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9

小北京西城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如何分析沙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ven小万

已采纳

三、沙盘作品如何分析关于沙盘作品的解读,坊间有很多种技巧,比如有人提出不同方位的象征,也就是说沙盘的某个方位放了什么东西,一般表达的是哪个层面的心理。也有人对沙盘进行了总结,提出几大常见的主体。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呢,我看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所以值得学习和了解。但是,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如果刻板地把这些东西往求助者的沙盘上去套,那肯定就是错了。 荣格曾经指出,每一个求助者都是独特的,我们是不能用已有的东西去套求助者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咨询师更需要以“空杯状态”对待来访者,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射到求助者的沙盘中去。荣格还说,心理治疗师必须放弃当一个无所不知、权威以及可以影响一切的人,否则所有的分析都是暗示治疗。所以,咨询师清空自己,跟着求助者的思想和感情走,感受沙盘,倾听求助者,和求助者之间共同探索,通过对话让求助者顿悟,这才是咨询师要做的。 在这个的基础上,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觉得理解沙盘大概有这样一些方法: 1.沙盘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 理解沙盘作品要从这三个层次上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层次,个人层面;第二个层次,文化背景层面;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层面。 所谓个人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求助者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有些沙具的意义是求助者自己单独赋予的,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一个香水瓶,这可能是代表沙盘制作这的心上人,因为他的心上人喜欢这样的香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先让求助者自己叙述沙盘的意义,我们再作出反馈的原因。 所谓文化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不同的文化中,某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还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个香水瓶,在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中,那可能代表的就是腐化堕落;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则可能代表的是浪漫和优雅。 所谓集体无意识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意义与集体无意识原型结合起来。这就是要求寻求沙盘中整个人类心理原型的表现,比如那个香水瓶可能表现了母亲的原型,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是我们心理中最深层次的。 我们做沙盘游戏治疗,必须要触及到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内容才可以。当然,这样比较难,需要咨询师有扎实的分析心理学基础,还要广泛涉猎文化、象征等知识才可以。因为比较难,所以我们很多咨询师在实际沙盘作品理解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很少涉及第二个和第三个层次,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心理咨询师如何分析沙盘

153 评论(12)

又肥又馋的兔子

自那以后,沙盘游戏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开来。1990年代,沙盘游戏传入中国后,经过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沙盘游戏已经成为中国心理治疗技术的主流技术之一。更为可喜的是,很多中小学都配备了沙盘游戏工具,沙盘游戏这一心理治疗技术将有可能变身为培养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法。不过,我们也看到,沙盘游戏知识的普及并没有跟上沙盘游戏工具普及的步伐,很多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里,沙盘游戏工具并没有被利用起来。有些在使用沙盘游戏的心理咨询师对沙盘游戏的核心内容也还理解不够。可以说,宣传和普及沙盘游戏技术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的。怎么才能学会沙盘游戏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习沙盘游戏的基本理论,要知道沙盘游戏的来源,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沙盘游戏的操作方法,沙盘游戏的应用范围。学习沙盘游戏理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创造者卡尔夫的观点。现在讲授沙盘游戏的课程也不少,但是相当一部分课程只是讲了教师本人对沙盘游戏的认识,而没有把卡尔夫的观点说明白。其次,要想精通沙盘游戏就必须熟悉荣格分析心理学。卡尔夫本人是荣格分析心理学家,她所创建的沙盘游戏也是以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因此,学习沙盘游戏要想更深入,就必须学习分析心理学。最后,沙盘游戏如其他心理咨询技术一样,只有靠不断的实践才能精通沙盘游戏。这里所谓的实践,一方面是指要用沙盘游戏来为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自己不断的制作沙盘,请专业的沙盘游戏老师为自己做分析与督导。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变理论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算真正掌握了沙盘游戏。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设计我的沙盘游戏的课程时都会突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讲授原汁原味的沙盘游戏。我们古代的学者常常以“替圣人说话”为主要任务,意思就是说他们以宣传孔子等先贤的观点为主要使命。对于沙盘游戏,我首先强调的就是卡尔夫本人的思想,会介绍卡尔夫的经历、卡尔夫的观点、卡尔夫的案例和卡尔夫的著作。第二,讲授沙盘游戏的时候融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其中最主要的会融入分析心理学治疗原则、目标、操作方法、解梦等内容。第三,强调实践和操作。我的课程无论是两天的课还是一年的课,都会有案例分析、沙盘体验等实践环节。

21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