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1

飞翔飞飞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有点抗拒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松子红枣茶

已采纳

现在的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很多都是一个人身兼数职,主要你的心理咨询师是正规的咨询师,他兼职做别的没有什么问题。

有点抗拒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258 评论(9)

MrcuriosityZ

每个人都有生活,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也许你的心理咨询师生活有什么难处,互相理解,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187 评论(11)

肥猫啃鱼头

接受不了可以换一个心理咨询师,但是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他选择兼职的权利,他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判断。

137 评论(10)

梦紫蝶57

你好,我相信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

我分为三个层面分析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为家长,必须承认孩子厌学这种状况出现的正常性,而不是不正常。

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各人各有不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习就是特别痛苦的事儿,因为他无法从中获取到任何的成就感、愉悦感,设身处地想,假如你是那样,你能不厌学吗?所以说,厌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

为什么要承认这一点很正常呢?

因为如果不冷静分析认可这种情况,家长就会站在指责、训斥、埋怨等等对立面,而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业以外的亲情的二次打击,更为厌恶学习,压力也会增大。家长只有认可了这一点的合理性,才能提出更有建设性、操作性的意见。

面对学业问题,家长不应该是置身事外的指责者,胁迫孩子去学习的逼迫者,而应该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的同盟者。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维,表达决定结果,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道理同样适用。

孩子厌学有没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呢,当然有可能,但一则可能性不大,一般情况下需要家长好好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该怎么辅导怎么辅导;二则,即使是真有心理问题,那更要照顾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你要找心理咨询师,在 社会 面上来说,大家会认为这孩子脑子有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新增的羞辱,更无法接受,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你不是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但 你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请来的是帮他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什么医生什么其他,你要带动孩子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面子上、不是羞辱上。

综上所述,总结下,就是我 建议你先冷静自己,也让孩子冷静下,认真地去一起面对问题,认清楚问题到底在哪里,再去想办法有针对性解决。 很冒失地请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别的什么人,这就好比一人生病可能是感冒了,你乱搞药弄点六味地黄丸来吃,你想他能接受吗?

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全没有面子、没有思考和逻辑的傻瓜,他很聪明,他懂得一切他应该懂得的东西,他需要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他需要的是真心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指责、不是谩骂,不是羞辱。

孩子厌学却拒绝找心理师咨询怎么办?

孩子厌学,普遍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厌学情绪,就是想学学不进,这时靠讲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本质也是一种焦虑障碍,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解决。

孩子拒绝做心理咨询也是很普遍的,认为我学习不行,不是心理疾病,用不着找心理咨询师。

还有一种,就是找了心理咨询师,甚至找的事比较知名的专家,但没有什么效果,孩子就怀疑了,心理咨询都是说教,没什么用,以后就抵触心理咨询。

以上两种情况很常见,可以找孩子比较认可,亲近的人,和孩子说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找那些说的比较靠谱,解释厌学原理比较科学的心理咨询师,找这些咨询师的文章,音频给孩子看,听。如果孩子觉得有道理,就可以委婉的和孩子说,接受心理咨询。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家长如同热锅的蚂蚁,但孩子就是抵触,只能通过孩子认可的人,一点点引导孩子接受。

当孩子情绪、品行、学习等方面有障碍,又不愿接受父母、学校的管教,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希望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孩子不配合、不参与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联系到我们:

“老师,孩子觉得自己没问题,要怎么让他来呢?

您能不能上门来我家里给孩子做心理咨询呀?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出门,好说歹说都没用……

老师,我把孩子微信号给您,您能不能加他好友开导开导他呢?”

……

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中很常见,不仅仅是孩子,有些成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了一些打击后非常痛苦,甚至已经出现了情绪问题,周围人看着特别着急,建议他寻求专业帮助,但本人却不愿意,搞得身边人难受得不行。

当孩子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有些父母会软硬兼施把孩子弄过来,结果可想而知,孩子抵触大、难配合,咨询的效果也有限;

还有些父母则选择放弃,让孩子“自生自灭”,结果“问题”持续或恶化。

这种情况该怎么应对呢?

◆ 当孩子出现问题,又没有配合心理咨询的意愿时,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全家一起进行家庭心理咨询,

二是父母应该先过来做心理咨询。

然而,有些家长会很质疑、抵触,觉得孩子的问题与他们无关:有问题的是孩子,为何家长也要做心理咨询?

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自己作为父母很称职,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时候,这种想法便会更加强烈。

那么,家长先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全家一起进行心理咨询,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 儿 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李建学老师,从多方面进行解析和总结。

01

“孩子抗拒心理咨询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行为、情绪、厌学、社交冲突等问题时,很多家长首先考虑让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这个想法是很好的,说明家长很爱孩子,明白孩子的问题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效果会更好。

有些孩子会积极配合家长,但部分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是家长有问题,即使觉得自己有问题,也认为源自父母。父母改变了,我就好了,所以孩子觉得真正要做咨询的是父母。

而家长觉得,我是成年人,有问题没关系,可以自己解决。而孩子的问题不解决,影响学习、成长乃至影响人生。

因此,初来咨询时,有的家长会要求咨询师只针对孩子工作,让孩子能够改变得符合他们的期待,而孩子则希望父母咨询,父母作出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若强行给孩子咨询,他们会觉得咨询师是受父母委托,按照父母的意愿来管理他,孩子本能就会抵触、抗拒。

所以,想帮到孩子,家长需要先咨询,家长改变,亲子关系改善,孩子更有动力咨询,且咨询效果更好!

02

孩子就像父母的“作品”

孩子出现问题,仅仅是其性格或个性的问题吗?那他的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个人的气质更多是先天的,其性格的形成则更多与成长环境、经历直接相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之根,对孩子的影响和塑造要比学校、 社会 等环境更直接和深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童年期及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对人的影响,即原生家庭的影响是终身的。

父母是孩子的缔造者,孩子成为今天的样子,无论是品行优良、身心 健康 ,还是心理有状况,都是父母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帮到孩子,父母需要先咨询、先学习。

03

学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今 社会 各行各业都有严格的上岗培训,唯有当父母,是没有经过任何学习便走马上任,是凭着一种天然的本能去做。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贝,其性格、特质各不相同,且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我们家长需要学习了解,才能更好地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用有效的方式教育、陪伴、支持孩子,与其良好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自由,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很多时候,孩子懂父母,远远多于父母懂孩子。家长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需要,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帮助、陪伴他成长。

孩子出现问题,很多时候是家庭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养出了问题。孩子的问题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在父母。

所以,只有家长通过咨询、学习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帮到孩子。

若不去学习,只想去改变孩子,

第一,孩子更抗拒,你改变不了他。

第二,即使是孩子自愿,或被威逼利诱过来咨询,在咨询师帮助下,孩子做出了一些改善和调整,一旦回到没有处理好问题的家庭中,还是会被打回原形。

04

父母与孩子同步成长

所以,早期建议父母先过来做咨询,不是不要孩子过来做咨询。而是父母过来心理咨询之后,让心理咨询师引导他们理清问题存在的根源和机制,处理家庭关系、教育模式、改善亲子关系,孩子更愿意配合,重要的是咨询效果更好!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家庭中的某个成员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他在为整个家庭“生病”。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反映了家庭里面潜藏的问题和矛盾。

有些是父母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了孩子,把自己的焦虑投射给了孩子,把自己对人生未完成事件的压力转移给了孩子,让孩子承担了他不该承受的东西。

有些情况是,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家长还在用一种学龄前的方式在要求孩子,这压抑、阻碍了孩子的成长,限制了他的发展。

还有一些情况是,本来是孩子该去面对和体验的事情,家长又用所谓的爱,过于包办、代替了他的成长,阻碍了他。

……

所以,当家庭“生病”了,就需要全家一起来面对。 团结起来方法多、改变快,而且不会让某一个人感觉压力太大。

所以,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觉得我们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去做心理咨询吧!”父母直面问题,全家团结一致,勇于承担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或者父母自己先来做心理咨询,通过学习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给孩子做出一些姿态和改变。

有些情况下,家长改变后,与孩子的互动、相处发生了变化,孩子还没过来咨询,就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改善。

而孩子看到心理咨询给父母带来的转变,其实也是给孩子提供一次改变的机会和良好的示范,打消了孩子的一些顾虑,增加了前来咨询的信心和动机。

当与父母的关系改善,孩子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动机和意愿,会更愿意打开心扉,把自己的困惑与咨询师沟通,咨询的效果会更好。

这样孩子在咨询中获得的成长和改变,回到家里就不会打回原形。

因为“土壤”也改善了,家长在同步地改变,整个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孩子会向着正性、良性的方向一步步改善。

你好,我是王一惠老师,站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双栖身份回答你,孩子厌学拒绝找心理咨询师,这很正常。

原因是,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心理问题,干嘛要找心理咨询师呢?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孩子的厌学原因:我认为可能的原因。

1.跟孩子的学习能力弱,学习跟不上,成绩一直上不去有关;

2.跟孩子对学习的压力有关,比如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的严要求、高期待,让孩子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达不到家长的满意,于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压力;

孩子厌学,也不一定就是心理有问题,也不一定非要找心理咨询师。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如果家长太过紧张,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反而可能孩子真的会出现心里问题。即使孩子真的有心理问题,家长也要以轻松的态度面对,不要让孩子有过多压力,不然只会让事情更加严重。

家长不要着急,好好想一下平时孩子有什么反常的行为,是最近才开始出现厌学情绪,还是一直都不爱学习,是否最近发生了什么特殊的的事,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家长可以向专业人士多请教学习,通过学习,家长看是否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相信通过全家人的一起努力,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

首先, 孩子厌学,只是家长捕捉到的表象, 但真正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学习本身所致。

要结合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去分析原因,再跟孩子侧面求证。

原因一,单纯的不爱学习。

出现厌学的原因,最浅显的可能是学习难度加大,孩子的信心不足,或是挫败感太强所致。

这种问题只需要及时给孩子扶持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就可以解决。

比如难题案例分析,思路刻意训练,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就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谁都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厌学”。

但,遇到了拦路虎,要努力找方法,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没有什么丢人的。

原因二,学习环境,以及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良。

也就是说,家长要观察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受到排挤,欺凌。

当孩子内心或者身体遭受到威胁时,他是无法安心学习的,所以,也表现出“厌学”。

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很容易遇到一些他们无法处理的困扰,但他们一般拒绝主动和家长沟通。

这就要求家长,能在平时多跟孩子交心,察言观色,旁敲侧击,甚至到校与老师沟通探查,找到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尤为重要。

总之,家长要保持警惕,做好孩子的心理和人身监护。

《家长当慎!孩子厌学的心理咨询》

孩子厌学就一定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吗?我的意见当慎之又慎!原因及建议如下:

一、一般来说,在学习压力渐渐加大的今天(尤其是进入初二以后),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厌学的情绪发生,做为家长不必过分敏感。

二、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百病包治的神医,要理性选择。

三、不能乱贴标签。孩子很敏感,找心理咨询师,就是暗示给孩子:你可能有心理疾患(家长本意并非如此),进一步孩子甚至会怀疑自己有病(精神病,很多孩子还分不清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这是很吓人的自我心理定位。

四、建议:最了解孩子的还是家长,还是理性分析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一般都是习惯问题或方法问题,习惯不好,方法不对,致使成绩下降,一挫再挫,开始厌学,严重的会弃学、考试恐惧、罢考。所以,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是治本之策!可能有难度,但必须这么做。

五、再建议:真正需要做的是家长的心理咨询,先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

孩子拒绝去找心理咨询师,是因为不信任。首先要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可以先邀请孩子所熟悉、信服的人来逐渐做孩子的工作,打开孩子的心门,对症下药,不可操之过急。

233 评论(12)

我吃了一鲸

从你的叙述中感觉到你受到了一些情绪的困扰。有焦虑有抑郁还有感觉到有些想法有羞耻感。还有就是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但是你也提到通过咨询让你活得更清醒了。现在再有4天就要中考了,你很想知道该怎么办。一个14岁的中学生,却受到了这些情绪的困扰,你有很多的难过和压抑。对于马上要中考的你这些情绪的困扰,确实会影响到你的心情,甚至影响到你学习的状态。那么该怎么办呢?

第一,你说自己有焦虑和抑郁,那么你的焦虑抑郁处在什么水平呢?可以让家人带你去专科医院评估一下。看一看是不是需要药物干预。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给你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

第二,你说你见咨询师会非常焦虑,无法面对咨询师。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十分焦虑无法面对咨询师的你,变成了个什么样子的形象呢?变成那个形象高矮胖瘦如何?身体强壮程度如何?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出来的?如果用一种声音来描述的话,你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你可以试着发出这个声音来把自己的情绪表达一下,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还有你也可以做些运动,听听音乐,做些放松训练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运动半个小时情绪都会得到改善。那些古典的音乐听上一段也会让你的情绪得到安抚,尤其是那些接近大自然的声音的音乐。去见咨询师,你可以把自己感到焦虑这种感觉告诉咨询师,和咨询师进行讨论,也许就可能帮助到你。你也可以只让他给你做放松训练,而不必探讨那么多的问题。让你的情绪平稳下来,先把中招考试这个比较重要的考试参加完再说别的。

你还说有些想法你觉得感到不好意思,那么你就可以问问自己这些让你感到羞耻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些想法的?14岁的学生身体开始发育了,青春期激素水平也会迅速提高,加上人格水平,自尊独立的需要都会有所提升。这些都可能会是影响心情的因素。你可以先不要管他,先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把考试度过了再来解决。

82 评论(13)

尛尛尛舒

这问题挺奇妙的。按说一个人同时做两份工,没有什么不可以。类似地,假如你看到你的老师下班后做装卸工会有什么感觉?看到你的医生下班后做装修工又会是什么感觉?我猜想你可能会觉得:一段真诚、美好,专业的心理咨询关系似乎极大的变了味道。好像自己花了钱的心理咨询,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似乎跟你看到的这个工作一样,普通、平常甚至可能还有些低贱。那么,我们可能会有疑问:我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好的?我到底有没有心理问题?

或许当你看到你的咨询师在装卸时,你所产生的愤怒、后悔的情绪,使你更接近你自己的内心。因为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心理困扰如此的平常,被如此平常的人和方法解决,并没有什么神奇的。这让你更需要直面生活中的其他苦恼,并且为这些苦恼负起自己的责任。话说精神分析师就不会让来访者看到和介入自己的私人生活,因为这样会干扰咨询中的动力,干扰移情和反移情的工作。

你第二次焦虑症状明显减轻,第六次就强迫症明显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舒缓,社交恐惧舒缓。咨询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咨询中,神经症。如此康复快速,让我想到矫正性情感反应,即因咨询师的参与及回应,暂时性的提升了访客的良好感觉。这个时期其实还是处于移情阶段。从题主的描述,很像是“理想化移情”,即对咨询师产生他是好的,我跟他在一起,我也是好的他是很了不起的,我能跟他一起,我也是特别的”等类似体验。

咨询师会有一种感觉“自己需要和访客想象中的样子一致,否则很可能发生理想化挫败。咨询师做了一些常人犯的错误,比如迟到、有某种缺点、不足的地方,都可能引发理想化失败。神经症人格的反应是可以接受和讨论的,自恋型人格则会生发暴怒、失望剧烈的情感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其“自体客体”体验产生了破灭。认识到咨询师是一个凡人,是需要经过理想化、理想化褪色、整合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访客内化了有缺点、有优点、鲜活的“人”的客体,从而也开始允许自己不存在于幻想里,不对他人有过高的期待、过完美的要求,会从根本上变得快乐、轻松。也能表达自己和允许自己的不足。

出现这个情况,建议和你的咨询师去交流。他会给你一个准确的信息,万一你认错了人,这只是一个和他有点像的人呢?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使真的是咨询师本人,你所有的感觉也可以跟他谈。这是咨询深入的时候,这些对你更有价值的情绪体验,也是深度疗愈的开始。咨询师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认识很多咨询师都是有兼职/其他兴趣特长的。咨询师不能脱离社会体系,一味在咨询室中不利于咨询师的整体反身,时间久了会受到视野、人格发展的局限,反而是有一份参与社会的体验会更有利于咨询品质。我想,可能做个人类学者、哲学教授更符合大众的期待。但咨询师其实最重要的是需要健身和运动,因为长期的久坐和精神、心力的消耗很影响身心健康。

那既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咨询师的私人生活总是让来访者失望和愤怒,只是或大或小而已。你想想看,咨询师也会挖鼻屎,买菜时也会为几块钱斤斤计较。咨询师的小孩也会厌学,咨询师也会离婚。类似的,我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课后做苦力,看到我们的医生去做装修工,也未必会产生正性的情感,也许也会厌恶、鄙夷。对这些情感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珍视咨询室内发生的情感,认可自己的努力。也放下咨询室以外咨询师的身份。也许我们会更认可平庸、普通,甚至卑微人性当中的勇敢和光亮。

当然,如果你可以继续跟你的咨询师工作的话,就像其他知友回答的,你的愤怒、后悔对你的深度成长更有帮助。我认识一些兼职的咨询师,其中有个姐姐是卖铝合金门窗的。听起来是不是和“装卸工”差不多,和心理咨询没啥关系,让人不由自主的怀疑其专业性我在想,题主的咨询师是不是和那个姐姐的情况差不多。和有回答里提到的生活困难没什么关系,心理咨询只是兴趣爱好。那个姐姐和很多兼职咨询师一样,各大培训班都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为了理解和治疗家里的叛逆孩子或者自己的心理问题而走上了这条路。

一开始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就继续往下走。考了证书,取得了资质,开了工作室。但是早就做熟了的主业并没有丢。想一想之前的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广告,一点门槛都不要,让多少人心动?现在知乎的提问里面还有很多人问想我不是说题主的咨询师不专业,也不是说认识的姐姐不专业,而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的现状确实挺魔幻的。当心理咨询师要报什么班?哪个培训证书更权威结合起来想,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我还想起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讨论,就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科医生可以做心理治疗,而心理咨询师连诊断的权利都没有。

很多人都不服气啊,很多精神科医生根本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培训,凭什么就能直接做心理治疗?很多的非医学出身的大咖都在反对这件事。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规定吧。这个就是中国的现状,那些大咖,很多人经验丰富,当然有做诊断的能力。但是,半道出身的兼职咨询师太多了,经常在听案例汇报的时候发现那个来访者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病。而不少“用爱发电的咨询师”竟然亳无察觉。精神科医生的好处就是通常不会漏掉这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30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