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0

冬日恋鬼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自卑的孩子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雪樱子

已采纳

1楼,“自卑的天敌自信,只要学会自信”哇你也说的太简单了吧。你以为吃个饼,学写一个生字啊。自信虽然只简单的两个字,但是要做到谈何容易。就像“智慧”一词,这简直是人类至高的能力,念起来简单,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青春期正是人类身体的再发育期,也是心灵的再发育期,这个时候最好要注意,等落下问题了成年后再解决就要付出N倍的努力。解决方法:尽量解除寄人篱下的状态,回到父母或引导者,我不知道你具体是什么关系,但是应该是以她不会感到焦虑,有安全感的亲人身边。父母或引导者监护人等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小孩子的心理学。自己做得不太好的话,可以去咨询相关的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人员(要选好),让TA来引导孩子及孩子的家长应该怎么做。花点钱,没关系,如果这点钱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格完善,得到幸福,乃至生命得到升华,那这点钱真是太值了

自卑的孩子心理咨询师

113 评论(14)

小仙姓朱

试着经常跟她说写她感兴趣的东西,多沟通.自然的就对你不敏感啦.

150 评论(12)

二x小b姐

自信的孩子,活泼开朗、敢于表达、勇于探索;

自卑的孩子,怯懦退缩、害怕表达、不愿交流!

为什么孩子们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呢?也许很多人会说,是孩子的性格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总能得到养育者及时的回应,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形成一种对世界的信任感,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人,是值得被爱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它的各种需要——包括饿了要吃东西、尿了要换尿垫、孤独了想让人陪伴——这些需要经常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的话,孩子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不信任感,觉得自己应该保持沉默,不应该给别人添麻烦,或者觉得,即便我提出了要求,也没什么用!

如果父母总能以一种正向鼓励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能够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肯定他,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引导他,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可以被认可、值得被爱!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一种批评、指责、挑剔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告诫他,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能骄傲;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批评他,真是太笨了,为什么这么让人不省心,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差劲、不被认可、不值得被爱的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情结,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优秀。

自卑,恰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镜心为您提出4点建议:

第一点: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

自卑,大都源于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过分纠结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而看不到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自身的长处。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接纳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我,虽然我不是完美的,可是我是独特的,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我自己,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二点:放弃完美主义,有缺点的人才更可爱。

人们经常有一种非理性思维,就是觉得:我一定要变得完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才不会挑剔指责我。

可事实恰恰相反,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来衬托自己的不完美,我们都更喜欢有一些瑕疵和缺点的真实的个体,这样一来,我们的相处就轻松多了,因为,我们都一样!

第三点: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多鼓励他。

父母们常有一种误区,就是觉得鼓励孩子,会使得他们变得骄傲,从而不思进取。

实际上,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鼓励,就变得飘飘然起来,相反,罗森塔尔的“期待应验理论”告诉我们,你给孩子正向的期待,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反之,如果你经常挑剔、指责孩子,就会向孩子传达一种消极的期待,使他们变得越来越退缩,甚至自暴自弃。

第四点:别让失败,成为孩子心底的阴影。

心理学认为,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和逆商。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嘲讽挖苦,比如:

相反,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永不绝望、永不放弃,这才是成功的逆商教育。

116 评论(11)

洋洋捌月

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你孩子勇于表现自己的优点,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条件

108 评论(8)

小佳姐~:)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应该多夸赞孩子,夸孩子聪明,漂亮,应该花时间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自卑的点在哪里

338 评论(11)

飞扬嗒兜兜

不自信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如果这样想,就错了。 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为保护隐私,我们叫她小A。小A在一个不断被“鞭策”的环境中长大,父母经常把她与其他孩子作对比的,比成绩、比懂事、比勤快等等。 久而久之,小A对这种对比麻木了,她不再在意别人的优秀,只想跟自己的过去比,看有没有进步。 这样的想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她练就了淡定的心态,与世无争,遇事可以冷静应对;但另一方面,对外部其他人的不关注,使她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敢主动说话,不敢为自己提要求,不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不敢成为焦点。 即使名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工作了,仍然不自信,说话、办事都没底气。再后来,结婚了,找了一位很爱自己的老公,她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自信从容了很多。 小A从小生活在与优秀孩子做对比的环境中,始终达不到父母不断升级的高标准、高要求,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 慢慢的在心里会形成非常糟糕的认知,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优秀。从她的行为表现也能看出来,其内心是很自卑的。 小A自认为她不自信的根源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优秀。 于是,在学业上,她努力学习考上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 尽管如此,她的内心还是自信不起来。那为什么后来小A结婚了,找了爱自己的老公,反而开始变得自信了?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不自信是自身问题,是自己不够优秀的原因。但这一观点没办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没你优秀的人,却比你自信 。这也说明,不自信,跟优秀不优秀关系不大。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 很多性格的描述,比如自卑、自信,本质上说的是关系 。 受童年不良的亲子关系影响,自卑的孩子始终承受“内在父母”挑剔“内在孩子”的困扰,始终想证明自己,但又得不到认可。其根源是不良亲子关系导致的。所以说, 不自信不是自身原因,而是受外部关系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重要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幸福感 。有了幸福感,会降低对优秀不优秀的重视,进而增进人的自信心。 这也刚好可以用来解释小A拥有幸福的婚姻/亲密关系,从此变得自信的深层逻辑。小A是幸运的,她找了一位懂她、爱她、欣赏她、珍惜她的老公。在爱情的滋润下,小A的心里充满幸福和快乐。 她发现原来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爱的,自己并不差。当她开始相信自己也很棒时,她不再苛求自己,开始接纳自己,并与内心的自己和解。 当她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才发现跟身边的同事相比,很多工作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她不再胆怯和害怕,心态愈发的平和,为人处世越来越自信和从容。 实践证明,自卑与自信是可以塑造的 。 长期接触负面的信息、长期被否定,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从而被自卑困扰;相反,如果经常接受正面的信息,经常被认可,也会越来越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拥有自信。 如果你也陷在“不自信是自己不够优秀”的局里,建议尽快跳出这个局,摒弃这种错误的认识。 如果想改善不自信,不妨从构建良好的关系开始,比如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等。 如果你已身为人父、人母,不妨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认可,少一些苛责,让孩子从小拥有自信。

34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