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1

蝶澈082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与缓刑人员谈话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雨林之声

已采纳

四防罪犯谈话记录内容有1. 你前段的表现很好。2. 老师期望你继续努力学习。3. 多做思考题,提高思维潜力。

心理咨询师与缓刑人员谈话

329 评论(8)

美酱老师

已经受到了处罚,想做老师,应该经过教育部门认可。特别是做心理老师。

330 评论(15)

纯洁的毛灾灾

一、每日筛查,及时锁定“四防”罪犯。制定《高危罪犯异常心理识别与处置》,心理矫治办公室与狱政管理办公室对异常狱情排查工作无缝对接,安排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专职警察,根据《狱情日报表》,对出现异常狱情罪犯进行行为分析和危险性评估,及时锁定自杀、自伤自残、企图脱逃、行凶报复等异常心理的高危罪犯。二、分工负责,迅速启动心理干预。心理矫治办公室每天筛查出异常心理的高危罪犯后,立即将名单下发到各监区,由监区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落实罪犯心理干预,务必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填写“心理咨询干预记录表”,将咨询结果反馈至心理矫治办公室,定期对各监区的高危罪犯教育转化情况进行督导巡诊,了解其心理、行为变化,对存在教育转化困难的个案进行督导。三、“挂屏”跟踪,实时发挥“天眼”作用。为了巩固处置效果,指挥中心与监区分控中心两级联合落实对“四防”高危罪犯进行全时空“挂屏”视频监控,突出重点人物、重点时段、重点位置进行重点跟踪,密切留意高危罪犯在进行心理干预后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及时将“挂屏”跟踪情况记录台账,为下一步转化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实时发挥“天眼”作用。四、联动处置,合力攻坚疑难个案。对于多次咨询和督导后,效果仍不明显的罪犯,监区及时转介到心理矫治办公室,对于咨询矫治难度大,效果甚微的罪犯,监狱组织业务部门以及所在监区启动高危罪犯联动处置,联合会诊干预,研判问题症结,制定针对性对策,通过整合业务部门与监区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对疑难个案进行攻坚转化。五、预警监测,持续跟踪教育转化。根据《阳江监狱高危罪犯联动排查处置办法(试行)》要求,结合心理咨询师当面谈话观察和监区狱情反馈,对识别的高危罪犯按危险程度由高到低分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危险等级。罪犯改造评估中心对高危罪犯定期开展危险性复评,根据危险性程度进行升降级别,直至危险因素消除,稳步推进了罪犯异常心理识别与联动处置工作,有力弥补了高危罪犯攻坚转化的薄弱环节。

349 评论(11)

紫衣Helen

A C A A D C个人答案,仅供参考哈

188 评论(10)

冰雪江天

社区司法矫正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其非监禁刑罚的性质,可以使其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第十七条明确提出: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社区矫正的宗旨就是帮助矫正人员重新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培养与人交往的技巧,预防心理疾病,提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关爱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地方是通过政府购买渠道来完成这项工作的,但是在具体实施操作中会有走过场,缺少针对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如何让矫正人员打开“心墙”,更好地融入社会?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运用在网校学到的知识来探讨如何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服务。 我是一名警察心理教官,在网校学习4年多,有2年是在社会心理服务与治理专业学习。因为这个专业的课程与我从事的工作非常相关,在网校学习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做了大量的民警心理服务工作。很多时候也会被领导指派做社区矫正的工作,也多次被邀请在拘留所、看守所做在押人员、负刑人员的心理服务工作,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我也指导过网校的许多伙伴做监狱服刑人员的团体辅导。 我们对这样一些特殊群体做心理服务,需要有一个整体观,以目标为导向。我们的目的是增强社区矫正人员对自我定位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心理学知识,开阔视野,更新自我矫正的心态,为今后顺利的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心理矫治工作,助力社区矫正,让他们即遵纪守法,又能融入社会和家庭。这里就强调我们作为心理服务人员,最重要的是相信人性向善,人心向上,相信他们内心里有向好的、积极的一面,我们就是要找到他们心中的真善美,把人性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并不断擦亮这些闪光点。 所以我们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个颗助人的心,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国家社会都不放弃他们,我们更要给到他们温暖和支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激发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具体的服务方式也是借鉴韦老师《社区心理学》这门课中的社会支持性团体“254”模式,即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以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为背景,以现代心理技术作为载体,以团体动力作为过程,利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这个载体和平台服务于社区矫正人员。除了定期开展心理知识普及讲座、材料发放、健全心理档案等工作外,重点组织有针对性社区矫正人员团体心理辅导,以支持性心理辅导团体社区“254”模式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每个周期包括33期,11个主题(每个主题3期),涵盖自我认识、家庭关系处理、邻里关系处理等11个主题,运用成熟的支持性心理技术,让社区矫正人员在轻松温暖的团体中学习到心身健康知识,体验到人际沟通的快乐,提升自身心理资本,增强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信心,提高夫妻相处、亲子教育、孝养老人的技能,从而创建幸福家庭、平安社区、和谐社区。 首先可以做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讲座,社区矫正人员在回归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将面对许多心理上的困扰:焦虑、自卑、抑郁……,也会因此产生生理、行为方面的不适和困难。针对以上情况,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就是我们心理科普的主要任务。鼓励他们告别昨天,走向新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有益于社会的好居民。 其次是心理评估。通过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条件有限,可以通过房树人等绘画方式进行初步心理测评,在全面了解矫正人员心理状况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方案。有的可能需要做个案,有的可能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解决。个案不详细解释,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理咨询师的受训背景不同,采取的咨询方法、技术也不同。下面重点来说团体心理辅导。 我们运用的就是韦老师团体心理辅导的“254”模式。从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来看,需要的是自我内部的和谐及外部的人际关系的和谐。“2”--自我与重要他人,着重于服务对象当下的状态以及与重要他人关系的解读与呈现,实现社会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的目标。从自我和重要他人这两个最关键的维度,来阐述问题解决模式,服务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操作。自我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认知,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统一身份的我,通过了解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从而找到与社会、自我、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275 评论(13)

翔雨lollipop

既然是刑满释放了自己就是受到惩罚,也恢复公民身份了,只要自己有能力有专业,当然是可以做任何职业的,但是也要看有没有资格证,会不会找到相应的工作,只要有人招聘就没问题。

30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