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依恋静雪
心理咨询师考试工作常见八大技巧
总之,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当事人独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员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员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姿势,完全认同当事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与此相反,心理咨询员要学会以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六、质问
质问(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当事人重新审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伊根认为:质问已日益成为心理咨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当事人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
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员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质问当事人思维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由此,质问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在这当中,人们应该注意到:质问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它力图给人以态度诚恳、言之由衷的感觉,而不是态度生硬,强词夺理的感觉。所以,质问的艺术在于使当事人超越心理咨询员的提问,自发地认识到其认知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质问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动当事人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要力戒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询员在提出质问性的问题时,应该首先问自己你这样做是出于关心对方或是出于想惩罚或压制对方。因此,质问力求问而不审、制而不压,以推动当事人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
七、行为操纵
行为操纵(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向善的努力与否所予以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消除其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学习与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藉以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体地说,心理咨询员要善于发现当事人在认识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挫折当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的意向与努力,并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当事人不断成长。由此,行为操纵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虽然行为操纵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但较之行为矫正法,它更强调正强化在个人良好行为的模仿与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励负强化的运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询中明确地表达个人的观念,犯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之嫌。换言之,在心理咨询条件下的行为操纵,以正面鼓励与正强化为基础,对当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与自我发展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以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当一个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认识与克除其行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时,他应及时注意与肯定当事人力图突破自我束缚,认同自强人物的种种意念与努力,使当事人挣脱自卑自怜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询员在有意无意中成为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最好的理解者与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员的正面鼓励他人会强化当事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询员通过与当事人分享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来推动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认为,心理咨询员在当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个人生活的有关经历、行为与情感已成为心理咨询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贯注、倾听、沉默、探讨等技巧中所表达的言语、眼神、面部表情、体态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间接表示。在这层意义上,自我披露可传达心理咨询员的关切,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在情感上的距离,增强两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还认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战功能。其前者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当事人分享个人成长中的奋斗与成功经历来激励当事人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更好地成长;其后者的意义在于推动当事人更具体地探讨其生活中所遇困惑与挫折的特性,更切实地寻求其自救良方并挖掘个人的潜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纳与真诚一致的表现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过分使用,那样不但会混淆心理咨询的核心与目标,也会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不必要的错觉与误会。事实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询界最富争议的一项技巧,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心理咨询员自我披露到底会在当事人心目中树立什么形象。有一派意见认为这样做会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树立可亲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见则认为这样做会使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成长产生偏见,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产生疑惑。总之,心理咨询界目前对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识,因此心理咨询员在其运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过分宣扬自我,忽视当事人当前困惑与挫折的特殊性,并避免将心理咨询员的自我成长当作心理咨询的中心议题。
总之,上述八个技巧是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沟通并帮助后者自我成长的常用手段。它们是心理咨询区别于一般社交谈话与生活咨询的指标。它们使心理咨询员得以成为可亲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后应当指出,由于心理咨询领域内流派很多,且争议纷纭,所以上述八个技巧并不代表心理咨询中的所有技巧,它们只是一般心理咨询中所常用的技巧。
木本色计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半开放式提问,如“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为了弄清孩子学习不好与夫妻吵架这两者的关系,可使用这类半开放式提问。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以用封闭式提问。如:为确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闭式提问“你丈夫打孩子吗?”以我个人经验,开放式询问能打开来访者话匣子,收集的信息量大,但是当来访者无话可说时,可提些封闭式提问推动来访者回答。
tianyaguke1968
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包括释义;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和中断 。
释义 :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求助者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04年8月6号
“素心,我清楚如何找到他人沟通中的歧义,那我在写作和表达中如何避免出现歧义?”小白询问。 小白是一位刚入职场1年的产品经理,想要增强沟通力,前来咨询。 “用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 @素心人生设计:在表达中我们要力求表述清楚,最好能回想自己要说的话,找出任何一个可能会模棱两可的陈述并及时进行解释。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自己: 第一,反串。 这是指从另外一个人的视角来探究你的论证,这样就会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你之前并未意识到的不明确的地方。 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个和你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当自己想要表达之前,把自己想象成他,思考他会用什么内容来解释你表达中的关键词,这样你之前并未意识到的地方就可能会被注意到。 第二,不断回到你的研究中。 这需要你大量阅读流行的和专业的刊物,研究你的问题,你需要注意到。各个作者。是否有使用同一词语但意思有所不同,这样你就会更加小心,更明白无误地交代你自己是如何使用这一词语的。 第三,展开一场对话。 把你的结论和理由拿出来和别人分享,鼓励它们多提些问题,这样你就能够清楚他们在使用某个词语的方法,是否与你有明显的差别。 第四,想一想你心目中读者或听众的特点。 如果你面对的是专业人士,你就可以多用一些专业词汇;如果你面对的是90后,那么你就需要多用一些网络词语等。 总之,我们要带着觉察来表达,一旦你判断自己在论证过程中有个词语的意思不是很明确,就需要补充解释清楚。 “对,我自己可以提前准备的文章,我就要换位思考,大量研究,还可以提前跟熟悉的朋友进行分享和交流。如果是确实没办法提前准备,当我表达之后,我还可以更多询问听众的意见,这就能帮助自己澄清内容,表达更清晰。”小白总结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欢迎分享和交流。#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256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