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6

呆呆呆cat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丧偶式育儿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狐狸不会飞

已采纳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类父亲,叫作“丧偶式育儿式父亲”,很多人对这种父亲持批评的声音,因为这种父亲在生育孩子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导致孩子的成长教育根本没有父爱,给孩子成长留下了巨大隐患。

自己对于这种父亲出现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下面讲一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思想和教育观念。我认为和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有关系。

这类人在小的时候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往往可能也是一种丧偶式的教育,自己从小到大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父爱,因此对于父亲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也没有具体该怎么做的想法和措施。

所以自己在长大之后选择生育,孩子自己当了父亲,由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自己思想上的认知错误,导致孩子出生之后,就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不是自己的责任和事情,所以便当了甩手掌柜。但自己这样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别人眼中这就是一种抛弃孩子的做法,自己只管生不管养,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一种不称职的父亲行为。

假设孩子在这样的一种成长环境当中长大,那么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当自己在成立家庭后,也会对生育出来的孩子进行不管不顾,最终导致孩子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其实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出现这样的家庭悲剧,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也是未来的希望,如果自己能够好好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人生道路是光明的,如果自己选择放弃孩子,那么对于家庭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灾难,只有自己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那么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

对于这种父亲的改变是很难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技术的问题,但是要想改变,也要从生活环境和思想上下功夫,因为这种性格和思想认知已经伴随人的成长很多年了,可以说思想和性格已经固化,想要彻底改变几乎不可能只能一点点地,从生活感知上慢慢地去学习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错误思维给纠正过来。

自己就曾经碰到过丧偶式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夫妻俩对孩子不管不顾,到最后只有老人来看管孩子,结果孩子的童年生活也非常悲惨,既没有母爱也没有父爱,长大之后孩子依然非常孤单,所以丧偶式的家庭教育,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一定要避免,否则也会产生家庭悲剧。

丧偶式育儿心理咨询师

208 评论(13)

adamjackjason

咱们先来看以上面问题“丧偶式育儿的父亲,到底为啥不管孩子?” 楼主下面还有补充到说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过讲一下的,是不是孩子身上没有当爹的基因,或者是他们对孩子没有父爱。以及以后关于指望孩子养老的问题。

作为一个专业的情感心理咨询师,我不下简单的结论,今晚从心理的角度来详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父亲不管孩子是因为夫妻关系占主导。

任何这种附加的人性情感心理问题,随意的下一个结论回答是和否都是非常的不恰当和不严谨的。比如说拿上面这个问题来说,这种丧偶式父亲为啥不管孩子?不全是因为这个父亲他没有责任心,当然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很重要。

男人不管孩子某一个程度,是因为他在这个家庭当中占据主导的地位,非常的大男子主义,甚至会认为女人她就是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的男人出门挣钱。你给我做好饭,带好孩子就行,别的不用你管孩子我也不管,我要挣钱我挣钱了大不了请保姆吧。而往往是这个时候,如果有自己想法的姑娘呢,不会甘于做一个家庭主妇,比较被动和软弱的姑娘就会选择在家里当家庭主妇,从而也没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也没有自己的事业跟社会脱节,经济来源都依赖老公,这样的状态,在婚姻关系当中就更处于下风。男人本来在这段关系当中就很强势,因为要管孩子,这种麻烦事也都会全抛给老婆。

2.男人不管孩子是在逃避当父亲的责任。

人的天性都是讨厌束缚,爱自由,而男人就更是这样的天性,更不喜欢被家庭所束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小时候妈妈们都喜欢管孩子,不干这个不干那个。从小男人就对这种束缚非常的排斥。而从一个男孩成为一个男人的首要标准是要看这个男孩,他能否主动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当一个父亲就会有更加高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都会有巨大的压力,那么像这种本来就没有多少责任心也比较自私的男生,他们最常见的策略就是逃避,把这些本来需要自己承担的责任都抛给对方。而自己选择眼不见为净。

毕竟本来要带孩子这个事情就很繁琐。所以很多时候男人可能会找理由说自己要挣钱,怎么怎么的,但至少也得要分开一下,在外面工作当然辛苦,但女人在家里带孩子做饭,也辛苦,这都是相互平等的。

81 评论(8)

鹤顶红IF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觉得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男人负责在外赚钱,导致不少家庭出现“丧偶式 育儿 ”,比如父亲长期外出,或者即便住家,也因早出晚归等原因缺少与子女的 情感 交流,出现父亲缺席、父教缺位、父爱缺乏。 “丧偶式 育儿 ”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一方面会有严重的“被抛弃感”,觉得自己是被父亲遗弃了,这将直接影响其安全感的建立;另一方面,会有强烈的“低价值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不配被爱,才导致父亲长期疏离、冷淡自己。此外,还会影响孩子对婚姻的态度。如果父母貌合神离,父亲长期不在家尽到丈夫、父亲的责任,将导致孩子对婚姻失望、恐惧,影响到他成年后的婚恋行为和价值观。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向两个极端发展,或者极度内向甚至自闭,或者充满攻击性。内向的孩子以减少或阻断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来试图阻挡外界可能对他带来的伤害;攻击性强的孩子则以攻击、暴力手段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捍卫自己的安全。这两种孩子都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由于“丧偶式 育儿 ”所造成的心理伤痕非常难以愈合,所以作为父亲,即便工作再忙,也要尽可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过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营造正常的家庭氛围,和妻子一起担起 育儿 的责任。作者:上海心理咨询师王莉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98 评论(9)

路人乙1987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护理学专业的报考热度都很高。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若将来 想要 就业更有竞争力,需要在校内多考一些证书,那么护理能够考的有用证书有哪些呢?本期我将为大家介绍护理学专业必考的7个证书,供大家参考。

一、护理学专业必考的7个证书

1、护士资格证

护士资格证证书是通过国家组织的护士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由相关部门发放的证书。该证书属于职称证书,关系到工作以后的职称级别和待遇。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跟平时我们英语考级一样。该证书主要是针对护理相关职称和能力的测评,并不代表能上岗执业。

(1)初级:护师资格证

(2)中级:主管护师资格证

(3)高级:副主任、主任护师资格证

2、育婴师资格证

育婴师是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科学方法对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和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和母婴保健师对应不同的阶段,不包含孕产妇的照料和护理。由于国内现在开放二胎,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科学育儿,所以该职业的就业前景较好,建议护理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报考。

(1)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2)中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3)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3、养老护理员资格证

2015年时,国内60岁以上的老人就达到了亿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养老护理员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将在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之际,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总趋势。

该职业就业前景好,而养老护理员也算是护理专业的对口职业,因此护理专业同学在大学里可选择报考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该职业分为4个等级:

(1)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2)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3)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4)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4、健康管理师证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健康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该职业主要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营养、心理两个方面的检测、分析、评估和健康咨询。该职业属于新兴职业,以后的就业缺口也是比较大的。

护理专业的考生可以考健康管理师证,共设有3个职业等级:

(1)健康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2)健康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3)健康管理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5、执业药师证

执业药师资格证是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所取得的证书,是用于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其他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单位中执业的资质凭证。这里要明确的护理学本科专业需要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才能够报考。

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4-7月份左右,具体时间由当地人事考试中心公布。

6、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2017年国家人社部退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评测等工作。目前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以下为报名条件:

(1)初级心理咨询师:考生应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水平。

(2)中级心理咨询师:考生应具备高中毕业水平并且从事营养方面的工作满1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可直接报考中级营养师考试。

(3)高级心理咨询师:考生应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并从事营养方面的工作满3年;本科并且相关专业者可直接报考高级营养师考试。

注:若是专科护理学专业的同学,可直接报考中级心理咨询师;若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可直接报考高级心理咨询师。

7、助产士资格证

助产士是在正式助产学校学习或具有同等能力,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的护士。目前要报考助产士资格证须满足在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 ,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人员。

总结:以上7个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能够考的有用证书,虽然这些证书都有用,但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报考。

339 评论(11)

gavin70606

平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平等,不过是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均衡,一方承担所有经济责任,一方承担所有家庭责任,这是平等,双方共同承担经济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平等。享受了教育权,工作权,晋升权,拥有经济能力,就需要在家庭中承担相应的经济义务,相对的,另一方的经济责任被分担了,自然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根据经济能力的高低决定家庭责任的比例,这种动态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平等。

最近,“男德班”的概念有点火。有人“望文生义”,将它看作备受诟病的“女德班”的翻版,甚至个别人觉得它是蹭“女德班”的热度,并对“男德班”谩骂、嘲讽。事实如何?先看看什么是“男德班”。

据《新京报》报道,今年9月,社会学博士、性别学者方刚招募“男德班”学员,其全称叫作“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授课内容包括“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预”“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

方刚解释说,希望通过“男德班”推动男性参与,承担家庭、职场等触及性别平等领域的责任,包括反对性别暴力、承担家务、养育孩子,以及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女性领域的事情。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让两性承担共同的家庭责任、享有公平的机会,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破除性别的刻板印象。尽管社会一直向前发展,观念也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但“男主外女主内”“谁赚钱多谁就不用做家务不用带孩子”“事业有成的女性必定难以平衡家庭”等传统观念依旧存在,甚至在一些人思想中“根深蒂固”。

拿养育孩子来说,不少人肯定听过“丧偶式育儿”这个词。主要描述的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中有一方显著缺席,甚至压根儿就不参与。现实中,父亲缺失的情况相对多一些,这不仅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也对子女教育造成一种缺憾。“都说父爱如山,他真的就像一座山一样,矗在那里一动不动,只顾着玩手机打游戏,娃在旁边哭了,他也只会大喊‘老婆’。”

在一个关于带孩子的采访中,一位妈妈这样说。这位妈妈描述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不仅如此,妈妈们在养儿育女中的辛苦,也常常被忽略,一句“不就带个孩子么,能有多累”,便抹杀了所有的付出。这当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也恰恰证明了让男性了解、感受、参与养育孩子辛苦的必要性。“男德班”便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让更多人知道没有什么事是特定性别“应该”做的。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促进男女平等分担家务,倡导夫妻在家务劳动中分工配合,共同承担照料陪伴子女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等家庭责任,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多个地方也相继推出相关文件,在共同履行家庭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眼下,我们也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应只有女性,男性与女性都应参与其中。

在家庭中、在工作上,无论是在“内”还是在“外”,达成的共识越多,这个友好型社会也才能越早来到我们身边。传统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工程,参加“男德班”的学员多为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专业人员,其影响范围毕竟有限。让更多普通人深入认识男女平等,还依赖于舆论倡导与整体社会观念的改变。但是,既然“男德班”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达成共识”平台,创造了传播男女平等理念的契机,何不多给它一些时间。

330 评论(12)

黄金哇塞赛

丧偶式的婚姻和家庭是现在中国家庭的普遍模式:一个缺席的父亲+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熊孩子,这理念最最辛苦的就是这个女人,没有爱的家里,却还要硬逼着自己去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骗自己这是爱这个家应该做的,没有爱来滋养有哪里有爱来回馈呢,有的只有无尽的悲哀,每当看到这样的母亲都很心疼,因为她们曾经也是美丽动人,开朗可爱。

当然,我们首先要确认是否患有抑郁症,因为如果是的话,还是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果只是陷在抑郁的情绪中很难走出来,我给到一些建议,因为平日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母亲来咨询,建议如下:

1、有条件的女士可以找寻当地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咨询师

2、也可以找寻网上正规平台,拨打倾诉热线进行倾诉,俗话说,不开心说出来就好了,向专业考试倾诉和找朋友倾诉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3、想脱离情绪比较快的方式是脱离这个环境,看看能不能把孩子暂时交给家人带几天,自己出去和朋友一起散散心,休息一下

4、如果丈夫还可以沟通,那么提出一些对他这个丈夫和父亲最低的要求,比如,回家后有时间陪孩子玩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一定每天,只要有空在家就行,这样你可以休息一下,还有睡觉前可以有半个小时的沟通时间,如果自己有事或者生病了,希望丈夫可以暂时顶替一下

有的时候也不是男人不想做点啥,只是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具体做啥,所以可以把你觉得最基本的要求给到他,就像给孩子下指令一样。对丈夫的这点要求是最简单的了,相信大部分丈夫都不会拒绝,但如果这点要求都一口拒绝的话,那请问为什么还要像老妈一样的去照顾他呢?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玫瑰]

你首先要明确,到底是抑郁倾向还是抑郁症,两者在心理学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认为,成为抑郁症的心理学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令自己感到痛苦不适,另一个是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极端性,满足这两条,就必须到专业的医院进行临床治疗。如果仅仅是有抑郁倾向,才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抑郁是一种较为强烈的负面心理状态,常常伴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意志活动减退等表现。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也有 社会 原因,既有外在的应激源,也有内在的信息加工的失调。根据你的问题,丧偶可能是造成这位全职妈妈抑郁的主要应激源,建议她可以先去一个令自己感觉较为舒适的环境,如可以出去旅 旅游 ,走一走,然后如果她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直接对丧偶这起事件进行心理分析,如果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弱的,建议可以以写日志的方式进行自我分析,开展心理训练,首先认识到这起事件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慢慢对这些负面情绪和想法进行心理调整,多用正面的代替负面的,刚开始可能困难一些,时间长了便会好很多,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对这种负面情绪警觉、调整的能力和习惯,一旦发觉自己有这种负面情绪,及时进行调整,久而久之抑郁倾向就会得到缓解。此外,你还可以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即人的心理体验和生理体验存在强烈的联系)来进行调节,比如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听听舒适的音乐,走路要强迫自己昂头挺胸等等,也可以多与乐观情绪的人进行沟通较为,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观察学习,学习他们的行为形成机制(主要是遇到负面情绪如何处理),进而替代自身原来的行为形成机制,来达到缓解抑郁的目的。

全职妈妈,我经历着,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我是一个二胎妈妈,从16年老大的到来到19年老二的到来,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职妈妈。每天小孩,家务,老公就是我的全部。我深知全职妈妈的痛苦。老公负责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到家,有时连同我说话的人也没有。老二的月子里我哭过,吵过,闹过,甚至想过跳楼,或许这就是他们说的抑郁。

那会儿我有几个好朋友,每天在群里不停的开导我,开导我,开导我,不然我觉得抑郁跳楼的名单里肯定有我一个。这会儿回想起来挺感谢他们的。正是他们的正能量带我走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所以说能有一两个正能量爆棚的闺蜜是避免全职妈妈抑郁的好方法。

现在老二快一岁了,我不想在全职妈妈的路上越走越远,于是我选择了出来上班。虽然说求职之路曲折,但我觉这会比全职妈妈的路要好走很多。

个人觉得上班是解救全职妈妈抑郁的一个有效方法。上班,我们不一定为了多少钱,不一定要做多大一个事儿,只是有个事情让我们去花心思,心思都花在别的地方去了,想多了,就不容易伤心了,也没时间来伤心了。

全职妈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有几个相互鼓励的朋友。一定不要让负面情绪越变越大。

或许你的老公在外忙得昏天暗地。但请他下班后一定要当一个好的倾听者,这对一个全职妈妈来说,有个人愿意去倾听她的故事,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妙的事情。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的话可以点下关注。

您的问题得分两层来看,一层是你母亲的丧偶是婚姻;一层是你母亲的抑郁症。单从您的描述看,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

一、丧偶式婚姻

1.不懂表达

感情里一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男人不会表达感情了,女人不会表达需求了。

男人不开口说爱,女人不黏人不表达需求,往往是丧偶式的婚姻的常态。

所以如果你们的感情还处于一个“丧偶式”的开始阶段,女人不妨停止抱怨,放下内心的芥蒂,钻进他的怀里,告诉他你这段时间有多难受多想跟他说话,即便是窝在他怀里流泪,男人也会明白自己的不对。

2.杜绝 情感 消耗

对于女人而言,最悲哀的婚姻莫过于,我让我老公来......却一直等不到该出现的那个人。

有些女人会选择其人之导还治其人——你都不在乎,我也不在乎好了,看谁能忍得住,结果往往是女人败下阵来。

也有女人选择断绝沟通——回娘家,等男人意识到没有女人的滋味就会去接自己了。左等右等最后只能自己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回来。

或者有的女人选择忍耐——抱怨男人几句,最后还是什么都自己做好。

这些方法也许管用,最后会让男人“良心发现”,与女人共同经营家庭,只是等男人觉悟了,女人也伤够了。

3.男人得治

真正要解决丈夫在家庭缺位的状态,就要弄明白男人为什么会在家庭里缺位。

有的男人是追求婚后的自由,他们认为婚姻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管束”,有了妻子之后,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经济上也没有婚期的那种自由。

男人在婚后“追求自由”的行为,其实是一个人生的轮回。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必经的阶段——身体成长,心理成长。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向往脱离父母,经济自由。

婚后男人的心理就和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样的。为了得到这种自由,男人会选择和妻子对抗,这就表现在,妻子让丈夫做点什么的时候,丈夫总是在玩 游戏 、和朋友喝酒等等,这个时候,男人就会感受不到妻子的需求,而妻子面对这样的丈夫往往会采用事后抱怨、生气打闹、冷战等种种消耗感情的行为,最后双方感情变得更加糟糕。

这个现象表明,在丧偶式婚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些现象:男人逃避,女人追击。

也有一些男人在婚后是为了“翻身做主”,导致的缺席,都说男人得到女人的过程是从小兵到将军的过程,就像昨天的文章里写道的,跪舔得来的婚姻最后都是一报还一报。

男人婚前失去的自尊在婚后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讨回。

无论是那种情况导致的“丈夫缺位”都不应该用一种消耗感情的方式来解决。

二、抑郁症

不知道您目前是否其实确诊抑郁症,如果确诊了抑郁症请及时就医(很重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中、重度抑郁症)+心理治疗。

总结:从您的描述看,抑郁症是结果,根源在婚姻状态,你母亲的婚姻状态的改善可以有助于抑郁症的恢复。

也请你做好父母间的桥梁,你的作用很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所谓丧偶式,是指丈夫完全没有存在感和付出吗?你全职在家带小孩,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小孩,还有家中各种琐事,自己的空间已经完全被挤压掉,这个时候如果丈夫还缺席不承担作为丈夫和父亲应该承担的义务,对于全职在家中 育儿 的母亲来说,确实是很郁闷的。

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跟自己的丈夫多沟通,让他知道你的困惑和需求,让他明白他应该加入进来一起 育儿 ,给你休息的空间,慢慢地找到更好的一起 育儿 的方式,而不是让你一个人承担 育儿 责任。

如果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家人要做好陪伴的工作,防止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

针对你说的丧偶如果是引起抑郁症的直接原因,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丧失的处理。全职妈妈往往也是抑郁的高发群体,要适当的增加 社会 交往,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您好。咨询关系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定理是“需求帮助的主体改变的动力和改变的意愿越大,咨询效果越好”因此想寻求帮助的是您本人吗?如果不是,您如何判断她是抑郁了呢,您又是如何判断出她需要外人帮助呢?如果是您本人,请告诉我您想做出怎么样的改变呢,您的咨询目的是什么?如果会涉及隐私请私聊[握手][握手]

有一个方式,不妨一试,找到一个生活的新引爆点,比如读书求学,培养一种特别的爱好,或者进行一次冥想中的5小时超长旅行。

工作

9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