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2

余文文214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退行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洋洋童装店

已采纳

我会自己听歌消化,尽量听一些治愈系的歌,不要听伤感的歌;在还有就是去跑步、运动,让自己流汗;或者跟自己的好朋友倾诉、在空旷的地方呐喊。

一、听歌

听治愈系的歌会让自己感觉到有一丝温暖的感觉,特别是听自己喜欢的歌手的歌,这种效果会更好;尽量不要听伤感的歌,听伤感的歌就会觉得歌里面的内容就是说自己,你就会觉得跟难受。我晚上特别容易想太多而睡不着,都会觉得自己会不会有点抑郁了,然后听着自己喜欢歌手的歌,慢慢的就会睡着了,效果很不错。

二、运动

可以做一些运动让自己流汗,如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你不会去想一些不开心、让你沮丧的事情,同时你的大脑想的都是跑步这件事,你运动完流汗刚好就会感觉自己焕然一新,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在运动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是清晰的,运动完过后就会觉得没什么事是打不了的。

三、倾诉你可以跟你的好闺蜜、好兄弟或者家人倾诉你现在遇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他们来开导开导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你自己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部分你自己没法看见,如果你跟身边的人倾诉之后他们也许会发现其他的方面,也许事情并不是这么糟糕;亦或者你根本不需要别人跟你提什么意见,你只要把事情说出来,有人认认真真听着你说完也许你心情就会好点了。或者你根本不想跟别人说,不想让别人知道,那么你可以去一个空旷的、没有人的地方,去大声的呐喊,把你内心的想法、感受,遇到的困难通通的喊出来,或者哭出来,你的内心的事情没有憋在心里了,你的心情也就会好很多了。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前看,要想好的事情,要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生长。

心理咨询师退行

138 评论(15)

CHA1LUL1ANG

咨询过程中,一旦咨访关系得以建立,来访者沉积已久的事件、情绪、问题、思考终于有机会得以表达,来访者的表达欲望和情感需求会特别强烈,有时候咨询时间到了,来访者还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这时咨询师可能会比较为难,让来访者继续似乎有点随意,打断又于心不忍。该怎么办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在此收录了 执业咨询师在实践中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罗列了书籍和文章相关部分节选 以及中启心理赵老师对此的剖析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咨询师说” 咨询师大师兄: 在我的咨询中超时的并不多,结束前的十几分钟不会再把某个议题进行深入,会在比较浅的位置上互动。在结束前5分钟会提示时间快要到了,询问还有什么想要说的么。个案一般也可以在这个时间结束,如果表达的比较多,也就是超过10分钟左右。 如果咨询时间到了,但咨询互动正处在问题展开但没有处理好的时候,我会主动延长时间,以便能够将这个话题聊完、收口,再结束。 还有就是在我的个案中有一个个案每次都超过1小时,最长到将近2小时。这是跟随我最长的个案,可能是个案支持的力量少吧(文字咨询),我也不清楚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一直容许她打破咨询设置,除了时间之外还有咨询外的交流。 从我个人的观点上来讲,无特殊情况,我还是希望咨询在约定的时间能够完成。咨询师拾陆: 我的感受是:“不按时”比“准时”更难,对什么特质的来访者在何种情况下做怎样的处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里面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因此,我暂时选择按时结束咨询。这样做起码维护了咨询设置,使得咨询在有框架和边界的环境下展开,有很多动力学的意义。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咨询师会感到“难以打断来访者”?是来访者不能承受,还是咨询师自己不能承受打断来访的心里压力?“中断结束”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象征吧。咨询师辛晴好: 我遇到的咨询时间延长的情况是这样的:来访者总是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时间被无限延长,感觉咨询无法开始也无法结束,这个问题很困扰我。我自己感觉,一方面,来访者的情感需求无法被我承接,TA无法得到满足才造成了延时;另一方面,我的困局我自己无法超越,我总想着来访者能好好表达,反而TA的情感更加难以被我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我拒绝了TA的情感诉求.....于是咨询就卡在了这里。 在我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时,我就想办法把咨询时间拉长,或者增加咨询的次数,和来访者一起陷入无能的状态、陪伴。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最终问题的解决都会回到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层面上来,当我和来访者共同陷入这样的无能的状态时,需要我先超越,才能推动来访者继续往前走。在问题的表象背后:往往是咨询师觉得这是问题,便成为问题;如果咨询师觉得不是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咨询师小琳: 对于咨询时长从我的角度不是特别坚持和严格。出现咨询时间延长的情况,一般都会是感受到来访者还不想结束或者仍在情绪里,这个时候一方面会觉得自己的咨询经验有限,不确定咨询时间内的内容是否已经足够和到位,一方面也会觉得如果感受到来访者需要,我会想去满足。我想这也许是新手咨询师必经的一个阶段吧,未来经验足够多了,应该就可以更清晰的处理了。咨询师小黑: 我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咨询觉得一个小时特别漫长,甚至不知道说什么,问什么;开始领略到咨询工作的魅力后,咨询变得经常超时,有的甚至会达到三个小时无法结束(公益咨询)。这确实让我觉得有更多时间得以更加靠近来访者,也让我感到挫败和愧疚,觉得没有能力维持咨询的边界。但我的督导老师并没有在咨询设置上给我很大压力,而是给了我一个空间自己去体验。慢慢的,我发现我的咨询时长开始有节制了,一方面是自己对方向和重点把握能力好一些了,一方面随着咨访关系的稳固,来访者也愿意把自己的需求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了。这样一个过程让我觉得咨询设置是非常坚实正确的,而达到这个坚实正确,可能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   “书上说 ”  摘自《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1、为何要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作为咨询师很重要的是要保持有效倾听,有效倾听我们能坚持多久?50分钟左右。 2、一小时的时长不可以突破吗? 这取决于咨询取向,如CBT可能就无法在50分钟内完成,可能需要设置为2小时。创伤处理因为需要等待一些情绪同步能够出来或者表达,而被体验到,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如果是动力取向,我们需要用前几次的咨询来做一个人格评估,在评估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来访者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重大应激,或者他不处于重大丧失和创伤里边,包括他的焦虑耐受力还不错,如果是做评估,就强烈建议你保持一次50分钟。 3、如果在来访者没有危机的情况下,当50分钟时间到的时候,你们共同感觉是问题没有解决,然后都很焦虑,怎么办? 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延长,比如延长到100分钟,这有可能是你和来访者的共谋,是你们共同的在付诸行动,因为你们都没有办法耐受焦虑,然后去行动,通过延长时间抵消焦虑和受挫体验。避免来访者对你感到失望和生气。你也避免了来访者攻击你,或者害怕个案中断。 或者你的分析师会告诉你,你可能想要成为一个全能的人,希望自己无所不能。或许延长50分钟你就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你可能害怕成为一个不太好的咨询师,你害怕自己无力的部分。 虽然这些都是猜测和假设,但这里强调的是在想对于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师来讲,你的延长,哪怕是一次延长5分钟,你也需要去理解你自己怎么了。对于你的受训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也是要跟你的咨询设置结合起来的。摘自文章《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要坚守设置》 关于为来访者延长时间中有些咨询师背后的动力可能包括:“想要做个好妈妈”“怀疑自己能力不行,所以用时间补”“我延长时间是希望来访者觉得值”督导说:“咨询师有能力准时结束,守住自己的边界,会让来访者感到安全。” 设置的清晰是为了关系的清晰:咨询师违约设置了如何赔偿来访者。如果来访者违约没有程度近似的代价,那么咨询师潜意识中也可能有所不满进而在潜意识层面破坏关系。 设置有特定的功能:孩子要有父亲和母亲,而设置意味着边界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意味着边界、规则、社会化。心理咨询需要有限退行,接纳促进了退行,设置保证了退行不会无限度。接纳和设置刚好保持了平衡,让来访者能够发生变化,也能够适应生活,把这种变化迁移到生活中。摘自文章《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的问题》 时间长度是一个框架,它表达着:在规定时间内,我们有关系;在规定时间外,我们没有关系。在注重咨访关系的理论框架下,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依赖vs羞耻 当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依赖情感时,来访者会体验到“没有咨询师不行”,这很有可能是来访者人格中依赖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结束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在潜意识中,似乎没有咨询师,来访者就“活不下去”。 但同时,来访者也有可能因自己的依赖而感到羞耻,觉得自己“没用”,不能独立面对生活,总是占用/剥削咨询师的时间,可自己又的确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助。 对抗权威 时间是一个不容商讨的标杆,它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权威。咨询师在执行严格的时间安排时,会和来访者重新建立孩子与权威(父母老师)的关系,因此来访者会把自己对权威的愤怒,以拖延、超时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移情,来访者对专制的养育者不能直接表达愤怒,只能通过违反规则的方法,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 是否会有长远影响? 当咨询师意识到了咨询时间失控,其实这个影响就已经被减弱了,因为两个人的关系中出现了摩擦,它最终会变成咨询师和来访者讨论时间规则的推动力。 真正会产生长远影响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没有意识到时间失控,甚至享受这一部分,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理有据”的,那么两个人的咨访关系,就会持续发展,直到重复来访者过去经常体验到的那种关系模式。 但仍需注意的是,发生这种现象的前提,是咨询师把咨访关系当做咨询的工具。如果咨询师的侧重点在行为的强化与消退或心理学教育方面,时间失控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赵老师说” 首先要认可在咨询中超出设定的咨询时长是很常见的。 导致延长的原因可能会有:在初始访谈阶段,个案想要表达的比较多,占用时间比较长;咨询师经验不足,在讨论重点问题和核心议题上把握不清,互动了很多内容,但在时间结束前仍觉得没什么质量;在咨询过半时,个案抛出更有挑战的议题和需求,致使咨询剩余时间变得紧张。 在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延长咨询时间也可以在促进个案自我功能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一对咨询关系原本是能够遵守时间设置的,但在与咨询师建立了情感稳定性或在情感投入的过程中,来访者想要用“突破咨询设置”、“延长咨询时间”来体验自己对于咨询师的重要程度。这样的时刻咨询师也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回应,作为关怀和照顾来访者的一种行为表达,使来访者的被重视需求得到回应。 作为新手咨询师,不需要对超时问题感到过于焦虑和困扰,应将关注点转移到与个案的互动过程和讨论的议题中,以及自己对个案的理解和认识上。而增加对个案理解和认识的途径,是咨询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反思或自我认识的增加。 所以咨询时间延长是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需要考虑不同的来访者的人格特质和关系需求来应对和处理。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反映的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理解的能力和深度。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冲突的理解足够深刻,对个案众多现实问题背后的核心诉求或者关键问题有理解,咨询时间自然能够有效掌握。咨询师要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只是局限于咨询设置这一个维度。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咨询设置中无论咨询时间、频率如何规定,其本质是以来访者为中心,来访者利益最大化。将精力和思考更多的放在来访者深层次需求的满足上,我们对于“咨询时间”这个问题的焦虑就会降低。对咨询时间的把握能力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了。

293 评论(8)

神采飞扬0829

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99 评论(9)

18821090937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之中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率约60%~70%。一般推荐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念头或行为及抗抑郁药无效的患者可行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对有明显社会心理因素作用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如果已确诊抑郁症,则应紧遵医嘱合理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常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情绪低落症状可明显改善。

同时,患者自己也应努力调节,可多与亲友沟通,多倾诉多疏解,多运动如慢跑或瑜伽,促进脑内多巴胺生成,充实自己的生活,转移注意力及调节自己的心态,树立一定会痊愈的信心,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当情绪低落的时候,翻开我们正能量的书本,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抛开烦恼,拒绝情绪,投身书海之中,再次燃起积极心态的自己。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它也是我们情绪的导师,生活的好朋友,它会帮助我们带来一个快乐的自己,一个为周围人带来正能量的自己。

情绪低落的时候,也可以写日记,把你所有的不满和各种糟糕写在上面,写着写着心情就舒畅了,也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自己的情绪本不应该这样。写日记的时候本身就会集中精力而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写完后也自然放松很多,心情好很多。户外运动也是解决情绪低落的好方法之一。当心情因为某些事情,某些原因变的低落的时候。不妨选择运动的跑道吧!或者找一座小山爬山,让那低落的情绪随着汗水蒸发吧!户外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样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特别情绪低落的时候选择运动能激发自己的动力,让自己对事情充满热情。心情低落的时候也可以去乡间的绿道丛林走走 。被那绿的耀眼的绿色植物所包围,呼吸着那么舒服的空气,如此让人心情舒畅的环境,心情想低落也难呀!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下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静静的戴上耳机,不受别人的打扰,跟着音乐的节拍走,慢慢的让自己放松冷静下来。如果在有海的城市,当心情烦躁低落的时候,就去吹吹海风吧!海风帮你吹走烦恼,涛涛的海水,在磐石中激起无数的浪花,心跳随着澎湃的声音一起一伏,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景象,烦躁低落的心情也很触动吧!首先就是应该注意多听些音乐。可以多听一些古典音乐或者是一些英文歌曲。也可以看一些综艺节目,比如说跑男呀,非诚勿扰呀。也可以多看一些偶像剧一些电影,这些都可以缓解我们的疲劳,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应该学会释放生活的压力以及疲劳。2 第二个就是应该注意一下个人的饮食习惯,一定要多吃一些能量高的食物。不要吃一些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不要吃麻辣烫火锅以及辣条。一定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高纤维素,多吃一些豆浆蛋白质鸡蛋。多吃一些苹果和香蕉。3 最后一个就是应该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找一个心里诉说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QQ微信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可以多看一些微博微信。可以多刷一刷朋友圈,可以出去旅游一下,或者是逛街购物,或者是多吃一些零食。

274 评论(15)

爬爬的蜜糖

来访者不愿意做咨询师留下的家庭作业是因为以下几点:

1、通常都是去一次,没有第二次,做了作业也没不会去教。

2、很多人很忙,或者忘了,或者根本不在乎,不当一回事的。

3、觉得做了咨询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咨询并不是想解决问题,而是排解情绪。

4、人都有惰性作业写不写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多数人选择忽略。

对应策略:

1、告诉来访者,完成家庭作业是很重要的事,让他重视,说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自己的咨询内容就会回忆一遍,也会深入思考,会让自己的咨询更有意义。

2、可以对完成作业的人给与鼓励或者奖励这是有效的激励手段。

3、自己要重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布置作业也是付出了很多劳动,虽然简单但是很用心,参考作业可以更好的为将来的来访者提供服务。

人们做咨询,从根本上来说,是他的安全依恋关系出了问题,也就是在婴儿期,母亲或养育人对他的包容陪伴不够,从而使他对这个世界不信任,缺乏安全感。

所有选择咨询师的来访者都渴望改变。能够有觉悟寻求咨询师的帮助,这样的来访者,他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改变的,这是他走进心理咨询室,选择咨询师的根本动力。当来访者找到匹配的心理咨询师,感受到被包容、被接纳的安全环境,会出现退行行为,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母亲的面前是撒娇的,无赖的,自由自在的展现自己的,这是一种移情现象。来访者在自己的退行行为当中,在与咨询师的安全关系中,修复自己早期受到的伤害和挫折,当来访者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以后,会继续成长。

30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