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9

今生只要你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善美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反叛的路鲁修

已采纳

心若在,梦就在 我曾经是国内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八十年代末,我被分配到西北的一家军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因为企业的战略调整,一年半后,我“被”安置到内地一家国营企业,在其下属的学校做教师,四年后转到该企业的销售部门做销售内勤,十年后,同样因为企业改制,我“被”对口安置到另一家外资企业,这一干又是十年。 在我工作这二十多年中,也曾经在事业方面遇到一些改变的机会,可我那时觉得在一个家庭中,孩子能够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做为一个母亲,我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爱与关怀,这和事业的成功及金钱的富足同等重要,所以,我把自己生活的重心更多地移到了孩子的这边。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在围着孩子转。幸运的是,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无意之中做对了许多的事情,女儿在我的精心呵护之下,出落成一个善良聪慧,独立自强的优秀女孩。 2010年,在18岁的女儿远赴重洋就读美国的名校之后,我才开始规划自己的后半生,我先是在自己擅长的家庭教育方面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又在自己喜欢的心理咨询领域继续充电,开拓视野,同时,我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兴趣爱好越来越广,社交圈子越来越宽,综合能力也越来越强。我愈发觉得:能够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原来可以那么快乐。而且,随之收获的自信,又在我本已安于现状的内心种下一粒种子:虽然我暂时还不知道我可以做什么,但我一定能够做点儿什么。 只是,45岁的我已经不再年轻,我所在的公司是家外企,虽不能让我过上富足的日子,可熟悉的环境让我有份安全感,我习惯了20多年来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真要走出去,会面对太多不可确定的因素,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尤其象我这样一个平时做事稳重谨慎的人,走出去真的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所以,我一边拼命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一边不停地寻找,反复地确认和发现机会,一年过去了,我却一直犹犹豫豫地,始终跨不出最关键的一步。 不过,我始终相信,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定能抵达想去的地方。今年6月初,我刚刚参加完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又送走了返回美国读书的女儿,感觉到身心特别放松:我终于不用在午休时里抓紧时间听录音,晚上一下班就跑去培训班听课了,没有压力,也没有考试,感觉挺好,看到周围的同事午休时玩游戏看电影,我紧绷了很久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不自觉地加入了其中。但仅仅在第二天,我就感到了莫名的恐惧:我已经不再年轻,难道这辈子我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吗?如果我再不下定决心,这辈子可能我就只能这样:一年、两年、三年……直到退休,我还有十年才能退休,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想到这些,我就再也无法轻松,心中那颗不甘心的种子似乎又开始发芽了。 晚上回到家,我和老公说起了我的担心和犹豫,没想到平时一贯谨慎的他居然十分赞成我从公司走出来,愿意支持我去找自己喜欢的事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我如果呆在原单位,那么未来十年的路可以一眼望到底,可是,如果我愿意给自己留出一个舞台,就能演绎一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也是机缘巧合,正好我就遇到了一个电子商务的女性创业平台,她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生产消费理论为指导,以“简单、速度、规模”的3S为核心经营理念,以25~55岁女性为主要目标服务群体的优质产品提供商,同时又是“善美”文化的传播者,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为全球女性提供成就非凡人生、创造善美生活的平台。我一接触就特别喜欢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喜欢这种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的经营模式,我不断地参与公司举办的各种沙龙和培训课程,深入了解公司的背景和文化,跟公司紧密链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需求: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人,让她们“活得更精彩,美得更自在”。我想,这是我下定决心在善美平台上做事的真正原因。没多久,我就正式离开工作多年的公司,全心投身到了善美事业当中。 在这个平台上经营,一不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三没人定任务给压力,工作方式自由灵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又都在为自己打工。当我们乐于奉献,无私分享我们的所知所获,用分享的力量让更多的消费者觉醒,让更多人感受到善美的力量时,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成就自己!(励志电影? )最重要的是,她始终秉承“善美成就非凡”的核心理念,坚守“无私分享成就非凡”的行为准则,倡导“爱、美、健康、家庭、事业、朋友、品位”的七大价值观,从“身体、物质、心灵”这三个与“幸福”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以提升全球女性幸福指数,塑造女性非凡人生为目标。所以,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历过痛苦甚至受到过伤害,可我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个让我欢喜也让我成长的平台,并且越来越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念。 生活中的我,曾经相当节俭,当初进入善美平台时,本意只想让自己奢侈一回。可周围的同学朋友说:“静都愿意进来,肯定错不了。”大家的信任让我欣慰,可是当时的我并没有看清楚想明白,我真怕对不起朋友。感觉肩上沉甸甸的:我绝对不能辜负大家。正是这份责任心,促使我深入透彻地去了解,我要对自己更要给大家一个交待,还是这份责任心,推动我无怨无悔地去付出,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善美事业的经营者!最后,仍是这份责任心,让我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持续提高的能力支持团队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 短短几个月,我觉得自己由内而外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我学会了关爱自己,因为公司的七大价值观中对“爱”的诠释就是“爱自己和爱男人同等重要”,反思之后我才发现:过去我并不懂得怎样才算爱自己,我懂得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成就别人并不可取,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女人才更有能力爱别人。我学会关照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我知道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也相信我自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其次,我更加包容别人,团队中每个成员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我试着对伙伴们多些宽容和理解,相信她们即使有时做得不够好,也只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他们不愿意做好,我用心选择他们能够收得到的方式适时地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等待他们成长。最后,我重燃了创业的 *** 与梦想:老公说我现在天天神气十足精力充沛,从来都不知道累,就象个老牛一样,连19岁的女儿都说,看着妈妈这样,她都觉得自己老了,不知道老妈哪儿来的那么多的 *** ,假期回来一定要多跟老妈学一下。 能拥有这样的平台和团队,我非常感恩,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而这些信任和支持我的伙伴们则给我创造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我在团队当中不怕吃苦,愿意付出,希望发挥自己特长最大程度地帮助到他们,象各种活动沙龙的筹备和服务以及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等,我都愿意积极配合认真负责,以便大家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产品、文化和系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记得有一次外出学习,为了帮大家买到合适的火车票,我在火车站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到晚上九点多都都没来得及吃晚饭。有朋友心疼我,觉得我做这种吃力还未必讨好的事不值得,但我觉得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职责。为了帮一个伙伴达成她的梦想,我连续陪伴她好几天,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她需要的最大支持,当她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比她更开心,我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先是开心地欢笑,笑着笑着我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我很庆幸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所以,我们的泪水也是甜的。 几个月来,哪里最需要我,我就会在那里出现,想尽办法,办法想尽做到我所能够做到的最好。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团队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充分的支持,也希望通过我自己的生命影响到身边更多的生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得到什么,而在于我��奉献了什么。当我们乐于奉献,无私分享我们的所知所获,用分享的力量让更多的消费者觉醒,让更多人感受到善美的力量,那么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成就自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帮助身边更多的朋友走向成功,我相信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仅仅我的个人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也一定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当然,我现在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和支持团队,和团队一起成长,我有合作共赢助人达己的信念,我有面对挑战不怕困难的勇气,我有自我学习成长改变的决心,我有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的毅力,所以,我相信,我的未来,我团队的未来一定不是梦!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心理咨询师善美

286 评论(15)

XiangZong12

科学史家萨顿在评论洪堡所著《宇宙》第二卷时说,我们的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才智出众,但在另一方面却十分愚笨可笑;我们的艺术家非常聪敏,但又颇为愚昧无知,真善美存在人们都能看到,但能够明白这些不过是同一秘密的不同方面的人,为何如此之少啊?科学是生活的理智,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而宗教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完全,只有在这个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生活,我们才可以指望揭破生活的秘密。 而心理咨询服务也是一种科学,艺术,人文三位一体的结合。 科学就是求真,但是描述的真实不等于真实的真实,就比方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清官无法分清描述的真实与真实的真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描述的真实,所以在咨询中不要去听故事,要看讲述者是如何讲故事,他的情绪以及他当下的样子。所有的故事都是记忆,是基于当下的建构,相信的就是真实,人只能理解相信的东西。同样的你喜欢这个老师,你才能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艺术就是美感,要求的是流畅性,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完整的理论框架。那么美是主观的和还是客观的呢?其实美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它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这就是艺术。西方对于美有黄金分割点的理论,而对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三庭五眼瓜子脸,这就是我们的美感,所以文化不同,标准不同,我们要有我们的文化自信。 人文就是善。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要强调善呢?因为心理咨询就是助人自助,启发,引导,支持,鼓励,与来访者建立新的关系,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咨询师是强的,来帮助弱的。 所以科学是求真是理智的,它对应的是理性反应。艺术是追求美的,它需要有激情,它对应的是感性反应。而人文是善的是虔诚的,对应的是悟性反应。 感性反应也就是说直接的反应,当下的反应,直接的情绪。理性的反应是调用了防御机制,压抑了一部分情感。悟性反应是觉悟,佛家所言:佛是觉悟了的人,而人是没有觉悟的佛。 其实心理咨询师所面对的人基本是两种反应,一种是感性反应,一种是理性反应。因为悟性反应的人已经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经过诊断如果是感性反应则需要往理性反应上引导,而如果对方是理性反应,则需要往感性方面上引导。 为什么同样的是跟着老师学习,成就却不一样呢?一是每个人在三个反应之间的转换速度不同,有人可以在一刹那之间做到从谏如流,但是有人可能跨越二年或二十年才可以做到,或者终生都无法跨越,比如说记仇的人。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在悟性反应上达到一个和解,人和人的差异最终是觉悟不同。

200 评论(10)

不合理存在

按说,同理心强的人,容易对他人的经历设身处地地感受、考虑,更能在心理咨询方面对来访者提供帮助,似乎更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但以我自身体验来说,那只是理想中的想法。或者说,只是想当然罢了。 昨天,A从关心B的角度,给我讲了B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B孩子高考前一天,孩子的父亲突然发病不在了,此前不久,B家里老人也是缠绵病榻。 当时,我就听得寒毛直竖,心里很难受。 那些曾读过的无比巧合的悲剧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认识且熟悉的人身上,震惊之余,我已经在替B难过了。 A的意思是,如果方便的话,想让我多宽慰一下B,帮B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可说实在话,谁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前几年接连经历至亲老人离世,生活痛击之下,我断断续续有过多次抑郁症状,随时会哭的状态持续了几年,才在不断自我调理和周围各路贵人的相继援手下走出泥淖,过程并不顺利,且很漫长。 漫说我不是心理咨询师,即使是,我能帮B的,也只是在B需要倾诉、痛哭时,静静地听着,准备好足够的纸巾,告诉B: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想哭就好好哭一场吧! 其它的,我一概爱莫能助。 可事实是,昨晚我睡得不好,老是做梦,还是有些紧张惊恐的梦,说明已经因同理心强勾起了我自己曾经的心理创伤。 即使读过不少心理学书籍,即使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自救收效良好,却恰恰因同理心强,我自认为没办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不能把自己与他人的冷暖悲喜很好地隔离。 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每人手里都有了个麦克风。 一些社会新闻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特别是与真善美相抵触的事情,哪怕不看热搜,不用微博,只要用任何一款社交媒体账号,都可以很快看到。 当看到某类令人震惊、害怕、难免自我代入的社会新闻时,对我的触动,特别是因同理心带给我的痛苦,直接影响到个人生活了。 它会让我反应强烈、内耗很大,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来自我开解、修复,其中的困扰,大概只有自己最清楚。 经朋友善意提醒,后来,每每这种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让自己少用社交媒体,与那些纷扰保持物理距离,也格外能理解G老师反复讲给我们听也要求我们在某些时候做到的“止语”。 在没有能力改变某些事情的时候,不如做只鸵鸟,静下心来去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等具备某种能力且成为了“能说那话的人”,再去改变也不迟。

15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