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女儿
商丘阳光心理咨询中心位于商丘市长江路东段三月风大厦(一高分校对面),创立于2004年,是我市首家心理咨询机构。机构由商丘市科技局批准成立。下设心理咨询室两间、沙盘室一间、心理测试室一间、团体心理咨询室一间,总面积350平方米,面积在商丘心理咨询机构位居榜首。本中心拥有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五名,是共青团商丘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京九晚报》“尽情说吧”栏目、商丘市残疾人心理咨询热线等多家政府心理项目承办机构。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石途先生,现任中国国际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共青团商丘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台主任、商丘市公安局警察心理健康教官、商丘市心理协会会长、《京九晚报》心理专栏作家。商丘阳光心理中心中心将是您最真诚的朋友,用我们的真诚与善良,为您解开万千心结!将温情注满每一生命!
miumiu2002
2005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在一次夏令营招募会上,遇见一个个子瘦小的男孩,在讲台上安静地站着,主持人介绍说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仔细看才看到大约有20多岁,这是我和心理学的第一次惊喜遇见,惊讶于还有一份这样的职业!喜悦于我遇见心理学、我喜欢心理学;可是那个瘦小个子的男老师,再未遇见过,但是他已经成为我心理学道路上第一个生命中的贵人。期待今生再见以表感恩之情!他话语不多,只是连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要有好的职业?为什么要孝顺妈妈?我不知道这些话对女儿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在已经大学毕业的她对那一次对话历历在目,也让我感动、感触了很多年!这一次与心理学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的生命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我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心理沙龙、专家的各种培训班、工作坊等等,那时候的我就是想成为一个坐在咨询室里帮助别人的心理辅导老师,没日没夜。因为自卑于自己半路出家,所以拼命学习理论知识;感觉专业能力不足,就尝试各种基本功训练、专业演练、个案咨询;目标是能做一个专业的助人者。可是几年过去了,兜兜转转并没有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之道,并没有实现自己当初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欣喜之情:可以帮助到更多更多的人走出心灵的阴霾! 我依然热情不减、激情依旧!也许机遇是留给一直在准备中的人,我在一次在参加河南商丘举办的心理学家大会上,遇见了韦志中老师,他也是一个瘦瘦的男老师,他的演讲: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与发展。一下子共情到了我内心的困惑,从此开启了我心理学的另一条路:团体心理培训。我开始了广州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之路;踏上了体验式心理团体学习之路;从个体到团体的华丽转身,让我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原来我站在讲台上当心理老师一样可以做好,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都让我看到一个新的自我。这位瘦瘦的男老师——韦志中老师成为了我在心理学路上的又一位生命中的贵人。只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相遇,我跟随至今已经将近9年的时间,这9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岁月。我跟随老师四处游学,学习本会团体、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还曾突破自己四次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我走近小学、中学、大学;走进企业、医院等社会机关单位,做体验式成长团体、做心理学讲座普及心理学。2016年韦老师创办网校,我是第一批教务长一起跟随老师办学,连续四年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学年的开始,每一年都在参与做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每学年服务人数达几千人。每一年都在带领100多人的辅导员团队做招生的工作,每个辅导员又在各个城市走进千家万户在宣传着心理学。我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从早到晚地在回答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的问题: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冲突、个人成长......,我的两个微信有近万人,我的今日头条已经有4万人、还有QQ等都是来自天涯海角的陌生人,甚至海外华人。我无法计算直接服务人数以及间接服务人数累加起来究竟有多少?几万人、几十万人?写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要做心理学,日日夜夜在回答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努力让自己更加专业、苛求精进地服务着更多的人,这么辛苦干嘛?腿疼了、腰酸了、口干舌燥了。可是这一份累和辛苦,却未能阻挡我助人道路的前行。因为我蓦然回首才发现,路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山已经爬了数不清的台阶,已经看到了成长和攀登的美丽风景。我已经实现要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灵阴霾的最初梦想,我也将继续做用心灵温暖心灵的最暖心的心理学事业,晶莹的泪滴告诉我:其实内心对于普及推广心理学的道路,我深信不疑、坚定执着!
yyh心随我动
引领需智慧,陪伴最常情——听耿洁老师讲家庭教育“双减”之后流传网络的那句“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是我聆听耿洁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时的深切感受。家作为人生成长的动力之源,需要的是温暖。源源不断的温暖供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大的能量创造出属于他的精彩的人生。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为引领学智慧,需要让陪伴有温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将家庭教育这一原本属于家庭层面单打独斗的事情上升到国家层面,不得不说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恶化到影响国家复兴的严重程度,因此才会有国家将家庭教育的促进问题分解给政府、学校、社区等方方面面,以期形成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齐抓共管的社会大环境。而这其中,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身为家长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的,毕竟,孩子教育的好坏,往小了说决定着我们家庭为未来,也决定着我们的后半生的幸福指数。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第一步是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永远是家庭教育中的第一关系。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是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课堂,孩子就是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相处方式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和相处,通过观察爸爸妈妈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学习如何与上下级的交往和相处。更重要的是夫妻和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生长的精神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非常重要的作用。 真正和谐的夫妻关系, 不是亲密无间,也不是夫唱妇随,而是自我独立。当然,虽说要为彼此妥协,但也一定是相互的,不要总是一个人一味的付出,另一个总是得到,这样天平自然就会变得很不平衡,夫妻关系也没有办法和谐。耿洁老师说:夫妻关系影响着孩子的情绪性格,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做到的一条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那么首先,夫妻之间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没了自我,这样相互都会觉得很累。要做到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会很好,一个人生活也可以,为其如此,孩子的独立意识才会慢慢培养起来。 夫妻和谐和睦是一种相处之道,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一种爱与被爱的感觉。夫妻和睦有助于孩子健全的人格,还有良好的心理养成。如果夫妻不和谐和睦,经常有争吵,或者发生冷战。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几率会增加。夫妻之间有争吵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双方一定要学会及时进行处理。有效的沟通是父母和睦的良好途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可以少受到伤害,而且身心发展都有益处。简单说,孩子处在夫妻和谐和睦的家庭之中,感受着家庭带来的温暖,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少的,孩子的成长会更加顺顺当当。 因此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策略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需要学习的第一课,这也是耿洁老师所讲的言传身教——以夫妻的平和之心教导平和之子,家长的日常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无言的教育。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二步是倾听与陪伴。有人讲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牵着蜗牛散步。朱永新讲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太多的父母,常常责备孩子不听话。却未曾反思,其实自己从来就没有好好听过孩子说话。倾听,竟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间最大的痛之一。 我们常常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而忽视那些真相。特别是跟孩子之间。倘若一个大人,他带着不可置疑地权威,那这个孩子说的话,10句顶多能听到一两句,甚至就几个词语。然后就开始下结论,再继续用各种事情来堆砌,表示自己的结论是有理有据的。一副你撅起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的神情。倘若父母常常这样对待孩子。那这个孩子肯定是孤单的,因为他甚至找不到一个人来倾诉自己的心声。 如果有一天,孩子扑闪着自己那亮晶晶的眼睛。问你:“爸爸,为什么说鸡是恐龙的后代啊?”“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火星呢?”“妈妈,为什么我不能飞,我的梦想就是飞起来!”然后期待着你的回答时。你要么是置若罔闻,直接说自己太忙,等一会等一会,用自己的事来搪塞。要么就瞎编一个理由来哄骗孩子。孩子一次次叫唤你来听,来关注他。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假如你是孩子,你也会觉得很挫败、气馁吧。所以孩子最后选择“还是算了吧”,最后跟你“闭嘴”了。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那怎样做才是尊重呢?其实愿意倾听孩子说话,就是尊重。在我们自己的经验里,你仔细回想一下就能感受到。如果有人愿意认真倾听我们说话,就会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父母是不是愿意听自己说话,孩子们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被尊重,孩子们暂时无法言说。可他们却能实实在在从这儿感受到自己是不是有价值。 倾听意味着尊重的话,那忽视就意味着否定。太多的父母却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否定。总是跟孩子说“不行”、“禁止”、“不许这样”,就会觉得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种控制感能够让我们内心感到充实和安全。但是,通过“控制”养育孩子的话,最终只会得到一个焦虑暴躁的自己和一个叛逆而人格缺陷的孩子。 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简单的寒暄,基本没有深层次的交流。当心灵的距离很远,感受不到你的光和热,那就只有封闭的孤独和寒冷。当沟通的桥梁被折断,那就只能如同两个孤岛,不通来往。很多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耿老师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是传递而不管反馈,也不能不管孩子传递给我们什么,就盲目的反馈。需知我们的家不仅仅是讲道理的地方,更是讲爱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去提升我们倾听和陪伴的质量。时刻把握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把握心情才能把握事情这一原则。儒家先贤思想追求仁、义、礼、智、信五德,现代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几乎无一不是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通过观察模仿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与长辈与同事朋友的互动,以及亲子之间的互动学习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优秀,那就让我们每一位家长,从今天开始,积极投身到家庭教育的学习中来,正所谓“父母努力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用我们学到的智慧引领孩子的成长,用我们高质量的倾听与陪伴成就孩子的未来。(完)附: 董伯懿:民建会员,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商丘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商丘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商丘市名师,商丘市优秀班主任,商丘市师德模范,商丘市“防汛抗疫”优秀志愿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