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少吃点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人都有能力发展自己,并能和谐地与人合作逐渐变得成熟,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心理治疗并不需要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和控制,只要对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便有智慧和能力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记得我做咨询不久,有一天来了个看上去很清纯的女孩,连续换了两个咨询师后又找到我,她是一个性工作者,她问我“你很看不起我这样的人吧”,我回答“坦白说,我有些吃惊,我在想你选择这样的生活有你的理由,我尝试去理解你,无论怎样我都会尊重你的选择”,她笑了“刚才那两个老师也说会尊重和理解我,但他们的身体都往后移动了”,后来这个女孩马上开了疗程卡,她说就是因为我看她的眼神特别真诚。 还有一个怀疑自己有爱滋病的来访者,他问我“程老师,你为什么不跟我握手”,我向他解释了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守则,包括尽量不与来访者有身体接触,咨询结束时我主动跟他握手告别,他迟疑一下开心地笑了。 来访者是敏感的,他们完全能捕捉到咨询师细微的表情变化,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并不容易做到,很多时候咨询技术并不那么重要,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决定咨询效果。 罗杰斯认为只有求助者自己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咨询师只能通过建立和谐接纳的关系,从求助者的主观角度着手,才能体会各种事件对求助者的意义,才能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
xiaotian0001
1、意思上的区别:
接受,是人的一种认同行为。是接纳并且支持的意思;
接纳,是采纳的意思,不等同于接受。
2、拼音上的区别:
接受的汉语拼音是jiē shòu,第一个字发音是第一声,第二个字发音是第四声;
接纳的汉语拼音是jiē nà,第一个字发音是第一声,第二个字发音是第四声;
3、英文单词的区别:
接受的英文是:accept,take up;
接纳的英文是:receive;
4、使用的领域不同:
接受除了是汉语名词以外,还可以用于心理学、哲学和金融学;
接纳是汉语名词。
扩展资料
金融学中有效接受应当具备的条件:
1)接受必须是由特定的受盘人做出。
2)接受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示出来。接受可以口头或书面,或用行动表示。如接到老客户发盘后立即发货或开立信用证。
3)接受应当是无条件的。受盘人在答复中使用了“接受”字眼,但是又对发盘的内容做了增加、限制或修改。这在法律上是有条件的接受,不能成为有效的接受,应当叫做还盘。
4)接受的通知要在发盘的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才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纳
耗耗和妞妞
接纳这个词语,本质其实是一个负面的意思。就像是在平静湖面投一颗石子,会泛起波纹涟漪。不完美就像波纹,是不可控的。可谁说波纹又不是一种美丽呢?“接纳”这个词,听起来层次挺高的,显得一个人好像读过很多书一样。比如常见的:接纳你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接纳真实的他人.....仿佛接纳是治疗某些痛苦的一剂良药。然而很多人的“接纳”,只能像三藏法师念咒一样,不停地重复,企图催眠自己,最后也还是做不到。你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总说“接纳不完美”,而很少说“接纳完美”呢?因为真的不够好。对于自己,长得不够高,身材有点胖,智商不够高,性格有点不像样,情商经常不在线,能力经常拖后腿,等等。自己有很多糟糕的地方,都让人觉得痛苦、自卑、自暴自弃,不能接纳。为了缓解这种痛苦,我们要学会“自我接纳”。但是越强迫自己接纳,越觉得压抑和痛苦,最后又开始自责自己接纳不了。所谓的接纳,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压抑。于是有些人就发展出了:接纳我的不接纳。很多心理老师都在教“你只有先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能改变”、“接纳伴侣的不完美,婚姻才能幸福”。一个妈妈就曾经问我:老师,我都接纳他了,为什么他还不改变?我都接纳他这么多了,为什么他反而更过分了?的确,接纳别人跟自己的不同,是一种对人基本的尊重。但这种尊重,在亲密关系中做起来困难又痛苦:接纳他就是这么不上进?不洗澡?整天玩游戏?为什么?接纳他就是懒惰自私没责任心?那我要他干嘛?这种接纳的“尊重”做起来,太痛苦。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来说服自己,需要忍了又忍。你甚至会分不清这到底是纵容、失望还是接纳。人们常说接纳之后就会平和、喜悦、轻松,在你这里是一点都感觉不到。接纳,道理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因为“接纳”对你来说,可能一直都只是个口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