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萱萱大人
心理障碍,需要标本兼治,严重者需要服药治疗,同时还需要求助职业心理师做非药物辅导治疗。心理师职业主要指从事非药物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专业工作者,涵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科医师等。在求助者和心理师之间,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的合格、资深心理师是可求助的心理助人专业人士。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的才叫做心理师。心理师大体分为三个群体:1、学院派。高校“庙大”、名声大,学院派著书立说的多,职称高的多。除了少数常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健康中心或兼职开业的老师,大多数心理老师未必有临床心理干预能力。2、医院派。医院虽有心理科、精神科,但是极少有真正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的医师。医院派重药物治疗。除了体制的原因,部分医师不熟悉非药物干预而且对心理咨询持不屑观念,基本是鼓励吃药。须知药物治标不治本,遇到庸医连标(情绪调节)也治不了。3、开业派--独立或者合伙开办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群体。开业派不像前两类“吃皇粮”而在技能和效果上不断刻苦精进,注重全人多因素干预治疗,视需要也建议来访者到医院适当服药调节情绪。国家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体系,即使是博士、教授,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也需要接受规定的培训,合格后取得人社部统一印制的certic培训证。至2015年底,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持证者,已达到万人次,而持证只是进入行业的入场券,尚需不断继续教育修炼。部分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也难免鱼龙混杂,大部分还在学习发展。第三方按照标准做实际能力认证才是一个合理的评判方式。心理干预一样人命关天,咨询心理师、临床心理师的认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是专业心理师认证机构之一。干预的深度和能力有关,分三个层次:1、支持性心理干预。属于抚慰,陪伴,提示等浅显的心理支持性干预。家人、亲友、智者、甚至网友等非专业人士,公益项目或团体也能给予有效帮助。电视媒体秀出来的,困扰者被专家巧妙、聪明、点化开窍的多属于此类。更有甚者,有的电视台播出的心理访谈类节目是策划的表演桥段。经过电视台剪辑配音,满足大众窥私、好看、好玩和好学的心理,虽然缺少深度,但是有很好的科普意义。有些心理困扰化解需要深度和过程,并不能茅塞顿开。2、再教育型心理干预。需要专业心理师进行,价值观澄清重整,文化取向厘清,现实冲突焦虑策略构建等咨询性干预。大部分二级心理师经训练合格后,可从事再教育型心理干预。3、重建型心理干预。重建就是临床变态心理的深度干预或者治疗。成熟或资深心理师可从事此类干预,此类心理师占心理咨询师比例不超过3%,具备此种干预能力。促进思维模式合理化,引导来访者自我的“问题”探索发现,人格偏向矫正,情绪障碍治疗等。典型的临床心理障碍一般都需要数月的康复过程。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注册认证的心理师,部分可以从事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心理师有分级和资历深浅,但是对于求助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网络求助有更多选择,不必拘泥于本地。
海飄愿瓶
心理咨询师怎么考: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是不支持个人直接申请报名的,必须要向的授权机构报名,然后由授权机构代报名,最后参加考试。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具体考试流程为:1.向授权机构报名2.课程学习3.课后练习4.参加考试5.考试合格6.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注意:考试满分为100分,含60或者以上为考试合格,证书基本在考试后的两个月内邮寄到所提供的地点)考试方式为:机考,题型为主观题+客观题。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想了解更多你可以点我头像右下角通话按钮。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望采纳,谢谢。
猫熊奶奶
您好!您可以超职教育了解下。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潘潘大小J
杨凤池,男,46岁,医学心理学暨精神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现任首都 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共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译著六部,主编、参编教材七部及科普著作四部。曾获两项科研成果奖,一项技术改进奖。1995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同年9月当选为首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12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经验。1995、1996和1997年三度赴意大利进修,学习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技术,1996年获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FONT>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1997年6月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心身疾病研讨会,1997年10月参加莫斯科第一届世界本体心理学年会,并做大会发言。此外,还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活动,被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北京和中央电台和报刊所报道,并应邀在电台和电视台主持心理咨询节目。杨凤池副教授长期从事青春期心理发展和心理障碍的咨询、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咨询、婚姻家庭心理障碍的咨询,在这些方面富有经验。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恢复原本的自我,作出新的生活选择;也可以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塑造健全的人格,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李子勋老师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硕士及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业进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第一届学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夜话栏目主办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开设心理咨询专栏,接触过许多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在实话实说栏目曾就“中学生强迫症”话题做过深入分析。 李子勋老师担任: 《父母必读》亲子关系栏目主持人。 《女友》深圳版布鲁夫妻婚姻咨询主持人。 《时尚健康》心理栏目撰稿人。 中央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亲子关系节目主持人。 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心理专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心理专家之一。
雪後Sunny
现阶段国内类似著名心理治疗师许天红的不多,一般好些的都已讲课为主了,1《保健医苑》第二、三届编委(中国卫生部北京医院主办、中国中央保健委员会协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2. 现为中欧国际心理机构咨询师3、职业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北京医师学会会员)4、心理学作家(独立、合作撰写13本书籍,几百篇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在中国、美国、日本发表二十多篇专业论文。5、自1978年开始,作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临床医生,专职进行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6、中国唯一一位既是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又是监事的在职心理咨询师。7、许老师退休后,受到全国数百家心理咨询机构邀请,许天红老师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的人,经过一年的仔细考虑筛选,2010年最终选择加入中欧国际心理机构,继续为全国非常多的来访者服务。8、“北京八大名医-会诊中国白领健康状况”的名医之一。在《北京青年报》主编的《别让工作伤了你》一书中这样赞许。
yukisnowfox
《囧妈》与徐峥的前两部“囧”字系列电影《泰囧》和《港囧》单纯地以“笑果”取胜不同,与其说是一部公路喜剧片,不如说是一部讲述家庭关系的温情片,笑中带泪。其中关于中国式母子亲情的探讨,引发了我的深思。
电影以徐伊万与张璐夫妻签署离婚协议以及共有的暖霸专利知识产权的矛盾引出,徐伊万本想乘飞机去美国搅黄张璐在美国市场的商业合作,却因为护照问题“阴差阳错”地踏上了母亲乘坐的北京开往莫斯科的长途列车,在与母亲共度的几天火车之旅中,母子二人从不断争吵、控制、逃离,最终回归亲情,母子和解。
中国式父母对子女的爱中,包含了太多的期待落差,过多的控制欲给子女带来了无形的伤害和束缚,由此引发了亲子关系出现裂痕,争吵便在所难免。但这一切分歧和矛盾的表象下,潜伏着“血浓于水”的本质。
现象回归本质的过程看似难以实现,实则有径可达:也许在子女和父母之间,需要一场《囧妈》式的“阴差阳错”。
1.父母的心里幻想中的孩子往往会与现实产生期待落差
影片中,妈妈卢小花这个角色的精准刻画,让年轻的观众产生了共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
妈妈觉得你饿,即使在你打电话工作,她也会不停地信你嘴里塞小番茄;妈妈觉得你胖,即使你吃了一盒红烧肉,她也不让你吃这最后一块;妈妈觉得你的膀胱申时要排水,即使你不渴,她也要让你喝水;妈妈觉得你结了婚应该要孩子,连儿子和儿媳“那方面”的事,也会过问。
这就是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矛盾所在:父母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中的孩子,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自己独立的意志、性格和生活方式,如果因此与父母的期待产生了落差,那么父母一定会锲而不舍地改造孩子。
而中国父母将这种独特的与子女的相处方式冠以“爱”的名义,他们为子女设定好了成长的轨道,安排好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在给予子女爱的同时,不但束缚了孩子的成长,而且迷失了自我。
当孩子想要逃离妈妈枷锁式的爱时,妈妈会站在道德的高地说:“你怎么一点都不乖啊!”当子女表达不同意见,跟妈妈说“我不用你管”时,妈妈一定会脱口而出:“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啊!”
2.以“孝”之义,亲子关系中的“浆糊逻辑”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
在父母们看来,子女不“听话”,就相当于不孝。这是父母对子女道德上的碾压。
这种父母和子女的捆绑式分不清彼此的关系,就是中国家庭中的“浆糊逻辑”。为什么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不能尊重孩子、接纳孩子,让他们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而非要加以控制和束缚呢?
父母与子女没有距离和边界,一定会影响子女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会削弱子女自理自立的生存能力,扼杀子女成长中的各种潜能发挥,形成有障碍的人格。
3.父母对子女牢笼式的爱,只会两败俱伤
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就是一个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妈妈,衣食住行全包办,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一个人能顶两个菲佣”。朱雨辰40岁了外出演戏,70岁的妈妈还坚持跟剧组,为儿子做饭熬汤,贴身陪伴,理由是“不论儿子走到哪里,都要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为了保证儿子身体不上火,朱妈妈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为儿子熬梨汁、榨果汁,坚持了至少10年。而朱雨辰则每天无论去哪都要带着这些饱含着母爱的果汁,导致自己每天都喝不了几口纯净水。
而不只是生活上的悉心安排,连儿子的感情,朱妈妈也必须过问。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朱妈妈都知道,都会干扰。换句话说,妈妈看不上的女孩,儿子就娶不了。
看来朱雨辰没能和初恋女友汤唯,以及另一位公开过的女友姜妍走到一起,也是受了妈妈的影响。
面对妈妈如此强势的要求和规定,朱雨辰在“孝道”道德标准面前无力反抗,只能无奈地表示,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这种对子女牢笼式的母爱,实则是一种控制和束缚,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压抑和无助,真的会让孩子透不过气来。这样下去的结果,或者孩子懦弱地顺从,从此失去了自我;或者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无尽的争吵,伤害了亲子关系。
这确实是一种爱,但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爱。
4.期待落差和心理落差,源自分离焦虑
其实稍加解析,我们可以理解父母的做法: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把孩子抚养长大,孩子从小时候一直依赖着父母。可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志和生活,不再需要父母的关照时,父母也会产生心理落差和分离焦虑,他们不甘心这样与孩子远离,只能以另一种强硬的方式来关照孩子,以证明自己的被需要。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毕竟,你是我的孩子啊!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
是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从孩子出生以来,就在为分离的那一刻倒计时。
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不是私有财产,也不是父母复刻。父母对子女真正成功的爱,不是刻板的控制和冷冰冰的命令,而应该是尽早培养孩子成为独立的自我,带着自信、乐观、勇敢和健康,从父母的生命中剥离出去。
这一点黄磊就做得特别好,他曾经说过:即使女儿的日记不上锁放在桌上,他也不会去看,同样,孩子的手机也永远不看。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同样如此。而孩子的空间,应该与父母的空间有明显的界限。
影片《囧妈》中,徐伊万和妈妈卢小花出现了多次激烈的争吵,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对母子之间发自内心本能的爱意传递。
列车到达集宁站时,徐伊万虽然在火车上与妈妈的相处并不愉快,但是在下车前,他还是很不放心地对妈妈说了一句“你自己当心一点”。下火车后,无意间在口袋里摸出了妈妈放的三块大白兔奶糖,回头看到妈妈在车窗里悄悄地看着自己远走的背影,在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爱的同时,也对妈妈的长途旅行放心不下,于是在亲情的驱使下,又回到了火车上。
卢小花与儿子又一次激烈争吵后伤透了心,在弗拉基米尔站拖着行李独自赌气下车,徐伊万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焦急而茫然地寻找母亲的身影,在雪地的林场里无助地哭喊着“妈,妈……”这种把母亲气丢在异国他乡的滋味,一定会让他自责一辈子。
卢小花在面对狗熊即将扑向儿子的紧急关头,以“矫健”的身姿从树上一跃而下,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别吃我儿子,过来吃我!”虽然这场人熊大战看来有点夸张,但这个镜头让我眼角湿润。危难之处,母爱的伟大力量从不需要犹豫。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这是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存在分歧、争吵以及相互不理解的表象下,血浓于水的亲情本质,这是爱的回归和和解。
正是因为亲情浓厚,父母和子女才会有争吵。这样的争吵,其实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无处安放的牵挂和关爱,并不是情断意决地吵架,而只是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绪表达,找一个出口,宣泄给自己最爱的人。但在心底里,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赢得一切可能。
父母和子女之间,明明爱得很深,却要互相“伤害”。但这只是表达方式的问题,并不难解决。
影片开头,张璐作为即将离婚的妻子,让徐伊万有空多陪陪妈妈,给她一个拥抱,可是徐伊万觉得40多岁的男人给妈妈拥抱是很莫名其妙的事情,并且与妈妈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吵,缺乏对她的关心和照顾。然而最后却能与妈妈和解,弥合爱的鸿沟,感受到妈妈的爱。这是为什么呢?
徐伊万说,这次与母亲共处的六天时光,是他读大学离开家二十多年以来跟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
如果没有这次为了拿回护照而“阴差阳错”的列车之旅,没有母子二人惊心动魄的熊口脱险的经历,也许徐伊万与妈妈会一直保持这种存在代沟、争吵不休、互不理解的状态。因为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这样的相处,成了他们固有的相处方式。
亲子关系的改变,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因为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里,人人都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在惰性的惯性中,很少有人会想到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善现状。因此,父母和子女的代沟似乎宽到难以逾越。
而生活中不经意间的“阴差阳错”和危机考验,也许是改进自我、改变生活的催化剂。这些生活中的偶然不确定事件,却可以从灵魂深处激发出一个人心底最纯粹的真情,会驱使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与岁月和解,与不快翻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血浓于水,因为骨肉相连,因此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愿不愿意解决的问题。
也许所有人应当从《囧妈》中有所启发,我们应该尝试着主动改变自己,改变与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带来你想象不到的意外之喜呢!
没有什么事是子女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多抱几次。
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分离焦虑和期待落差,父母往往会以“爱”之名、以“孝”之义,通过强行控制和过度索取等方式,来阻碍子女的独自成长,而这其实是对子女独立生命个体的不尊重。由此引发的,必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不理解、争吵不休,最终导致矛盾逐步升级。
父母和子女表面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其实互相都是自己最爱的人,这份爱并没有因为争吵而少一丝一毫,毕竟,骨肉相连,血浓于水。
而弥合爱的鸿沟的问题解决之道,就是借鉴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阴差阳错”,主动改变与对方的相处方式,将爱表达出来,让拥抱化解矛盾。
也许当子女也为人父母,到了父母的年纪、担当父母的角色的时候,才能更懂得自己的父母吧。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