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姐12
孤独,焦虑,不开心,完全来自于情绪,不要试图用其它方式来将它暂时忘记,人活着,就是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知识贫瘠,想不通所遇到的问题,让情绪低落,封闭了自己。多读书,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多走走,看看自然世界的神奇。解决了自己心里的那些个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不要老闷在家里,上街玩玩,散步,听歌曲观歌舞,上网络快乐都是可以的。
找朋友一起去 旅游
跟我去钓鱼
只有一个办法,把心态回到童年的时候,自己就像五岁的小朋友,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充满欢乐,可以上公园看动物,多看看逗乐的小品,就没有大人爱情的复杂,没有 情感 上的痛苦,渐渐你就会走到正常人的生活,慢慢也会遇到喜欢的人[耶][耶][我想静静][我想静静][玫瑰][玫瑰]
盘腿打坐
休息、聊天、看书、游泳、画画、跳舞等,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您好,我是在美国工作的注册临床心理咨询师,我从事一线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七年多。很荣幸能帮您解答。
焦虑是一种担心和紧张的情绪,并且伴随一些生理反应,例如腹痛,胸闷,手心出汗,等等。当焦虑情绪过度,并且持续,而且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这个时候的焦虑就到了焦虑症的程度。
首先,在您没有提供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我不能确定你是否患有焦虑“症”,或者只产生的短期的焦虑情绪。第二,我想告诉您,收到焦虑困扰的有很多人,您不是孤军奋战。第三,焦虑是一个很正常的情绪,不用害怕,通过正确的方法,我们可以把焦虑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消除它,或者与它 健康 的共存。
弄清楚为什么会焦虑之前,我们还要来区分两个概念, 害怕和焦虑 。害怕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种情绪。 害怕是当你处于面对真实的危险的时候 ,被激发出的情绪。害怕情绪在大脑中发生连锁反应,之后会导致体内化学物质的释放(比如肾上腺激素),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心跳呼吸加快,加速给肌肉输入能量和氧气,给肌肉“充电”,最终帮助人类来准备逃跑或者迎战。俗话说“狗急跳墙”就是这里提到的“逃跑”。“兔子逼急了咬人”就是这里提到的“迎战”。当然提到这两句俗语比个不是说害怕有什么负面意义,而是想说害怕对人类的生存是有至关重要的作业的。
焦虑和害怕非常相似,但是 焦虑产生的环境,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危 险,而是你的 大脑中想象出来的危险 。这个想象的危险是,未来可能会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可以帮助我们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可是过度的,持续的焦虑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我们的情绪是来自我们的想法。 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出现了一些负面想法。要想改变焦虑,就要改变我们的想法。例如,我有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她在公共场合发现发现有人看着她,她产生了的想法是“这个人一定觉得我长得很丑”,那么她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同样的情景,她其实也可以产生有一种决然不同的想法,比如“他们一定是觉得我的衣服好看”,那么她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在各种情景中,我们都会自动产生一些想法。这些自动产生的想法,在认知行为疗法中,被称作自动化思维。认知行为疗法的重点就是,确定自己的自动化思维,质疑自己的自动化思维是不是准确的, 健康 的,然后从过去的生活中寻找证据帮助你,重塑负面自动化思维,从而缓解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我近期发布了一个题为“你焦虑了吗“的心理学科普视频。您可以在我的频道里轻松找到这个视频。在视频里我专门介绍了一些即学即用的缓解焦虑的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很容通过自我学习而掌握的。我建议您去看一看这个视频。一下是几个时间点方便您直接跳转到我提到的这些即学即用的技巧:四边形呼吸法:8分20秒 正念进食:9分57秒 认知行为疗法实战 - 高考:17分28秒 认知行为疗法实战 - 职场:18分58秒。
多丰富自己的兴趣生活,多灌心灵励志鸡汤,功到,想不开心都难,日日如是,神仙日子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世上没有救世主,
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yyy777777777777777
学技术?不要说“学”,把各家的招数看一遍都够新鲜的了:萨提亚、海灵格、NLP、催眠、艺术治疗……三三不尽六六无穷,无非色声香味触法。学技术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验”,很多人只停留在这个层次,觉得这门技术很“神”(其实是自己未够功底,解释不到),于是到处宣扬。第二个层次是“迷学”,越迷越学,越学越迷,觉得这门技术真是管治百病呢,就成了迷信。结果只是一叶障目(甚至连那片“叶”还未真正看清呢)。第三个层次是“明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一味药,因人因时因地无时不在变化,知其药理,便能生效。第三个层次是“不拘于术”。从见招拆招,到见招生招。技术,是可以随心而创的。所以,学技术,关键是不迷信,不偏信,什么方法都可以用。 学理论?学习理论是非常艰辛、非常寂寞,同时又非常有趣的过程,有时候一句话都够你琢磨得茶饭不思的了,有时候又法喜不已。然而,没有足够的心理学理论广度和深度,功底不扎实,内功不深厚,即使教你一套降龙十八掌,你可能连小鸡都捉不到一只。在面对纷芸繁杂的世间万象时,由于理论模型(硬盘)搜索“无法识别”,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处理(CPU无法工作),咨询师就慌了乱了(死机了),也容易被扯进幻象中(中毒了)。也有另一种现象是:硬盘很大(学了很多理论),但CPU却很低级数(用理论对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能力太弱了),同样会“死机”,无法工作。宗教、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几乎所有数得出的学科,都有心理学的涵盖。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学习理论,多少才足,多深才够啊?可能是学多少也不足,学多深也不够。学理论,不在于学多少,而在于能运用多少。 理论也好,技术也好,作为心理咨询,最终应用的还是在“人”的身上。如果只是心中有“法”,但目中无“人”,犹如手握利刃却瞎子乱刺,危险万分,不如不学。 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人”。 学人,又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了解咨询师自己。自己需要面向哪块市场,哪些目标人群?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适合的学习方式又是什么?(信息接收的高效通道是什么)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容易的)?还是真正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很多人即使有学习的热情,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于是,也就有另外不少人,没完没了地“自我成长”,总觉得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深深地陷入体味自己的感觉中去了,可惜自我品尝正是让人充满快感的毒药。(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品赏,自恋的人格)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到了忘记初衷的地步,他的成长便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 第二,是了解目标人群。老百姓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会产生心理困惑,他们是怎么想的,背后的原因会有哪些,导致的后果又会有何不同。心理咨询是对人的工作。对人的工作,只有在面对人的时候,才得到真正的考验与锻炼。咨询师要多多创造机会让自己走出咨询室,通过讲沙龙,做培训(甚至上街买菜时),面向真实的生活,面向形形色色的老百姓,全身心倾听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同在、共情,学习与人建立关系。与人的充分接触,正是心理咨询师安身立命所在。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