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黄月月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知道生长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在小时候好好读书,长大之后才能做到不后悔有一个更好的出路。于是不断给孩子施压,不考出一个好成绩誓不罢休。
然而更多家长得到孩子的反馈,却是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每次考完试班级里按成绩排座位,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会坐在最后一排,让家长甚至头疼。
其实,作为8岁儿子的妈妈,我家孩子成绩也不是很好,虽然不是坐最后一排但平时也十分让人操心,紧盯着他才考到了中上游。后来和一位老班主任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他和我说:“孩子是不是真心爱学习,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一眼就能看出来。”
孩子是不是小学霸,这3个特征会很显眼:
下课或放学后,孩子总跟着老师屁股后面走:
老班主任说,一个班级里面坐着各种类型的学生,有淘气的、有沉闷的、有活泼的、有爱钻研的……
一般情况下,不想要学习的孩子,上课不是趴着睡觉就是偷偷在课桌里玩手机,个别时候还会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间隙从教室后门溜走;能成为小学霸的孩子,不仅上课会用真挚的眼神看着老师,下课或者放学后也不会快速离开,反而是跟着老师屁股后面问个没完。
而这种现象反馈出来的信息,不爱学习的孩子主要在于缺乏专注力。培养孩子专注力上,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度的空间,不包办他们的日常生活,打乱他们说话,做到不强制。多和孩子一起参与大小游戏,尊重孩子,为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基础。
遇到难题,孩子提出疑问后自主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当父母的总会和孩子说“遇到问题不能退缩,迎刃而上才是好孩子”,毕竟“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真当孩子遇到难题后依然有两种做派,一种是遇到难题大不了不做了,留给家长做或被老师说一顿。另一种是遇到难题,孩子会向老师提出内心疑惑后再去解决,这样的孩子是不断在学习和进步的。
老班主任提醒各位父母:孩子在遇到难题后不要为他拿主意,而是告诉他每种做法的后果,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以后再遇到困境险境也不会退缩,担心他变得懦弱了。
每个学期的学习成绩都在进步:
孩子每个学期都有没有好好学习,从学习成绩上就能看出来。对于差等生,如果不是止步不前,每次成绩都比前一次的要好,说明他在用功学习,家长不能因为一次的不满意就急着否定孩子,事事都锱铢必较,那么孩子很难成为一个优秀之人。
儿童青少年问题心理咨询专家陈默老师认为,“怎样让孩子愿意以及主动学习”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以及虚荣。
展开来看,主要意思是在向大家传达,家长焦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则要考虑他是什么原因,如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否没有安全感,如经常吃手啃指甲、七八岁还在尿床、不敢见人,多是因为父母陪伴时间少和经常吼叫有关。
家长也不要过于虚荣,再想炫耀孩子是个学霸也不能打击孩子脆弱的心灵,多试着宽容孩子他会表现得更好哦。
爱吃爱疯
来说说我室友这个学霸是怎么养成的。先声明一下,这位学霸,是大二学年的班级第一,大一学年排名也在前三,大三刚开始,拿了国家奖学金。我这里特指考试成绩高这方面的学霸。这位学霸,可能不符合你对一般学霸天天泡图书馆的想象,人家只有期末的时候会去几天,平常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宅在宿舍刷视频。但是,人家考出来的分数都比别人高,是为什么呢。用我和她来做一个对比。针对一些偏文科类的考试,有那种要背的大题。我喜欢反反复复的背,追求的是最后写的和复习提纲或书上的完全一样。学霸室友不然。她只会背个大概,考时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从最后的分数来看,显然,老师更喜欢她这样的答案。所以,会答题,会对老师的胃口答题,是一个能考高分的学霸必备技能。
坚吃不懈1208
做为一个曾经的妥妥的70后学霸,我来回忆一下吧。首先晒下学霸资历。地处广东三线城市,整个小学和中学时代,我都是全级总分第一,多门单科第一。初中升高中考了全省前十,高中升大学考取了国内顶尖理工科大学的热门专业。所以按当时标准,我算是学霸。毕业都那么多年了,同学们还是以学霸相称,玩笑间我也得接受了。求学时代的内心感受?就是觉得学的东西都挺容易的。喜欢要动脑子的科目,因为有趣;喜欢需要记忆的科目,因为我有摄像机般的记忆(曾经)。也没有比其他人更用功,一样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参加兴趣班。一直爱写作,读各种书,知识面较广。我学习效率比较高,善于抓规律,总结经验,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应该帮我应付了考试。家里父亲是大学教师,注重教育,但也没什么需要他操心的;只是从小爱读书,是耳闻目染吧。是不是学霸的,其实真没有想象中重要。可惜这都是没人教给我的道理,自己慢慢领悟出来了。如果孩子不是天生的学霸材料,那就不要追求成为学霸。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坚持下去,人生才有发展后劲。
来一块钱包子
1
那天,看了这样一个短片。
第一幕是包租婆走进市场的画面,包租婆一边大声呵斥身边玩手机的人,一边对着里面摆摊的小贩大喊:“还不交租金吗?这次要拖延几天?”
随后镜头不断推进,包租婆几乎大声呵斥了所有在市场摆摊的人,要么是催促摊贩交租金,要么是对摊贩摆摊有所要求,大家面面相觑都小心翼翼的。
直到她走到一个摊位面前,问了那个摊主:“你怎么还在这里摆摊,我不是要你换个地方吗?”摊主一边求饶,一边请求包租婆让他继续在这里摆摊。
最后包租婆见摊主不听劝,便拿起摊主的称摔在了地上。
这个画面不知道被谁发在了网络上,几天之内包租婆“红遍”网络,满网络的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跟在包租婆身边的人都纷纷观看,包租婆也看到了网友们的谩骂与评论。
随从害怕地询问包租婆该怎么做?包租婆说了句:一切一如既往地照做。
下一秒,画面转换,讲述了一幕幕这个外表严厉的包租婆是如何把聋哑人,失业无家可归的人、没有地方摆摊的人召集到自己的市场里面的;
而那个被她摔了称的摊贩,是因为他的称不准,会蒙骗消费者,所以包租婆才在劝了多次无效之后摔了他的称……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打开头脑,用智慧看见那些没有看见的东西。
可是很多评价都是基于以他为中心的那个坐标系,而并非当事人的角度以及真实情况。
而影片中的包租婆令人佩服的一点是,她能够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她看见的是她救助和帮助的那些人得到了场地去摆摊、谋生,看见的是残缺的人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并非那些用恶意揣测她的人。
而在像包租婆这样的内心强大的人眼里,她看见的只有真实的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别人评价了什么,从而让自我的生活得以安稳,出现“外面波澜壮阔,内心平静如水”的完美景象。
2
前两天看马云的一个采访视频中也说到了这一点。
他说一个人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有一个是重要的,那就是抗击打能力。
在抗击打能力强的人里,他们的内心是强大的,他的眼睛永远是向前看的,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得意就自怨自艾,苦叫连连。
与马云说的相反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大学毕了业的“学霸”现在在家待业,因多次就业失败而不愿意出去工作,每天在家里打游戏,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到处咨询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随着了解的深入,咨询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他在自我与世界的认识上出现了问题。
他不懂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不懂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联,更不懂得抬头向更远的方向看看,所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他内心脆弱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便躲过一切可能被批评的机会;他因不懂得与世界相处,便躲过了一切可能与世界相关联的可能。
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经得起批评也享受得了赞美的,他们能够在别人的夸奖中看到自己最真实的部分,也能够在别人的批评中回归自我,审视自我。
3
回想起在某个颁奖典礼上,也有这样一个事。
胡歌要暂停拍戏,去国外进修,林依晨送给胡歌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一个表演工作者,还有其实是一般人,都会有被人家仰望,或者是轻视的时候。
可是我觉得,只有他自己应该要知道如何平视自己,知道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趟旅程他会因为这样得到更多,然后……开心的玩吧!”
其实,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能够在变化中认清楚自己的人都十分可贵,而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是一种勇气。
外人的评价很多时候只是评价而已,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你,而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而接受真实的自己,既是一种勇气,也是内心强大的一种表现。
4
就像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那个姑娘的丈夫出轨,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却不敢离婚。
因为她觉得离婚了会被外人瞧不起,觉得女人离婚了便没有后路可退,觉得离婚了会让父母蒙羞,于是痛苦不堪的她向心理咨询师询问解决现状的途径。
而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了所有的情况之后,问了这样一句话:“在现在的婚姻状态下,你的感受是什么?”
她听后愣了一会儿便哭了起来。
确实,其实很多人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大部分的关注焦点并非在自我身上,而是竭尽力气去在外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渐渐地把重心偏向了除自我之外的外在,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挣扎中忽视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真实存在,也就无法在困境中真正的解脱。
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对:“很多人在关系中挣扎多年,不过是为了看清楚真正的自己。”
而你如果仔细观察那些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人,他们多数时候并不是没有问题,没有困境,而是懂得在困境中看清自己,也敢于面对自我真正的需求与不足,坦然接受自己的完美与不完美。
就像上面这位姑娘一样,别人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身为当事人的你,而并非其他任何人。
也只有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够做到不用别人的评价与看法去“绑架”自我,才能够做到波澜不惊吧!
最后,愿你我都有这样的能力:接纳自我,看见自我,找到自我。 点击领取读书卡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