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7

一粒砂的梦想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半夜接电话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泡沫之殇y

已采纳

对方这种行动影响到你和同他同学休息了,说肯定是要说她,这具体得看怎么说。因为你要是说不好很容易,你俩关系会比较紧张。

对方刚交了新男朋友,正是甜蜜上头期,她的情绪和注意力全在她的恋爱当中,她自己甚至都意识不到她现在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别人。如果这个时候你带着情绪去说她制止她,她首先表现的会是抗拒其次很可能带着主观的情绪去回应你,甚至会觉得你这是在坏她的好事儿。为了解决你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你和室友的关系,有以下几点建议

跟室友沟通的目标是要让她停止半夜跟男朋友打电话和影响到别人睡觉。

2.平复自己的情绪做沟通的准备。

对方每天晚上打电话到半夜的这种举动,可能会让你感到愤怒或困扰,觉得对方怎么可以这样不把大家当回事儿呢,怎么这么自私之类的。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有这种情绪很正常,上面也有提到了对方,也许不真的不在意大家的作息,毕竟还是学生没怎么谈过恋爱,这又是恋爱上头的时候,换谁也很难能管得住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你可以适当换到她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她,再说你回头如果也交男朋友,再要晚上打电话呢对吧

3.制定沟通策略

沟通的话术建议可尝试这种格式,首先呢,表示对于对方当前情绪和状态的认可,其次呢提出你的诉求,要记住这个过程,好好说就可以,不要吵也不要闹。具体话术如下:xx这里可以用对方的昵称,看你最近谈恋爱了,整个人更显气质啦,虽然你已经长得挺好看的了。不过小美女,恋爱归恋爱晚上打电话不能太晚了,已经影响到其他人了。第1下对对方情绪的认可或者是夸赞一下子就激发。对方正向的情绪将你再去提要求的时候,对方几乎。都会答应。

4.补充的沟通策略

如果上面的沟通策略用过了,对方还是这样的话,在这里补充一下。你可以这样跟她开玩笑说来来来,我想跟你男朋友聊两句,上来还是先夸你的舍友,夸具体的点,然后再跟她男朋友说说,说我们其他的舍友有点意见啦,你俩谈恋爱归谈恋爱影响到大家睡觉了。这样你的舍友和她的男朋友,因为要考虑到她在这个宿舍的社交圈子的社交评价,如果不是情商特别低的话,她都会停止自己这种行为,另外她男朋友也会作为一个标准能让她有压力,毕竟不懂事的女生,男生后面可能会不喜欢你。

希望这4招能帮到你,加油!

我是四月,努力做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半夜接电话

86 评论(10)

紫茎泽蓝2011

在大学中碰到寝室室友在宿舍打电话是常有的事情,当室友有了男朋友之后,夜晚煲电话粥也是大概率会存在的一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委婉的说出自己的诉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氛围,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面对室友每天晚上都在寝室打电话到半夜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一味地谦虚忍让,如果觉得确实影响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休息,要及时地说明,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毕竟是要在一起相处几年的室友呀,如果室友是真的在乎他人感受的话,适时的提醒,能够让她意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事情也能够更快更好的解决。记住:一味的纵容忍让,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恰恰会成为某天矛盾的爆发处。如果恰好碰见了一个并不在意其他人感受的室友,早点说明,早避雷。

恋爱中的人,特别是对于异地恋来说的话,不煲电话粥多少有些不合情理,既然煲电话粥是室友的个人选择,那么我们可以委婉的表达,让她换一个地点煲电话粥。可以提出:在宿舍楼栋的其他自由活动区域煲电话粥,公共区域,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都小。这样既能够保证不打扰到寝室内部成员的正常作息,也能够保证室友实时的感情交流,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提出可行的方案,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舍友半夜煲电话粥的现象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寝室之间,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觉得自己真的可以接受,心无波澜的话,没有问题,可以自动忽略。但是,如果觉得室友真的影响到自己和他人,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意见,遵从自己的内心,提出切合有效的措施,委婉地向室友传达做法的不妥。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经营大学的寝室关系,收获一个好的大学生活。

256 评论(12)

jerrystone

舍友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到其他的人作息作息作息作息作息情况下是应该提醒他的,因为在室友当中的话,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提醒她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218 评论(12)

叶烨夜夜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到底做什么?你最有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做心理咨询。与社会中其他咨询师相比,高校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来访者群体以及需要处理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来访者大多是大学生,他们需要获得帮助的问题主要是:恋爱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学业压力、就业择业等方面(樊富珉 & 王建中,2014)。典型的例子有:因为恋爱不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宿舍内不断的小摩擦累积引发较大的冲突;“不到ddl不动手,快到ddl就焦虑”的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因自己还没找到高薪、离家近、有户口的好工作而万分焦虑沮丧等等。另外,高校心理咨询师还承担着教师、科研、行政等很多责任,所以也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也就是说,除了做心理咨询,高校咨询师可能还需要做:1.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为在校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进行讲座、开展有关活动(如,心理健康周)、指导学生组织(如心理社团)举办学生活动等等。其实,高校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而很有可能是这一部分。2. 日常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新生心理健康评估(scl-90, 人格问卷等)、团体咨询、危机干预等任务也需要高校心理咨询师们来完成。3. 为高校其他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当单位里的其他同事,如各院系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时,咨询师们作为专业人员需要挺身而出。4. 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特色,高校咨询师的工作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等。(以上四方面的工作量可能依次递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了解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各项工作职责,就来看看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整理信息后,把困难主要总结在: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和客观外部条件两个方面。1.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的要求而进行心理咨询,他们一方面要承担为学校监管学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面对专业伦理规范的要求,咨询中出现伦理两难的境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最多遇到的是保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保密责任被称之为“神圣的责任”(毕玉芳,2014),可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在心理咨询中是最最重要的原则。而出于监管义务,学校确实对于学生拥有知情权和监管权。可以想象,当来访者的问题既适用保密原则,又属于学校的知情范围时,咨询师将很难把握保密的分寸:“该不该说?”“说多少?”“怎么说?”尤其是,如果来访者危机情况不太确定(例如,未婚先孕、遭受性侵犯、谈论自杀等),咨询师将非常难以平衡咨询师对来访者、自己和学校的责任孰轻孰重(杨珍芝,2013)。双重关系问题也常常出现。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心理咨询师是教师的角色,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很多学生。当他们教过的学生成为来访者时,就会遭遇双重关系的问题(毕玉芳,2014)。咨询设置可能被打破。一个真实的案例:危机干预中,学生以自身需要为由索要咨询师的私人电话。学生被救下了,但是由于其边缘性人格特质,总是在半夜给咨询师打电话倾诉(杨珍芝,2013)。其他伦理困境还包括:咨询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知情同意方面的问题等等。2. 客观外部条件上的问题除了咨询工作中的可能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一些现实因素也很让人头疼。例如,部分高校的心理相关工作可能比较表面化。真实情况可能是,具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咨询师也无法从事真正的心理咨询工作(安芹 & 贾晓明,2006)。咨询师在高校属于相对边缘化的职位,晋升时的考核标准和晋升路径会比较模糊。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咨询师身在高校这样的科研机构,晋升考核不可避免地与科研成果挂钩,寻求职位的晋升必须占用精力做科研、发表学术论文。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不够了解心理咨询,不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因此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在督导、培训、基本设施上给咨询师提供的资源不足,咨询师也缺乏同行的支持(安芹 & 贾晓明,2006)。还有必然被关注的薪水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师通常是教师岗或行政岗,领取的薪水与之对应,加上为校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很有可能是免费的,收入水平将会与社会上的咨询师存在差距。这些困难还能有解决的途径吗?想象一下,如果你正面临这些一二三四五六…的困难,会茫然失措吗?会不会觉得很闹心,似乎是找不到出路了?那么此时此刻高校的咨询师们到底在如何工作呢?我们整理了一些他们关于自己的工作的探讨。首先,他们对于困境的普遍共识是,任何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越是复杂的情况,越需要兼顾各方(包括咨询师自己)的利益。以保密难题为例,如果遇到了这类问题,最可能的情况是来访者的问题也许比较严重但又不明确,此时他们需要考量的利益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杨珍芝,2013):来访者的安全,或ta未来的发展;咨询师自身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与其他同事的合作关系;咨询师自身的处境,包括在事件中的个人感受,个人的实际专业能力,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个人生活受扰的程度等;校方及其他部门(如,院系)的工作开展;如果出现危机,学校可能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在明确各方的利益后,他们会仔细考量如何做才能实现最小伤害,可能着手的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Barnett, 2011;杨珍芝, 2013):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来访者了解无论ta经历了多么痛苦、多么羞耻的事,咨询师都能接纳,都会陪ta讨论;持续地评估风险。发现来访者可能存在危机时,除非判断需要立即打破保密去上报,他们会继续与来访者进行多次咨询,并使用一些心理测验,以继续判断危机是否可能解除;查阅相关的伦理规范、法律条文、规章、行业规则等,明确自身行为的界限;必要时寻求资深咨询师、伦理委员会或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既是责任与风险的分担,也能借鉴多方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得已需要打破保密时:尽量争取来访者的同意,对外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保护来访者隐私,并恰当地表现出对于心理工作专业性的坚持。例如,会告知辅导员:来访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但涉及到隐私的方面,基于专业伦理的原因无法透露更多;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调整处理的策略。面对困境,咨询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咨询的知识,争取获得更多同事、领导对于这门专业的合理认识和理解。另外,他们还在坚持学习,保持自我觉察,寻求督导等等,希望拓宽应对难题的思路。总的来说,对于高校心理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师们首先会尊重既定的工作流程,然后在已有的框架下寻求更好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进步。他们在努力地摸索石头过河。也许仍在担忧中的你会觉得,这些解决办法与前面提到的所有困难相比,显得有些单薄。确实,高校心理咨询师前进的路上障碍重重。但这些困境,尤其是伦理困境,哪怕在心理咨询的行业发展水平很高的西方国家也始终存在,无法被完美解决。值得庆幸的是,即使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高校心理咨询师仍然坚守着那些年轻的、敏感的灵魂,陪伴在那些脆弱和迷茫的时刻。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值得信任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相信。

33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