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3

晚点寿司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海豚湾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黎明前的静谧

已采纳

文/温姬拉图/源自网络 1.两难选择 我们在上一堂关于客户关系的课。 导师是知名心理咨询师,她又在课上延伸了关于亲密关系版块的内容。 导师让我们团队做一个练习:团队的3个小伙伴为一组,其中A向B说出一件两难抉择的事情。C伙伴负责观察A和B的谈话并记录。杏儿就是A角色。 B同事皱起眉头,在一个相对公开的环境,和不太熟悉的群体里讨论亲密关系,她需要适应,我追问: 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个念头呢? “观念不合吧。尤其最近,有不一样的想法,然后就有冲突。” B追问“什么观念不合?以前你们怎么解决的?” “然后呢?” “ 然后我都25了,还没决定什么重大的事情,18岁以前有父母。18岁之后是男朋友。我知道我是个软弱的人。但是工作了3年,我和他住一起,感觉都听他的,包括工作,哪怕只是买东西,他都帮我决定,觉得不被尊重吧。” 还没来得及探讨方法,导师宣布环节结束,继续上课。 2.选择与人生的掌控感 导师说“两难”这个话题,是在问大家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诉大家,25岁以后,你要成为自己的父母。” 在课程培训现场的大部分都是在23~35岁的人员。你们分享的两难抉择,我刚刚听了几组。很多都是和家人、和爱人、工作方面的两难选择。 “两难”处境我们常常遇到,但是有些人会做出所谓“父母帮我选”“别人帮我选”的抉择,只有很少人会“我选择”。 前者这样决定的本质是逃避责任。 后者这样抉择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和自我掌控。 回顾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确实,那些所谓听从父母命令回家做公务员或其他工作的人,大多数不开心。 薪水、工作环境等都令人羡慕,但他们总觉得如果当初我就在大城市,会怎么怎么样?他们埋怨父母扼杀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少部分开心的人,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主动选择回去的人。 做的选择越多,他们越有力量和掌控感,越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才有承担选择结果的勇气和力量。 美国流行音乐天后小甜甜布兰妮,从小在母亲的培养下,就成为童星,和迪士尼合作。上世纪90年代,凭借一首baby one more time红得发紫,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她选择去结婚,结婚对象是母亲很不看好的“软饭男”类型。因为丈夫出轨,她起诉离婚,精神状态差时,被狗仔拍到露底照片。 后来一气之下还把头发剃光。 因为她觉得这些行为会让她的母亲“发疯”。在外人眼里,她年少成名,有名声和财富,但是在她看来,这不是她想要的,这是母亲希望她做的,是母亲希望她要的。 她通过种种“违背”母亲意愿的行为,来重新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感。 小甜甜有资本叛逆,但是现代社会(尤其对于原生家庭关注更多的现在)的大多数情况是什么呢? 人们埋怨原生家庭不好: 父母没有文化,家庭太过贫穷,所处环境没有资源人脉等。 就是这么怪异,有人希望逃脱掌控,自己来决定人生,有人觉得自己负责太累,希望被人掌控。 两种情况看起来表面是相反的,本质上都一样: 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法掌控,衍生的行为就是对抗、叛逆,更差一点就是抱怨他人,逃避选择和责任。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 25岁以后,成为自己的父母。 25岁以前,你的选择、人生等等你都可以依赖于父母,但是25岁过了,你要做的是不抱怨原生家庭不好,而是积攒自己的力量,自己选择和承担。 你想你的孩子将来怎样,就这样来要求和对待自己。 你必须成为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觉得25岁晚了,那么就更早一点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吧。 3.逆行人生 在先行原生家庭不好的情况下,却能改变人生,歌手张韶涵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20出头,演的偶像剧《MVP情人》《海豚湾恋人》红的一塌糊涂,入围金钟奖。 唱的歌曲也倍受年轻人欢迎,一首隐形的翅膀不知激励了多少毕业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演艺和歌唱领域风头正盛的女孩,心脏病突发,当她在治病期间,母亲转走她所有积蓄,并让她每月支付高额养老费。 离异的父母携手控诉她弃养。连舅舅也来指责,说她雇人来殴打她的父母。一时间,“弃养、不孝、吸毒”的负面新闻让事业如日中天的张韶涵,一切崩塌。 但是她又很坚强,10年后,她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归来,没有背叛带来的戾气和疲态,依旧是20出头的模样,依旧那么努力, 每天工作10来个小时后,还是去练习舞蹈,去开工作室,去尝试更多可能。别人推她下悬崖,她也能学会飞行 。 这个“淋雨一直走”的女孩,不只用歌曲激励别人,更用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 我决定我想去哪里,往天堂要跳过地狱”。 是的, 世界很大,人很多,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人通过半生拼搏才能站在功劳簿上继续前行。 当你尚且弱小,没能改变现状,没关系,那就咬紧牙关,再撑一段时间吧,你还可以积攒力量。 如果你年龄和力量都已经足够了,那么请停止抱怨和逃避,多一些勇敢和行动。 像沈从文在《边城》里写道: 我们共勉。 4.小小小小的火 华裔作家伍绮诗在《小小小小的火》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小镇西克尔高地的居民们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里查德太太是镇上一个幸福居民。她富裕,不用为了钱而被迫做很多事,老公工作成功,她本人也做着梦想的记者工作,两儿两女……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完美,充足的物质,不需要为生活而奔波,这是典型地通过努力获得财务的美国中产阶级,她们过着平稳的arranged life. 但随着艺术家——米娅的到来,这种“不允许例外”的人生即将被打破。 米娅,单亲妈妈、摄影艺术家,和女儿珀尔常年过着“周游式的生活”。一辆汽车,就是两人的全部财产。 每到一个地方,米娅都要靠临时零工来贴补日常。但不富足的物质条件,掩盖不了米娅精神世界的自由,倔强地用诗意的灵魂,做着倾心的工作,她们过的是casual life. 当米娅母女以钟点工+租户的身份介入理查德家的时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发生了碰撞。 没多久,理查德太太的四个孩子全都和这对母女扯上了关系。两个女儿更是与米娅情同母女,尤其是喜欢独立思考、天性桀骜的伊奇,她看到了 掩藏在光鲜有序的小镇生活背后的失落和人性的丑恶。 当理查德太太逼米娅母女离开小镇时,伊奇受不了这些枷锁桎梏住的中产生活,她趁家人不在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家。 伊奇想的是: 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 这个故事里被安排的生活和流浪生活都有人在过,都有人在小心翼翼追逐和维持,担心追逐的生活被打破。 一把火之后,流浪的继续流浪,在小镇上平稳生活的继续平稳生活。 唯有伊奇从小镇出走,去世界流浪。 没有对错,只有主观判断。 但是凭勇气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责任,过上想要生活的人,总值得我们高看一眼。 5.真正想要的生活 前几天我过27岁生日。 总觉得要写点什么,但工作确实忙,静下来的1个小时都没有。 换作以前,我会疯狂质疑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早在25岁,我就明确告诉我自己“这是你自己选的,你得自己负责,就算是错的,也要把它做对。” 27岁那天,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一如既往工作,一如既往很多难题发生,需要一件件解决。 逃避不了,也无法因为生日就推给别人。 静下心来, 忙里偷闲享受别人祝福的一时半刻,那就是生活里的高光时刻。 曾经我也想过: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就好了。不用奋斗那么幸苦,工作不顺心,直接回家拿一笔“fuck you money””,就可以轻松过活。 好友丹子说,我曾经也想有白马王子或者盖世英雄从天而降,拯救我的无助和孤独。 上周我们喝酒,发现我们无比清醒,曾经我的想法其实并不是“我要过的生活”。 而丹子呢,早就是职场白骨精,不需要别人拯救,她不但获得了拯救别人无助和孤独的力量,还收获了预期的爱情。 是的, 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所以, 会摔倒,会挣扎,会爬起来,会自我怀疑,会自我修复,会学会与别人相处,会继续去追逐,会坚定脚步。 因为,当人们心中小小的火都熄灭的时候,不要说怎样去燎原,就连在黑暗中的微光都消失不见了。 尼采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所以,25岁之后,与过往,与家庭握手言和吧。然后成为自己的父母,为自己选择并承担。 记住哦,keep our littlefires everywhere. 随时随地,都燃烧你心中小小小小的火。 照亮黑暗时刻,照亮你的人生。

海豚湾心理咨询师

98 评论(9)

馋猫爱鱼鱼

反梦?你想如何反?真巧,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看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当然,释梦,还我是门外汉,懂一点点而以。但我的导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释梦不敢说精确,但梦的解析,却能一针见血。 我个人的看法,梦有两种,一种为天梦,就是有预示性的梦。本人现奔三,这么多年以来,就有三次之多有过这样的梦。就在两年前就刚好做了一个这样的梦。而第二天那个梦里的事情就在现实中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种梦,就是普通的梦,就是你的精神之梦。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说话,别人怎么定义我就不清楚了。这种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发生后,人无法在当时进行处理,或是心事无法表达,或是为某件事而难以决定等等。比如,要做一个决定时,左右为难,那没有决定之前,心理非常难以决定某件事时夜里做梦,大部份会做的就是打架,争吵,或是梦见为了谁与人争夺等等之类的梦。 而梦的表现形式,往往是用另一种神话形式去表达。更多的是影像。而不是口舌之战。 释梦,非常难,因为梦里的所有元素,都是有做用的。都可以代表某件事,或是某种心理。 而如果你要拿一个什么梦来议论,我觉得,最好是选择一个你昨晚做的梦,或是这几天做的梦。而不是你当时做的梦。因为梦都有提示做用。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嘴皮上说的,或是表面上所做的。 而你所说的,那个几年前的梦,表现的是你当时的心理状态。你喜欢那个女孩子,但你害怕失去这个人。因而你在梦里幻想出她告诉你她要和你分开。但现实却不是这样,梦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尽管现实中你们在一起的时候相处得很好,但你没敢直接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爱恋。或是因为某些事情而让你不敢去表达内心的想法。而你心理的活动越多,你的梦就会成型的更快。但是梦的素材没有收集到,梦是不会成型的。你看梦的解释就知道。 而你说的,愿望的达成。你可以再去看看“吸引力法则”我相信你看后,会更明白为什么梦是愿望的达成的前题条件。你的愿望未有强烈的希望,更没有用你的行动去努力让这心中的愿望达成。 反梦?这不是反梦,而是你根本就没有理解这篇文章之意。如果你能再研究几个月,我想你的问题,不用别人来说,你也知道会是什么答案。 以上是本人愚见,也欢迎你到我们的网站来,也许让我的导师来给你做解释你会更能容易接受。 网址是: 海豚湾心理咨询工作室。

32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