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1

  • 浏览数

    205

是淡淡的忧伤啊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有受虐

1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水伊人ying

已采纳

这个需要你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才能正式上岗,而这个证书可不好考啊,通过率只有10%上下,需要你学习很久才能考的到,难点就是这里,没有证书的咨询师是非法的,这样说你明白了么。

心理咨询师有受虐

288 评论(10)

农夫三下乡

可以尝试下面一些方法:

2.学习之余,多看一些课外书籍。让自己的思维开拓,学会从很多角度去考虑问题。

3.当你以上两点经常坚持之后,尝试与父母沟通,我不认为父母会无缘无故的去责骂小孩。都是有原因的,学会反思自己的错误,渐渐改正。哪怕在那件事情上父母也是有错误的,学会换位去思考,尽量去体谅父母,也许他小时候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即使很难。

4.情绪是很难控制,思维也不容易转变,每一点都很难,正是因为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

你应该还很小,你还有很多时间,丰富自己的想法,接受不同的观念,鼓励才不会是空洞无效的,奔溃也只会持续几秒钟而已。

按照虐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划分,虐待可以划分为“他虐”与“自虐”两大类。他虐是主体施虐,客体受虐,主体与客体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在虐待活动中,他虐是占有一定数量的虐待行为。

他虐比较直观,易被人们注意和了解,也比较容易制止和杜绝。而自虐是一种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主客同体的虐待,它属于自己制造痛苦自己接受的行为,即施虐的主体又是受虐的客体,受虐的客体同样是施虐的主体。

81 评论(15)

靓掣魅影

为什么自虐?

324 评论(14)

初记装饰

心理咨询师就是专门给别人解压,除了少数人,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活得比乞丐还缺钱。

98 评论(15)

大璐璐131483

你联系联系韩玉金老师吧。我看也就是韩老师能帮你了。我虽然是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感觉我帮不了你。还是找我老师吧。

181 评论(12)

大乱乱小乱乱

你这种属于有受虐倾向,受虐型人格往往是因为在生活上经常受欺压,又不知道如何发泄,久而久之压抑在心里造成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因素,是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

151 评论(8)

绝色经典

自虐,是自我价值低下的表现。应该忍受自虐的冲动,在其他的渠道去释放冲动。

164 评论(10)

qianting13

心理咨询师有以下难处:1.在不断消耗——消耗你的热情,消耗你的乐观,你的自信,你的美好……消耗到怀疑你的人生。2.让一个人信任自己是很难的,但是,让一个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很容易。3.自己得修通自恋,提高自我功能、灵活的防御方式,娱乐能力,享受生活的能力等等。4. 得有一个比较高哲学视野,看清世界和自己以及两者的关系,免得把自己弄成来访者。5.得谦逊,不断阅读新出现的心理治疗著作,给自己充电。 所以,心理咨询师不好做。

230 评论(9)

WeiXin呵呵呵

你的问题太笼统了,说具体一些可能会得到更准确的回答。但是如果你发现他有自虐倾向并且严重,出现频率较多的话,建议你领他去心理咨询机构找找心理咨询师。

101 评论(10)

大庆张总

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那就找人继续打你呗,直到打到爽,打到舒服为止。

134 评论(14)

lavenderheyijun

没有人天生就有享受痛苦的本性,遭受虐待,期盼获得的是内心更为缺乏的东西精神分析流派认为,受虐者的人格主要体现在自虐型人格特质中,常见于有家暴的家庭之中,奇怪的问题是,自虐型人格的来访者,总会找到施虐者,研究发现,即便是从一段家庭暴力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进入重组家庭后,另外一方也会很快转变为施虐者,受虐者会有一种很奇怪的适应方式,它会不断地挑战另外一方的心理底线,直到另外一方变成施虐者为止。主体间性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来源于早年生活的社会经验组织模式,因为熟悉和适应,反而当事人没有多大的心里问题,但如果适应模式发生修正和改变,当事人反而充满了对于未知模式的恐惧,常见的临床上会表现为对方对她越好,她就越恐惧对方离开,反而陷入施虐和受虐模式的时候,感觉到很安心,这也是很多家暴家庭中,一方很难离开另一方的主要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虐型人格障碍,主要渴求的是两种,一种是高度的道德化,比如说中国好大嫂,这在影视中最常见,为整个家族付出一切的中国女性,另外一种是关系自虐,主要表现在恋人关系中,自卑渺小懦弱,为了不被分手抛弃,抛弃掉一切的自尊,只为了关系存在。存在主义则认为,施虐者和受虐者是互为一体的,主要是为了对抗存在性孤独,为了对抗存在性孤独,必须寻求融合,寻求融合的人是依赖的,谄媚的,自我牺牲的,他们忍受痛苦,也享受痛苦,因为痛苦可以驱散孤独,他们为了能够得到融合带来的安全感,愿意为别人做任何事,这种人有一类奇特的互补对象,有一种人喜欢支配他人,羞辱他人,使他人痛苦,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绝对主宰,成为施虐者,而必然就有一个另一个人会承担受虐者。施虐者和受虐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一个是融合他人,一个是被人融合,这两种情况都能够减轻存在孤独,一种通过放弃自己的独立,摆脱孤独,一种是通过吸吸纳他人,而自我膨胀。这也是为什么施虐和受虐长在同一个人的内心摇摆,因为他们实际上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从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的理论来看,受虐倾向的人一般都有很严重的孤独感,多数是丧失了自我,只有找到内心真正的自我,才可以摆脱这种深邃的孤独。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陪伴你共同去触摸内心最痛苦的世界深渊。

18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