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6

阳光365家具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程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痴货小逗逗

已采纳

沟通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与他人进行沟通而写的日记。考虑到书信也是沟通为目的,二者在形式上也很接近,只是书信一般是后边落款时写日期,故书信也可称为沟通日记。 广义上的沟通日记可包括传统的书信、便条、电报,信息时代的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 木心老师说: “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 。 沟通日记的功能就是沟通和巩固情谊。除此之外,沟通日记也具有一般日记所具有的训练思维和提升写作能力的基本日记功能。 相对口头对话形式的面对面双向沟通,沟通日记一般不是即时互动。沟通日记是文字书面形式的沟通,通常情况下沟通双方不是面对面的,是不能或不方便即时互动的,正是如此沟通效果较少受到情绪波动甚至失控的影响,也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当面沟通可能产生的情绪失控导致的误会和冲突。对于当面对面口头沟通发生已经产生的误会甚至冲突,还可用这种不见面的沟通来消除误会,甚至挽回破裂的关系,避免可能失去的亲情、爱情、友谊乃至悲剧发生。 书面沟通相对口头沟通更为理性和正式。特别是在口头沟通不便进行或难以进行无法保证沟通效果的时候,譬如双方相隔遥远无法相见,或者双方面对面沟通发生了言语冲突,无法继续正常沟通或者已经产生了严重误会甚至分歧一方根本不听另一方的解释时,改用书面形式的沟通,往往可能突破沟通僵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过去兵荒马乱,相隔异地的亲人通上一家书很不容易。而在当令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的普及,使用传统书信沟通的人越来越少。其实,物以稀为贵具有永恒的意义,偶尔给亲人朋友寄上一封传统书信送去祝福和问候,往往能给人以惊喜并达到出其不意的联络感情或巩固友谊的效果。 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莫扎特家书》都是教育沟通的典型案例。鲁讯先生和许广平的《两地书》也可称为沟通日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可视作沟通日记。这里仅仅举以下三个例子。 典型案例1:张光北陈炜家的《心灵对话簿》 张光北和陈炜是中国演艺界十佳模范夫妻之一。多年前,他们夫妇因忙于事业,将未满两岁的女儿张思乐送到南京,由岳父母照看,这一看竟然长达10年。漫长的10年与父母分隔两地,这让张思乐对父母感到很陌生,很难融入父母的生活,亲子之间很少交流,经常蜗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不出来。有时父母带着她逛商场,她很不习惯父母牵着她的手,总是不自觉地就会将手抽出来。有一回女儿还独自跑回南京,着实让夫妻二人吓了一跳。 为了消除隔阂,张光北和妻子特意买了一个精致的日记本,放在客厅的抽屉里。陈炜对女儿说:“乐乐,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心灵对话簿》,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心里话可以写到上面。” 有天晚上,陈炜和张光北先在日记本上写道:“亲爱的乐乐,爸妈以前忽视了你,对你关心不够,今后我们一定好好表现,你能给我们这个机会吗?”三天后,夫妇俩在《心灵对话簿》上看到女儿的真情流露:“爸爸妈妈,当我在姥姥身边生活时,看到别的孩子被父母宠着爱着,你们知道我有多么羡慕他们吗?现在我终于回到你们身边了,我会好好珍惜。” 张光北夫妇就这样用一个日记本与女儿进行心灵碰撞,在一行行充满真情的文字中,张思乐心头的隔阂渐渐消散,彼此的心慢慢靠拢。渐渐地,女儿成了张光北和陈炜的贴心小棉袄。张思乐学会了体贴父母,每年母亲节,她都要用积攒下来的零花钱给母亲买一件礼物;张思乐还别出心裁地做了一张卡片,挂在张光北的车里,卡片上写道:“爸爸,你要少抽烟,尽量不要喝酒,不要开快车。你的生命不仅属于你,还属于我和妈妈。” 张光北一家人这种《心灵对话簿》和卡片留言式交流,就是典型的沟通日记,值得希望改善亲友或亲子关系的人们借鉴。 典型案例2:《99封家书唤醒迷途少女》 2008年9月1日和2日央视《心理访谈》播出《99封家书唤醒迷途少女》(上、下):孙颖本来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母亲高文清突然得到女儿要被学校开除的消息。原来女儿迷上了网络,已经成瘾,经常几天几夜泡在网吧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好言相劝,根本无济于事,为了挽救孩子,母亲不惜大打出手,母女关系破裂。女儿拒绝和母亲说话,甚至把母亲把作仇人,一度闹到以割腕自杀来反抗母亲。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之后,母亲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给女儿写信,向女儿道歉。开始的时候也没什么明显效果,妈妈体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女儿的信写到99封的时候,千年的铁树终于开花。日记如同阳光和雨露把女儿心头的坚冰和隔阂一点点消融。最终女儿孙颖重新回到课堂并考上哈尔滨学院音乐教育本科专业。 典型案例3:吴章鸿《每天进步一点点》 吴章鸿,女,1956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曾经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心实验室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位单身母亲。她遭遇过离婚、下岗、家里被洗劫等不幸,但是她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硬是把儿子吴纯送出国外留学,培养出一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青年钢琴家。儿子16岁赴乌克兰留学。她利用一切机会阅读各种报刊、杂志,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附上母亲的读后感以“每周一信”的形式寄给异国他乡的儿子。吴纯在留学的几年里共获得18项国际钢琴比赛中要奖项,被誉为“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被欧洲媒体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2004年3月,母子俩“每周一信”被辑录出版为《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书。该书至今已再版十多次,还出版了续集。 典型案例4:《兔爸家书》 程敏(吴铭枝),1963年正月出生于广州番禺一个中医世家,曾在广州番禺妇幼保健院任中医骨科医生十几年,后来断然从事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推广及保护妇女儿童的宣传工作,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教育宣讲达500多场次。程敏是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父亲教育专家、“生活儒学”理念践行者、传播者。由于对女儿的温情教育,被媒体称为“中国兔爸”。 程敏老师工作繁忙,但从未放弃对女儿的陪伴与教育,特别是他坚持9年时间,与女儿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行交流,留下30多万字的对话日记。知心爷爷徐惟诚盛赞程敏老师找到了亲子沟通的好方法。女儿吴炜说:“爸爸用独特的方式给了我世界上最好的爱”。 2011年程敏将与女儿的对话日记,结集出版了《怪爸爸笨女孩》一书,成为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特邀嘉宾。 程敏老师长期热衷公益事业,荣获2007年“广东省希望工程爱心奖”、2010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父亲”称号、2011年创立好爸妈公益基金、2017年荣获中国家长节“三美家庭”奖。 典型案例5:《爱的日记唤醒植物人》 这是一个日记的传奇,曾经感动中国。主人公的爱人罗金勇是一名缉毒警察,2005年10月1日缉毒与犯罪分子搏斗过程中受了重伤,深度昏迷,成为了植物人。 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2007年5月11日曾播出长篇新闻《罗映珍:用爱呼唤生命》,详细报道罗映珍为植物人丈夫写日记读日记激发生命的感人故事。6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播出长篇新闻《为爱坚守,永不言弃》。 据新华网云南频道2007年6月1日报道,罗金勇在昏迷了20个月后终于醒来。据称,5月24日晚上,罗金勇的妻子做了个梦,梦见丈夫不但醒过来了而且会写字,第二天一早她冲到医院,将纸和笔递给丈夫,罗金勇居然写下了歪歪扭扭的5个字“老婆我爱你”。 植物人昏迷20个月后还能苏醒,不能不说是妻子无限深情的爱所创造的奇迹,用600篇爱的日记创造的奇迹!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特招录用罗映珍为人民警察并授予她二级警司警衔。罗映珍还当选2007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当时的推荐词是: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颁奖词】(真爱无疆):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罗映珍日记摘录: “爱,是我们坚持的最大力量!” “老公,我是不是像个单恋的小姑娘?还是我们之间的感情本来就是一种灵魂之恋,如今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等你病好了,我们能相互陪伴着过完余生,所以你一定要快点醒过来。” “我们两地分居,三年了都没敢要孩子。有时你还会问我:“老婆啊,我们家最缺什么?就是一个娃娃。”我们说好了今年11月就要一个,没想到……老公,用你的毅力创造一个奇迹吧,你一定要站起来,像原来一样乐观地生活。等你好了,我们就生个孩子,一家人快乐的生活。” “……今天是第247天了,你的病情依旧没有进展。晚上我疲惫地回到小屋,躺在床上却思绪万千,难以入睡。书上说:夫妻不是两个人,而是二者合一,结为一体。真的是这样,你我早已合二为一,你是我的全部,我亦是你的所有,舍一不可。没有你,我就像一棵枯萎的草,生活毫无意义,绝望地数着日子。何时盼得爱人醒啊?” “亲爱的老公,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段时间老是有蝴蝶飞进屋来,也许是附近种着花草吧。有时候,我在想,会不会是你化成蝴蝶想接近我。我听说蝴蝶是爱的化身,代表爱情。 梁山伯 和 祝英台 就是化成彩蝶比翼双飞的。我真的好想和你一同远离这喧嚣的城市,到开满鲜花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像蝴蝶一样在花间飞舞。为了这种日子早点到来,我要用尽全部力量好好爱你。” “老公,你应该醒来了。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关心 你吗?公安厅的领导有空就来看你,你的同事只要到昆明开会就会过来和你聊天,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群众、病友,他们给你讲故事,让你不要轻易放弃,这些你都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吗?如果你感受到就赶紧站起来吧。你常常对我说,滴水之恩应 涌泉 相报,我只能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因为除了感谢,我没有任何能力来报答他们。但是你可以,如果你好起来,回到你热爱的岗位,继续履行你的职责,那就是你报答了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心理咨询师程敏

211 评论(13)

多多吃多多评价

口腔正畸科始建于198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著名口腔医学专家梁傥教授是该科室的创建者。 孙新华,教 授、博士生导师。 陈远萍,教授、口腔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科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3人,具有博士学历者4人,硕士学历者4人。有5名医生曾在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另有2人正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 现有两个诊疗室,共9台椅位。 开展的治疗项目:儿童各类错?畸形的矫正治疗;.成人错?畸形的矫正治疗;颌骨正畸术前、术后矫正治疗;牙周病正畸治疗;儿童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矫治。 开展的矫正技术:、直丝弓矫正技术, 标准方丝弓矫正技术、活动矫治器矫正、功能性矫治器矫正等。 科内有硕士生导师3人:孙新华教授、陈远萍教授、胡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正畸牙齿移动生物机械原理、正畸牙槽骨改建机制、 牙齿移动生物力学研究等,每年计划招收2-4名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承担吉林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口腔正畸学理论课授课,学时为60学时。每年在3月、9月招收进修医生10-20名,在口腔正畸学理论、临床操作、矫治器制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正畸临床新技术、新疗法。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也是目前吉林省唯一的专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口腔疾病的科室。现在有医务人员12名,其中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2名,主管护师4名。具有硕士学位医师5名(其中再读博士3名)。该科现有吉林省和长春市已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2名,吉林省司法厅特邀鉴定专家1名。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和进修生。拥有综合治疗台7台和口腔无痛局部麻醉仪、光敏固化机、根管测量仪、儿童口腔专用手机、根管预备减数手机等先进仪器。技术力量雄厚。 科室主要诊治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龋病、非龋性疾病、牙髓疾病、根尖周疾病、前牙外伤、牙周黏膜疾病和开展儿童及青少年咬合诱导。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日本昭和大学小儿齿科和国内著名的口腔院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等学科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无痛麻醉技术、咬合诱导、银粉玻璃离子充填、氟保护漆治疗大面积浅龋、注射式根管糊剂充填乳牙等新技术、新疗法。获吉林省卫生厅医疗成果奖一项,白求恩医科大学校级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1988年在吉林省牙病防治指导组领导下,对吉林省5000名青少年的龋病进行了普查,在省内率先应用“护齿宝”防龋凝胶对长春市3000名青少年进行龋病预防。2002年引进口腔消毒设备,实现一患一机一高压消毒,彻底解决了交叉感染问题。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未成年,胆小恐惧的特点,医务人员在开展牙病治疗的同时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种植专业化科室之一, 1994年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携手组建的“美国庆瑞——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是其发展的前身,历经十几载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设备先进、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种植专业化科室,在东北及内蒙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心引进Branemark、ITI、BLB、Replace、Lifecore、3I等国际一流的种植系统,配备国际一流的专用消毒设备和水准一流的专业技工修复加工室,开展GBR(引导骨再生技术)、修补骨缺损、骨挤压、骨劈开、上颌窦提升、各种骨移植技术,即刻种植、即刻负重、精密附着体种植义齿等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种植及修复医疗服务。 中心拥有一支由国内知名专家周延民院长、孟维艳主任领导下的种植专业化技术团队,现有医生10名,护士4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名,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积极学习新技术,开展新疗法,参加国内、外的技术培训达30余人次,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奖一项,教学成果奖一项,医疗成果奖4项,项目资助十余项,是一个技术储备和技术力量极为雄厚的专业化种植中心。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也是本中心的一大特色,中心多次举办种植培训班,培养了大批的种植专业人才,为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是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该科室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在东三省乃至全国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有硕士导师5名,正高级职称医务人员2名,副高级职称医务人员7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6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护士7名,其中高级2名,中级5名。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2名,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3名。在岗医生均已熟练掌握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最新治疗方法。 该科室拥有口腔综合治疗台20台,OPMI®PROergo根管显微镜,配备减速手机、Profile、HERO542镍钛根管扩大系统、奥丹和P5、PMAX等多台超声波根管治疗仪、RootZX电根管长度测量仪、逐步后退法扩大针测量器、思乐固体核根管充填系统和牙髓活力测验仪、热牙胶根管充填等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的先进设备。并配有K、H型等多种型号的扩孔钻以及G、P型的根管预备器械。配备了各种充填材料,多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复合体、银汞合金等治疗龋病及牙体缺损的先进和普通修复材料,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另外拥有氟树脂漆、电凝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材料及仪器。还拥有超声波洁牙和喷砂设备,具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牙周处理和软组织保护的能力。 该科室主要治疗龋病、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对牙髓病实行无痛治疗,根尖周病的治疗90%以上的病例采用根管治疗术,成功率达90%以上。并开展显微根管外科手术。具有解决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复杂的根管治疗等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开展了6大项35小项新技术、新疗法,应用镍钛合金根管锉预备弯曲根管,临床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固体核牙胶、垂直加压、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侧枝根管及副根管,减少微渗漏,提高了治疗水平;超声根管治疗仪去除根管内断桩、断针及根管再治疗,解决了临床上的疑难问题;髓室底穿孔及根管侧穿修补术,保留了许多应该拔除的牙齿。 该科室病人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采取首诊负责制和上级医生会诊制度,保证了医疗质量。治疗手机及其它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了交叉感染。科内设有专职分诊护士,为病人提供咨询、安排就诊。护理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现实行椅旁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实行医疗质量承诺制,半年内充填物脱落免费重新治疗;医务工作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标准,使病人免除后顾之忧。 该科室先后承担了20余项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各类杂志上发表大量科研论文,有5篇论文被SCI索引。同时还承担着吉林大学口腔系研究生、本科生和长学制学生及留学生的各类教学任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医疗人才。 牙周病科成立于1989年,现有医护人员9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人,中级职称人员4人,初级医师1人,2人为硕士生指导教师。拥有5台综合牙科治疗椅,先进的EMS超声波洁牙机、喷沙机,以及STROBEX型高频电刀等牙周病治疗设备,并配有成套的Gracey型龈下刮治器和牙周外科手术器械,所有牙周器械均采用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用。 我科主要开展牙周病治疗,包括单纯性龈炎、青春期龈炎、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型牙周炎、青春前期牙周炎、成人型牙周炎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松牙磨槽固定术,即通过固定保留松动患牙,采用牙周正畸美容治疗前牙扇形移位,同时开展各种牙周外科手术,切除牙龈瘤及牙龈增生,对破坏严重的牙周病进行牙周翻瓣术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另外开展因牙周病引起的根面龋、逆行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的治疗。 科室主要科研成果:国内首创“牙周病连续磨槽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受到同行专家及病人好评,并在1989年获吉林省新科技成果二等奖,分别在1983年和1998年二次获吉林省科委在临床牙周病方面的中标科题。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引导再生术,治疗重症牙周病及根分叉病变,取得较好效果。该成果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全科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部委、省科委科研课题四项,科研经费近20万元,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保健科,是一个集预防和治疗口腔常见病为一体的口腔临床科室。工作范围包括:龋齿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及儿童牙病的预防等。以龋齿防治为重点,并为儿童提供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防龋措施和自我口腔保健指导。并承担我院口腔预防医学的医、教、研工作和社区口腔保健、学校口腔保健、下乡扶贫、“爱牙日”活动等任务。 主要为患者提供:1.儿童牙病的诊疗、成人牙体牙髓病的诊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的诊治。2.龋病的预防,窝沟封闭、局部涂氟,含氟牙膏、非创伤性充填等预防保健服务。3.牙周病的预防,预防性洁治、正确刷牙、牙线的正确使用、牙间的清洁等。4.口腔健康教育咨询、口腔卫生指导、菌斑控制、口腔卫生状况评价、推荐口腔保健用品、介绍口腔保健教材与器械等。 中华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程敏教授是该科室的学科带头人,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升本、韩国留学生等多个轨道的口腔医学导论、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预防医学新进展等科目的教学任务。 吉大口腔颌面外科发展史: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临床科室,最早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后经历了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50年代初,学科建设伊始,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方医院,国内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都曾在我科指导过工作,从此奠定了口腔颌面外科坚实的医疗工作基础,60年代我科开展了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术,70年代开展了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及利用Le—fort Ⅰ型截骨治疗上颌骨陈旧性骨折 ,80年代开展了正颌外科以及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再造,经过历代口腔医学先辈们的努力,目前的口腔颌面外科有15名医生,拥有54张病床的住院部,17台牙椅的颌面外科门诊及门诊小手术室以及辅助颌面外科工作的麻醉科与手术室,年均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例,完成病房各类手术年均900余例, 门诊年均接诊患者15000人次。 颌面外科人员组成: 口腔颌面外科现已是口腔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点、硕士点,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正高职人员4名,副高职人员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4名,目前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 护士13名,其中护理本科生3名。 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实际上是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外科的手段诊治口腔器官、面部软、硬组织、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疾病类别如下: 牙槽外科: 拔牙及门诊小手术。 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面颈部淋巴结炎 颌骨骨髓炎 颌面部间隙感染等。 口腔颌面部损伤:软组织损伤 涎腺及颜面部神经损伤 颌骨、颧骨及颧弓骨折等口腔颌面部肿瘤:位于唇、颊、舌、口底、牙龈、颌骨及面颈部等的良、恶性肿瘤。 涎腺及颞下颌关节疾病: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的炎症、肿瘤,颞颌关节疾病等。 颌面部畸形:先天性唇、腭裂 颌骨发育畸形(下颌前突、偏颌畸形、小颏症 等) 软组织、颌骨等后天畸形的整复。 根据诊治内容,颌面外科本着为患者提供最专业和优质服务的精神,发展学科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将外科医生分成5个疾病治疗组: 肿瘤组为两组 损伤组 畸形组 整形组 为方便患者,提高医疗水平,科室采用门诊与病房统一管理,各医疗组轮流出门诊,为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医生及医疗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为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各医疗组均有高级职称人员负责,病人到组、 责任到人。

296 评论(14)

猫女盈盈

...........你够强的!不会是早恋要查人家资料吧!

245 评论(9)

soldierwill

程敏,女,生于一九五七年一月。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副教授 。一九八二年底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保健科工作。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内科的临床、教学工作,熟练掌握龋病、根尖周病的诊治,并擅长乳牙、年轻恒牙的治疗,尤其对儿童牙病诊治的心理学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诊疗技巧,写有《儿童牙病诊治的心理学分析》一文。多年来担任口腔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从一九九四年起从事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现为吉林省牙防办公室成员,组织并开展了历年的9、20爱牙日活动及我省牙防先进县的评审和验收。举办多期全省各级、各类人员的牙防培训班,为我省培训了大批的牙防一线人员。

27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