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我要幸福
怀疑论的背景 自17世纪开始,西方的价值观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一方面,新大陆的发现,让奉为权威的圣经受到了质疑,另一方面,日心说的兴起,也让过去亚里斯多德的世界观体系崩塌。 权威以及过去的知识都不再可靠,人们想要寻找能够重新解释这个世界的真理。 可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暂时并没有找到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笛卡尔既不相信权威,也不相信既往的道理,而是选择怀疑一切。因为在他看来,想要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必须找到这个体系所能依赖的稳固的基础。 怀疑论的核心要义 怀疑论从怀疑周围的这个世界出发,怀疑周围这个现实世界可能并不存在,我们也许只是在做梦,或者是像黑客帝国中大脑被插上了电极,我们的意识感受不过是被别人操弄出来的幻觉。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泡在营养液里的大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生活在幻觉中。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受到欺骗,甚至把幻觉当做现实,如果你玩过游戏,就应该体验过这个感觉,你会因为太过投入而沉浸到那个虚拟的游戏世界里。 所以,外界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环境,所以我们也无法将外界作为新的哲学体系的根基。 我们可以怀疑上帝,怀疑思想,怀疑历史,笛卡尔在怀疑了许多许多东西之后,最后发现,我们无法否定“我们在怀疑”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如果“我们在怀疑”不存在,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在怀疑呢? 最终,笛卡尔得出了一个可靠的哲学根基——我思故我在。 这个哲思,是没有办法被质疑的,而笛卡尔也将他所探索的完整的哲学体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因为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哲学体系,笛卡尔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引发了一元论二元论的争执,同时又发展出了怀疑论,让人们不断向前发展,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从而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超越感官的平行怀疑论 我们了解认识这个世界,需要通过我们的感官。我们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用耳朵听这个世界,用鼻子闻这个世界,用嘴巴品尝这个世界,也用身体触碰这个世界,可是,我们的感官可靠吗? 我们的五感也许并不可靠。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梦里,你是不是也能看到一个世界,也能感觉到一个故事的发展,也能奔跑,你的梦境是真的吗? 即使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仍然可能出现幻觉。比如,大脑某些部分受到损伤的人,就可能产生幻视,看到正常并不能看到的东西,这其实是因为大脑视觉成像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浮现在眼前的心理图像变形了;而幻听就更普遍了,很多宗教信徒都传说自己听到了神的召唤;而催眠师甚至可以让你感受到灼伤感。 我们的感官,并不可靠。 天主教的大主教就曾悲观地表示,世界一切的事情只能通过感官得知,无论认知了什么,有了什么感觉,统统是自我的感觉,无法证明外界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如果我们否定感官,那就否定了一切,我们无法证明心外有物体,所以也就有了彻底的唯心主义,但是你又无法证明这种唯心主义是错的。 但是,我们可以不否认它,却可以忽视它,因为我们外部感受到的世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比如,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周围的高楼大厦并没有一天变一个样,花草树木也有其生命的节奏,这些外界事物都有相当稳定的逻辑。 由此可见,我们质疑幻觉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根据周围所感知的环境的一致性,稳定性来描述世界,我们就可以做出预测,做出解释。我们无需受到幻境这个疑问的限制,我们可以对它置之不理,这其实是合理的。 为什么说“对外界真实性的存疑,我们可以置之不理”呢?为什么这样做是合理的呢? 因为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既然“外界是虚幻的“这么一个假设对我们应对周围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指导性,而它又无法证实证伪,即使我们否认它,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影响,那我们就可以当“外界是虚幻”的这个假设不存在,反过来,就是说,我们可以当外界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外界呈现的世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等以后有了更好的证据证明这个世界不真实,我们再去调整自己的认知。 怀疑论的意义 对感官的拷问,让我们看到了唯心主义的力量。 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黄色的小花,其实那不过是花儿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了黄色光,并不是小黄花本身就呈现出黄色;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内的声波;我们的舌头只能识别酸,甜,苦,咸四种味觉;而我们的触觉,只是电子斥力在我们身体的反应。 我们用有限的感官来了解一点点的现实世界,根本无法触及本质。就像外界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原子,只是通过视觉成像反映在我们大脑里的心理图像。 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真相,其实却受到了我们自身的限制。 尽管对外界的了解,尽管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的全貌,但是我们的感官还是带给了我们一幅反映外在世界的地图。这幅地图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去预测,解释现实,可以让我们得以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因为我们持有怀疑论,所以我们发现,进化并没有给我们了解真实世界的能力,它只是让我们可以继续生存下去。 而不断持有怀疑论,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努力去探索自然,用科学的力量让我们更贴近真实的世界。
乱世you佳人
这句话是我前几天才看到的,美国数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的所听、所见,只不过是对外在声、光信号的重建,并不是外界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只不过是我们大脑虚拟出来的场景而已!而且,构建这个虚拟场景所使用的素材,只不过是大自然庞大的存在中的极少一部分。比如说,我们肉眼能够识别的电磁波只有400nm~760nm之间,所谓的声波,也只是在空气中传播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震动。而现在物理学又发现,组成我们当下世界的“强相互作用粒子”,只占整个宇宙的20%。对于占宇宙80%的“弱相互作用粒子”既“暗物质”,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即使我们的想象力也已经无法触及。所以,笛卡尔才提出要怀疑一切,怀疑我们的所听、所见,以及在所听、所见基础之上所做的各种推断和结论,怀疑它们的真实性。比如说,你看到的红布的本质是红的吗?不是的,甚至它本质上是“反红”的,因为只有不吸收红色光波的布,才会看起来是红色的。那么红布的本质是什么呢?以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是完全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而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但不能靠六识,还要破除它们对我们的误导,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在笛卡尔看来,我们所听、所见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幻象,都需要被窥破。而心理学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确实是我们大脑再创造的结果。但是,当笛卡尔开始怀疑一切时,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切现象都是虚假的,那么我是虚假的吗?”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哲学观点,这倒是个新鲜的想法,要知道心理学是脱胎于哲学的。让儿子去评论老子,这有点倒行逆施的意思,不过谁又能说这不行呢。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说,人都跳不出“意义”的范畴,不管什么东西,在人看来都得有它的意义:木头不是木头,你得看它以后能做成桌椅板凳,石头也不单单是石头,可能是玉石,可能是矿石,还有太湖石那种充满的艺术细菌的石头。反正各自都得有存在的“意义”。 既然人类都能硬是要给这些东西找出点它们存在的“意义”来,又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的存在找点“意义”。要谈自己存在的“意义”,你首先要确定自己确实存在吧。骇客帝国里描述的场景,可不是21世纪才有的疑问,笛卡尔之前的时代就存在这个问题了。再往远说,佛祖他老人家也认为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跟拿手指戳了你的眼睛之后你眼前乱飞的金星一样不真实。 这让人慌不慌,我咋知道我是真的存在的?所以笛卡尔提出,我会想我存不存在的问题,就证明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的思想属于我,就证明我是存在的。 总之,哲学存在的“意义”,就是怀疑一切的。当好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就该再问问,你确定你的思想是你自己的,不是程序让你想的? “我思故我在”是一个哲学命题,是解决如何确定人是否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而心理学是假定人存在的情况下的心理规律,前者在原理层级上明显先于后者,故以无法以心理学的原理解释“我思故我在”的问题,就好像无法通过 社会 学的现象来证明物理原理一样。 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我在了,所以能思考。 在,即临在,正念临在当下。 当我能够真正的思考,我就真正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而更多的人没办法思考,活在对过去的自责和对未来的恐惧、担心之中,没办法思考当下。 而当我在此时此刻,能真正的听见、看见、思考,我才能够真正的活在当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本是哲学上的一种思想理论,用心理学来可以理解成是笛卡尔本身的内心充满了疑虑,他怀疑世间的一切真真假假,也就是说笛卡尔本身是个多疑多虑的人,所以他才会思考,去怀疑,认为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怀疑的 哈哈,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究竟是谁。。。开悟者才可以明白。。。2019年是我开悟的一年。。 用别人的思想左右自己的行动 你就是个行尸走肉 用自己的思想左右自己的行动 你就是个自大狂 深究其理而有所觉悟 我本无知 何必多求 不思即无我 其实才会有真我的存在 临在于当下,你与你自己的存在. “我思故我在”:当我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理性可破除习惯、迷信以及种种所谓的"已成观念",让真正的思考渗透进自己的人生,那么,我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