为建立规范和行业监管机制。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