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8

shop移民Sher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学生咨询案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over冬儿129

已采纳

要求好长好多字哟!

心理咨询师学生咨询案例

204 评论(12)

美丽依然张

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这一消息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 昨天下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其实早在半年前,杭州萧山区一名高二男生,也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将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学生杀害。而这名出身贫寒之家的女学生受害时,刚参加完高考,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这两起凶杀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 对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记者采访了杭州市青少年热线心理咨询师杨迪老师。听到又一起学生杀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她说,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这种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终极可能性敞亮。毫无疑义,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的问题虽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这样的追问亦是必须的: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律师点评]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133 评论(9)

云片儿糕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及答案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其父后来再婚后又有了一个妹妹,他不喜欢继母和妹妹,恨自己的爸爸,也很少和母亲联系。父亲每周看他一两次,对他管教很严,只知逼他学习,却很少和他沟通。因为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但他不以为然,认为学习好的同学品行都不好,而学习不好的同学心眼好。他不喜欢学习,觉得人活在世上用不着那么辛苦,还要上大学、考研,觉得轻轻松松活着挺好,顺其自然,以后能考上职高,学门技术也可以活得很好。但面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也感到精神紧张、忐忑不安,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经常有报复父母的心理,觉得自己有这种想法非常可怕,简直是没有良心,但又控制不住,故来咨询是否自己心理有问题。如有问题,要让父亲知道这是他逼出来的。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居住在爷爷奶奶家,老人疼爱孙子,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管教较少,对学习成绩不太在意。父亲管教方式粗暴,求助者性格外向,生活懒散,控制力较差。对求助者进行了WAIS—RC测验,结果如下:

1[多选题]在WAIS—RC的11个分测验中,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是()

A.领悟

B.数字符号

C.算术

D.图片排列

2[单选题]根据测验结果,求助者的成绩低于常模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分测验项目是()

A.算术

B.词汇

C.填图

D.积木

3[单选题]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求助者的总体智力等级应属于()

A.超常

B.高于平常

C.平常

D.低于平常

4[单选题]该求助者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内心痛苦

B.适应不良

C.缺乏沟通

D.关系紧张

5[多选题]该求助者遇到的生活事件包括()

A.内心孤独

B.父子关系紧张

C.父母离异

D.学习成绩较差

6[多选题]在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A.强迫思维

B.强迫动作

C.强迫意向

D.强迫询问

7[多选题]选择与求助者谈话方式时应考虑的求助者自身因素包括(’)

A.年龄特征

B.性别特征

C.文化特征

D.性格特征

8[单选题]本案例近期合理的咨询目标是()

A.提高学习成绩

B.改变情绪

C.得到父母谅解

D.改变性格

9[单选题]在摄人性谈话中,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的问题。

A.最为关心

B.最困扰自己

C.最先提出

D.最需要解决

10[多选题]在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中,求助者方面的因素是()

A.咨询动机

B.咨询次数

C.合作态度

D.咨询时间

11[多选题]在本案例中商定的咨询方案内容应包括()

A.咨询目标

B.咨询地点

C.所用方法

D.咨询时间

12[多选题]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的恰当处理是()

A.传授学习方法

B.协调父子关系

C.鼓励宣泄情绪

D.改变错误认知

13[多选题]对该求助者妥当的咨询方法是()

A.合理情绪疗法

B.放松训练

C.阳性强化疗法

D.暗示治疗

14[单选题]对该求助者进行咨询效果评估时,不属于重点评估内容的是()

A.成绩提高程度

B.父子关系改善程度

C.紧张减少程度

D.错误认知改变与否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学毕业,待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两年,在父母的强压下去过一次招聘会,可到了招聘会场,没说一句话就走了。自述不擅于表达,看见别人都很会推销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害怕不能胜任工作,所以一直没有自信,呆在家里。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独立性差,不爱交朋友,情绪低落。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帮助?

求助者:我害怕去招聘会。

心理咨询师:你去过招聘会吗?

求助者:去过,转一圈就走了。

心理咨询师:你去招聘会转一圈,什么都不说,那叫应聘吗?

求助者:我不敢说,怕拒绝,我害·怕胜任不了工作。

心理咨询师:你前面说很想找到工作,你现在告诉我几乎没有参加过招聘,这似乎存在着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毕业快两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我真的很着急,可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应聘。

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毕业生,你想想,有可能怎样去应聘呢?

求助者:(沉默)得去参加招聘会,和人家说我想找工人作,讨论工作性质、条件、工资等。

心理咨询师:因何原因你没有做这些呢?

求助者:我怕去了人家不要我。

心理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说你去了,人家就应该聘你,因此,你到国务院应聘,人家就聘你,你到市政府应聘,人家还聘你,你到企业,人家同样会聘你。

求助者:啊…好像不是这样的,(摇摇头)

心理咨询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咨询只能到这里了,请你回去思考,下次咱们继续讨论。

15[多选题]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A.性格因素

B.人际压力

C.认知因素

D.经济压力

16[多选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开始阶段使用的提问方式是()

A.直接逼问

B.开放式提问

C.间接询问

D.封闭式提问

17[单选题]心理咨询师“你去招聘会转一圈…那叫应聘吗?”表明其对求助者()

A.指责

B.质疑

C.启发

D.鼓励

18[单选题]心理咨询师“这似乎存在着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表明其使用的技术是()

A.指导

B.对峙

C.鼓励

D.解释

19[单选题]沉默现象的几种主要类型中并不包括()

A.怀疑型

B.理智型

C.茫然型

D.反抗型

20[单选题]“我怕去了人家不要我”反映出求助者存在()

A.悲观的态度

B.过分概括

C.绝对化要求

D.糟糕至极

21[单选题]心理咨询师说“你的意思是说你去了,……”本段所使用的是()

A.亚里士多德诡辩术

B.产婆术辩论法

C.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D.合理分析报告

【答案解析见下页】

【案例一】

【分析说明】

事件:经常有报复父母心里,觉得不应该,但又控制不住。

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并有一女,与父亲继母关系不良。

认知偏差:学习的好同学,品行都不好,学习不好的同学心眼好。

情绪:不喜欢继母和妹妹,恨父亲。

。解析:想报复父母觉得不应该,但控制不住,属于强迫思维或意向。

。解析:本案例中性别不影响咨询。

。解析:咨询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心理方面的,并具可评估的。

。解析:求助者动机和合作态度对咨询有重要影响。

【案例二】

【分析说明】

事件:大学毕业两年,仍待业

性格特点:内向,独立性差,不善交往,缺乏自信

认知特点:去应聘就应该被录用,怕被拒绝,怕不能胜任工作

情绪特点:情绪低落。

。解析:求助者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自信和认知偏差造成的。

。解析:对峙又称面质,是针对求助者表现出来的矛盾或不一致提出问题的一种咨询技术。

。解析:沉默的类型主要有反抗型、茫然型、怀疑型、思考型、情绪型。

。解析:“去了人家就要你”是绝对化的要求。

。解析:“产婆术”式辩论法是从求助者信念出发进行推论,在推论中因不合理信念出现谬论。

106 评论(8)

唐小七7

西方青春期教育案例——如果没有能力照顾好你的鸡蛋星期一到了,同学们又重新回到学校。上午,老师给每一个同学发了一枚鸡蛋,要求他们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必须使这个蛋与自己寸步不离,包括参加聚会或是进行运动时,都要带着它,并且要尽可能保护这枚蛋不破损。如果活动和保护蛋之间两者不能兼顾,要放弃活动。总之,在一个星期里蛋是最重要的。每个蛋上都有独特的彩绘,所以学生不可能私下掉换,蛋碎了之后也没有办法找替代品。学生们都觉得很好玩,也觉得很简单。可事实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一个星期后,全班所有人的蛋无一完好――全碎了。老师好像已经预见到会有这个结果,让学生们谈谈感想。孩子们开始大发牢骚:“我无法带着它踢球!可我实在不能忍受在场外看同伴们玩,于是我就带着它上场,它碎在我的裤兜里了。”“我把它放在书包里,我真的走到哪都带着它――我发誓!我只是把包放在桌子上,稍微用力一点儿,它把我的包都弄脏了!在图书馆,我像个白痴一样,周围的人都笑我。”“我真的很爱它,甚至还给它做了个小床,让它睡在里面。但它还是碎了,都怪我家的猫 !我非常难过。”“我把它放在冰箱里,和其他的蛋在一起。我以为它在那儿很安全,当第二天早上我妈妈做早餐的时候......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本来我以为自己赢定了,我为了照顾它放弃了一周所有的约会,晚上让它睡在我的枕边。我警告我弟弟要是敢碰我的蛋,我就打烂他的屁股。你知道这一周感觉太累了!不管你干什么,都要惦记它,我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在刚才,10分钟之前,它还是碎了!我捧着它,眼睛盯着它,根本没注意走廊里的其他人。眼睁睁看着它掉在地上,我都快崩溃了。”最后,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尽力了,可如果那不是一枚蛋而是一个婴儿,你自己的婴儿,你们的表现能令人满意吗?照顾鸡蛋已经让你们精疲力尽了,要是照顾你们的孩子呢?”看着学生们脸上露出痛苦而难以忍受的表情,老师满意地笑了――她的目的达到了。她接着说:“所以我建议你们现在不要发生性行为。你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性给你们带来的后果,那也许意味着你们将失去所有的爱好、兴趣、课余生活。”

267 评论(9)

期待的力量1

其实,我只是个中学生- - 不懂那么多的,对不起奥.

8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