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路
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两性情趣用品行业最高规格的一次探讨和交流
由中国性学会牵头主办的两性情趣用品 社会 价值和意义研讨会暨中国性学会性用品产业分会筹备组第一次会议于2019年7月18日下午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性学会相关领导以及性与生殖 健康 领域、性教育与性心理方的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代表等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当天的会议由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中⼼主任童立主持,参与研讨的专家有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姜辉教授,中国性学会副会长、性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彭晓辉教授,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生殖 健康 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武俊青教授,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性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微博两性 情感 百万级大V易衡,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性学研究院秘书谭国甸,与会专家就两性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分别进行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精彩主题演讲。
另外,出席会议的人员还有部分商业组织代表,以及搜狐、腾讯、《中国性学会》杂志社、《男科界》、新芽、 健康 界等诸多媒体也来到会议现场。与会专家就两性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其他行业组织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随后与会专家就现场记者的疑问进行了回复,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起到很大启示作用。
情趣行业成为新型 社会 矛盾的解决方案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的大格局变化,我国两性关系与 社会 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性情趣用品逐渐走入日常生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情趣用品,然而受到传统文化长久以来的影响,国人对于情趣用品的态度依然是欲诉还休,无法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促进自己的 健康 和家庭的和谐。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的。良好合格的性用品能够增加夫妻之间的情趣,保障性的 健康 ,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安全套、润滑油等日常产品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减少性传播疾病,减少HIV的感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情趣用品行业正在默默把谈性色变的国人,改变成为拥有积极、安全、 健康 、愉快的性观念的国人,并用实际行动改善了使用者的性生活质量。
国家统计局在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2018年末我国男性人口数量71351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68187万人,男女比例为。历经了总人口性别比连续13年下降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男性人口仍然比女性人口多出3164万。连续多年男多女少造成的“婚姻挤压”,使得大量适婚年龄段男性难以解决单身问题,被动成为“剩男”。
专家指出:如此大规模的成年单身人群的性需求,需要合理引导和消化,才能避免步印度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 社会 问题的后尘。就目前国内环境而言,情趣用品能够有效缓解这一 社会 矛盾。它的使用带来的是欲望的释放、是快乐的获取,不危害 社会 、促进个人身心 健康 。因此而具有积极的 社会 意义,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性别比例失衡与国民逐渐提升的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是两性情趣用品行业发展的良好时代背景。
如此高规格的研讨会上都说了些什么
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中⼼主任童立
主持人童立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性学会的背景和研究方向。谈到此次会议的举办,他认为可以说是情趣行业在学术界里最高规格的一次探讨和交流,在他的记忆中,上次学术界对这个议题做探讨还是2014年,开了国内性学研究成果探讨的先河。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两性情趣 健康 领域的研究关注得非常不足 ,因此这个会议的召开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彭晓辉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兼性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教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特聘教授彭晓辉首先发表了题为《性学与性的产业化发展——引领与杠杆》的演讲,从学术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用经济杠杆撬动性学研究和性的普及教育,另外也要用性学研究的成果和性教育的普及来促进涉性产业的发展。彭晓辉教授风趣、生动的演讲内容既活跃了场内的气氛,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情趣用品定位的新思考。
就以对“淫秽”概念的界定为例,他认为目前我们的性学研究和普及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外界提起两性情趣用品,总会认为充满“淫秽”色彩,彭晓辉教授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他指出性行为本身是中性的,判断一件事物是否淫秽不能取决于物体本身,而必须考虑使用者、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使用目的以及使用结果等诸多因素。在定义“淫秽”这个概念时,必须综合考虑性科学、法学、 社会 学等多个维度。 情趣用品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性愉悦度,而性愉悦本身也是性 健康 的重要标志。
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生殖 健康 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武俊青做了题为《成人用品在性与生殖 健康 综合咨询中的 社会 意义与价值》的报告,以翔实数据分别从流动人口、在校大学生、人工流产人群以及患有性传播疾病这样的特殊人群角度分析了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背景。她在报告中指出, 如果能够推广使用成人用品,就可以满足一部分人深层次的性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武俊青教授认为性用品市场在未来的15年内仍会保持高速发展,成人用品是百姓的深层次需求。 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明确统一的质量标准,避免监管出现真空, 这样才能促使成人用品行业 健康 发展。
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谭国甸
中国性学会性学研究院秘书谭国甸则更多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以调查研究收回的反馈样本深刻揭示了大多数情趣用品使用者的想法,给情趣用品未来的产品设计注入更多灵感与人文关怀。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通过对于两性情趣市场的特征详尽分析之后指出, 指望行业自律是不现实的,情趣市场的 健康 发展仍需要外界约束。 而在制定相关政策标准的时候,行业协会各自代表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和取向,很难形成共识,而由中国性学会这样的学术单位牵头做这样的事情才更具有专业性和客观性。
性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微博两性 情感 百万级大V易衡
性科普作者女王C-CUP易衡是活跃在性教育战线的大咖,她有个便利条件就是可以通过她的线上课程,近距离观察年轻女性对待两性问题的态度。她的结论是,现在年轻女性所关心的话题跟她们的性愉悦是息息相关的。受益于互联网的开放与包容,女性多了表达的权利与途径,使得世界有机会听到这个群体的声音。现在到处都在讨论消费降级,然而对于性愉悦的追求并不是只有在一线城市存在。这种需求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如果专业内容不去占领这些流量,很快就会被其他力量瓜分。
随后,与会专家纷纷就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彭晓辉教授认为,目前的涉性法律都是严重滞后的,不利于 社会 的和谐发展,希望可以在今后制定过程中引入性学的研究成果。业界代表也纷纷就情趣行业去污名化,如何破局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代表认为从大的方面来看,情趣用品行业对 社会 进阶过程有着很贡献,能够让家庭生活更加和睦。
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姜辉教授
讨论结束后,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姜辉做了重要的总结发言,阐述了中国性学会近年来在推动性学发展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我国今年启动 健康 中国战略,而中国性学会的宗旨就是紧紧围绕国家这一举措,全面推进“中国性学,幸福中国”宏观战略。姜辉会长总结道, 性产业在未来必须做大,也能够做大,但这需要全国同道精诚团结,用学术和科学去正确引导。
mono默默
你应该去追求,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对与你来讲,只是把40年的余生变为了20年左右,比很多飞来横祸的人要强。我没有被死亡狠狠敲打过,这是我的幸运。因此,我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死亡,这是我的不幸。今天,我之所以想写写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因为一个作家米奇·阿尔博姆。一位作家对死亡有着持续的热情,他用清澈、轻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碰触这个浊且重的主题。我两次阅读他的三部作品《相约星期二》、《一日重生》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间跨度十余年。这十余年,我曾经自我破碎,然后又重建自我。我用自己重生的眼睛,去过滤他写下的死亡故事。滤网中留下的,就是这些文字。爱和责任可以净化不堪的人生那时,我十一、二岁,是一个退缩、自闭的农村女孩。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我给她打下手,负责烧锅。我把棉花柴、玉米杆、枯树枝、半干的烂菜叶、肮脏的破布——我的右手所能抓到的东西——塞进灶间,左手拉动风箱。我盯着跃动着的黄色火苗,它们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这时,我想到了死亡。燃烧之火把一切垃圾和肮脏的东西都化为灰烬,这种彻底的清除让我着迷。死亡就像清除之火。再扭曲的身躯、再污浊的人生,再痛苦的遭遇……被死亡这把火一烧,都会变成灰。灰是这个世界上最洁净的东西。少年时代的我,认为死亡是一种净化。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鸡仔查尔斯·贝奈特可能也是这么想的。“让我猜猜。你想知道我为啥要自杀。”在《一日重生》中,这是鸡仔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鸡仔要自杀。因为他的人生,就像我塞进灶间的烂菜叶和肮脏的破布:他不可救药地酗酒,工作即将不保,妻子离他而去,唯一的最疼爱的女儿连结婚都不通知他……他想通过死,把这一切都清除干净。午夜时分,他喝得烂醉如泥,冒着小雨,开车上高速公路。他想回到老家,准备在人生开始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错过了出口,索性逆向行驶,与迎面而来的卡车猛烈相撞。他的车飞出护栏,他飞出车子……他见到了死去十余年的母亲。在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的边缘,他与母亲共度了一天,这一天改变了一切。在边缘世界,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会想起一些人,那些曾在人世给予他们温暖与美好的人。鸡仔陪同母亲去见的,就是那些在临死前想起他母亲的人。有母亲生前在美发店的客户,有他们家的女佣,还有一些男人——她的美丽曾经照亮过他们的人生瞬间。鸡仔怨恨过母亲。怨她与父亲离婚,怨她在父亲想回归时不把他留下来,怨她在大学报到时让自己难堪,甚至怨她的美丽……在“要么做妈妈的好宝贝和要么做爸爸的乖儿子”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了父亲的愿望——成为一个职业棒球运动员,他从大学辍学,去参加棒球比赛,且很快结束了昙花一现般的职业运动员生涯。最后,还是为了父亲愿望,他撒谎并从母亲的生日派对中逃走,去打一场毫无意义的棒球表演赛,母亲却在当天意外去世。在与母亲共度的一天中,鸡仔知道了一切:作为一个“离婚的女人”,母亲因流言被医院辞退,失去热爱的护士工作,最后在美发店找了一份工作。为了提供他与妹妹两人上大学的费用,母亲与女佣一起,去给别人打扫房间。而那个消失了很多年,又在他大学比赛期间突然出现的父亲,一直在外面有另一个家,另一个妻子和另一个儿子。知道这一切,鸡仔为自己试图轻生感到羞愧。论不堪,母亲的人生比他的人生不堪好多倍。但母亲很尊严地面对人生挑战,在孩子面前没说前夫一句坏话,不要他的一分钱,辛勤工作供养两个孩子……而自己,却懦弱地逃进酒精里,让家人嫌弃。鸡仔变了。他和女儿改善了关系,与前妻恢复了联系,在公园和体育场管理办公室做兼职。他常常组织孩子们进行棒球比赛,定出严格的规定: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在他去世前,他告诉周围的人:“要记着现在的我,而不是以前的我。”十几年后再读这个故事,有些段落让我哭出声来。我对鸡仔的母亲产生深深的敬意。我意识到,真正能净化不堪的人生的,不是死亡,而是爱和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一个故事是孤立的。它们有时在拐角相遇,有时它们一个压着一个,重重叠叠,就像河底的卵石”。一个人在《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写下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这部作品通过一个死亡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真相: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连在一起的。爱迪是一个矮墩墩的白发老人,瘸着一条腿,每天在红宝石码头游乐场内巡视,以确保游乐设施的安全。在他83岁生日这一天,一个游乐设施发生意外,电缆断裂,游乐车飞驰而下。游乐车金属底座上有一个小女孩,在那一瞬间,爱迪扑了过去……爱迪的人生很不如意。因为在战争中伤了一条腿,他没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只能一辈子在游乐场当一个维修工。爱迪进入了天堂,遇到了五个人。这五个人,有的他认识,有的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但他与这五个人的人生却奇妙地联结在一起。少了哪一个,也许他的人生就是另外一个模样。联结后的世界是这样的: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差点撞到蓝皮人驾驶的车上,蓝皮人为了躲避他,突发心脏病而死。那次死亡带走了蓝皮人,却留下了他。让他放弃所有人生梦想、一再诅咒的断腿,竟然是上尉用枪打断的。上尉打断他的腿,是为了救他的命。那个他根本不认识的老妇人,却是他工作了一辈子,也痛恨了一辈子的游乐场存在的缘由——那个游乐场是她富豪丈夫一时心血来潮送给她的礼物。而妻子是他人生中惟一的阳光,却早早离他而去。而那个被爱迪意外烧死的菲律宾小女孩,却让他的一生都有了意义。以心理学视角来看,那简直是一个认知调整的卓越案例:当知道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让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失去生命,爱迪哭得死去活来。他说:“我很难过,因为我一辈子什么也没做。我什么也不是。我一事无成。我迷失了方向,我觉得我不该在那里。”“该在那里”,她说道。“哪里?红宝石码头?”她点点头。“修理游乐车?我应该那样生活吗?”他长长舒了口气。“为什么?”“孩子们”,她说道。“你保证了他们的安全。你为我做好事。”这句话,让爱迪简单而平凡的人生,充满了特殊的意义。爱迪的故事,让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情:万物皆为一物。我们每个人都是河底的卵石。你以为和别人毫无联系,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流经你的生命之水也必将流经我。在宇宙的河流里,我们都是一体的。学会了怎么死,也就学会了怎么活很多时候,死比生能教给我们更多东西。为阿尔博姆带来永久声誉的《相约星期二》,就是一部死亡教科书,当然,也是一部生命教科书。那个被萎缩性侧索硬化囚禁在自己身体里的老教授莫里,把自己的死亡变成了一本教科书。十余年前读它的时候,我刚刚移植到这个城市。在那段坚硬的岁月里,我贫困潦倒,苦苦寻找可以存活的土壤和空间,没时间去思考人生意义这类宏大而深刻的问题。当我经历了自己的人生苦难,当我重新排列了人生重要事件的优先级之后,我发现我真正读懂了莫里,读懂了阿尔博姆。所谓读懂,是你真正想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问题。人生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金钱?名誉?权力?我有一个标准,凡是在生命最后时刻不能给你带来慰藉和温暖的东西,都不是真正重要的,在你的日程安排中都应该往后排。在莫里生命的最后阶段,环绕着他的是家人、朋友、学生,以及他们的帮助和爱。特别是家庭,它提供了莫里所说的“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莫里说。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之后,那么怎么活?“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莫里的建议是,去“建立自己的文化”。就像他说的那样,莫里建立了他自己的文化: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在他的“小文化”中,他建立了一种人类互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十年前,这个观点就深深地影响着我。现在,我也在逐步建立自己的文化:组织读书会,开展家庭教育成长沙龙,为心理咨询师搭建成长平台,为贫困的人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写心理科普文章……“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莫里说。你有没有害怕变老和死亡?学生问老师。“我乐于接受老”,老师说,“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莫里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我记起一个故事:英国有一个著名的贵族学校叫伊顿公学。有学生家长问其中一任校长,“学校培养我儿子,将来是从政呢还是经商呢?”校长说:“都不是”。家长追问,“那您能用一个词来说明要培养他干什么呢?”校长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的话,那就是‘理解死亡”。后来,另一位校长这样来解释这个词,如果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死了,根本没有什么未来,那么这几年,我们应该给他什么样的教育呢?当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们才能给他最好的教育。我还想起了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的的一然话:“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他说,“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我也问过自己,你怕老吗?不怕!你怕死吗?不怕!因为我已经想明白了怎么活。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用爱和责任应对自己的人生挑战,我和更多的人建立情感联结,我建立自己的文化……“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莫里说,“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吗?”你看,小鸟,就停在你肩上。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