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0

sky刘小子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看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佳佳13817062298

已采纳

青春期是发展孩子个性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孩子今后人生道路会往什么方向走的时期,我觉得孩子会叛逆那是好事。而且我觉得海文博瑞教育机构不错,大家可以咨询一下。

看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师

102 评论(13)

丫丫由由

孩子,冷静下来,,不管什么问题 总会解决的。

82 评论(11)

王者堕落天使

找心理咨询师一般在医院或是心理机构。医院是三级甲等以上,省会三甲医院,还要看你具体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比如你是初中生,会出现早恋,或是厌学,还有就是考虑焦虑,机构就在一线城市‏中‏欧‏国‏际‏心‏理‏咨‏询放心,或是听专业心理课程。

222 评论(13)

紜亦眠观520

家长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最好。

149 评论(12)

普陀小吃货

青春期学生叛逆是很正常的,尤其是男生。他们处在一个面临成长的巨大压力阶段,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切忌一看见孩子叛逆就送到所谓的“叛逆学生学校”,进行严格的训练和体罚,这种方法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反而会引发很多问题。

348 评论(9)

多啦X梦521

厌学是很多中学生会出现的现象,以下为大家来整理一下中学生不想上学的应对政策。

一、中学生为什么会厌学

1.不适应初高中学习生活

2.读书无用论作祟。

3.诱惑干扰太多,自控力不足。

4. 孩子成绩不好

5. 学习不知道用方法

6. 孩子上课学不会

7.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8.周围小伙伴都已混迹社会

二、中学生不想上学怎么办?

初中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目标

虽然大多数初中生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也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要与其他 孩子攀比。

要根据初中生的长处和不足,制订适合他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他”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树顶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已经受损,目标就更 要低起点,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如果父母不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无疑是在葬送学生美好的未来。学生在年幼的时候,对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父母要有意识的引导,只有学生深刻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才会主动强化这种好习惯。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对学生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不要死盯读书这件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不愿意去读书,打骂父母的境界,那么他去学校估计也学不了什么了。很多家长会说,我孩子不读书,能干嘛?

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是现在他的性格是否适合读书,是否适合以后在社会生存呢?一个不愿意凡是被包办眼高手低,一个打骂父母,,一个有一点困难就会逃避,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你觉得以后长大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家庭心理教育私人顾问

李老师(心理救援热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师、青少年心理训练教练、亲子关系解决导师,从业家庭教育十多年,专注解决青少年孩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游戏、社交能力差等问题。经其亲自带领蜕变的青少年均已再社会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190 评论(14)

iamYolandaXYZ

01 这里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简单说一下如何找靠谱的咨询师,以及从专业的角度是怎么看待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首先,我们自己也承认这个心理行业是鱼龙混杂的,我们接手过很多同行咨询效果不佳,然后来我们这里做咨询的孩子。 发现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是挺多的。 比较常见的是,咨询关系不匹配。 比如,一个初三的男生之前去做咨询,咨询师和孩子聊原生家庭的苦难。 结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在咨询室里是解决了,但是回家家里之后和父母的冲突更加严重了。 一个16岁的男生,还在上学,把亲子关系搞得太恶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对社会功能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和父母非常对立。 还有一个高二的女生,原本学习很好,但是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去做催眠疗法。孩子是内心是获得宁静了,但问题是高二就是一个学习很紧张的时刻,而且女生在学校遇到的冲突,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咨询过后,孩子反而更加不愿意回到学校了。 02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咨询师有多重身份,这种常见于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接到很多个案,已经在学校里面接到了心理老师的辅导,但是很难得到好转,甚至有加深的迹象。 一个无奈的现实就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做到保密,甚至于有些咨询师,非但不保密,还会主动的告诉学生的班主任老师等负责人员。 这样的做法,固然减少了出事之后的责任,也是出于一种安全心理,但对于来访的学生,却感觉到是一种出卖。 当然,我们也发现很多专业的心理老师,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还是稳定了孩子的情绪,在那个当下确实是帮助到了孩子渡过难关。 还有一些比较乱七八糟的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简单举例一下 没有出示相关资质的,比如没有经过心理学培训、没有执业资格证、是教育机构但是干咨询机构的事情 让办卡的,比如说一次交10次咨询费,或者像理发店一样推销充值卡 超越咨询边界的,比如来访者找不到工作,给安排工作;来访者成绩不好,咨询师帮忙找补课老师等等,这些都属于越界。 最重要的一点,假如你在咨询中觉得【不舒服】或者你觉得【没有效果】,这里我们都建议你不要再进行咨询了。在发现咨询没有效果的时候,要及时终止咨询,千万不要耽误改变的时机,特别是孩子在上学,关键时机就这么几年。 03 最后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玩手机这件事情。 这里你表述是,【男孩沉迷手机不愿上学】。 实际上是,男孩不愿意上学,所以沉迷玩手机。 玩手机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家长不明白这点,因为家长本身就陷在问题中,成为了维持孩子问题的一环,所以没办法超出认知来解决问题。 家长很天真地以为,玩手机是问题,认为孩子沉迷手机了之后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无法通过手机来宣泄情绪的时候,就有可能转换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角度分析,玩手机,可以理解成一种逃避方案,而逃无逃之后呢? 断掉玩手机这条渠道之后,孩子出现强迫行为、自残行为、睡眠障碍等问题的概率直线上升,那个问题不比玩手机严重? 家长有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那就是认为是手机、游戏、网络害了孩子。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自从我们家买了电脑以后,孩子就开始玩游戏,有网瘾了……. 实际上是孩子先有了问题,才逃避到网络上去。 是孩子在现实中,没办法感受到爱和理解,没办法感受到快乐,所以才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到网络中去。 不管是厌学,还是网瘾,其实都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玩手机只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已,就像是成年人亲面对工作压力,回家坐在车上抽烟。 在车里抽烟,是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的解决方案。 但是解决方案变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抽烟有害健康,容易患上一些肺部的疾病。 玩手机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但是在家长看起来,这个解决方案很糟糕,因为它有比较严重的负面作用。 那么玩手机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

8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