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的天空shelly
说到修行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苦行僧?出家人?还是头上插着发簪的穿着长袍的道教徒? 我会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人生可谓是一场修行,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修炼自己呢?又有多少人在过了30岁还在不断学习呢?如果问你见过中国哪里爱学习的人最多,那我想说的是深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种职业是能督促你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一定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来访者也是不同的个案。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心理,每个年代有不同的病。请问,如果你要靠这个职业吃饭。是不是要随时更新你的知识库呢?当然,如果你想安逸,对不起,这个职业不适合你。 心理咨询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咨询师,前知古人,后知当下。心理咨询师,既懂心理,又懂药理。心理咨询师,要擅提问,还知礼仪。心理咨询师,需懂沟通,还会套路。心理咨询师,须明危机,还了防护。正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虎还降得了孙二娘。 心理咨询师,一个高薪职业。有老师告诉我们,300块钱一小时的咨询师就别做了。要做就做2000块钱一小时的。再或者,你可以按照来访者财产的百分点收费的。哇塞……如果遇到一个首富,哪怕拿财产的一个点,我也发了,是不是又紧张又兴奋呢? 哈哈,做做美梦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看看自己,修炼到宝塔第几层了。 刘志雅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几要素。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这五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很熟悉,但是真的要做到,那就是一场长期修行。 首先说尊重来访者先要做到完整接纳,也就说不管对方是个同性恋还是个丑男,不管对方是有狐臭还是浑身有刺鼻的香水味,不管对方是举止优雅还是言行粗鄙我们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来访者。或者说,遇到一个社会地位比你还高的来访者就奉承他。我问我自己,现在的我能做到哪一点?我能做到不阿谀奉承,但是每天早上坐地铁,我闻不了别人身上的异味,听不了别人的大声喧哗。看到路人中有人穿衣不得体的,我都要别扭半天。试问,如果我的来访者是这样的,难道就因为他付钱给我我就能接受了吗?也许你觉得为了钱能做到。我却不以为然。心理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适应,来访者心中有冲突,咨询师内心对来访者不适应,请问你又如何有足够的能量去帮对方解决他的不适应呢? 问完自己,我默默地把自己定的长远计划又往后拉了一年。以前我经常跟我的学员说,生活即工作,工作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待来访者是咨询师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从生活中来,而我们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解决来访者内心的问题。 后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个行人跟我擦肩而过。我一个个去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我问自己哪些我能接纳,哪些我不能。能,是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当找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时,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纳不了别人抽烟,是因为我讨厌自己身上有异味。我换了个角度想,如果我把这些臭味当成人生中的挫折一样难以避免。似乎接纳的心又升级了一层。所以我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有一颗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做到了完整接纳,我们还要以礼相待。说到礼,我就能联想到很多,穿衣得体是礼,化妆描眉是礼,举止优雅是礼,平易近人也是礼。仪容、仪表、仪态,这些礼仪已经是最基础的了。在第一次听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岳晓东教授就说过做咨询师的人,着装要得体。我自认为自己着装还算得体。但是从着装上我又犯难,我一穿上职业装,就很严肃。老师的角色立马就代入了。想想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是给来访者做咨询,反倒是像给人家上课了。在我正在犯难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为了学习礼仪,训练自己练习坐姿站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站姿和手势。上班撤掉舒服的椅子,换成硬邦邦的凳子练习坐姿。从标准坐姿,练到优雅的。有时候腿都练得抽筋。最终我也练出来了。笑容同样是可以练习的。对着镜子练微笑,跟朋友说话的时候刻意放慢语速,把大脑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跳出来提醒自己记得微笑。这个方法还是可以试试的。同样也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你,正在看文章的你,想修炼自己的你。 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跟人生来了一场较量啊! 刘志雅老师说,他曾经被来访者拿着刀对着自己。听得我们在场的同学个个心惊胆战。说真的,面对这种情况,还想让我信任对方吗?想想也挺傻的。不过事实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不能成为你不信任来访者的理由。刘老师不是也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吗?刘老师面对刀子指着自己的时候,除了言语的技巧外,是不是还是有信任的成分在呢?因为信任与不信任,语言表达的力量是不同的。信任不是让我们相信对方的一切,信任是我们打开自己内心接纳对方的一剂良药。来访者一开始对咨询师也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也不信任,那不信任与不信任就像两个负极,一定会相排斥的。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师很正常,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保持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信任的能量就能包容来访者。从而感化他也做到对你的信任。我认为咨询师要把信任当成一种习惯,再当做一种性格。而不是作为一种技巧。因为信任来自于内心,与技巧无关。信任来访者,也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够处理好他的问题。 我觉得狗仔队的人是做不了咨询师的。因为咨询师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来访者告诉你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秘密。我问我自己能否守得住?保守秘密,是需要消耗自己心量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把别人的秘密说漏嘴,到后来我就不想听别人的秘密了,因为不能保守秘密的我很内疚。所以我干脆不八卦。小时候听过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故事吗?讲的就是一个理发师发现了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但是他不能跟别人讲,他只好去野外挖了个洞,对着洞把秘密说出来。这么说来,保守秘密也是有技巧的嘛。从我目前的修为来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能保守秘密那最好,如果不能,是不是也可以找督导释怀一下呢?好像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记得刘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保守秘密是绝对的吗?好像当时我的反应还比较快,不是绝对的。如果来访者的秘密涉及到自杀,杀人放火。危及生命,违反法律,我们是不能完全保密的,而是要启动危机干预滴。 我差点忘记了,所有的尊重,都是要以真诚的心为基础的。所以宝塔修行另一关——真诚。按照超我的话说,“真诚是一种态度,真诚也是一种特质,真诚是一种技巧,真诚是一种习惯。让真诚变成你的人格。”不过说真的,一开始,我们可能很难以完全真诚的心对待来访者的。刘老师说,“真诚是没有防御伪装,也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也不是扮演角色或者例行公事。而是要表里如一,真实地把自己放入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去。”那也就是说真诚就要做到实事求是了。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从而向来访者去验证。有一句话术是这样的“ 你的有些言行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引起矛盾,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说的就是实事求是。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哦,可能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大家不喜欢你,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你还不知道反思。”但是我能这样对来访者说吗?NO,所以用上面这句话术,表达立马就变得有艺术。后来“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被同学们在吃水果的时候实践了一番。好像这句话是大家印象最深的经典名言了。这一经典名言,放在生活中,那也是沟通的艺术啊。所以要修行,就回到生活中去。 我要修行的第三道关——热情。什么是热情,听过热情好客,就是那种一进门就有人叫你,客官里面请。客官你吃点什么?难道要我这样招呼来访者吗?Oh,no!一定不是这样的才叫热情。在陌生人面前我是一个偏严肃的人,我该怎么修炼我的热情呢?瞬间觉得好难啊。可是用对立思维想一想,什么是不热情呢?不热情的人不会主动问候,不会主动关注,不会主动示好。也就是说见到来访者主动问候,主动关心,自然就能减少跟来访者的距离,从而在来访者心中树立一个热情的形象。不过也要记得,热情是要有始有终的,不能刚见面热情,后来又冷漠了。想想,来访者第一次来到咨询室,这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敏感的,不适的。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貌似也是这样手无举措的。不过一旦有人主动关系你,好像这种不适应就能消除很多。被我这么一代入,好像就容易理解热情了。刘老师说尊重是偏理性,而热情却是感性的。尊重是保持距离,而理性却在不断拉近距离。两者相结合才能情理相融。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第四个关键,共情。这让我想起了《扪心问诊》第一集就是一个来访者不停的哭。共情是要我跟她一起哭吗?当然跟对方一起哭确实是共情的一种表现。但我想不应该是咨询师该有的共情的表现。有关共情,我很认同这三个概念: 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从这里我看到了训练自己共情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先观察来访者的言行,感受对方的情绪,思维;第二,再是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来访者的情感发生联系;第三才是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来访者,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并让来访者能继续吐露心扉。共情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要做到共情,不是盲目的认同对方,如果我只是运用了共情的话术,还是会被来访者识破从而达不到真诚的效果。有关共情,也是我未来要修行的关键点。毕竟我目前还没有办法与所有人的想法产生共情。也许增加一点生活经历,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你应该放下你的执念;你还年轻,你要往前看;你是女人,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很难接受的。现在想起来,这并不是共情的做法。共情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也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是怎样怎样的,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的内心想法。这让我也想起了,在我妹妹的婚姻生活中,我总是在告诉她,你要孝顺你婆婆,你要对你老公好,你要……;说了很多你应该,到现在也并没有按照我想当然的那样发展。所以我开始反思,从今天开始我要转变自己的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看世界,看自己。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第五点——积极关注。有一点我也要忏悔的。那就是盲目乐观。我经常会告诉别人,现在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其实未来是怎样的,谁都不知道,可是我还是在想给对方积极心态的时候,自己先盲目乐观了一把。未来会更好,未来是什么时候呢?一年?三年?还是十年?现在想起来,如果对方信了你的话,相信未来,一时之间貌似是好事。可是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信念并不能支撑她走到更好的时候,我的盲目乐观岂不是给了他一个打击。所以积极关注的重点在于立足于事实,在事实中,去肯定对方的行为和品质。下次,我想对我的妹妹说“这些年,你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孩子,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责骂孩子是累赘,我真心为你点赞。” 上完刘老师的课,我看了看我那两个孩子。我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尊重,真诚,热情,共情和积极关注。我要先从我身边的人做起。让这些能力变成我的习惯,变成我的性格,影响到我身边的人,从而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咨询师的修行是漫长了,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已经走在咨询师的修行路上了。修行之路之远兮,只要保持三藏取经的信念,此番修行定能成。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01:41 盘坐于床边反思
养鱼的老头
当万千心理健康从业者费尽心力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力图达成大众群体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和科学认知之时。 不良商家却在不遗余力的给心理咨询师抹黑,不断强化着大众群体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 “分手复合、离婚复婚,手把手教学,只需几千元 ,情感挽回大师 就可以帮你解决一切情感问题 。” 某情感挽回机构打出了如上的广告语。野蛮生长的 " 情感挽回大师 " 正在迅速填补人们对这一行业的需求。 然而此类情感挽回服务是否真的有用? 那些报名缴费的情感受害者 是否真的交了智商税? 起底情感咨询骗术 在微信上一个某公众号为情感挽回服务明码标价。该账号简介称,打造的一对一情感服务平台。 专业情感导师帮您感情修复、恋爱挽回、走出失恋、婚姻修复、小三劝退、追求脱单、爱人出轨、离婚危机。 对方表示,建议专业的情感导师做一次一对一的指导沟通,导师会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两人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到用户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升感情浓度的方向性建议, 而大师多为“心理咨询师”。 套餐价格为 600 元,时长为一小时。 该情感顾问称: " 我们这边导师的挽回成功率在 ,只要你根据导师的指导和听取导师的意见,基本上都是没什么问题。" 在经过前期情感顾问一套话术的诱导下,不少咨询者认为花 600 元便可以挽回情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 600 元的费用仅仅服务一个小时, 一旦用户支付这笔费用,便陷入了 " 情感大师 " 的套路之中。 后期,如若无法解决问题对方便会向用户推出价格更高 的套餐。 诱导用户高额缴费,服务无效拒绝退款从初次免费咨询到首次低价收费再到二次三次高价收费 ,利用当事人期待挽回感情的迫切心理,通过不断诱导的方式让用户交钱,最后实际效果往往可想而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情感挽回可以看到, 超过 500 条投诉案例 ,而用户反馈的也基本都是效果差,服务期间被骗钱,拒不退款之类的问题。 上述平台除了提供以情感挽回服务外,还出售有大量的情感课程, 例如: 男女沟通秘籍:27 个策略,让男人想听你说话 别让焦虑拖垮你 13 节课学会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从 " 勾引 " 到上钩,从暧昧到结果—— 9 大法则让爱情婚姻顺风顺水 上述课程标价从 39 元到 69 元不等。此外,不少课程配套讲师的介绍显示为国家一级婚姻咨询师。 然而事实上, 早在 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就取消了婚姻家庭咨询师 。 政府出击 打击情感挽回骗局 近日,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新型 " 情感挽回 " 诈骗案。犯罪团伙打着专业情感咨询机构的旗号,假扮心理咨询师,利用话术诱骗感情受挫人群购买所谓的 " 情感挽回服务 ",从而骗取被害人大量钱财。 截至目前,上海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69 名,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 500 余起,涉案金额 700 余万元。 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 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万余元。 牛牛称,2020年7月其与女友的感情出现问题,为了挽回这段感情,牛牛上网搜寻情感挽回技巧。很快,他就被一条“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所吸引,并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进行咨询。 “情感挽回大师”们的聊天记录对方详细了解了牛牛的基本情况后,承诺只需提供前女友相关个人信息,便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对前女友进行交流劝导,帮助牛牛修复感情。 牛牛立即交纳了 3280元的咨询费 ,并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该机构遂安排“情感专家”对牛牛开展情感辅导,并称与其前女友已经取得了联系。 随后,该机构“专家”先后以“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 要求牛牛转账支付3万余元 。 直至2021年4月,牛牛也未与其前女友成功复合,联系该机构没有明确答复后,牛牛意识到被骗后报警。 诈骗团伙使用的手机警方调查发现, 与牛牛联系的“心理咨询师”并未取得国家相关从业资质 ,而该机构也从未与牛牛前女友取得联系。并且牛牛尝试情感挽回期间,其前女友已经结婚。 可以看到的是,如今所谓的情感大师只不过是以情感挽回为由,利用消费者的急迫心理达成骗取钱财的目的。 这个新闻让真正扎扎实实学习、践行心理咨询的咨询师们泪目了: 这个令人糟心的行业乱象终于有人管管了! 正规的心理咨询收费范围绝大部分也就在300-2000之间,你是有什么想不开,把钱送给这些声称自己无所不能的骗子啊? 而骗子们之所以借用“心理咨询师”的名义,无非是利用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知之甚少,故意扭曲夸大宣传,把心理学变成了“读心术”、“潜意识操控”之类的手段,宣传 、操作手法猛如虎。 想把妹帮你把到妹,想撩汉帮你撩到汉,想挽回旧爱让你破镜重圆,想打小三儿让你无往不利,人心似乎就在股掌之间,世间又没有妖术,除了骗子谁敢下这种保证? 可是,总是有人愿意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全能的人可以帮自己解决难题,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很难想象,在感情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又遭遇骗局,当事人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熙桓心理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网络上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甚至有人希望达到一招致胜的效果。这让不余遗力科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的我们不禁痛心。 希望大家都可以消除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真正科学地运用心理学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