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京自心
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正确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三 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北京陆少
这个问题回答如下,水平很高。李松蔚,中国队冰球运动员,2019年3月27日,2019年国际冰联U18男子冰球世锦赛,中国队以6-4力挫比利时队取得两连胜。谢谢仅供参考。
woshiyujiaolong
写作与演讲培训大咖樊荣强老师提出一个“钻石法则”,用来形象比喻写作与演讲架构,这个法则就是“三段论”加“三点式”,即“开头、主体、结尾”、“立题、回答一二三”。 其实,这就是常说的总分总结构,具体到“钻石法则”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做到“知道能做到”,当然需要用心琢磨与大量练习。 借助这个法则理解心理学家李克富老师的心理讲座,可以容易些。 我们知道,凡是听过李老师课程的都是大赞,其根源在于讲课内容源自扎实心理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知识加咨询的综合提炼变作讲座,这正是李老师讲课“好听、实用”根本所在。 由此,根据已学习与即将学习的李克富老师讲座,借助研究、模仿对比,来提升一下自我水平,学习讲座架构为我所有,理解课程内容来理论联系实际。 声明一下,这个模仿学习未经过李老师同意,但以我了解,只要有益于提高水平,李老师只会敲打说学的还不够。 至于好的讲课效果,之前疫情防控十节公益课中,李老师给出了全面展示,一次次敲打过,其模式类似“钻石法则”:好的引入作为开始,精妙观点作为主体,作业或者练习作为结束,总体目标与效果就是让人心动。 心动,也正是心理咨询有效的目标与追求所在。先学习疫情期培训第一课,主题是情绪着陆,根据实际讲课内容,我通过归纳问题,对应钻石法则,具体分析李老师课程是如何让人心动的。 一是开头部分,怎样利用三个提问引出讲座,达到心动目的? 利用巧妙假设说感到课程不好听,就可以直接离开甚至退群,但要思考三个问题,即: “你听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 “你听不进去的目的又是什么?” “假设这不是公益课,需要收费,你还会来听吗?” 这个假设看似突兀,这几个问题看似突然,其实不仅仅用问题吸引听者心动,还作为主体部分的铺垫,留有伏笔。 这部分核心要点其实非常重要,即找到行为后面的情欲动机是关键。 二是主体部分,怎样利用案例故事展示咨询技术的使用? 建构一个电话咨询的焦虑求助者个案,初中数学老师,外出回家不停洗手,害怕疫情危害,至少拨打过5个公益心理援助电话。 随后咨询中,李老师用了多个提问,顺利完成咨询目标,当然求助者不仅没有挂掉电话,反而特别满意。 “援助电话接听者如何说的?”——求助者回答听不进去直接挂断了,然后让介绍具体情况。 针对求助者质问“在听吗!”,反问 “您觉得我在听吗?” ——以柔克刚,目的建立咨询关系。 不让求助者牵着鼻子——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 “带着问题打求助电话为何会听不进去呢?——对方沉默,创造出创造性沉默。 求助者提出能直接告诉他如何办吗,反问“你这样说是不是有问题呢?” “你是数学老师,假设有学生问你数学题,你是直接告诉答案呢还是引导做题过程呢?” ——创造性沉默。 这个咨询走到这里基本宣告成功,因为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基本建立,后面讨论个体的心理问题根源、应对模式、防御机制等都可以,最后提供一些技术很容易去做到。 最后,咨询师还是又给了一个尖锐问题, “假设不是免费援助电话,你还会打这么多电话吗?” ——引出自我情欲存在的思考,作为家庭作业。 这个案例故事讲解至此结束,但是李老师还是抛出一个根本性问题: “我们该如何有效的帮助人自助呢?” 其实,这正是心理咨询师反思的问题。应对个案故事中求助者为何为挂了前面5个电话,而在李老师这里不仅没有挂掉电话反而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主体后续部分,介绍一些咨询技术 ,包括建立关系5个技术,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4个技术,沉默的3个情形,关注目的比原因更重要,着陆技术的使用。 四、结尾部分。演示着陆技术的互动对话,布置思考作业。 作为半小时的微课讲座,完全可以扩展到更长时间作为公开课程,且保证心动效果更好,因为有心动问题引入,案例故事分享,意识比知识更重要理念,提问技术的高超使用,最后给出放松焦虑着陆技术,自然收到好的效果。 心动才有行动,行动因为心动! 这是心理咨询理念,也是好的讲座必须掌握的理念,可是知道未必能够做到,能做到的又不用我在这里唠叨。 生活就是如此悖论!生活有趣也许就在这里!
PolarBella
昨晚读《富兰克林自传》,里面有这样一段: “我看到苏格拉底辩论术的范例,我对这种方法非常着迷……我不再采用生硬的反驳和完全肯定的理论,而是代之以谦逊和怀疑式的探究方法,这些方法非常实用,能够令那些跟我争辩的对手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 读到这一段,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李老师在研修课上也讲到过“苏格拉底产婆术”,是说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推论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训练学生的心理学思维。 关于这一技术,心理咨询中使用最多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在教材中,对“苏格拉底辩论术”的定义和使用做了清晰的说明。(《心理咨询师(三级)》134页—136页) “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论法,即所谓的“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先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你的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中非理性的成分。” “产婆术式的辩论有其基本形式,一般从‘按你所说……’,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即所谓的‘三段式’推论,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 大段抄书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这几段太重要了,教材写的非常精辟。 其实,这种辩论的技术我们并不陌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相矛盾”,先让对方发表观点,然后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推理,最后得出不成立的结论,对方的言论不攻自破。 苏格拉底辩论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使用,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应该熟练掌握。我认为,在具体使用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迅速识别不合理之处。 这是整个咨询中最关键的要点,咨询师要有敏锐的头脑和精准的判断,在来访者的话语、表述中迅速捕捉到不合理之处,围绕“不合理”规划咨询思路,设计辩论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练习,尤其是要加强“变因果思维为果因思维”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二,引导对方多说“是”。 “苏格拉底辩论术”有效的原因,是它巧妙运用了人的心理规律。人在说“是”的时候,心理趋向于肯定,全身的神经、肌肉、情绪,都呈放松状态。相反,如果说“否”,容易造成情绪对立,致使全身紧张,形成拒绝状态。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说‘不’字时,他的所有人格尊严都需要他坚持到底。过后他也许知道错了,然而他的尊严不允许他改变,只能一味坚持。”咨询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对方多说“是”,顺着来访者的思路,这样会使咨询气氛更融洽,来访者也更容易接受。 第三,找出合理替代信念。 心理咨询和辩论不同,辩论只需要证明对方错误,心理咨询还要提出解决方案。咨询师不仅要使求助者认识到他所持有的信念是不合理的,还要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咨询师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帮助来访者一起找到合理信念,逐步替代原来的不合理认知。 以上都是理论摘抄和我的思考。在实际咨询中,这一技术要反复锤炼。本周末,我要接待一位来访者,他上次来提到一个观点,“只有我妻子对我父母好,我才会对她好。”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合理信念。我准备用“苏格拉底辩论术”的方式和他探讨一下。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写于2019年11月27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