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7

海上的海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心晴计划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食侦探01

已采纳

2020年最后一周,有人开始复盘,有人展望,有些人踌躇而喜悦,也有些人忙碌而焦躁,对于还有一些人来说,这一年充满了丧失和哀伤。

很多很多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一年,包括我的亲人。

这一年有很多人都在面对和经历死亡这个议题。

人类的文明发展至今,我们依然无法战胜死亡恐惧,即使你我都清楚,分离和死亡是个既定事实,对于事实需要的是接受,接受生命的自然过程,接受它如影随形,永无消散。

我们一直有太多对成功、幸福与财富的唱诵,却极少能有让我们去思考和理解有关死亡和丧失的机会,直到我们亲历丧失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它们是那么的痛苦,那么的令人无法接受。

可事实是,丧失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生命的终结,还有被抛弃、放弃、分离、改变……可以说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丧失,我们与青春期的自己告别,我们与所爱之人分别,我们的理想和努力破灭,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所有的这些丧失一直都在,无法避免。

与此同时,这些丧失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那些必然要经历的失去、离别、放弃让我们逐步成熟,如同《必要的丧失》书中的观点:“我们成了什么样的人以及过着哪种生活都是由我们的丧失经历决定的,无论这些经历是好还是坏。而 我们对于生命核心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于丧失的理解 ”。

很残忍,却是真相。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参加了纪慈恩临终关怀课程,6天的时间浸泡在死亡议题之中,内在的哀伤被搅动的愈发浓烈, 原来世间的爱和羁绊才是我们无法面对分离的最深的部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生与死从来都是共同存在的,当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分娩出来的那一刻,既是出生,也是丧失,因为婴儿从母体中被抛出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与母亲肉体共生的分离,所以, 我们的人生是从丧失开始 。

婴儿来到这世间的那一声啼哭,即是一种最深的死亡恐惧的表达,随后是爱和关系让婴儿时期的我们活了下来,对母亲依附的需要让我们感受到了连接和美好,我们得以长大成人,开始看似不那么孤独。

最终,当我们要与这个世界或与一段关系分离时,我们带着爱的回忆和那些关系中的羁绊,继续一个人离开。生命需要穿越的依然是独自一人面对无尽的孤独和黑暗。 最大的丧失就是死亡,所以,我们的人生是以丧失结束。

如此,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在“生”与“死”之间,在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去哀伤、去痛哭、抑或去唱诵这看似永无止尽的孤独之境。

直到,我们可以开始面对那些贯穿了我们一生的丧失。

在那6天的课程中,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纪慈恩老师曾在台湾的天使病房从事临终关怀,天使病房是专为10岁以下的重症儿童所设置的,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接受化学治疗,只进行死亡教育等有关的临终关怀以及舒缓治疗,纪慈恩老师在那里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在生命临终时,和她妈妈的一段对话:

我想,这一年,不论是疾病、灾难还是意外,突然间,有一部分人集体站在了生命进程的这一头,一起望向那一头,那些与我们永远分离的生命或关系,我们不得不去分离,不得不去哀悼,同时也让我们可以停下来,开始思考,关于自身、关于爱、关于生命本身的意义……

在那些过往的时间里,我们都太习惯去回避、忽略或否认生命终将面临的议题——死亡、孤独。

欧文·亚隆先生将这种孤独定义为 存在性的孤独 ,作为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先驱,他同样认为生命是一直与死亡相互依存的,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死亡的毕生思考会使生命更为充实丰富,而不是使其贫瘠枯竭。

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人。

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描述了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多年里,他为很多人将自己的危机与险境转为改变的机会所感动。那些癌症病人报告自己当前的生活更为充实,他们不再把生活推迟到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认识到,一个人能真正生活的只有当下。

事实上,人不可能比当下活得更久——“当下”一直伴随着你。 即便是在回顾过往生活的那一刻,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仍然在体验着、在生活着。

纪慈恩老师也说:

生死是小事,

活在当下才是大事。

“生”和“死”只占人生中的两天,

当下,却是全部的人生。

那本书中还列举了那些在危机和险境中的人们所做的转变,也许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个人成长”,他们不是悲观地将死亡看成生命痛苦的终结,而是认识到对死亡的预见能使人的生命更加丰富:

2020年 ,也许将会成为一些人生命中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年,可能出于丧失之痛,可能出于成长的蜕变,也可能出于感恩生命的开启。

那些贯穿一生的丧失 ,如果我们可以提升面对它们的能力,充分的哀悼,充分的告别,不再回避,也不再那么的恐惧,承认我们终将失去我们所爱的那些人,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转而更加充分的活在当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在拥有与失去的那一刻之外,生命本身的丰盛与圆满。

所有的发生终会结束,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在那些艰难穿越的哀伤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继续生活,并且活在当下,这是那些丧失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的可能, 更是生命本身最令人动容的自愈的能力。

愿你我能够带着对生命本身的欣赏和感恩,携手迈入2021年,祝福 [玫瑰]

来源 个人公众号:照心心理(id:zhaoxinpsy)

作者 赵昕

探索 生命内在本质的通道

真实而自由 | 缓慢而坚定

#心理咨询师说# # 心晴计划# #哀伤#

心理咨询师心晴计划

292 评论(10)

恰恰小资

一、两者区别有哪些?从产生的基础与特征表现出来的情况来分析,虽然两者是都是心理过程一部分,但还是有区别的:(一)情绪比较早出现,很多事情发生情绪会第一个显现出来,往往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有关联系;而 情感 则比较晚出现,这个与人的 社会 性需要有关联系。之前我在一夫妻因炖鸡汤问题产生争执一文中拿过刚出生的宝宝为例,这一次还是以刚出生的宝宝为例,宝宝一生下来,与生俱来就有哭和笑的情绪表现出来,大部分会与吃的食物、水、身体冷暖等生理性需要有关系;宝宝的 情感 是从幼儿开始,慢慢随着心智的成熟和 社会 认知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大部分与交往、学习知识、人生追求等 社会 性需要有关。#心理咨询师说# #心理有你# #心晴计划#(二)很重要的一点,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 情感 ,也只有人这种高级动物才具备的。情绪具有暂时性、情境性, 情感 具有深刻性、稳定性。情绪经常会由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事件直接所引起,然而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人和事的转换之间会有变化。(三)有些人的情绪方面,可能会出现喜怒无常,也很难持久,一下子就变了。而 情感 是在多次情绪体验中,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态度体验。(四)所以在我们专业中, 情感 特征经常作为人的个性方面、道德品质方面评价的一个方向。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冲动性,而且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 情感 则比较隐秘,是内隐的。不知大家有无这样的体验,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在情绪左右下很难得到自我控制,高兴的时候喜上眉梢,郁闷时候垂头丧气,愤怒时候暴跳如雷。 情感 是我们人的一种内心的体验,非常深沉而且久远,而且不轻易流露出来。二、两者除了区别外又有哪些联系呢?(一)两者不同,但是也不可分割。在生活当中,我们普通大众的人们经常也会把情绪、 情感 通用,区分不开来。比如夫妻之间吵架。(二)正常情况下, 情感 是经历过数次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三)情绪的变化和表现又会受到已经形成的 情感 的制约。当两性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体验得会比较的愉快,等时间久了也会慢慢爱上对方。(四)两性在沟通交流一段时间后,就会建立起比较深厚的感情,久而久之后,就会期待见面然后开心,另外也会因为其中一方因为工作而没时间理他(她)而感到伤心,心理总会念叨着,如果当时效率提高点早点下班去陪他(她),或者买个礼物去哄哄对方就不会让对方不开心了。以上分析,让我们学习到了重要的结论是,情绪是 情感 的基础和外部表现, 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信息化城市中,有时候压力太大,情绪很容易上来,一下子失去了理智,但内心 情感 其实没有这意思的,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成熟的一个表现,希望你看了后,当你情绪来了,想着你成熟一面,把情绪压下去,你就能赢了!

25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