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9

感觉不会再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知名心理咨询师讲座心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泊四方的狼

已采纳

我觉得,今晚的讲座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想通很多的问题,也得到很多的启发。有句话说得好“生命的意义在于自主地运动,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负责”。我们首先要爱我们自己。但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想想那些关心自己,爱自己的人,失去我们,他们该多伤心。不是什么事都有好的结果,但生命的美,在于它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经历了过程,我们才学会长大,才学会做事,才懂得做人,没有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会的,大家都是在犯错之后才会明白很多东西。不是有一句这样的话吗:“不曾失败的上智,虽不会流泪,同时也失去了一种补救机会的快乐和安慰。把生命中所遭遇到的挫折看成是一种经历,一种让人成长、丰富人生的经历。我们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生活,学会懂得爱自己,爱别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知名心理咨询师讲座心得

276 评论(15)

撒旦情人518

(一) 我是你的镜子 实战课上到第五课,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过程却越来越艰难。 第四次模拟咨询,虽然很期待做咨询师,因为突然出现的咽炎,考虑到来访者的感受,最后选择做了求助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起上课的小伙伴的成长,在她们身上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咨询师的影子。 这节课解决了一直埋在心里的一个疑问。真正开始接触心里咨询后,作为咨询师总有一种无力感,来访者是抱着解决自身问题的初衷来的,那怎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呢,是咨询师觉得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是来访者自己认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有些现实问题不是咨询师可以解决的,这种状况之下咨询师该怎么办,咨询本身的意义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我,虽然知道作为咨询师能提供的服务很有限,但总觉得哪里没有思考明白。 这次课堂上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咨询师能解决和修通的是情感层面的问题”,就是这句话我突然明白:现实中的问题终归要靠来访者自己解决,甚至说有些现实问题本来就是死循环,没有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咨询师能做的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访者,倾听他的困惑,梳理他的思绪,让他慢慢的看清自己的内心。现实问题交给现实去解决。而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也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有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感触突然让我布满云雾的内心敞亮了起来。 非语言倾听的课堂上感触最深的便是大家自由舞动的体验环节了,原来表情,肢体语言,甚至眼神都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 ,有一群和自己“一致”的人陪着自己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和不可思议。慢慢地真切的感受到,有一面能够看到自己的“镜子”是那么的让人温暖和感动。 我有一段时间在想,那些弃世的人,如果他们的生命中曾经有这样一面“镜子”,他们一定会在看到自己的伤感和无奈之余,也会看到“镜子”里的那个自己是那么地爱自己。 对接下来的招募来访者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 但是,心理咨询师这条路我想走得远一点,为自己,为家庭,也为面前这样来来往往的人!                                   (二) 让我来温暖你 第五次实战课的作业未完成。忙是借口,并未忙到没时间接咨询,真正的阻力来源于不自信和内心对于接待陌生来访者的忐忑不安,所以并未主动争取,选择了假装遗忘和逃避。 实战课之前和上实战课的过程中自己给了心理咨询师很多的预设,虽然接触之后不像其他人一样给心理咨询师披上神秘的面纱,但是依旧认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但在模拟咨询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无力感。 作为一名还在路上的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本身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因为知识和经验所限,感觉自己并不能自信且自如的去做好心理咨询师这一工作,所以畏首畏尾。 掰着指头数上课的次数,一边盼着上课,上课让自己觉得内心充实和满足;一边又怕上课,调整上课时间和长途跋涉让我身心俱疲。但每一次都不忍心请假,我喜欢心理学,也渴望接触心理咨询。 第六次的实战课觉得是一个突破,十节课的课程,十分之六本来就是坚持了多一半,坚持到最后的信心又多了一些。实战技能的增多也给了自己一些支持,特别是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的分享也会带给自己很多启发。 共情,是第六次实战课讲到的技能。课程上到第六次,突然有些词穷,有时候思路清晰但并不能清楚的表达,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直和语言打交道,到真正共情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了。从模仿开始,争取做到能够独立思考,这大概是条不错的途径。 共情,对于来访者该是莫大的支持。不管世俗,不论对错,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有包容,接纳,理解和温暖,这也许是来访者最需要的。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带着问题、迷茫或者说是创伤来的,当他们踏进咨询室的那一刻,当他们决定和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经历的那一刻,一定是经过艰难的抉择,默默的鼓足了勇气的。所以,正如老师所说,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如果说心理学是一条大路,让生活归于安详,自己归于宁静,那心理咨询便是一道光,能让处于黑暗当中的人看到一线光明,而共情便是一件小棉袄,能帮助来访者抵御风寒。                                     (三) 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身体不适,第七次实战课请假了。伴随着遗憾和焦虑过了一周。 第八次实战课突然开始提前想象分离,不知道相伴了三个月之久,和老师以及一起学习的伙伴分开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最多的该是不舍吧,其实不用等到真正分别,从这次实战课开始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 过去的两周仍旧未能招募到来访者,有因为周围的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的曲解,觉得走进咨询室是一件比想象中还要艰难的事情;也有因为规则的设置,一部分来访者为了避免双重关系而婉拒;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觉得没有足够的理论背景支撑自己去从容的面对来访者,所以并没有很积极主动的去执行这件事情。但愿存在心里的期待和真心可以鼓励自己接待到陌生的来访者。 第八次实战课的内容于我意义应该更大一些。“沉默”,这是我最怕面对的场景,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咨询中,突然出现的沉默有时会让我无所适从,我常常会耐不住沉默,或提问,或应答,不能坦然的去感受沉默。 体验环节中,我扮演了来访者,我自己分明感受到沉默了很长时间,沉默到我自己都有些尴尬,但大家却并未感觉到我的沉默。这样一来我更加意识到自己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和感受沉默,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我给自己的评价是略有些急躁,虽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慢慢地趋于平和,但仍旧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体验中还有一个环节让我触动颇深。在我陪同蒙着眼睛的搭档走过“崎岖”的路途时,我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生怕她因为我的指引不周而受到伤害,甚至宁愿自己去当那个蒙眼的人。我小心翼翼的“搀”着她,看着她跟着我的步伐慢慢走到终点,我常常地舒了一口气。是的,我“剥夺”了她自己探索的权利,她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而我包揽了所有的责任。我以为这是对她好,这是我帮助她的方式,我让她感受到了安全和温暖,但我却忽略了这样一点:如果离开我,她能不能很好地再次面对这样“崎岖的路途”。我开始反思,咨询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咨询师该“站在”来访者的哪个位置呢? 常言道:沉默是金,其实细细想来,咨询中的沉默又何尝不是一块金子,通过沉默,可以感受来访者的心里,捕捉来访者情绪,甚至可以通过合理地处理沉默建立更好的咨访关系。 突然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竟是如此的应景!

283 评论(15)

奶油花生AAA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我听了韩学荣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很多。韩老师从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讲述,感觉老师讲的这些都很贴切实际,很实用,尤其对于我们老师工作压力大,听完讲座心里感觉轻松了很多,感觉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并且在课上听的很轻松没有感觉累,一天时间觉着过得很快。并且在以后教育学生上和自己自我调节上受到很大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会有万能的、普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怎么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评,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们喜欢你。学生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工作和生活上有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把心思放下来把担子放下来,学会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码的独立性。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该怎么过怎么过,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呢?心理讲座心得体会(2):3月28日和29日,有幸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实验小学举办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与继续教育部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教授和莱西市教科所李绪坤老师,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学习心理辅导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培训。报告中设计了现场互动的环节,最让人叹服的,还是好几个一线教学的老师,对于案例的分析讲解,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透着专业素养,丝毫不逊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吴教授以《聆听学生的心声——班级心理辅导实务》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基本理论与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效性两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吴教授通过对社会变迁与学生成长状况的思考及“情绪失调生辅导”、“青春期辅导”、“优秀生辅导”等七个案例的剖析和现场互动,让与会者全面了解了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明确了心理疏导的不同方法。这些案例主要是探讨中学生自卑、早恋、打架、升学压力等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状况,查出问题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说脏话了》,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总是说脏话,作为班主任,我们听到学生打小报告后都很清楚自己习惯怎样解决这种问题。看看心理健康老师的策略:侧面了解,谈心,了解到原因是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决问题,设计了三问:受女同学欢迎的男同学的行为举止有哪些?你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引起女同学的反感?你自己哪些行为受女同学欢迎?好了,做个真正受欢迎到孩子吧。看似简单几步,其实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批评:你骂谁了?不准骂人。相信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几个案例辅导措施及干预策略课件上都有,需要的老师可以到共享查阅,因为主要是初中的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李绪坤老师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做了精辟分析,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方面,我觉得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辅导。李老师说,好的木匠会看材质,好的老师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其理论方面说的和上个月听王书记介绍的几乎是一脉相承,关键是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方法上强调了团队合作的指导。划分的小组应该每月更换,使孩子能够适应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伙伴,同时也有新起点的新动力。小组分工可以设主持人、书记员、观察员、发言人、计时员、裁判员、联络员、保管员,如果人数少何以一人身兼两职。书记员应该是归纳能力比较强、书写速度比较快,写字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其中观察员除了要观察纪律,还要观察老师、观察其他小组的进度;计时员要有手表,安排交流时间,最后还要留有总结时间;裁判员既要对内裁判,又要对外裁判,比如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发言等;联络员可以问老师,了解其他小组的状况,可以下位出去看看;保管员负责管理物品……我们学科教学中如果真正发挥了小组的这些有效合作,相信课堂的效率应该是非常高的。另外李老师说可以让团队设计自己的海报,内容包括起一个队名,设置标志,建立团规,明确各自分工等,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自律。李老师极力建议老师表扬时表扬全组,千万不要小组合作之后因为个人发言好就表扬个人,那样会使得其他同学轻视凝聚力忽视团体荣誉感;还有他建议小学中高年级逐渐取消物质奖励,可以奖章来代替,并且奖章一发就发给全组。这些天我自己就在班级试验了一下,只要措施得当,让全组的孩子来盯着某一个不守纪律或者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比自己盯者有效的多,当然前提时必须选负责的会分工的组长,并且老师对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必须及时总结。李老师还谈到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座位越围圆越好,形式非常重要,体现亲和平等(国际上也一般是圆桌会议)。我想班主任老师如果找几个孩子个别谈话,也注意尽量围坐起来促膝谈心,我自己以前就不大注意,经常时叫到办公室居高临下谈话,想想也是,即使话语再怎么温和,孩子也会因为高度心虚,更何况温和的时候少,习惯了快节奏还怕浪费时间耽误自己一大堆的活干不完。最后一天下午,李老师谈了学习心理的辅导。他以他女儿的具体事例,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李老师说孩子贪玩还夸他聪明,就是错误的。聪明是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呈现。有的孩子被夸惯了,怕别人说不聪明,反而找个台阶——玩。潜意识里要是不玩了还考不好那不就等于自己笨吗?所以就是硬着头皮也要玩下去。我以前评价学生也经常犯这个错误,说你很聪明就是贪玩,结果学生和家长都美滋滋的。非常感谢李老师提醒,控制不了自己能是聪明吗?这个也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要找理由,为面子,应适应环境,自我完善。头脑记忆力用进废退,一直用一直长进。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真确的认识,学习的意义在于使你更聪明,上学就是学会管自己。考试除名次、得分外,应该更重视失分,失去多少分,试卷的价值就是多少分。教师或者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关键的点,如果是马虎错了,不能只说下次认真一些就行了,究竟是小数点点错了还是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背错了,要找到关键,每天有针对性地加练一道这样的题目。他还说他女儿高考前的英语完形填空总是错,就找出错的类型每天一道练,结果一个月后正确率由30%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最后他女儿考到北大,现在上海读博士了。听着真是感觉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在方法上引导的的确不到位。

116 评论(10)

晴空,朗照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304 评论(15)

明亮宜家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

21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