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嘎嘎2222
随着同性恋越来越多的被暴露,同性恋的妻子也逐渐浮出,婚姻的不幸、痛苦也慢慢被人所知,“同妻”成为她们的称呼。同妻现象在各国都有,由于传统观念和性意识缺乏,很多女性在婚前没有察觉丈夫的性取向,婚后发现时往往难以接受、痛苦不堪。
儿子出生后,阿珍非常快乐,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了美好向往,觉得自己之前的苦都是值得的。然而,儿子半岁时,老公却突然坚决要离婚并立马搬出去住了,阿珍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何丈夫要离婚。阿珍以为丈夫外面有了其他女人,但丈夫身边好像并没什么女性朋友。
丈夫的行为让阿珍很疑惑,阿珍希望跟丈夫好好沟通,但丈夫却变得冷漠无情,完全不愿意沟通,只说要么离婚,要么分居。阿珍只好向公婆求助,但公婆却说这是小两口的事情,他们管不了。阿珍只好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哪些方面疏忽了丈夫或让丈夫不舒服,阿珍决定对丈夫更加体贴、温柔,希望能够改善和丈夫的关系。然而,阿珍的努力却让丈夫更加反感和排斥。
直到一个女孩儿的出现,阿珍才明白自己的婚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丈夫为什么会这样对她。
这个女孩儿是丈夫好友A的女朋友,女孩儿告诉阿珍她们被欺骗了,这两个男人是G,两个人一直是情人,在一起八九年了,现在阿珍的老公找了新男友B,甩了A,A才告诉她的。
这个消息让阿珍晴天霹雳,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那个曾经温柔体贴、心思细腻的男人竟然骗了她!她难以相信,找丈夫理论,丈夫却默不作声,只要求离婚。面对这个冷酷的男人,她的心寒了:自己付出了爱,付出了青春,为了他生了孩子,他竟然这么自私,利用完自己后就一脚把自己踢开。更让她气愤、悲伤的是,当谈到离婚财产分配时,才发现丈夫早已做好了准备,婚前财产丈夫早已转移到公婆名下,房子也是丈夫的婚前所买,在这场婚姻中22岁的阿珍什么都没有得到,自己结过婚,还带着一个不满一岁的孩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阿珍感到很绝望。
婚姻
心理咨询师解读:
同妻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只是很多人觉得“家丑不能外扬”而选择沉默。当发现丈夫是同性恋或双性恋时,很多女性刚开始会否认,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更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会陷入自责,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察觉到相关的细节、没有发现蛛丝马迹,觉得自己比较笨比较蠢,质疑之前相处的种种,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早点发现就不会进入这个婚姻,不会让自己走到这一步。
但因为对婚姻还有期望和不舍,很多人想要去保全婚姻,希望丈夫能够改变,争吵、劝说、批评、讨好、请求,甚至发动亲朋好友去劝说丈夫。但是最后才发现根本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性取向。
在这个过程中,阿珍现在的悲伤、愤怒、绝望是可以理解,得知伴侣隐藏的真相,发现自己被一个相信了这么多年的人欺骗,信任感、安全感在一瞬间崩塌了,婚姻观、人生观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么多年对人性、婚姻、人生的观念都崩塌了,而新的观念还没有得到验证。
对于阿珍这类不小心成为同妻的人来说,在婚姻中可能没有太多的选择,很多人最终选择了离婚。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他自己难以改变的,作为一个同性恋者他对异性是没有激情的,在性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伴侣,甚至排斥跟伴侣过分亲密。
当然,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是双性恋者,他们虽然也喜欢同性伴侣,但跟异性伴侣也可以过正常的性生活。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提出离婚。但像阿珍老公这样坚决要离婚,甚至搬出去住,其实是他知道自己的同性倾向相对异性倾向会更多一些,他选择了同性生活!
如果妻子不想离婚,而对方也可以适当尽一些家庭的责任,可以进行一些性生活,那么妻子就需要去接纳丈夫的性取向,接纳他有同性恋取向或有双性恋的取向。如果妻子接纳不了或想要去改变他,那么婚姻注定会失败,不妨趁早放弃,选择离婚。
离婚后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要视情况而定。像阿珍这种情况,由于婚前财产都是属于老公的,要想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只能在共同财产的分割上让对方做出一些补偿,在孩子的抚养方面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
七彩娃娃豆
在人类的 性取向 中,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或性冲动的取向被称为 双性恋 。双性恋对两种性的被吸引力并不一定是相等的。一个双性恋者可能同时保持与两种性别的性爱关系,也可能与其中一种性别保持单一性爱关系,或偏爱于一种性别。另外两种性取向是 同性恋 和 异性恋 。因为同性恋通常被作为社会坏名声的标志,所以双性恋也被用作没用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的人的委婉叫法。 在同性恋和异性恋中都可能出现双性恋,可以说它是独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结合。也有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一的性取向,而双性恋则是包含了这两种取向的一种性取向。 双性恋情况 一些研究,特别是在阿尔弗烈德·查尔斯·金西的男性性行为(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 , 1948年 )和女性性行为(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 , 1953年 )中,一项试验要求受访者从一个由绝对同性恋到绝对异性恋连续变化的性取向谱中对自己进行评估,然后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金西认为大部分人群显示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性恋者。很多人都会被双性所吸引,虽然通常他们只偏向于某一种性别。金赛以及他的同事据此认为,只有很少的人群(5-10%)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相反的,只有更少的人是“完全”的双性恋。 历史 双性恋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在大部分为人所知的社会中,都能发现不同程度的双性恋个案,而这些双性恋的却是早先的文化体系中被当做同性恋对待(需要注意的是,异性恋、双性恋和同性恋这些词汇的现代含义,在早期历史文本中是找不到的。比如在大部分古代社会里,需要不是同性恋的人因为某些行为而被统一界定为同性恋)。 举例来说,在古希腊,有家事的男性同时维持着同性恋关系。实际上,几乎大部分的罗马皇帝、日本幕府将军、部分中国皇帝、阿拉伯世界,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内都有同样的现象发生。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他有成群的妻妾,但同时与他的好朋友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保持着密切的性爱关系。 古斯巴达(Sparta)也鼓励士兵间的同性性爱关系,即便这些男性士兵有妻子有孩子。斯巴达人认为年长士兵和年轻士兵间的性爱关系能使士兵在战斗中团结一致,并且为了给自己的爱人留下美好印象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士兵在做战时会更勇敢。 西方社会中的双性恋 有些同性恋者有时候也称呼自己为双性恋,以做为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导致一些真正的双性恋,反倒被认为是一些不敢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性恋”。这种误解在现在的流行文化,比如电影、电视、甚至音乐中都很常见,在同性恋文化群体里,人们也习惯于说“他现在是个双性恋,一会儿就会变成同性恋”。非常有名的美国电视剧“朋友”中有一首很短的歌词,代表着这种普遍的误解: “有时候男人爱女人, 有时候男人爱男人, 于是有了双性恋, 可人们说他们只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因为双性恋有时并不觉得他们属于 同性恋社区 ,也因为双性恋在公众场合下通常是不公开的,有些人倾向于建立他们自己的社区和运动。在把他们向社会更加公开的努力中,迈克尔·佩奇创造了双性恋自豪旗帜。 对双性恋的恐惧( biphobia )是一个新创语,用来描述那种观点:一个人不是 同性恋 就是 异性恋 ,或认为双性恋是“被污染的”。双性恋者也可能成为广义 同性恋恐惧者 暴力的受害者。如美国演员丹纳?卡维(Dana Carvey)在《周末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节目里说:“双性恋是那些扒下任何一个人的裤子,不管发现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的人”。 双性恋自豪旗帜 作为双性恋团体象征的双性恋自豪旗帜是由迈克儿?佩奇设计的。双性恋旗帜的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兰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异性恋的紫色条纹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