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野花屌丝
可以去曾经发生那些事的地方,就会想起那些事,触景生情的办法,自我催眠只是。在睡梦中让自己回到以前的情景当中,如果你真的在这个情景当中,不用催眠也能想起很多。
祝你一切顺利!
zhzhohohzh
1.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别人在想什么?答: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人的行为和想法一般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为是想法的外显,想法比行为复杂得多,所以不可能一眼就看出别人在想什么。并且越是从业时间长,越专业的咨询师,在这方面就越谨慎,他们会提出很多假设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来访者的真实想法。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通过倾听,以及观察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综合做出结论的。2.咨询师是不是都会催眠?答:不一定,或者说,大多数咨询师都不会催眠,也可以说,会不会催眠不是评价咨询师是否专业的标准。在心理咨询专业领域内,催眠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和论证。催眠只是一种咨询的技术手段,就像是医生治病,催眠是其中的一种药方,并不涵盖评估、诊断、检查的过程,也不能取代其他的治疗手段。3.学心理学的是不是自己都有病?也可以这样说。并且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心理专家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咱们需要定义一下 " 病 " 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人是没有病的,因为人面临环境变化、面对压力和事情时都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心理病,那么所有人都有病,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当然也有病。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最重的病是自己生了病还认识不到自己有病的人,这些人缺乏自知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师是很愿意承认自己是有病的,这说明病得轻。当然,以上是一种戏谑的说法,咨询师知道自己“有病”,面对“有病”,积极治疗,是一种适应良好的状态。对于有病却不能承认,也无法面对,内心充满纠结和痛苦,导致现实功能受损,每个人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阶段。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可以得到改善,让内外和谐一致。4.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很能说?理论上是的,事实上不是。在做亲子关系咨询的时候,经常有很多家长会有疑问:你说的我给我孩子都说了呀,为什么他听你们的不听我们的呢?咨询师会说:是的,心理咨询师确实说的跟你们一样,但是心理咨询师比你们知道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表达什么内容。表达的事件和方式比内容本身要重要的多。而表达得恰到好处,是建立在良好的倾听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是倾听,倾听比说重要。咨询过程中,真正产生作用的,是来访者本人。理想的咨询是,来访者自问自答,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访者完成自我的探索和整合。
HELLO小不不
丰富的知识,成熟的心理,坚定的意志,合格的口才。
职业要求:
教育培训: 一般要求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本科以上学历者,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要求具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布的《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
工作经验: 具有非常好的分析综合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的人格素养和自我控制能力,面对学生问题能一直保持热情,且有耐心的工作状态。
扩展资料:
按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同,还可以分为: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
(1)、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有心理障碍、患某种心理疾病,并已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的辅导对象,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来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因而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矫治功能;
(2)、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是包括正常个体在内的心理服务,其目的是通过心理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而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预防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辅导员
梧桐春雨
互催练习是催眠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你学过再多催眠的理论知识和技巧,研习了再多催眠案例分析,如果没有催眠实践,你离一个催眠师的距离,仍然是0和1的本质差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以为你啥都懂了,其实你啥也没懂。就像你在学会开车之前,即便你知道汽车的制动原理,以及开车的所有步骤,但这跟你真正会驾驶汽车仍然有质的区别。所以,第一次互催实践,就是让我坐在车里,动手做了一遍所有驾驶汽车的步骤。1我第一次互催练习的对象,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催眠师若楠,她当时已经做过不少个案,是持证的一阶量子催师。在学习量催这件事情上,她向我展示了一个好学生的榜样。她详尽地记录了一大本子的量催学习笔记,整理了催眠各种环节和细节的注意点,以及处理方式,包括推荐使用的引导词和潜指令,她甚至把线上课程中许多朵奶奶的原话给摘抄下来。与她相比,我的量催学习着实有些敷衍。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情有可原,毕竟我一开始没想过要当一个催眠疗愈师,也不像有些催眠师带着迫切想要解决的身心问题、人生课题来学习。我主要是好奇、好学,体验过催眠以后,觉得催眠这件事情好玩儿。所以,在学习量催上,我一开始是挺随性的,既不着急,也不努力。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也许是潜意识的照顾,与若楠的互催练习,除了让我熟悉了量催流程的各个关键节点的把控,丰富了许多我原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之外,也让我对量催师这个身份产生了一丝敬意。很多人通过小说和影视作品了解催眠,以为催眠就是催眠师在个案面前晃几下怀表,个案就被催眠了,催眠师再打个响指,个案就醒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小说和影视作品难免夸张和戏剧化。即便是催眠案例纪实故事,那些宏伟的、有趣的、感人的回溯前世故事都是个案在催眠状态里真实看到和感受到的,但在能让个案进入回溯环节之前,催眠师还有很多需要准备的工作。催眠是一个需要绝对的细心和耐心的活计。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一些细节的干扰,一两个小时的努力也会全功尽弃。2若楠因为最近正处于低谷期,有比较多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是我先催眠她。面谈开始了,我只是仔细地听她描述自己的问题,适当地重复一遍,确认她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在她情绪流动的时候允许她,给她递纸巾。除此之外,我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因为我也没有任何催眠别人的经验。但催眠结束之后,很意外地,对方对我的评价却还不错。她说,她最近状态不好,跟人互催了两次都没有解决问题,在我这解决了。因为前两次互催练习中,催眠师都很喜欢教育她“你应该怎么做……”,他们都没仔细听她说完自己的问题。面谈的时候,她无法畅所欲言,她与催眠师没有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所以在催眠的潜意识环节,她的潜意识也有所保留,只是泛泛而谈,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互催实践中,关于面谈,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倾听”。作为一个心理学的学生,我自然知道“倾听”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只是曾经,关于“为什么要倾听”,以及“如何倾听”,对我来讲只是个头脑中的概念。就像知道汽车的制动原理和开车的所有步骤,跟真正驾驶汽车还是两码事。3面谈完成后,对方指导了我很多催眠的细节,并告诉我她被催过很多次了,非常好催,叫我不要担心。我一想,这还有啥可担心的。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按在床上,开始催眠她。她躺上床上还在跟我叮嘱她催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告诉我该如何应对。比如,催眠状态里她可能会很小声说话,如果我听不清的话,可以让她大声一点,诸如此类的。“还有,还有……”当她还想要叮嘱更多的时候,我轻声制止了她:“你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很好。之前的那些催眠都已经过去了,放下它们,我们这次是全新的催眠。”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淡定和智慧。反正,这句话说完后,她就乖乖地闭上了眼睛。整个场域瞬间沉静了下来。那种感觉,就像空气中原来有很多飞舞的羽毛,突然间因为没有任何风力的作用,那些飞舞的羽毛都轻轻地落定到了地面上。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一个可以开始催眠的场域,因为她准备好了,我也准备好了。从此,只要遇到曾经有被催经历的个案,我都会找机会在催眠之前跟他们说“放下之前的催眠体验,专注于感受当下的催眠,你会收获到你所需要的”。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指令。当然,你在下这个指令的时候要对自己、对潜意识有充分的信心。你要相信这次的催眠一定是最适合个案当下状况的,无论催眠如何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4我开始念引导词,引导对方放松。当我的声音出来,我自己听了都吓了一大跳:“我去,我的声音怎么变成这样?”催眠时候的声音跟我平时讲话的声音很不一样,也跟我之前练习的时候不一样,非常低沉,像个老巫婆。不仅音色发生变化,我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能量在调整我念引导词的节律。Ta似乎给我画了一个无形轨道,要我的声音节律沿着这个轨道走。我一脸懵逼,有点搞不清状况,就这样懵擦擦地,被带着往前走。同时,我又无比从容淡定。似乎有股无形的能量在承托着我,稳稳地向前推进。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股能量不仅来源于我的潜意识,也来源于躺在床上的催眠师的潜意识。因为她信任我,因为她愿意贡献她自己,来帮助我练习催眠。每每回想起这一刻,我总是对此充满深深的感激。这一段看起来像在讲玄幻故事,但其实我只是在用一些比喻去描述自己当时的体验。在催眠的场域里,由于潜意识(高我)的驻场,无论是被催眠的人还是催眠师,双方的感知力都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声音是有形状的,有时候我会感受到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微妙变化……诸如此类。(说明:量催里的潜意识并不是心理学里的潜意识概念,Ta是你内在更有智慧的部分,Ta也是属于你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也经常称Ta为“高我”,关于这个部分,我以后会详细说明。)现下,我花如此多的笔墨,详细地描述那一刻的体验,只是为了让你们明白:催眠的进入乃至疗愈的发生,其前提是催眠师和个案彼此的信任。催眠师和个案之间是彼此合作的关系,我们不是彼此对抗的关系。很多文学作品倾向于把催眠师描述成一个坏人,操控人心,绕过对方心理防御,修改/抹除记忆什么的。这其实是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基于恐惧心理的脑补。如果催眠师真的有这本事,那统治这个世界的就该是催眠师了,不是么?5之后的催眠,从躯体放松到回溯前世,再到接触潜意识,都非常顺利。非常感谢互催对象若楠和潜意识们的配合,整个催眠就是朵奶奶说的标准的量子催眠框架,几个前世回溯场景+生命回顾+潜意识对话。个案在那一世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公主一般的生活,轻松、简单、安静、幸福的一生。在潜意识对话中,潜意识一再强调她要把平静、简单、富足的频率带到生活中,带到催眠事业中。她现在的所有状况就是因为曾经折腾习惯了,不适应现在平静富足的频率。在与个案的潜意识对话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总是没问在点子上。究其原因,在于个案是一个能量疗愈师,而我本身缺乏灵性知识,总是不能get到她潜意识话语的含义。因为每个圈子都有他们的专业名词,或约定俗成的惯用语。这就有点像是你跟个音乐老师聊天,他跟你说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真不错,你一脸懵逼,如果他给你弹上一段,也许你也会有共鸣,没准你还听过这首曲子。幸好,个案的潜意识是个话痨,只要我给个话题,就像按下了她的输出按钮,她就自己巴拉巴拉讲一堆。而我就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好奇宝宝,逮着潜意识问这问那。于是,我们的对话经常是我问:“刚刚你说的XXX是指什么,你能再解释一下嘛?”潜意识就巴拉巴拉解释一堆。我又问:“是不是指XXX这个意思?”潜意识又回答,“不是的”,巴拉巴拉又解释一番。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跟一个知识渊博的朋友打电话聊天。可能有很多个案和催眠师都比较关注回溯前世环节,因为故事比较有趣,但我一直很喜欢潜意识对话环节。潜意识的智慧总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打破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禁锢。许多我们认为已然无解的死局,在潜意识的视角那里却是小case。如果我们能够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提升思考的维度(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升维),很多现实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看起来是思维的提升,但其实也是心灵的成长。这就是量子催眠疗愈最有意义的部分之一。6另外,个案潜意识还说我的声音和节奏运用得很好——这让我很意外,也给了我很多信心。同时Ta也提醒我要注意细节,有很多“潜指令”忘记说了。我不能因为对方是催眠师,知道是“潜指令”就不说,因为即便对方知道那是“潜指令”,我说了依然是有用的。在带回当下环节,我的声音又起了变化。在某一段引导词之后,我突然莫名其妙地提高了声音,就像突然扭动了音箱的音量按钮,音量一下子大了好几格,把我自己给吓了一大跳。心想:“我去,怎么回事?我怎么突然变这么大声?”定睛一看,引导词笔记上有个小括弧标示需要“声音渐强”。我之前主要关注能不能把别人催进去,以及催眠的过程细节如何处理,这最后的唤醒流程倒是关注得较少,自然也忘了需要注意“声音渐强”。原来唤醒催眠的声音与引导进入催眠的声音有很大的区别,我懂了。于是,我逐渐增强声音的力度。这时候,我感觉好像有只手在我的右肩上轻轻地拍了两下,似乎在说:做得不错,就是这样!回想起第一次催眠的经历,我经常开玩笑说:“我啥也不懂,都是潜意识们手把手教的。”其实这也算得上是事实,基本上前几个个案,我都没闹明白催眠是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自己是怎么把人给催眠进去的,但是又都成功地催进去了。可能潜意识还是比较照顾新手的,不会给新手安排太难的个案。接下来,我正式开始了量催师的个案实践,这个过程就像是完成“新手村”任务一样,逐渐点亮各个技能点。这个过程也是挺有趣的,有空我慢慢写出来。也许能给“新手村”练习的量催师同学们一些参考。#催眠#【完结】我是催眠师晖公子,「催眠」实为「催醒」,提升觉知,认识真正的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私人号「挥之不去的晖公子」。
芳宝女郎
我认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师所有素质和技能。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国人的消费观念也从温饱这些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他们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健康。所以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这些行业也出现在了大众眼前。
心理辅导教师所面对主要群体是学校学生,不是那些社会上自我感觉不适去主动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所以心理辅导教师是普通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结合体。
他们不仅仅需要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
首先他们必须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那些阶段,这样才能对他们这个阶段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预知和解决。
其次他们要具备一名心理咨询师基本素质,如来访者中心,共情,保密,等。特别是做学生工作,孩子自尊心强,甚至有问题会羞涩,不好意思寻求帮助。所以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与学生能平稳交流沟通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将自己托付给你。
还有就是,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自身技术肯定是要过硬。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流派如人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等。我们要各方面涉猎,汲取不同流派优点,取百家之所长,在工作中对其融会贯通。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多积累实际经验,多学习社会上热门有效疗法,如沙盘,积木,绘画,催眠等。
心理辅导教师是一份神圣工作,学生在好好学习同时,只有保持心理上健康成长,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更远,才能充满着更多能量。所以要怀着这种信念感,这种责任感,去把这份工作做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