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卿WJQ
最近在追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13集中,剧本调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剧中菲比与一位心理医生交往,她说,他算是心理医生中正常的了。然而,在与菲比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犯了职业病。 他夸奖钱德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又指出钱德勒只是在用幽默和人保持距离。 不知他和瑞秋聊了什么,只见瑞秋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嘟囔着童年发生的事情。 罗斯问他,自己为什么明知前妻是女同依然和她结婚。他说,你可能有意破坏你的婚姻,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是让自己的妹妹莫妮卡在父母面前不那么失败。 看到莫妮卡在拼命地吃饼干,他说:“切记,那只是食物,不是爱”。 莫妮卡愤怒地说到:“我讨厌这家伙!” 每个人听到他的解释都感到愤怒,对,他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从他口中得知真相都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从没见过的人,能一阵见血地指出你内心深处、恐怕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想法时,你震惊,不相信,继而愤怒。 隐藏的秘密被人毫不费力地窥探揭露,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自己的私人领域被侵犯,安全感被剥夺。 这种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他是心理咨询学这门课的老师,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总感觉这种人深不可测,似乎能洞察你的许多想法。上课时,我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剧中的心理医生做了一个不当的示范,把工作情景带入生活领域。正如罗斯所说:“他就是有点太爱分析,这是他的工作”。 对于心理学我只算刚入门,许多理论和真相于我来说依然混沌一片。最初我也曾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学心理的。 最先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教育心理学》。慈眉善目的老师,讲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还播放过一些全国班主任的教学经验视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任小艾和魏书生,我们这群已然成年的大学生坐在下面泣不成声。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我们曾经遇见的老师常大喊着:“你们坐后三排的,离开学校也会是社会的底层渣滓”。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周围的同学炫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那种知道人性的另一层面的感觉并不好受。我感觉到我曾经被残酷地对待着,也曾残忍地对待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探究自己,渐渐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经历,重新审视着他们。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因果,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有钝痛也有顿悟,有遗憾惋惜也有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学科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我觉得心理学做到了。 那时候,我喜欢写文章,只发在QQ空间里,其中融入心理学,这样充满治愈系的鸡汤很受欢迎。后来有一些同学,几乎都是男生,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当时我是慌张的,事实证明,当时的一丝骄傲也挺令人讨厌的。 其中,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室友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七年,对,从初一就开始早恋。高考后,双双考入不同的985高校,事实证明早恋并不一定影响成绩。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手了。他找到我,我也像剧中的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信誓旦旦地帮他分析。他问我学心理学多久了。我说,三个星期。“这你都敢给我分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春节期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带着女朋友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换了新人,我们不认识。 后来的一次自以为是的建议,让我丧失了一个朋友,也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女朋友在大学期间劈腿,把他甩了。这个男生在电话里哭着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揪心的疼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知道了,对,是那样的。 这个故事有点狗血啊,但绝对真实。我当时暗恋一个高中同学,而暗恋对象和这个男生曾经为了前面这位女生相互拉黑。当时我想,看吧,你们都眼瞎,这个女生劈腿了吧,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我的暗恋对象在网上认识了这位女生,后来这个男生也加了女生的QQ。我的暗恋对象当时是暗恋这个女生的,但是被这个男生捷足先登了。暗恋对象就感觉,朋友妻不可欺啊,你抢了我的准女朋友,咱俩绝交!(我的叙述还算清楚吧) 当时我向暗恋对象表白被拒,自尊严重受损,处于厌恶异性期。他问我怎么才不痛苦,我说,要不你们之间有个缓冲期吧。我当时看了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么处理和前妻的关系的。于是,自然把这个建议甩给他了。他照做了,结果女生觉得他是在纠缠,说了很伤害他的话。没过多久,他就找我哭诉,说我的建议害了他。我当时因为被拒绝,感到很愤怒。因为上面提到的那层关系,我把愤怒情绪投射在他身上。我根本不想理他,我一个人已经兵荒马乱了,哪还管别人家的马有没有吃草。后来对他只有愤怒,然后这段友谊的小船也翻了。 后来学到或者懂得的知识更多了,人也变得沉静。我想心理咨询师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蔡康永那样的(虽然他是个主持人),温柔宽厚带有慈悲,但是也可以将自己抽离,去平静地审视发生的一切。 有一期《奇葩说》,蔡康永奇袭王嫣芸时说, “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情的经历,让我们看待你的时候,其实是把你看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靠着你的口才,来我们的海选应征的人。所以,虽然那个你不喜欢的照片继续流传在网络上,它在你的人生中,依然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可是这个故事,让别人看待你的时候,带有了一个你原本所没有的厚度。所以,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材料。它也带给了你一些,你后来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很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微笑点头就可以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能够微笑着听你说话,时而点头赞许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除了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你。这样说令人感到绝望,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野夫说: “ 本质上我们都活在各自的命途中,谁也不能彻底拯救谁。” 咨询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罗杰斯 它还可以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它还可以是 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倾向于悲观主义,却也希望在废墟上开出花来。愿你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一梦三只鸭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宝贝一直温顺可爱,长大后能听话懂事。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不是孩子没脾气,只不过还没到爆发的时候。当然不能否认,的确也存在个别的“小天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发脾气,是被惯坏了的表现,或者说孩子发脾气就是不听话、不服管教,是不对的。然而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事,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有想法有需求了,甚至可以说孩子发脾气,是教育得好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
1-2岁的宝宝哭闹,一般是因为需求未得到及时满足。 发脾气,是这个阶段宝宝表达情绪的常用方式,比如想要桌子上面的小勺子,没给他或者给成了小叉子,就立马大哭大闹,这是由于语言表达和控制能力较差而动作比语言发展快导致的。
2-3岁的宝宝发脾气,是因为没遵守他的秩序。 比如给他穿衣服必须先穿衬衫再穿裤子,如果顺序反了马上大发脾气,再比如吃饼干必须是完整的,蜡笔的颜色不能放错位置,这种倔强的秩序感正是孩子成长的证明。
3-4岁的孩子爱顶嘴,是因为心智更加成熟。 在婴儿的世界中,他和妈妈是一体,经过了“可怕的两岁”,他开始往自主自立方面发展,到了三岁以后,他们想要拥有更多的权利,而顶嘴就是表达“我有更多想法,有更多需求”了的意思。
4-6岁宝宝气急败坏,是因为自尊心作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也开始萌芽,不过他们又缺乏耐心。想掌控一切,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但又因为太着急却做不好,一旦遭遇了挫折,就容易出现小宇宙爆发的情况。
孩子敢和父母发脾气,说明这个家庭可以接纳他的脾气,不然他没有勇气跟父母作对。他敢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展现在父母眼前,也印证了父母给的安全感是足够的,说明教育环境是一个良性的。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发脾气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变相求助信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而我们作为大人,需要让孩子把这些无助、无力的情绪宣泄出来,心理学家阿利瑟·所特说得很好: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第一件需要做的就是试着去理解孩子,包括正在发脾气的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去找导致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允许他把情绪释放出来,那么将来他会很感激你。
这里说的乖孩子,主要是指因为父母的严苛、不理解,把脾气憋回去的那一类孩子。为了做父母眼中的懂事的孩子,“乖孩子”总是想办法讨他们欢心,戴上的一副“好的,我都可以”的假面具。
而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积郁的,是满满一堆负能量。很多心理咨询师发现,往往那些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越容易出现极端的情绪,这种爆发很可能是积攒已久。
不要让孩子在一个应该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年纪,却需要每天小心翼翼看着大人的脸色生活,失去了孩子本该有的脾气和任性,这样的孩子不但小时候不快乐,长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