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的军装梦
文/拉娜 谨以此文,答谢介绍我此书的,隐于魔都“悟空心灵花园”的大师兄。
遇见《红书》
当大师兄从书架中抽出这本书递给我,接过书,手很自然往地下一沉。好重,我心里很怕这本书和拿起来一样沉重,摆在家里成为一件装饰品,除了物理上占据书柜的高处,每天望着我走来走去却不会和我说话的书,没有意义。
大师兄仿佛看出了我的迟疑,他深深的双眼皮下,一对聚光灯扫向我,郑重而又略带温柔地说:这本书并不需要一口气看完,也不需要一次看懂,甚至不需要按照顺序来读,书的内容是单篇独立的,可以随手翻开一页,很轻松地去看。
我半信半疑地把书搁在腿上随意翻着,如辞典一般,每一页下面都有很多关于正文词句出处的注释,书中也配着色彩浓重的曼陀罗画,是荣格生前所作,透着种神秘气息。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之父,这本《红书》也是他自称的《新书》,是荣格自我分析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试验”。书中有荣格的幻想、梦境、真言和自语,而那些他亲手画的曼陀罗,每件都称得上艺术品。如扉页的描述,《红书》更像是一本来自中世纪的“时光之书”绘本,独一无二。
书和人一样,是否看对眼,有一种缘分使然。我选择把它带走,想把它当作一本魔法书来读。荣格写的时候,是一天一点地记录,我看的时候,也计划像抽签一样,在目录中随意点选,一天一点地浏览。
《红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很难用恰当的语言形容这本书。普遍的观点是:它是荣格的一部分,有着荣格与灵魂的对话;它是荣格自我分析的试验记录;它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心理学巨作。翻看之后,我保留最初的第一印象,把它当作一本充满符号咒语的“魔法书”,希望每次打开的时候,可以召唤出荣格这位大魔法师来对话。
在《红书》导读的部分,荣格朋友圈的一位好友,卡莉·拜恩斯曾对这本书作了如下评价,其中的隐喻,十分贴切。
用60年出版的《红书》
荣格生前,有幸见过此书的,是他的一些病人和朋友,看过的人对此书都抱有极大的好奇。早期也有手抄本在小范围地流传,而荣格生前对于是否公开此书,始终犹豫不决。
在荣格去世48年后,原书的手稿才由荣格继承人协会授权委托著名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译,而编译手稿,就用了近13年的时间。
1990年自手稿整理成德文版,2000年荣格继承人协会决定公开出版,2009年初版面世,至2012年英文译注版Reader's Edition由美国诺顿出版公司出版。我现在手边这一本,便是自译注版翻译而成的中文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印刷的第1版,号称一字未删的最完整版。捧在手里,竟感觉还冒着热气。
因来之不易,更因尊重而慎重,书的前言、导语、译者和编者的按语,加在一起便有九十多页。对于这部分,为了解全书概要,我逐页看了。正文的部分,共三百多页,由第一卷十一个章节和第二卷二十一个章节组成。
第一卷 序言 来者的路 第一章 重新找回灵魂 第二章 灵魂与神 第三章 灵魂的恩宠 第四章 沙漠和沙漠中的经历 第五章 未来的地狱之旅 第六章 精神的分裂 第七章 谋杀英雄 第八章 神的孕育 第九章 神秘·遭遇 第十章 引导 第十一章 终解
第二卷 序言 犯错者的意象 第一章 红人 第二章 森林中的城堡 第三章 卑微的人 第四章 隐士·逝去(第1日) 第五章 逝去(第2日) 第六章 死亡 第七章 早期神庙的遗迹 第八章 第一天 第九章 第二天 第十章 咒语 第十一章 蛋的打开 第十二章 地狱 第十三章 献祭性的谋杀 第十四章 圣愚 第十五章 第二夜 第十六章 第三夜 第十七章 第四夜 第十八章 三个预言 第十九章 魔法的礼物 第二十章 十字架的道路 第二十一章 魔法师
下面这段,是荣格老年时所写,被用作本书的引言。
如编者在导读中所述,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一位现代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人物,而他的作品却一直引发争议。荣格花费在这本书上的时间不少于16年,为了对作者和译者表示尊重,我也打算花个十来年慢慢看。
荣格其人
荣格于1875年生于康斯坦斯湖畔的凯斯维尔,后来举家迁往莱茵河瀑布边的劳芬。他是长子,还有一个妹妹,父亲是瑞士的一名新教牧师。1902年,荣格与艾玛·劳申巴赫订婚,婚后育有5个子女。
青年荣格,选择职业的时候,和我们一样,也曾陷入矛盾,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最后为了解决生计,他决定学医。即使进入大学之后,荣格脑中关于文理研究方向的矛盾仍然困扰着他,他称之为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矛盾。于是他,一边忙碌地学习医学,一边密集地阅读哲学书。我就想到了自己,在做决定时,脑海中也经常会浮现两个不同的声音,我称它们为小恶魔和小精灵。这些不算很巧的“巧合”,单方面让我感觉和荣格亲近了。
荣格的重要理论
荣格在1911年写成《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在书的前言中他说到:中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龄,它标志着人生后半生的开始,在这段时期,人会出现心理变化。实际上,处于这个年纪的我,也恰巧开始了思想的转折。
荣格在进行自我分析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论。在1913年的慕尼黑精神分析大会上,他提出新的心理类型理论,认为力比多有两个基本的运动:内倾,这一类主体的兴趣主要指向内在世界;外倾,这一类主体的兴趣主要指向外在世界。 而两种类型的人都需要自己的心理学来使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荣格果然厉害。当下普遍认为学习心理学,要么是自己的心理遇到了点问题,要么就是为了当心理咨询师。这个理解在我看来,有点局限,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学点心理学,或者说都应该通过某种路径去深入了解自我、挖掘自己的价值。
1918年荣格写了一篇论文《论无意识》,他指出 我们所有人都站在两个世界之间:外在知觉的世界和无意识知觉的世界。 在1919年他又发表了《精神信仰的心理学基础》,在论文中,他提出两种集体无意识会被激活的情境。看到下面这段论文内容,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
1922年,荣格在这本当时称之为《新书》的日记里和自己的灵魂展开对话,其中有一段关于宗教的对答,是我迄今看到过最好的阐释,那种感觉好似终于解开了一个谜团。
荣格在1922年发表的论文中,将文学艺术作品划分为两类:第一种作品完全源自作者的目的;第二种作品支配作者。荣格认为 能够支配作者的作品皆来自集体无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的过程就是被无意识激活的原型意象。
坦白说,看到这里,我有些感觉起鸡皮疙瘩。目前和朋友,在一起创业的公司,叫做暗光文化,具体在做的事情,包括自媒体、社群和一些体验课,我们的口号是“成为黑暗中的光,把这短暂的一生活明白”。谈不上要和荣格套近乎,如果说冥冥之中,我受到了什么东西的感召,那可能是被他说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激发,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市场产生了需求。
1926年,荣格在《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一书中强调了中年过渡期的重要性。这段论述,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非常靠谱接地气。
《红书》的正文
我感到正文部分,除了原原本本摘抄以外,其他言语都是冗余。正文三百多页,我只取第一卷和第二卷当中,那些偶尔翻到,撼动内心,宛如雷电一样的话语。
比起那个时代孤独的灵魂,我觉得荣格算是幸福的,他生前虽然没有被完全理解,但也得到了相当的认同,身边围绕着家人和朋友。在《红书》中,他坚持着灵魂的拷问,仿佛被某种力量所驱使,但又似乎踏着欣然选择的道路。
我直接从目录找到了第二卷的最后一章,因为赫然写着“魔法师”三个字,宛如隧道尽头隐隐发着的光,我毫不犹豫一路冲到底,打开宝箱,然后兀自笑了。
之所以对魔法师这么着迷,和我前一段抽筋了突然开始想写小说有关。小说的名字就叫《拉娜的魔法修炼之旅》,实际上,我此前既没有写过任何小说,也没有对魔法有任何研究,单纯地觉得这题目很酷。
当看到上面荣格的这段和魔法师腓利门的对话,我此时的心情难以言表,脸上带着的是那种“沧海一声笑”的表情。
总之,这是一本我认为能召唤荣格的魔法书,和荣格对话的那个魔法师叫腓利门,而于我来说,和我对话的那个魔法师叫荣格。
女王大人过司考
奥利弗·卡恩 姓名:奥利弗·卡恩(Oliver Kahn)生日: 1969年 6月15日身高: 188 cm体重: 88 kg位置: 守门员现效力俱乐部: 拜仁慕尼黑 (GER)国家队出场次数: 86 (截止到 7月08日)首次国际比赛出场: 瑞士对德国( 6月23日)2002 FIFA韩日世界杯是他的首次世界杯之旅。在当届首次在亚洲举办的FIFA世界杯中,卡恩成为了首位获得阿迪达斯金球奖(Golden Ball)的守门员。罗纳尔多(Ronaldo)虽然打入8粒进球,几乎以一己之力率领巴西队夺冠并获得阿迪达斯金靴奖(Golden Shoe),但桑巴军团前锋在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中屈居德国队队长之后。 卡恩的出色扑救帮助德国队出人意料地闯入决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之前表现几近完美的守门员却在决赛中犯下了他在世界杯上的唯一一次失误,让罗纳尔多为巴西队取得1-0的领先优势。之后罗纳尔多为己方取得致命的第二粒入球,迫使33岁的卡恩只能得到亚军,而自己赢得阿迪达斯金球奖作为安慰。 “金球奖当然让我非常骄傲,尤其这是第一次由守门员获得”,卡恩带着为横滨(Yokohama)决赛复仇的火焰承认,“它表示大家认可了我在整个FIFA世界杯上的表现。”卡恩在当届世界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决赛前仅在E组与北爱尔兰队1-1战平的比赛中被罗比·基恩(Robbie Keane)攻入一球。 之后在与沙特阿拉伯队和喀麦隆队的小组比赛中卡恩没有再失球,16强对巴拉圭队、四分之一决赛对美国队以及半决赛对东道主韩国队同样保持不失球。卡恩以一系列非凡的扑救让对方前锋不断无功而返,媒体送给他绰号“泰坦”和“狮王卡恩”。 成名之路卡恩的守门员生涯开始于卡尔斯鲁厄队,当时年仅6岁。在成长于各级别青年队后,终于在1990年11月首次在德甲联赛(Bundesliga)中亮相。稳定的发挥使他被召入德国国家队参加1994 FIFA美国世界杯,不幸的是他当时一直坐在替补席上。随后卡恩转会拜仁慕尼黑,很快将1号球衣据为己有。 1995年6月23日卡恩在伯尔尼(Bern)首次代表国家队出场,当时德国队以2-1战胜瑞士队,但同年11月他拉伤十字韧带,不得不与伤痛抗争。在1998 FIFA法国世界杯上卡恩再次担任替补守门员,但世界杯赛后不久他就得到了国家队主力位置。当拜仁慕尼黑队在2001年赢得UEFA冠军杯(Champions League),在时隔25年后重登欧洲足球之颠时,决定成败的正是卡恩。决赛与瓦伦西亚(Valencia)进入点球大战时,卡恩扑出了西班牙人三个点球。他还获得了6次联赛冠军和4次德国足协杯(DFB Cup)冠军,这一记录无人能及。 虽获奖牌无数,卡恩仍未满足。这位38岁的球员对2006 FIFA德国世界杯具有一如既往的目标。“我希望赢得每座奖杯。如果我参加FIFA世界杯,我希望成为世界冠军。这次我们有主场优势,我们会好好利用的”,卡恩明确表示将用他的大手把握这次机会,“FIFA世界杯是独一无二的。我喜欢世界杯上的竞争、刺激和拼搏。”卡恩已向全世界的前锋发出警告,今夏要击败“泰坦”可不容易。可是在2006 FIFA德国世界杯上被莱曼取替一号位置。世界杯过后,卡恩宣布退出国家队。卡恩在国家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是2006年世界杯季军争夺战,德国3:1葡萄牙。 2003/2004赛季技术统计 德甲 冠军杯 出场次数 33 8 出场时间(分钟) 3102 756 进球数(点球) 0 0 2002/2003赛季技术统计 德甲 冠军杯 出场次数 33 4 出场时间(分钟) 3102 332 进球数(点球) 0 0 职业生涯统计 赛季 俱乐部 出场数 入球数 1992/1993 卡尔斯鲁厄 25 0 1993/1994 卡尔斯鲁厄 26 0 1994/1995 拜仁慕尼黑 22 0 1995/1996 拜仁慕尼黑 32 0 1996/1997 拜仁慕尼黑 34 0 1997/1998 拜仁慕尼黑 30 0 1998/1999 拜仁慕尼黑 27 0 1999/2000 拜仁慕尼黑 32 0 2000/2001 拜仁慕尼黑 32 0 2001/2002 拜仁慕尼黑 32 0 2002/2003 拜仁慕尼黑 33 0 2003/2004 拜仁慕尼黑 33 0
潘朵拉的音乐
曼努埃尔·诺伊尔 的身价以从世界杯前的1800W欧元涨到2200W了~个人资料中文名:诺伊尔英文名:Manuel Neuer国家队:德国生日:1986年03月27日出生地:德国、盖尔森基兴身高:1米93位置:守门员俱乐部:沙尔克04个人简介目前效力于沙尔克04队的诺伊尔,是新一代德国门将的代表。现在,诺伊尔与阿德勒被称作是德国最具天赋的年轻门将。虽然诺伊尔表现出色,但亦有批评说他发挥还不够稳定。时常有世界级扑救上演,却诺伊尔也不乏低级失误。俱乐部生涯出生于德国盖尔森基兴的诺伊尔,从小便加盟沙尔克04青年队,2004年入选沙尔克04二队。2005/06赛季,不满20岁的诺伊尔升入一队,一个赛季过后便坐稳球队主力门将的位置。他击败的竞争对手是当时球队队长罗斯特,后者因为主力位置的丢失转投汉堡。2007/08赛季欧洲冠军联赛1/8决赛的赛事,诺伊尔凭借一己之力,带领沙尔克04进军1/4决赛,可谓一战成名。他是德甲2007/08赛季统计内,三位德甲联赛全勤队员之一,也是两位曾有助攻的守门员之一。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2009/10 沙尔克04 1 17 0 德国 1 32008/09 沙尔克04 1 27 0 德国 1 82007/08 沙尔克04 1 34 0 德国 1 32006/07 沙尔克04 12 27 0 德国 1 22005/06 沙尔克04 29 0 0 德国 1 4国脚生涯诺伊尔虽然成名要早于阿德勒,但由于发挥不是非常稳定,至今在国家队鲜有出场记录。不过自2008年起,诺伊尔便是德国队的常客,但无论是给恩克打替补,还是给阿德勒打替补,诺伊尔总是与主力门将无缘。2010年南非世界杯,虽然诺伊尔早早被确定为国家队一员,但排名仍是二号门将。 国家队出场次数:1次 进球:0个[编辑本段]转会记录开始日期 合同到期 转会性质 转会费 转出球队 转入球队2005-07-01 2012-06-30 签约未知 沙尔克04(注:转会费单位为万欧元)履历曼努埃尔·诺伊尔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09/10 沙尔克04 1 17 0 德国 1 3 2008/09 沙尔克04 1 27 0 德国 1 8 2007/08 沙尔克04 1 34 0 德国 1 3 2006/07 沙尔克04 12 27 0 德国 1 2 2005/06 沙尔克04 29 0 0 德国 1 4[编辑本段]职业前途提到他的成长,就不得不提起一位门将——延斯·莱曼,一直一来他都是这位金发小伙子心中的英雄。因为他,诺伊尔会每场比赛都跑到公园体育场的北看台上去看比赛;因为他,诺伊尔亲见了沙尔克捧起1997年的联盟杯;因为他,诺伊尔成长为一名典型的反应迅速、出击及时、头脑灵活的现代型守门员。而如今的优秀成绩也和他的青年队门将教练洛塔尔·马图施克不无关系。为了打造这块璞玉,马图施克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有些时候还要充当他的心理咨询师,毕竟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就这样,C级青年队时诺伊尔开始脱颖而出。也因此,每当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这位1米93的小门将还会傻笑呢。荣誉2009年U21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 05年德甲联赛杯冠军 2007年德甲最佳门将, 2009年欧洲U21锦标赛最佳门将
lin2000west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的一生都是碌碌无为,却还在感叹自己追求的就是平淡的生活,其实每一个人都值得去过上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总的来说,父母、监护人、老师和社会都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去其他国家旅游的人经常会经历“文化冲击”的感觉。不同的规则、习俗和态度会很快导致我们有一种困惑和疏远的感觉。
你自己可能也经历过这种情况。
但是,“文化冲击”确实显示了我们是如何被自己当地的习俗和文化所制约的。这是你以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事情。但是,我敦促你去突破这个限制。
你可能过着父母、老师和社会希望你过的生活,而不是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么,你准备好摆脱这种状态了吗?
如果是,那么接下来我会与你分享五个策略,让你逃离自己的精神牢笼。
让我们来看看……
自信态度的好处
慷慨和谦逊的态度都是很好的品质——然而,谦逊实际上会阻碍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在团队中,你在幕后承担任务,那么你的工作很容易就会被忽视。这意味着你可能不会得到自己应得的荣誉。
这是生活中一个可悲的事实,同时,如果你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那么当机会来临时,你就会被他人遗忘。
所以,如果你经常扮演“我做什么都不够好”的角色——那么请立刻停止!
从现在开始,如果你能改变对自己能力的态度,专注于你的优势,改善(或委派)你的弱点,那么你就能极大地增强自己的信心,继而会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实现你目标的动力。
所以,一定要把你的成就说出来。我保证,你自信的态度会为你创造奇迹!
告别局限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或者不够自律?时间管理呢?你是否经常也觉得自己的睡眠不足?
我以前也有过这种感觉。
幸运的是,多年来,我已经能够发现并将一些动态的技巧应用到生活中,它们使我能够突破自己的局限。
积极的自我对话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简单但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你走出习惯性思维模式。
什么是自我对话?
就是你每天在外部和内部对自己所说的话。
你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我这件事做得不够好”。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态度会漫漫渗透到你的思维之中——让你真的变得不够好。
正如消极的想法会导致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想法也会导致积极的结果。使用上面的例子,但把措辞改为“这件事我做的很棒”,看着你积极的自我对话是如何提升你的自信,并给你力量和勇气来告别你的局限的。
你也可以尝试一些经过考验的方法来提升你的`自信。比如:找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设定目标和有效的管理时间。
你害怕改变吗?
你很想在事业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但是你害怕它会以失败告终。
你很想约那个特别的人出去,但是你担心他们会拒绝。
你很想搬到海边,但又害怕离开你习惯的环境。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我想是的,因为害怕改变是阻止人们发挥潜力和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最常见原因。
战胜对改变恐惧的秘诀是要明白,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在生活中做出改变。因为没有改变,就什么也不会改变。就是这么简单。
事实上,害怕改变其实就是害怕未知。我们往往会觉得未知是可怕的。但是,这并不一定是这样。
同样,这归结于我们的态度和观点。如果我们怀着激动的期待接近未知,我们就不再害怕它。它对我们的那种消极力量也会消失。
有了这种简单的心态转变,你就可以把恐惧抛诸脑后,开始一种拥抱并欢迎变化和机遇的生活;真正自由的生活。
在你的脑海中画一幅画
你知道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用图画来思考的?没错。当我们能用文字说话和写作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把这些东西变成图片。
只要回想一些你最重要的记忆(也许是你的初吻,你的毕业日,或者你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你会想到词语和句子吗?可能不会。相反,你可以立即在大脑中闪回一些事件的图像。不仅是静止的图像,还有相当于视频的动态图像。
一旦你明白了大脑是通过图片来运作的,那么改变你的想法——和你的生活——的关键就是改变你对未来的想法。
例如,如果你总是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份工作中,那么……你最终很可能就确实被困住了!但是,如果你协调一致,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的、令人兴奋的角色——那么你的结局就会有所不同。
你可能知道这种技巧称为“可视化”。而且,连同我在本文中与你分享的其他技巧一样,它也是成功之谜中一个强大的部分。
所以,从现在开始,为你在12个月内想要达到的目标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蓝图。一旦你有了这幅画,然后每天重复一次,把它牢牢地植入你的潜意识中(预计这至少需要30天)。
这样,你就会看到你脑海中的画面逐渐变成现实。我觉得这就跟真正的魔法一样。
你的挫折和障碍可以成为机遇
暂停一下,想想过去的几天。我保证,除了好的东西,你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比如:堵车、工作错过了截止日期、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有邮箱里的账单。
这很正常。我们都会经常经历类似的事情。但是,生活中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失败者会被挫折打败,而成功者会被挫折推动前进。
让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你在去面试一份重要工作的路上——一份你一直想要的工作。你有足够的时间步行去车站,坐三站地,然后乘出租车去面试地点。
你走得很顺利,但是当你到达车站时,你发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因为意外原因,所有的班次都被取消了!
你可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惊慌失措,或者打电话给公司取消或推迟面试。或者你可以创造性地思考……
这份工作是你一直想做的,所以你不想错过面试,也不想让公司看到你的负面形象。你想了一会儿,然后决定一个策略——你将支付高昂的出租车费,带你走完全程。
出租车司机很健谈,他问你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你告诉他你的面试情况,他的回答令人惊讶:他是将要面试你的一个人的朋友。他继续谈论他们有多好,以及你将如何与他们相处得很好。事实上,他让你很放松,你甚至开始觉得你已经是团队的一员了!
你提前到达了面试地点,在你的出租车司机朋友出乎意料但又很欢迎的支持下,面试进行得非常顺利。几天后,你很兴奋地接到一个电话,问你什么时候可以上班。
出租车司机为你说了好话吗?也许吧。当你拒绝向挫折和障碍低头时,就会发生这种事。
我希望我在这篇文章中概述的自我提升技巧能帮助你开始摆脱你的局限,开始从你的精神监狱中挣脱出来!
建立你的信心。拥抱变化。想象你成功的所有细节。
现在就采取这些步骤,开始过你一直梦想的生活。
梅子跟我感慨“亲戚”的威力。
同母亲回乡探亲,亲戚们饭桌上念叨的“成家立业”、“工作稳定”“早日成婚”让梅子感觉自身迅速贬值。
他们认为梅子读了大学,应享受比他们更稳定的生活,不必在外奔波,可以做个公务员或者老师,结婚生子,安稳一生。
当年没考上梅子所在大学的某亲戚女儿,做老师包吃住月入五千,年存款几万。比在外漂泊的梅子好得多。
可梅子问起细妹工作的事情,并不圆满。
细妹读广告学,想毕业后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给房地产、服装品牌、化妆品等写广告,成为文案届大牛。
毕业时,细妹发现广告工作工资低,常常加班。父母觉得这样回本慢又辛苦,就鼓动细妹去回乡当老师。细妹同意了。
通过远房亲戚帮助,细妹顺利当上老师。
准时上下班和稳定的工资让细妹感到安定。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细妹没有了激情。
她志不在此。
过于平稳的小城生活让细妹觉得无聊,她想重新做回广告行业。
可是比起同龄广告人,她少了一年经验。她怕贸然离职伤了那位远房亲戚的情分,父母也坚决反对,怕女儿离职会难以照顾家里,细妹以后的生活也没保障。
重重顾虑下,细妹继续留职工作,每月准时给家里寄钱。
“还能说什么?比起很多人,我的生活已经很舒适。一说换工作,家族都会群起攻之,说我折腾、矫情,容易轻松的不要,非得走弯路……算了,就这样吧!”
本想鼓励细妹追求理想,听到她的感慨,梅子只好作罢。
是啊,很多人过着的所谓“身不由己”的生活,其实都挺舒适——轻松、容易,不需要太努力。
这份舒适感,是阻碍人们过上理想生活的元凶。
它让人们在“还算不错”的生活里,日复一日地消磨,不甘心又不想改变。总以为,理想可以等以后实现。
一切太舒适,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
梅子在F市某企业做人力资源,月薪不高。
剥去日常开销、给父母的家用,每月剩余不足1K。
这让梅子父母心里落差很大,本以为女儿毕业工作就能供车供房,谁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梅子当初拒绝回县城教书的决定,被大家视为愚蠢。母亲也批评梅子:只看到现在,一点不为未来打算。
本想趁过年和父母聊聊理想抱负、社会残酷……
只得作罢。
梅子心里也盼望着早点做些成绩出来,她不停鞭策自己。
毕业两年,她升了一次职,涨了一次薪,养成了跑步健身的习惯,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并努力朝业余心理咨询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奋进……
她享受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的过程,在F市的小日子也有声有色。
可父母只看见女儿工资不高、存款很少,与一些同龄人有差距,感觉面子挂不住,忽视女儿的努力和进步。
生活并不容易。
在外奔波的生活可能辛苦一些,劳碌一些,支持少一些。正是那些不容易,才让人感觉在走上坡路。
梅子说:不能让生命就这样平淡地过了,竭尽所能去变好。
她定下时间截点……
十年里让他们看到她的成就,让他们看到她的选择,她未来的生活。
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意拒绝诱惑,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愿为之奋斗,是生命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也是很少人能过上理想生活的原因——大多数人做不到。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很喜欢长跑。
数十年坚持每天跑10公里,坚持创作。意志坚定让人感慨。
他却说“我觉得每天坚持跑步与意志的强弱没有太大的关联。
想偷懒的时候问一问自己,你作为一个小说家,不需要早出晚归挤在满员电车里受罪,也不需要出席无聊的会议,这不是很幸运的事情吗?”(《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不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不行,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这也是每天坚持跑步的理由之一。不想写的时候也要坚持写。”接受《大方》杂志采访时,他给出坚持长跑的理由。
逼迫自己逃离舒适区,不把生活过得太容易,是村上春树持续创作佳作的原因。
嗯,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很容易就能满足,不愁吃穿,还算体面。然而,这种生活并不等同于“想要的生活”。
想要的生活,往往在物质条件的追求上,伴随着理想追求,有认同感、归属感、价值感的实现,属于较高的精神层次。
现实中,很多人都没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阻碍人们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舒适。
德国慕尼黑作家Nikolas Goke说:没人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换取以后的伟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廉价、快捷、容易。
是的,廉价、快捷、容易。
如此轻松舒适,你哪舍得逼自己一把。
没人愿意走那条更难的路。
可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轻易得到。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快速获取。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廉价。
如果你不愿意下厨,你将永远不会吃得健康。
如果你不愿意起床,你将永远无法让美梦成真。
如果你不愿意去健身房,你将永远不会有健美身材。
如果你不愿意关掉电视,你将永远不会翻开书本阅读。
如果你不愿意迈开步伐,你将永远不会跑一次马拉松。
如果你不愿意来一场现实中的约会,你将永远无法找到真爱。
如果你不愿意在镜头前展示自己,你将无法在视频网站成为网红。
如果你不愿意练习弹钢琴,你将永远无法举办音乐会。
如果你不愿意存钱,你的内心永远无法获得平静。
如果你不愿旅行,你永远不会去任何地方。
如果你不愿投资,你将永远无法变得富有。
如果你不愿意工作,你将永远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赚钱。
如果你不愿意走出舒适圈,你将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新的一年,做好选择,别怕路途艰难,只顾风雨兼程。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