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7

胃食眉眉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上海周浩心理咨询师简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蜜桃桃

已采纳

因为他觉得技能更重要。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偏理论的,而他更注重实践。所以他选择了技校。

上海周浩心理咨询师简介

297 评论(11)

无敌炒米饭

年轻人名叫周浩,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然而由于对就读的专业毫无兴趣,周浩在校园里根本无心学习。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后,周浩最终说服父母,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从北大退学,转入技工学校学习数控。

从北大的天之骄子到技校的在读生,周浩自然免不了被人非议,甚至被人说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技校对应的标签是成绩不好学生的选择,而周浩一个北大高材生去读技校,这不就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吗?如今11年过去,周浩早已从技校毕业,那这些年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是否真如当年大家说的那样,会为自己年少时的选择后悔呢?

周浩打小就喜欢动手捣鼓东西,老是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的电器拆开来研究,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就没有哪一件电器能逃得过被他拆的命运。

好在他不单只是把这些电器拆开,还能把它们完完整整地组装回去,都说有这个特殊爱好的孩子比一般人聪明,这话还真没说错。

周浩在学校的表现一直非常优秀,特别是理科成绩尤为突出,2008年参加高考时,他就考出了660多分的好成绩,在当年整个青海省的理科中排到了前5的位置。

对机械制造感兴趣,动手能力也强,按周浩的想法是希望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过父母和老师却认为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北大清华了,得把握住这个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于是,在他们的坚持下,周浩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就读。

然而,进入北大后不久,周浩就为自己当初的妥协后悔不已,生命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偏重于学术研究,而他感兴趣的是动手实操,所学专业和理想之间的落差让他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劲。

这些消极怠慢很快也体现在了学业上,他很少去参加自习,也不愿泡在图书馆,有的课程还能勉强认真听听,而那些纯理论的课程他根本就没心思去学,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自己和这个专业一点儿也不来电。

看着他如此没兴趣,有同学便建议他看能不能转学到北大的工学院,这让周浩看到了一点新希望,不过找人打听了一圈才知道,想要在北大转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形下基本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没办法,周浩只好勉强把第一学年熬了过去,但他的考试成绩却是不尽如人意,除了几门稍感兴趣的学科考了七八十分外,很多课程连及格都难。

除了学习上消极怠工,人际关系方面也出现了问题,班上其他同学都专注于学习,很多人更是一早就做好了毕业继续考研的打算。

这样一来,无心学习的周浩和同学之间似乎也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在学校里自然没有一个能聊聊心事的好朋友。不感兴趣的专业、不体面的成绩单和无处诉说的苦闷,这些让周浩对未来无比迷茫和绝望,于是他决定先休学一年,调整调整心态再重回学校。

休学后的周浩去了深圳打工体验生活,曾经人人羡慕的北大学子在这里却不得不放下身段,从电话接线员到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样样都得干。虽然大多数时候感受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但也有让周浩可以小小得意骄傲一下的经历。

在一家生产电感线圈的工厂打工时,周浩一进车间就得到了车间主任的赏识,称赞他悟性强上手快,还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接班人培训。

很快周浩就在生产线上度过了一年的时光,同时这休学一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必须继续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成功的路不只进象牙塔这一条。

于是,周浩决心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规划以后的学习方向,他不回北大了,他要退学。同时他也找到了最感兴趣的专业数控方向,通过上网查询,他得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在业界很有声誉,这里便成了他转学的首选目标。

当父母和周围人得知他要从北大退学转到一所技校去读书时,全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父亲反对得最为厉害,他一次次地规劝周浩,不要干这样的傻事,进北大是多少人的梦想,你考上了不读去上什么技校,以后有他后悔的!

但不管父亲如何劝说,周浩这一次始终不愿再妥协,他觉得如果为了别人的想法进北大读一个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那才是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不过和父亲直接沟通,父子俩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周浩调转方向,想先说服比较好说话的母亲,再让她去做通父亲的工作。周浩和母亲进行了一次最坦诚的谈话,他把自己进入北大后遇到的困惑、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休学打工的经历详细地说给母亲听,母子连心,儿子的痛苦让母亲听后心疼不已,她答应帮儿子成全心愿。

最终在母亲的努力调和下,父亲也做出了退让,同意周浩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以后的求学之路。父亲的转变让周浩大喜过望,他争取到了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未来的一切在他心里又重新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周浩办理好了北大的退学手续,前往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咨询有关就读的事宜,没想到第一次却闹了个尴尬的笑话。

由于社会上对技校普遍存在着偏见,认为只适合一些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的孩子就读。因此,虽然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有着优秀的教师团队,却依然为生源问题发愁,学校能招收到的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生,高中生毕业生都为数不多,更别说像周浩这样能考进北大的高材生了。

于是,当院长童华强听说有个北大生想来学校就读时,第一反应是让招考老师先打电话去北大核实一下情况,问问看这孩子是不是心理上出了啥毛病。

在确认周浩只是因为专业的问题才转学时,学校把他当宝贝一样收了进来,院领导和老师还专门开会讨论,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教学方案。就这样,周浩入学后连跳两级,直接被安排进了技师班学习,为他安排的班级和老师也是学校里最好的。

因为就读的是他最感兴趣的数控专业,上课的形式也特别符合他的心意,周浩身体内的潜能和热情全被激发了出来,他学习的状态和在北大时简直是判若两人。

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追着老师问,下课后还在反复揣摩钻研课程中的难点,只要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里不想出来。老师的精心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周浩的进步让所有师生都刮目相看,别的同学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他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

由于成绩优异,学校也给了他很多重视。2014年,周浩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桂冠,赛后有新闻记者将他放弃北大转读技校的求学经历详细报道了出来。

周浩随即成为了广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人物,社会各界围绕他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教育观念改革、就学择业等热点问题的大讨论。

不管外界给周浩贴上了怎样褒贬不一的标签,他在面对别人的疑惑时,给出的回答始终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读技校而后悔过。当时的周浩也正在考虑着毕业后就业的去向,不少国内知名的工业制造企业都向他发出了邀请,就连远在老家青海省的就业局也派人专程来到了北京,欢迎他回到家乡去工作。

再三权衡之后,周浩谢绝了各方邀请,还是决定留在学校任教,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数控领域还有许多学习的空间,自己只有24岁,不必急于到企业去,留在学校里可以边学习边工作,有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对于周浩的这个选择,学校方面也很开心,校领导表示将尽力帮他争取到落户北京的名额,相较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技校生想要在北京落户是难上加难。

幸运的是他拥有全国比赛冠军的荣誉,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周浩于2016年如愿以偿地落户到了北京。周浩留校任教的第一学期担任的是辅讲,到了第二学期就破格提升为了主讲老师,而他也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当初只是把老师当作过渡职业的周浩,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5年,为企业培养出大量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他自己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教育老师。

他在参加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时,再次荣获冠军,面对着掌声和荣誉,周浩的心里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希望有更多技校的孩子能被大家看见,这是周浩从教后最大的心愿,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还有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原院长童华强。

童华强是一位资深职业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将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于是2016年从学院辞职,创办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

作为童华强最得意的门生,周浩既有技工学校的学习经历又有多年的执教经验,童华强希望他也能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共同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前进而努力。

周浩接受了童华强的邀请,由老师转变成了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对于他的新身份,童华强笑称,其实还是一个老师,只不过原来是学生的老师,现在是老师的老师。

能够通过前来接受咨询培训的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惠及到更多的技校学生,周浩感受到这份新工作意义重大,他也把更多的精力和热忱注入到了其中。成为职业教育咨询师后,周浩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为几位来自于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作培训。

这几位老师中有的是硕士毕业生,还有的是博士毕业生,他们教授的是相关景泰蓝、雕漆专业的课程,周浩作为一个技校毕业生为他们作培训深有压力,不过同时也成为了激励他的动力。

为做好这次培训,周浩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次亲自前往景泰蓝制作现场考察,对于其中的108道工艺流程都烂熟于心。

结合自己以往的职业教育经验和考察结果,周浩向这几位老师提出了好几条教学建议,包括提前在初级班增开设计课程,将营销、运营等课程加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就业水平。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周浩提出的建议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也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这让新入行的周浩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更有信心了。继续充电提升自己是周浩接下来的规划之一,他计划利用工作之余先读个相关的硕士文凭,然后再向北师大教育学博士的目标进军。

尽管周浩以一个技校毕业生的身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但有关他当年弃北大读技校的话题,赞同者和反对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周浩本人也说,自己走的这条路并非人人适合,绝不可以拿来生搬硬套。不过,有一点我们都应该承认的是,技校毕业的孩子也有春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89 评论(13)

黄某某007luffy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很正规的。收费合理,咨询师也很负责。他们在零陵路604号。离上海体育馆不远

271 评论(9)

天上的叮叮猫儿

一般而言,家长和考生对报考知识了解得越深入,就会发现需要解答的问题越多,需要查阅的资料越繁杂。作为高三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好相关的后勤准备工作。正如有句话说的: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以下是如何按分数选大学,欢迎大家的借鉴!

不同成绩考生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

考虑大学专业的时候,一定是个人算个人的账,我们讲的是原则性的东西,一定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学校。

高分段:优先院校,包括新兴大学

这个高分段的定义是在北京市理科排名3500名以内,文科排名1300名以前,这都属于高分段。我个人建议是优先考虑大学,211、985,包括一些新兴大学,所谓新兴的大学就是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包括国科大。它们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实力相当强。高分段学生后期出国留学、考研的比较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如果要选择一个基础学科,选一个尽量好的学校,对出国是有帮助的。

一本边缘:看下二本优秀院校,部分超过一本线

给家长的忠告是什么呢?你可以留在一本,但是我个人的建议是:留在一本你尽量上好的大学。如果在一本没有特别合适的学校,你要看一下二本学校,不要顾及这个是一本,那个是二本,一本二本是当地考试院划分的。二本里面有非常优秀的学校。

比如考生在一本线上四五十分,我们会让他报当时二本的华东政法大学。家长有想法,我高过一本线这么多分,你为什么让我去一个二本学校?道理是这样的:一本二本在各地是不一样的,到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也是在一本招,录取分数在当地相当高。从这个院校的实力来讲是非常优秀的学校。现在华东政法大学已经挪到一本了。包括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专业现在也到一本招了,原来是在二本。未来还会继续的有一批二本的学校,他的录取分数会超过一本,或者说接近一本。

二本考生:包括原二本、三本考生,注重卓越工程师计划及国家级特色专业

首先要了解原来什么样的学校进入二本?什么样的学校在三本?二本还是一些地方性的大学,以公立学校为主。三本是民办学院、独立学院,从资金的来源上就不一样,学费都是不一样的。

在二本里面实际上挑大学很难做到了,可是选专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说你关注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说这个学校的专业有没有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它对我们的就业有帮助。有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是这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用人单位招聘时,去国家级特色专业招的人比较多。所以家长需要学会甄别,二本里面有好学校,家长要下工夫去找。

一、科学定位院校很关键

1、高分考生 奔名校

尽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的存废有着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考研深造还是在就业市场上,“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认可度相对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部分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就直接声明: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国务院对此种招聘歧视现象明令禁止,但是在真正的企业招聘过程中,“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依然备受追捧。

这类考生是为数很少的“尖子生”,可优先选择名校,尤其是名校中的名校。但也不要一窝蜂奔向北大、清华等名校及其热门专业,应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慎重填报好第一志愿,备受争议的弃北大而选择技师学校的周浩案例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此外,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

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填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把握不大,报考其他院校又心有不甘。稳妥起见,应多考虑其他院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也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说,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要尽量选择以该专业为特色专业的'特色院校,如想要学财经,可以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财经类特色院校,尽量不要选择理工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原因在于财经类专业并不是理工院校的特色专业,相对于专门的财经类院校而言,理工院校的财经类专业的业内认可度不是很高。

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先根据高考分数以及自己对于地域的要求定位院校,再选择该目标院校中的特色专业,比如考生想要去同济大学读书,就可以考虑选择同济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德语等优势专业。

3、中等成绩考生,哪个优先可随意

这类考生分数在一本线以上,志愿范围是重点本科院校,此类学校数量多,招生量大,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较广。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一个相对好的院校;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要考虑选择那些具有自己意向专业特色的院校或者业内认可度比较高的院校。比如一名天津考生,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以上,想要学财经类专业,就可以选择天津财经、东北财经、山东财经等特色的非211财经类院校。由于考生数量多,志愿容易扎堆,因此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了,报考专业时尤其要关注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以避免提档后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而落选直接掉入下一批次录取。

4、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

此类考生分数介于三本线和二本线之间。一般来说,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竞争力问题。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

5.较低分考生,保上学

此类考生分数位于专科分数线和三本数线之间,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选择专业时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以便日后就业。

二、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前提

1.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即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2.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一下院校。

确定一下自己想要选择综合性院校还是理工类院校抑或是像财经或者语言之类的特色院校。

3.了解自己对于地区的选择。

是喜欢北上广这样的老牌一线城市还是像武汉、西安、重庆、成都这样的名校云集、发展机遇更多的新兴一线城市?抑或是选择离家近一些的城市读书?

4.了解自己本科毕业之后是选择就业还是深造。

如果选择就业,就可以选择那些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就读如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财经类专业、语言类专业等,如果选择深造,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专业填报。

三、专业选择不容忽视

1.必须搞清专业内涵

有的专业涵盖面很广,相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同样是车辆工程专业,不同的院校所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侧重于民用汽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偏重于军用车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偏重于有轨列车和内燃机车的研究。这也是提醒我们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不仅要了解到某一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也要了解到高校的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2.必须参照学习成绩

比如,英语成绩不好的考生,不应填报海关、旅游、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数学成绩不好的考生,不应填报金融、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成绩不好的考生,不应填报机械、电子、建筑等专业。另外,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也会有一定要求。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基础班(享受奖学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30分。这些都可以在招生简章中看到。

3.必须注意专业的特殊要求

不少高校的某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务必弄清楚。

比如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入学还要加试徒手画,如果忽视这点,徒手画不合格者将被转入其他专业。

4.必须关注身体限报

高校许多专业因其特殊性质,对考生身体有特殊要求。如果考生身体不合格,成绩再好也不会被录取。比如心理学、地质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者。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长考虑到院校实力、专业特色、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因此需要提早将这一工作提上日程,而不是在高考志愿填报的短短几天里做定夺。

一般而言,家长和考生对报考知识了解得越深入,就会发现需要解答的问题越多,需要查阅的资料越繁杂。作为高三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好相关的后勤准备工作。正如有句话说的: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注意事项:

专业、职业、行业不能划等号

心理学: 家长想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将来做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属于临床范畴,应该说都是博士级的。你要是真当医生要学临床,比如说将来会有神经病学,或者精神健康这一类的学科。心理咨询师可能有很深的心理学背景,二者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行业走向: 心理学专业毕业以后很多人做人力资源了,我的学生说他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后从事了行政部门的工作。有些单位就要求,应聘人力资源总监这个职位如果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会被优先考虑。学心理学专业,将来可能当老师,也可能做心理咨询师,或成为人力资源干部。如果将来想做人力资源,你可以学习人力资源专业,但如果本科学心理学,到研究生阶段再选择人力资源专业可能会更好。

会计学: 学完会计以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可以当会计师、可以进入金融单位做金融分析师,还有一种可能到大学当老师,到机构做培训师,就业面非常宽。

外语类专业: 家长比较担心学外语会不会没有专业?实际上现在很多外语类的院校按照复合型人才来培养学生,你有可能学两门外语,还有可能你再学一个专业,比如说你学会计,你去大学里外语系经常会安排注册会计师去那儿。学英语的可能还在学新闻、学法学,学市场营销,都有可能。

178 评论(12)

狐狸猫fiesta

当然不后悔了。他现在是成功的企业家,现在正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284 评论(15)

好猫宝宝

在中国,北大和清华绝对是莘莘学子的终极向往。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或者是清华,那绝对像古代高中状元一样,不但是举家欢庆,而且学校和周围的邻里乡亲也会与有荣焉。

因为这在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里,只要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就意味着今后的人生走上一条快车道,而事实显然也相差无几。可是凡事没有绝对,10年前,就出现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消息一出迅速引起热议。这相当于一个美女弃“高富帅”而嫁给一个穷小子,完全违背世俗的价值观。

这件事件的主角叫周浩,在2008年时曾经以669分的高分成为当时青海省的理科前五,凭借这个高分他轻松地进入北大学习。可是他却在三年后毅然选择从北大退学,而转入当时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消息一出,当时全网震惊,并且各种议论声铺天盖地而来,扼腕叹息者有之,称其愚蠢者有之,虽然寥寥无几,但依然有人称赞他有魄力,敢做敢为。

因为穿什么样的鞋子只有穿鞋的脚知道,也只有穿了自己最喜欢、感觉最舒适的鞋,才能最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但是十年过去了,周浩的现状如何?

每年的高考季,千军万马踏上高考的独木桥,唯有能力强者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冲在最前面,当然这样的学生才有资格踏入中国的北大清华等几个最高端的学府。

2008年,青海考生周浩就凭借这种超凡能力成为这样的佼佼者,他当年的高考数字为669分,在青海数万名考生中名列前茅,在全省所有理科考生中排在第五位。

周浩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但头脑极为聪明,而且从小动手能力极强,尤其是喜欢机械,他最初的报考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因为这里有他喜爱的机械类课程,这里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北航还拥有1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基地,这是喜欢动手实验的他极为向往的。然而本该是皆大欢喜的高分,却成为了周浩后来的梦魇。

当得知周浩的分数后,他的父母和老师一致认为:“清北是多少考生的梦想,你这么高的分数不上清北就可惜了”。

在父母和老师的反复动员甚至是一遍遍敲打后,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周浩妥协了,在报考志愿一栏填报了北京大学,最终他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顶级学府、热门专业、省级学霸,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周浩今后的生活应该是风生水起。

然而大家的理想很“丰满”,周浩所处的现实却极为“骨感”,在理论学术氛围浓郁的北大,喜欢动手操作却无处下手的周浩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那些纯粹的理论探讨,那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氛围,让活泼好动的周浩简直是无所适从,他常常是茫然地坐在教室里,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高精尖专业,学习它的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读硕考博,可是周浩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毫无动力可言的他又何谈继续深造呢?

他不断逃课,作业也敷衍了事,因而在北大的第一年,周浩的学习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喜欢的课还能够勉强得个七八十分,不喜欢的课真的连及格都特别难,因为根本不想听”。

而且周浩整个人的状态也极为消极,不但“不喜欢所学的专业”,甚至是“也不喜欢在这个专业中学习的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极为一般,“没什么特别好的朋友”。

他也尝试自救,比如在同学的帮助和介绍下,到别的院系旁听,甚至他也做过努力,想要转到工科院系,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成绩达不到转院的资格。在一片茫然和极为黯淡的氛围中,在北大上了一年大学就处于崩溃边缘的周浩决定休学。

他准备转换身份,去尝试另一种人生,到社会上去闯一闯,看一看社会上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他跑到深圳,在这个中国号称最有活力的城市体验生活。在这里他找到一家做电感线圈的工厂,当铺天盖地的零件涌过来,稍有松懈就被积压的零件淹没,普通生活的本质分分钟教育他如何做人。当然周浩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极强的动手能力,使得工厂的车间主任相中了他,让他在流水线的各个岗位上轮了个遍,甚至直接跟他谈,想要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现实的残酷与生存的压力使得周浩对未来有了清醒的认识,而且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为自信:“只要我愿意去做,一定能做得很好”。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后,他认识到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他决定重返学校,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他依然无法与自己和解,也还不能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比对,周浩对自己的未来的定位是成为理论技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此,他萌生出一个极为疯狂的想法:从北大退学,转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这是因为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在全国遥遥领先,极为符合他的要求。

然而从北大退学转到一所普通技校学习,这虽说不能是石破天惊,也等同于第一个吃螃蟹,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

对于周浩父母来说,从北大退学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他们担心儿子是不是患上心理疾病。然而这一次周浩不再妥协,他告诉父母“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的一生就毁了。”

对儿子的疼爱压过了不解、担心和纠结,最终他们不管如何不理解,也只能同意儿子的决定。得到父母的谅解后,周浩毫不留恋地从众人艳羡的北京大学退学,转身走进了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011年,当周浩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招生老师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想要转学的要求时,当时的院长童华强听到招生老师报告这件事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你打电话跟北大核实一下,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

这无怪乎童华强会不相信,并且产生那些不好的联想。想象一下,从高高在上的北大到一所不知名的技校,从全省第五的高才生到一个普通技工,这让一贯以来认为“唯有读书高”的人们都会震惊不解。然而通过了解和核实情况后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立刻是一派敲锣打鼓、热火欢天的场面。

震惊过后,童华强就是狂喜:“之前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

为此,童华强对周浩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给他的学习开一切绿灯。给他配置特殊的教学资源,不用再修基础课,直接进入技师班,配备最优秀的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童华强明白周浩“就是奔着数控来的。”他指示将学院里最珍贵的从瑞士进口的十多台数控机床,全天对周浩开放。

任何人从湖光映着塔影、诗情配着画意的北大,来到一个几乎相似于工业园区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都会感到巨大的落差。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块地方,却给周浩提供了一片能够畅快呼吸的天地。只不过周浩对学院的食堂有点吐槽,“不及北大的万分之一”。而且工厂一般的校园环境、工学一体化的学习模式,更是使得周浩感到兴趣盎然。学生在教室前面学完理论,立刻可以到后面的试验台上尝试编写控制程序进行验证,做到学以致用。

让别人感到“难得多”不愿触碰的数控专业,却是让周浩乐此不疲,他一边学习一边实验,一边上网查找资料,扩展知识储备。

而且周浩在学院里也处了一些好朋友,他感觉到这些被贴上“社会青年”标签的技校学生都是非常单纯的同龄人,如果“你帮一次他们,他们会帮你两次”。

而且他们在一起时,不像在北大时那样要交流“很深的问题”,对什么感兴趣就聊什么。

后来他们最愿意听的就是周浩从网上学到的国内外的高精尖数控技术知识,因为每次他都能用极简单的话就解释得明明白白。

当然周浩的到来,使得童华强在如获至宝后,表示“要把他培养成才”的同时也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北工业每年招进来的学生有许多是初中毕业生。童华强说像周浩这么好的苗子绝无仅有,“如果没培养出来,北工业的办学水平会受到质疑”。好在他为周浩“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和师资配备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2014年,周浩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这是数控专业最高水平的竞赛。周浩凭借强悍的实力和遥遥领先的分数拿下了冠军,童华强终于长出一口气,这时的周浩也面临着毕业和择业问题。

随着一篇题为《弃北大读技校,自定别样人生》的大赛获奖选手报道,周浩的经历首次对外披露。从名校到技校,再到获得全国冠军,这个题材太有冲击力了,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周浩火了。无数的企业向周浩发出邀请,周浩家乡青海省就业局的官员也来到学校表示随时欢迎他回家乡工作。

毕业后,通过与童华强校长反复商量,周浩明确了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他拒绝了各大名企抛来的橄榄枝,选择留校任教。他认为一方面自己需要更加全面地学习和深造,另一方面,他也想进入教育行业,为国家培养一批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18年的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周浩过五关斩六将,勇获机械类一等奖。

周浩的成就和能力有目共睹,因而他作为高技能人才由学院报到北京市人事局,拿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他也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证明:“只要遵从内心,锲而不舍,即使没有名校光环,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随着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的推进,机械制造类的企业逐步搬离北京,技术教育前景逐步暗淡。2019年,周浩离职加入北工业原院长童华强创办的职业教育咨询公司,成为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指导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建设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周浩培训的对象中有硕士也有博士,当然他们都是工美景泰蓝和雕漆方向的教师。他终于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蜕变,从教技校学生的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这些老师的老师。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周浩的视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执拗地想要学习机械和数控的少年,他的兴趣更多地转向如何做好职业教育这个领域本身。

经过两年的项目运作,他也已经适应了“老师的老师”的这个身份。他每周都要赶到工美位于北京六环外的校园,和他的“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根本不在意自己面前听讲的是硕士还是博士,他只知道,他能够很好地为他们提供课程讲授的改进建议。

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2021年7月,周浩对这些“学生”进行最后一次集中培训。他认真倾听教师们关于教学活动策划案的讲述,并随时进行点评。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景泰蓝制作的一百零八道工序。

周浩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他也希望自己为技工院校提供的咨询服务,能够为职业教育环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且能够使职业教育本身健康地发展。

已届而立之年的周浩变得更加沉稳,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走进职业教育这个行业后,他感觉自己有必要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想到就做,周浩很快就付诸行动,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相关课程的旁听,随后就制定出近期的人生规划,那就是先读非全日制硕士,然后再攻读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学位。

周浩决定在职业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出更加稳健的步伐,创造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始终坚信,与普通教育系统走出来的那些人相比,他走的这条路绝不会逊色。

32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