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8

晴猫猫天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没话说尴尬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半夜磨牙

已采纳

我是大二的,这个问题我来帮你回答: 首先,你不必对大学生活感到恐惧。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刚刚踏进大学校园,满怀着对大学无限的憧憬。和你不同,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生,对人也很好。经过一年的磨练,我已经比较了解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最主要还是靠自己。既然你知道你自己很内敛,那么你就可以在大学尝试改变自己。因为那里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所以不要背负包袱。至于你说你不擅长交流,那么就和你的同学从你的家乡谈起,没有兴趣爱好,就问问人家兴趣爱好是什么。实在不行,就粘着你比较顺眼的室友,经常和同学同进同出,时间长了人家自然会和你交朋友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交到朋友。而且如果我的朋友是内向型的,一定会更贴心。 相信你一定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心理咨询师没话说尴尬

244 评论(9)

宜瑞科技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的问题。 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相处。 1. 要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提倡同学之间不分男女,广泛接触,友好相处,不要把性别作为是否可以相处的前提,不要人为的设置影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心理障碍。 2. 广泛开展集体性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互相增进了解、沟通情感。 3. 男女同学之间应建立在如兄弟姐妹那样的友谊关系,男女同学单独相处时,一定要理智处事,光明磊落,善于把握自己的感情。 4. 同学之间,特别是男女同学在一起时,这应该说一些难听的粗话、脏话,提倡男同学充分尊重女同学,照顾女同学,女同学也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总之,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自己各方面得到较快的长进。 让“同学”这一称呼永远留在珍贵和美好的记忆之中吧! 做真实的自己,真心的关心同学。在不影响大事大非的原则下,主动帮助同学,宽容的对待同学,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别人做事,不计回报。还有一条是很重要的,同时你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努力在学习上做到自己的最好。也努力做到最大努力的帮助他人。珍惜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真心相对,自然而然,理解为前提,尊重对方隐私,不要过犹不及。幽默加坦荡,轻松快乐,一切就都“OK”了!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338 评论(10)

瑷逮云暮

那是不熟才这样的,找不着话题就不说,让他们先说,先看局势,等你了解了,熟悉了,然后在接话题,或者你在说。

318 评论(12)

娜娜娜娜An

出去不知道与人家聊什么,该怎么办呢?说话说得好,投其所好。人家是厨师,你就跟他聊做饭方面的事情。人家是医生,你就跟他聊看病的事。

315 评论(13)

鲜嫩的小豆芽

跟伴侣越来越没话聊怎么破?其实不难,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 3 点方法:第一,不断开源,积累跟对象交流的新素材。第二,积极倾听,做彼此最好的听众。第三,朝向彼此,增加两个人的共同经历。具体怎么做呢,我讲一个真实情侣间的例子:曾经能跟对象讲到凌晨两三点的小虎,现在感觉话题都聊完了,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1、沟通尴尬:找不到话题的他和她「小虎,我们的感情是不是出问题了?」琳琳注视小虎,有些紧张地试探他,「你最近很奇怪,好像都不大想跟我说话。」「你别多想,」小虎有些慌张,急忙安抚琳琳,「我最近经常加班,太累了不想说话。」等到终于把女朋友哄好,小虎忍不住偷偷叹了口气。他跟琳琳的关系确实「生病」了。刚恋爱的时候,他跟她有说不完的话题。小虎和琳琳都是电影迷。《盗梦空间》结尾的陀螺到底有没有停下,《头号玩家》里埋了哪些彩蛋,两人能够讨论个半天。他们俩也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比如今天被领导批评了,有点小不开心。突然发现看似精明的同事,私底下竟然是个憨憨……再小的小事,他们都能聊得有滋有味,根本停不下来。但恋爱到第五年,小虎感觉话题已经聊完了。他不知道要跟琳琳说些什么,也慢慢没有了沟通的欲望,经常陷入无言的尴尬。比如新看完一部电影,他觉得看完也就完了,没必要再跟女朋友说太多。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小虎也有些不耐烦像做汇报一样,事无巨细地跟琳琳讲。他感觉:「我的工作那么忙,抓紧时间把活干完,回去再闲聊不行吗?」虽然到了家,他往往洗个澡就瘫在床上。打打游戏、刷刷视频,也不会跟琳琳讲太多。用小虎的话来说就是:「顶多聊一下『吃了什么』『今天有什么事』,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就各玩各的手机。」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变得有点像合租一间房的室友。因为越来越没话说,沟通起来经常尬聊,小虎也找到我。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调整状态,把这段五年的爱情长跑继续下去,而不是因为交流的问题说散就散。2、不断开源:挖掘更多跟对象交流的素材当小虎说着他不想沟通、没有话聊的烦恼,我指出他有些矛盾的状态:「我觉得很奇怪啊。你刚才告诉我,你跟琳琳很聊得来,之前还打电话到两三点。为什么现在像是话不投机,沟通起来那么尴尬呢?」听到我的话,小虎叹了一口气说:「覃老师,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感觉是该聊的都聊过了,好像没什么好说的。」「真的这样吗?」我接着问他,「你刚才就在说着,你有很多事情没跟她分享啊。比如你看奥斯卡的获奖电影,心里有很多感悟;从一名业务骨干到中层管理者,你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压力……这些不都是可以交流的内容吗?」小虎有些愣住了。他说:「是啊。仔细想想,好像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聊。为什么在面对琳琳的时候,我感觉没什么话题可说了呢?」我这样和他分析:「根据沟通理论(Littlejohn & Foss, 2009),在我们交流时,有两种角色——说者(sender)和听者(receiver)。沟通就是说者向听者发送信息(message),两个人互为说者和听者的过程。而你遇到的困难,似乎是因为太熟悉彼此,信息的来源(source)被挖过很多遍。你觉得没东西了,或者缺乏继续探索的新鲜感对吗?」「对对对,」小虎激动地点头,「就是挖过很多遍,再聊的兴趣变少了。我现在也理解,为什么跟新同事或者新朋友,我聊天的意愿更强烈。那您说我该怎么调整呢?」为了帮助小虎跳出来,思考如何解决信息来源的问题,我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距离问题」(Beck & Beck, 2011)。我这样问他:「小虎,相信你身边应该会有爱情长跑的朋友,或者认识的长辈。他们也一定面临过沟通素材被挖空,不知道要说什么的状态对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什么建议会有帮助?」听到我的问题,小虎想了一会说:「如果他们有这个问题,我会建议他们开源,多积累一些新的能沟通的素材吧。」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小虎想到很多可行的方法。比如他看了漫威的新电影,可以总结出三个「高光时刻」,回家以后跟琳琳分享;或者下午开管理层的小会,遇到一二三点挑战,都可以作为话题拿来和女朋友聊。小虎感慨地说:「看来说到底,还是要不断吸收新东西,然后在交流的时候分享。之前就是懒得去整理和提炼,给关系注入新养料,结果才变得跟她无话可说了。」可以看到,通过沟通模型去分析无话可说的状态时,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来源被挖过太多次,缺乏新鲜感。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采取「距离问句」,跳出来看看你们卡在哪里,有哪些技巧可以突破这个瓶颈。当你带着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那看的新书、新电影,或者你工作上的感悟,都可以转换成跟对象交流的新内容。重点还是要有不断积累和分享,给关系带来新东西的意识。3、积极倾听:做彼此最好的听众等下周过来的时候,小虎告诉我:「覃老师,这周我跟琳琳的关系缓和一些了,没有之前那么尴尬,完全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感觉。」「但是,」他有些苦恼地说,「我们的兴趣点还是不大一样。比如我说篮球或者跟同事准备的新项目,她虽然很配合我,但我感觉她其实不大感兴趣。」小虎接着说:「对我来说也一样。她说口红到了,问我这个色号好不好看,我觉得都差不多,这种话题没什么意思,就有些不想听。你说这种尴尬的局面怎么破?」我首先肯定并鼓励了他们的尝试:「你们俩都做得很棒。会不断积累新素材,然后跟对方分享。这种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帮助他们搭上线、找到共同话题,我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比喻技术(Blenkiron, 2011)。我跟他说:「现在,你就像一个拍视频的 up 主。你有片子剪出来,粉丝说不是她想看的。那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小虎思考了一会,然后说:「我应该会根据她的意见,优化一下我的视频内容吧。比如记一下哪些内容她不感兴趣,下次就不要用这种素材;以后也更多揣摩观众的心理,做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视频。」代入 up 主的角色去看,小虎慢慢觉察到: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他跟琳琳都有些忽略彼此感兴趣什么,想听什么。经常把关注点拉到自己关注的事情上,结果陷入一个在 CCTV5,一个在 CCTV10,因为频道不同而缺少共同话题、难以沟通的状态。当小虎意识到这种各顾各,没有听到对方的状态,他忍不住问我:「覃老师,那我应该怎么调整,打破这种没有话题的尴尬呢?」我告诉他:「或许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着说,而是积极地听,做女朋友好的听众。」我给他介绍了心理咨询中积极倾听(active listening)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努力捕捉对方表达的内容和话外之音,不评价、不打断。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微笑、注视、点头,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意思,让她感觉被理解和接纳。这也是让对话继续下去的有效方法(Sommers-Flanagan & Sommers-Flanagan, 2016)。为了让小虎理解,我给他做了一个示范:「你刚才在说着,你很迷茫、焦虑。你意识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到琳琳,可能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你也着急地想要调整,希望找到打破尴尬的办法对吗?」「听到我这样说,」我看着小虎,「你会不会感觉,自己有被理解,然后想多说一点呢?」「有有有,」小虎点了点头,「感觉如果是用这种方式沟通,我会很愿意跟琳琳说话,她也会很愿意跟我交流。可能之前大家各忙各的,没那么多时间和心情这样做。以后我会注意的,也会提醒她要积极倾听。」看到小虎开始意识到积极倾听的重要性,我接着说:「还拿拍视频来举例。如果你是 up 主,发了很多期视频。结果观众没有反应,点击和弹幕区空荡荡的,你会不会很失落,觉得没什么好发的呢?」「相反,」我顿了一下,「如果观众『点赞、投币、收藏』三连,那是不是就给 up 主愉悦感、成就感,然后更有动力继续下去呢?」根据 Vroom, Porter, and Lawler (2005)的期望理论,当你预期某个行为会带来想要的结果,那就会更有动力那么做。之所以要积极倾听,对方说完以后「点赞、投币、收藏」三连,就是要让恋人把沟通和这些甜头联系起来,更有动力去表达。如果两个人都能积极倾听,做彼此最好的听众,那双方不就获得很多情绪价值,又何愁不想沟通、没有话聊呢?理解和被看到的感觉,自然而然会让我们打开话匣子,甚至滔滔不绝地说话。这一点,也在我的咨询实践中无数次得到验证。简单而言,要找到共同话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剪视频的 up 主。不仅按自己的喜好剪,也要去揣摩和了解观众的心理。了解对方感兴趣什么、想看什么,慢慢找到那些点,这是成功对话的基石。此外,要让对话能够继续下去,积极倾听也非常重要。全神贯注地听、适时地给予反馈,让对方感觉被理解和听到。当我们从对话中获得很多情绪价值,就会更有交流的动力。所以两个人都要学会做最佳听众,给对方「点赞、投币、收藏」三连。4、朝向彼此:增加两个人的共同经历

357 评论(10)

成都安美

是的,如果两个人在一起都没有共同语言和话题,交流就是一件难事,不知道说说什么。心理学: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今天文章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听到这样一出对话。女人问男人:我的爱好很小众,你会不会为了我去学习我的爱好,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男人客套地回答:会。这两个人想奔着培养爱情关系的方向开始交往。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一、重要有些情况下,有共同话题是比较重要的。1.自我认同需要在关系中获取自我认同的人 ,两个人有共同话题会比较重要。人的很多行为是为了寻觅自我认同,肯定自我认同。这点在觅偶中也不例外。能够肯定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对象,会比较受欢迎。爱情关系中能够肯定自我认同感的元素有多种。每个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专注的话题,往往与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话题,而且观点契合,会被认为三观比较契合。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是一伙的。这既证明了自己的自我认同;两个人在一起,无疑又是一个加强版的。这会成为觅偶的一个判断维度。2.陪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探讨你喜欢的话题、你的兴趣,这种相处会被感知为有质量,同时也是有质量的陪伴。遇见自己时喜悦,遇见知己时温暖, 共同话题,共同兴趣,会让彼此感觉亲近、熟悉。不少人找对象时,会考虑双方是否聊得来。与一个人能够在很多方面聊得来,有共同话题,观点彼此认同。无异于在相互陪伴中彼此肯定,同频共振。对于还在寻觅自我认同,还在建构自我认同的人,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在能够畅聊热聊共同话题的过程中,会感觉遇见了自己,遇见了知己,遇见了自我肯定,遇见了加强版,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安定。对这类人来说,能够与人畅聊共同话题,也是一件舒适的事。因为这样的聊,相当于一步一步又肯定了自我,这渲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存在焦虑。对于尚未建构起坚固的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有存在性焦虑。而这种陪伴,能够缓解这种焦虑。所以,构建爱情、发展爱情,共同话题对这类人就会比较重要。二、不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稳固、肯定的自我认同的人,这种共同话题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没事聊话题纯属浪费时间。他们知道,越厘不清楚的人,就越喜欢去厘清楚,而且还要表现出自己厘得很清楚的劲头,聊得头头是道。已经形成稳固自我认同的这些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已经在自我负责的路上,就是说,他们用行动、用创造去完成自我认同,养育自我认同。而不需要从关系的互动中来获得。他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聊话题,扯关系。或者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认同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自我认同。他们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Diy,创造。所以,你要跟他们找话题,找共同话题,不再重要,甚至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他们通过你聊的话题,来判断你的位置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共同话题不是那么重要。爱情中,有共同话题 到底 重不重要?看情况。我是心理顾问刘英雅,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人生,让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课堂。欢迎关注。刘英雅: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两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灵成长研究者。十几年的心理学工作,专注于家庭婚恋情感、个人身心灵成长。

238 评论(14)

高小果3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都是处在较高一点的位置上,就想是跟自己的长辈,上司一样,很难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况且,跟老师相处,不必过于健谈,因为长幼有序,如果你跟老师聊天就像是跟自己哥们聊天一样,反而太随便,更不好!与老师相处,或者是与老师一样,在自己心目中处于更高层次的人相处。首先要注意礼貌,你可以试着面带微笑,流利平稳的叙述出自己要问的问题,或者是想说的话,并且注意措辞。千万别没事套近乎,没话找话,过去跟人聊,那样很讨厌。有些人天生比较开朗,或者尊卑观念没有那么清晰,但是我跟楼主一样,是一个跟长辈有隔阂的人,但是我跟老师还有长辈的关系都很好,这也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原来我曾经很努力想让自己变得人来疯,很健谈,跟老师在一起像哥们(我们有些同学就那样)。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我天生喜静,而且言谈不多。在碰过很多钉子,有了很多部成功的经历之后。我发现了一条定律,做自己永远比演另外的角色更舒服,效果也更好。勇敢地做自己,把心情放平静。跟老师说话,单独相处的时候,千万别过于在意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在老师眼中,我怎么样?我要给老师留下什么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就是,不要理会别人怎么看你!勇敢的微笑,言语,就事论事,简洁精炼,别跟老师套近乎!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看到老师推车,拿着东西之类的,要主动过去搭把手!平时看到老师要打招呼!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不要跟老师顶嘴,主动承认错误,态度真诚的道歉!最重要,还是要成绩好!试问哪个老师不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懂事,有主见,学习好,会做人!给老师这样的印象就足够了!不需要跟老师天南地北撤一大堆,好像多健谈一样,那样没用!要记得做自己,想说话就说,没话说就不要逼自己去说,落落大方,时刻带着微笑。祝你成功!

13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