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3

列那的小屋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糟糕至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傲江湖之悟空

已采纳

与到争吵时,可以离开现场,冷静一下,转移下注意力。平时多注意沟通,心情不好时去户外走一走。学习点技术或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兴趣。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想要掌控情绪,你需要先了解情绪。

为了更好的控制情绪,需要去认识情绪的变化,我建议将每天的情绪变化记录在纸上,便于更直观的了解你情绪的变化趋势。

当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当你情绪升高时,将复杂的工作安排在这个时候,效率会很高,当遇到愤怒的情况时,先停下来10秒,思考一下,然后再做出决定,或者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卸去暴怒的情绪,以免发生冲动的后果。

当你情绪低落时,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复杂的事情,将简单的工作放在这个时候,同时通过运动以及音乐来转移注意力。

平稳时自然要理性分析这一天的变化,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事情,把情绪掌控在自己手中,别让情绪掌控了你。

我是心理咨询师嘉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要想很好地管理情绪,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绪,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不可否认,情绪与身体 健康 有密切关系。

每个人的心情都会有起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惧等情绪体验,只要情绪反应和刺激程度相符合并且反应适当,就是正常的。反之,如果无缘无故的狂喜暴怒或长期抑郁的,就属于不正常的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缓解,累积起来危害是很大的。

我们发现很多人更喜欢快乐、开心等情绪,而不喜欢诸如悲伤、愤怒等情绪体验。

但事实上悲伤可以让人深刻、可以化悲痛为力量,愤怒会让别人知道你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不会轻易触碰。

所以,不论我们出现了哪种情绪,首先要先学会接纳,而不要去刻意压制,易疏不宜堵。

刻意压制情绪并不能消灭它,只是把它藏了起来,某个时候它还是会跑出来,甚至越积越多呈现更大的破坏力。

当然这个不是提倡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脾气,而是 说我们应该看见情绪,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需求,只有先接纳了情绪,我们才能变得冷静,才能看见情绪背后的需要,才能理智客观地去解决问题。

比如疫情期间,有人会莫名其妙想发火,甚至会波及身边的人,那么这种愤怒从何而来呢?有对吃野味的人的控诉,你们造的孽凭什么要我来背锅?有对“毒王”的声讨,明明去过疫区为什么还跑出来害人?有对自己失去掌控感的无力,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待在家里。

看到了情绪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些是我们能做的,有些是不能做的。如果是别人的问题,就交给别人承担好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去惩罚自己。如果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就好好面对,理智沟通,解决问题!但是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堵塞问题解决的通道。

1、合理情绪疗法

20世纪5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

埃利斯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不合理性的思考。

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往往有以下三种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 :孩子必须听我的,不能不听话;别人必须认可我,不能指出我的毛病;另一半必须懂我,我不高兴了Ta得知道原因,然后及时哄我……

过分概括化: 其他人,尤其是那些我关心和照顾的人一定要对我好,否则他们就是烂人,活该受苦!

糟糕至极: 我假期没有好好学习,今年肯定考不上了!我遇见了一件糟糕的事,以后再也不会好了!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常常会导致不适当、不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果我们能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减少不合理的信念,则大部分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所以,我们要学会和不合理的信念进行驳斥、对抗,驳斥成功后便能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进行驳斥: 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没必要时时事事都要听我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别人指出我的缺点,我应该感谢他让我有了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另一半惹我不高兴了,但Ta傻呼呼的不知道原因,其实我可以告诉他,直接解决问题,没必要冷暴力或让他猜,毕竟他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何况有时候我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真实想法,何况别人;

虽然假期我没有好好学习,但高考也延期了一个月,只要开学后,我认真把握每一天,好好努力,机会还是大大的;

我遇到的这件事虽然很糟糕,但一切都会过去,是福是祸也未可知,就像《泰坦尼克号》里那个把船票输给杰克的人,他当时很生气、很沮丧,但事实证明他虽然输掉了船票,却赢得了生命。

所以,很多时候,引发我们情绪的并不是诱发性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解释。经常锻炼我们的理性逻辑和思维,就能让我们很好地应对和管理情绪。

2、运动疗法

运动会让我们释放多巴胺,一种让我们充分放松、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规律化的运动和作息,不但能让我们拥有强健的身体,还能让我们精力充沛,身心愉悦。所以培养运动的好习惯吧,不管是跑步、打球,还是游泳、健身都会让受益无穷,加油哦

心理咨询师糟糕至极

121 评论(10)

小怡子乖乖

实用心理学课程总结 在选择实用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通过学习心理学,让自己的不必要的烦恼少些,当我的父母和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和语言来安慰、开导他们。通过这个学期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发现我的收获颇为丰盛,同时也完善了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看法。我原本以为心理学是枯燥的,通过学习我发现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心理学息息相关。结合实用心理学,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要及时开导自己。一些理科强势的孩子学习英语会觉得枯燥--这个结论来源于我做兼职英语家教的经验,有些孩子死记硬背,完全不把英语当作一个很优美、富有智慧的语言,很多知识点学过以后,也是不会应用。而且,我有时候总是想,我一心一意,逐字逐句的教课,为什么课程结束的时候,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有些小孩还是不会回答?我辛勤付出,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他们是不是觉得我讲的不好而且太枯燥了?这些想法萦绕在我脑海,使我不能集中,而且没有勇气给后来联系过我的高中学生补课。其实现在细想起来也可以理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兴趣不同,学习方法各异,加之课业压力大,从而导致结果。如果我站在这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不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这就验证了老师所说过的话:心理素质比知识和能力更加重要。我原本以为心理学是静态的,还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说,您喜欢各种运动,我略微感到些惊讶。以及在心理学课堂中,对于抽象内容的举例、可爱而又富有深刻意义的心理学视频、悠然的音乐、让人忍俊不禁而后又令人深思的小故事,还有针对心理不同方面的测试题,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首动听的《感恩的心》,那也是平时我妈妈看音乐节目的时候,经常跟着哼唱的一首歌。所有这些特点,与我印象中的心理学不太一样,通过学习,我知道,我把心理学家看的过于静态、严肃。通过学习,我认为,其实开朗、幽默、懂得表达、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有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豁达明理的、可以自我调节和自我开导的态度和心态,是心理学的核心。以上是通过学习实用心理学,我对心理学的看法更加完善。同时,我对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也加以肯定。 在所有实用心理学课程当中,使我颇有体会的一节是我们在第九周所学习到的”合理情绪疗法”。所谓“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本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即:A — 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B — Beliefs 信念(即个体对A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 Consequences 结果(个体情绪、行为的结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比如,一件事情失败了,人们会感到懊恼,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不堪,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我记得课上的文字案例(某大学男生忍受不了舍友的吵闹,某女学生被宿舍孤立)和视频案例(3位女士去心理咨询)让我更加清晰的理解ABC理论以及合理情绪疗法。其操作模式如下:(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中所总结的4步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步骤,精华在于“被治疗者要坚持每天做这种练习,这样会使效果更佳。”其实,从每一个步骤中,不难看出,心理咨询师从不直接给出被治疗者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寻解决方法。这样,也就从“根部”解决了被治疗者遇到的问题。课后,我还查到合理情绪疗法的适用人群: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我是一个特别在乎他人评价的人,始终如此。尽管每每向闺蜜和妈妈诉说心事,并且得到鼓励和表面“活给自己看,不在意他们眼光”的坚决。但时隔不久,一旦经历小小打击或者挫折,伤心便再次重蹈复演……我之所以愈发喜欢心理学,是因为每节课都会有所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上,最重要的是我从心里明白了很多。我可以告诉自己如何缓解焦虑,想想“卡瑞尔万能公式”,学会接受最坏的结果,学会镇定的面对、解决问题;我要摒弃不合理的观念,比如“应该感”,当做完一件事,说完一句话之后,没必要有太多的“我刚才应该…”;我会帮助自己走出忧郁悲伤,比如上周五,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并且遭遇她的讽刺,当我有些不开心的时候,我拿起手机,给很久没见面的朋友打电话,谈笑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心情很是愉悦。挂断电话后,我笑笑说“其实真的没什么,她刚才的话又不是说我。”我想,我真的学到了许多触碰内心深处的知识,那是一种力量,可以改善一个人。

25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