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5

乐乐冰儿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恋物症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甜起司wasabi

已采纳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从心理层面解释一日本男子宣布和初音未来结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日本东京一名35岁的男子,最近正式宣布要和初音未来结婚了。男子坦言,10年前曾在职场受女性前辈欺负而停职,导致他对三次元女性有了心理创伤,后来接触到初音未来的歌曲得到了治愈,PSVR初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今年春天在Gatebox技术下实现了和初音的“同居”。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一下Gatebox技术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款为喜爱动漫的人定制的家用智能化全息机器人,形象大多是二次元的萌妹子,比如逢妻光或者初音,不仅身姿很好看,还具有甜美的声音。 对于喜爱二次元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产品,原来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的形象,现实生活中也能近距离接触到了,科技的发达,让更多虚拟的东西能够呈现在眼前。 如今听闻35岁日本男子和初音未来结婚,我一点也不感觉奇怪,现实生活中我有很多朋友也是动漫迷,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大家也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对于二次元的东西很着迷,而对于现实当中的人反而越来越不感冒?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是受压力所致,尤其是情感的相处当中,牵扯到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为人交往已不再单纯。在异性交往当中,经常会遭遇伤害,不是被嫌弃,就是各种挫折。受此困扰,好多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宅的人,就不太愿意去接触别人,选择了“逃避可耻但有用”的生活态度。 而在虚拟人物当中,则不会受此影响,角色已经深刻描述,对于人物的喜爱都是积极正面的。 二是“置换”。在心理学上,这是精神分析的概念,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 现实生活中想要美好的感情,但是得不到,于是通过虚拟人物如初音未来,寄希望这种对象的存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自我防御机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是一种潜意识层的自卫;二是其作用在于保护自我,不至于由焦虑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在防治心理疾病中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道德上的欺骗含义。 和初音未来结婚,也许是这个男子受初音未来的歌曲所治愈,受到鼓舞,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加上现实技术的发展,已有了近距离接触的这么一种状态,由于现实压力,回避三次元女性的心态已根深蒂固,最终做出了这么一幕让人不理解的行为。 让我想起了好多不婚主义者,想起了身边那些养着猫猫狗狗不谈恋爱的人士,想起那些倦于和人建立深度亲密关系,而选择和一些非人类厮守的身边人。 二次元我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咨询了身边很了解的人,我问他这个人和初音结婚了,别人干吗?他截图了动漫迷要团战日本的聊天记录。我问他沉迷二次元是什么感受?他说没啥特别的,就是多了个精神寄托,然后有了缓解情绪的渠道。 这让我想起了我比较熟悉的吸毒群体,对毒品的眷恋也来源于情感的寄托。 人性的本性还是倾向于修身养息的。人际关系的交往,特别是亲密关系的交往,其实还蛮消耗能量的,要与一个和自己成长经历截然不同的人建立幸福的长久关系,要花费的精力、心思,自我成长的调整、包容,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当情感面对的是非人事物时,一个既可以寄托情感,又无需耗费太多心力的事物,对于人性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人性本质对于关系建立的需求是很强大的。再强调孤独的人,也无法在绝对孤独的环境下生存。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两个点,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我们自己,客体可以是很多。当我们需要满足自己这个强烈的关系需求时,又不愿在人类关系上耗费心力,那这个客体就会流于其他。 或是二次元,或是猫猫狗狗,或是某种药物,或是某种权力……。每个世界都有他各自的逻辑,也有着共有的逻辑。不懂的世界里,唯愿你幸福。 【外面的世界太危险,我要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很多人还没搞清楚初音未来,这名网络虚拟歌手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大批大批的粉丝,而且还开了自己的演唱会,现在这名日本男子宣布与初音未来结婚,更是让很多人甚是惊愕吧。但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存在即合理,每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来一部著名的心理学电影《充气娃娃之恋》。拉斯是一个典型的宅男,性格自闭,无友无伴。他从玩具公司定制了一个充气娃娃比安卡,并带她参加家庭聚会,一起吃饭,一起入眠,一起去教堂礼拜。周围的人都觉得拉斯的精神不正常,兄嫂为此专门咨询了医生达戈玛,后者认为拉斯的症状是一种幻觉,最好的治疗就是因势利导。而此时,拉斯对于比安卡的痴迷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还要在教堂跟它举行婚礼。这部电影,引起了不少心理学家对这一类事件的关注。 众说纷纭,有的医生归结为幻觉、妄想;有的心理医生认为是恋物癖;有的心理咨询师则认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或者人际交往中受了创伤,发生了行为退行,语言、行为、思维都退回到成长早期,待在自己舒适的区域里不愿意出来。这位35岁的日本男子,看起来完全没有35岁的样子,也许与行为退行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迷恋初音未来的这类网络虚拟歌手的粉丝中,多有着类似的退行的行为特征,或者内心有着退行的心理需求,寄托于以为网络虚拟歌手,守护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美好。在他们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是现实的、俗不可耐的、危险的、肮脏的,他们内心的追求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 所以,他们并不是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而是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他们只是把内心最美好的追求,寄托在了现实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虚拟歌手身上,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已。 看到这则新闻,脑子里闪现的是若干年前电视剧《大宅门》中白玉婷挚爱万小菊,几经提亲遭拒后嫁给了万小菊照片的片段。在剧情中白认定万,非他不嫁,即便万不同意,白也要有结婚这样一个仪式(即便是与照片),昭告世人她这一辈子只爱万,也算是给自己的爱一个安放之所,在她自己的意识里“强奸”了万小菊的意志: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嫁给你了! 这个日本男孩也有类似之处。喜欢初音未来就悄悄粉她就好了,为什么大张旗鼓搞婚礼呢?争得初音未来的同意了吗?也是一厢情愿。然而,人就是需要仪式感的,婚礼昭告世人,也告慰自己,他的“老婆”是初音未来。(作秀吸睛的成分不做考虑) 也许男孩的“婚姻”生活会很完满,和想象中的初音过日子比和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女孩子过日子省心多了,不必处理不同意见,不必照应日常生活,更不用处理现实中婚姻所涉及的所有社会关系的维护,是不是让大部分男同志羡慕?这也许也是男孩作出这样选择的初衷吧…… 祝男孩子幸福,自己的人生就应该自己选择,自己把握,自己负责,幸福就好! 这个新闻听上去好暖。 新闻中这位35岁的男子,在现实生活中职场上失利,又不被活生生的女人喜欢,其实也是蛮可怜的。 能够跟自己喜欢的初音未来结婚,对这位男子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人呢,总是害怕孤独的,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伴的。无论是从繁衍的角度,还是从情感的角度,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但是,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受到种种挫折,以致于萌生了逃避残酷现实的想法。 就像新闻里的男子,现实生活中并不顺利,选择初音未来这种二次元虚拟人物来结婚,也说明了他作为一名人类,有着基本的情感需要、社交需要。 因为有各种需要,又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和挫折,那就去二次元虚拟世界找吧。 写到这里,替这位男子感到心酸,生而为人确实不易;也替这位男子感到温暖,虽然初音是虚拟的,但是好歹也能满足部分的情感需要。从抚慰心灵的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恋物症心理咨询师

301 评论(8)

注定孤独终X

男生很喜欢女生穿过的鞋子。这只是一种个人爱好。但是不要太痴迷了。如果太痴迷了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让别人看到会以为你是个变态。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269 评论(12)

江南装饰

文/刘彩 昨天,我终于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电话,不管对方的反应是什么。 这个电话打还是不打?是一度纠结中……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更多,每周都会接待挺多的来访者。 按照心理咨询的流程,先是首次咨询;首次咨询以后,如果能达成咨询意向,再做心理咨询方案;心理咨询方案做好之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开始心理咨询的旅程。咨询的频率是一周一次,严重的案例是一周两次。 很多的来访者在首次咨询后,有90%的来访者都会告诉我,他们愿意继续做咨询,让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方案。 等到快做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他们会发来信息或者打来电话说: “孩子不愿意来了,等他愿意去了再去。”    “我最近太忙了,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刘老师,他爸爸不同意孩子做咨询。” “孩子说他自己可以处理,不想做咨询。” “我这一周好多了,我自己调整调整。” “刘老师,孩子这周愿意去上学了,表现还不错,我们就不去了咨询了。” “我们等寒假或者暑假再去咨询,现在孩子的学习太紧张了。” “孩子这周要去补习英语,英语老师调课了,不能去咨询了。” “孩子这周要去上数学课,课外班这周给他们测试,不能去咨询了。” ………… 这是我在咨询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当我知道他们的推辞以后,我的心理纠结的状态是:“我该不该跟他们说,他的孩子或者他自己需要来咨询了,如果不来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又会想,如果我打了这个电话,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是想赚他们的钱,又显得我挺掉价的,怎么说我也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更何况少了一个两个案例也无所谓。”可是如果我不跟他说出我的判断,我又觉得自己不负责任。 以前,我会先保持我自己的风度,照顾我自己的面子,看到他们的推辞以后,我是这样回复的:“好,我知道了,祝福。” 12月我接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来做过首次心理咨询的,后来是因为“学习太紧张,等等再来做心理咨询的”,一等就是半年了。12月份,她的妈妈给打我电话,想再来做心理咨询,我才了解到:他被安徽省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中度),从9-12月上学也是有时去有时不去。妈妈很着急,让我无论如何帮帮她的孩子。 我内心的情绪是:早干啥去了,让你来咨询,你不来,说学习紧张,现在连学习都不能进行了,非要等到孩子严重了才想办法。 这是我内心的情绪,后来我理了理我自己的思路,他们不是专业的,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我也没有再打个电话坚持一下。诚恳地告诉他们:“孩子和这个家庭必须要做心理咨询了,就算不来我这做,也一定找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来做。” 前天有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2017年3月来做首次心理咨询的,这个孩子当时是因为讨厌老师,还跟老师打了架,跟家长对着干,拿刀子跟爸爸拼来做的心理咨询。后来是因为要参加中考,时间紧张,孩子不愿意来等没有来做心理咨询。 前天又来到工作室,原因是不想上学了,逃学跟社会上的混混在一起,去夜店等等,爸妈又想起来要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等他们走后,我想了很多,我应该不纠结这个电话打还是不打了,应该打。当他们推辞晚些做心理咨询,或者不愿意来的时候。我应该给他们打这个电话,告诉他们从我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是如何看待的,把我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至于他们如何选择,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如果我连说都不说,如果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那是不错;如果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我也会很可惜的,有时也无能为力。 昨天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六年级的男孩子会拿女人的内衣内裤丝袜卫生巾放在自己的裤兜里或者房间里,在心理学上这个叫“恋物癖”。通过上周的首次咨询,我发现他的程度不是很严重,现在干预是最好的时候。今天要咨询了,昨天他的妈妈说:“等到暑假再来咨询,现在期末了,学习时间很紧张。” 我听到这个回复以后,立刻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跟她说了我的认识,见解和经验,具体如何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来决定。打完电话,我内心轻松了很多。 我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到我该做的那一份,其他的就随他了。我们需要真实的表达,而不是去想对方会怎么想。看来我需要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刘彩,心理学,在路上………

15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