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2

蜜桃红茶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威斯东wisdom

已采纳

在江苏扬州有一个心理“公益沙龙”,是专门为工作人群做心理解压的。“公益沙龙”的老板叫孙建刚,今年34岁,是个盲人,也是当地知名的“励志哥”。

孙建刚虽然看不到东西,但他为了梦想一直在努力。他开过诊所,做过记者、保险员,还拿到了研究生文凭,经过多次手术,他的右眼视力已逐步恢复到二级盲水平。几年前,他通过自学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有感于都市工作人群压力太大,前段时间他创建了这家“公益沙龙”

辛酸往事

刚出生就看不到东西,因此很自卑。人比较内向,被人喊作“小呆子”。因为眼底先天性发育不全,刚出生时孙建刚看不见东西,之后经过手术有些微好转,但因为看不清楚,他总有一种自卑感。“比较内向,身边人都叫我‘小呆子’。”孙建刚说,他先后换了3家幼儿园,在普通小学上了半天课就辍学。“后来去了南京盲校,上了7年学。”孙建刚称,15岁那年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二度辍学,当时甚至想到了自杀。后来,多亏了好心人的帮助,孙建刚进入扬州盲校。两年后,他被推荐到芜湖盲人按摩学校学习推拿按摩,从那时起他有了上大学的梦想。1999年,孙建刚如愿收到山东一所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当时父亲病重,想到家里经济困难,孙建刚毅然放弃了这次读大学的机会。

追梦之旅

开过盲人按摩诊所,在报社当过记者,还在电台当过主持人。后来拿到硕士研究生文凭,又开了自己的公司。

做过记者,拿到研究生文凭

没能上大学,不代表着要放弃梦想。从芜湖盲校毕业后,孙建刚开始新的追梦之旅。2000年10月,他在扬州一个社区内开了间盲人按摩诊所,但开了3个月就关门了。喜欢写作的孙建刚,后来又在朋友推荐下,进入当地一家报社,做了稿酬制记者。由于工资微薄,一年后他又转入当地电台,做了一档残疾人节目的主持人。“只做了半年,结果节目被砍掉了。”孙建刚说,从媒体出来后,他做过保险业务员,但连续3个月拉不来业务,只能放弃。在接连失败的这3年中,他通过自考,顺利拿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此后,又通过努力拿到了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凭。

2003年9月,孙建刚成了一家小学作文报的发行代理,在一个10平米左右的车库内,开始了第一次创业。2005年5月,孙建刚涉足学历培训行业,“第一笔生意赚了一万多块。”孙建刚称,这次成功让他有了信心。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10月,孙建刚把办公室搬进写字楼,将原本的个体户执照换成公司执照,带着4个大学生办起教育培训公司。如今,孙建刚除了做教育培训项目外,还注册了一个广告公司,打算扩大经营业务。

创办初衷

想利用自己所学,让别人从失落和困苦中解脱出来。成立心理调解室为别人减压尽管是先天性缺陷,但孙建刚无比渴望光明,从盲校毕业开始,他就进行着恢复视力的计划。然而,因为一次意外,他的左眼彻底失明了。“右眼的视力有点提高,但恢复视力的难度较大。2010年,孙建刚通过努力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如今,他想通过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些改变,于是成立了心理“公益沙龙”。“让别人从失落和困苦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孙建刚如是说。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感人的励志故事,每次都会很感动,但是否也像我一样,虽然被别人的故事感动,但毕竟离自己生活很遥远,我们无法体会到故事主人公的辛酸,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还是一样一板一眼,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其实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慢慢地,很多以前毫无疑问的以为都发生了变化,曾经觉得的理所当然现在看起来竟有那么些可笑,曾今会天真的认为,学习没用,坚定地以为能力与学习没关系,甚至嘲笑班里傻读书的学霸。

而今呢?还这么以为吗?能力到底是什么?能力肯定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在几十年后,当我们忘掉背过的课文,记过的公式,抄过的英文单词,那时所沉淀下来东西吧,这些沉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所以,同学们加油吧,你所付出的每一粒汗水都不会是无用的。

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145 评论(13)

鼎御装饰

一旦你婆婆拿你当闺女 你拿你婆婆当妈 就坏了 为什么? 你拿婆婆当妈 你跟你妈怎么处的? 随便 俩人就是骂起来 打断骨头连着筋 可你跟你婆婆 说一句重话 或者她对你说一句重话 你受得了吗 你肯定记一辈子 所以她不是真正的母女 不要拿婆婆当妈

96 评论(9)

小月半月月

原来,她家儿子正上高一,由于疫情的缘故,学校至今都未开学。但他们学校在上个月12号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们在家上网课了,复习巩固上学期的知识点,并按老师要求完成好家庭作业。可她的儿子根本没有上网课,也没有做作业。每天不是睡到日上三竿,就是睡到太阳西斜,喊都喊不起。要是有游戏玩,他就一直玩游戏 ,整天不吃不喝也可以。从放假至今,他儿子吃、睡、玩,就再没别的事了。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父母偶尔喊他帮忙做点事,他立马就是一张烦躁难看的脸,顺带着极其不耐烦的语气,不情不愿地去做。父母一看到自己孩子这副模样,就更加怒不可歇,火气直爆,噼里啪啦就骂上了,亲子间经常是剑弩拔张的。看到邻居小英此刻的痛苦和无助,我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曾经,我也亲身经历过,也如她一样特别的讨厌自己的孩子。厌恶孩子洗脸刷牙不自觉,厌恶他做作业喜欢拖延,还厌恶看到他那阴沉郁黑的脸,更厌恶他总是拿着手机玩游戏。说教无效,打骂没用,怎么管都不行,一度令我灰心丧气到了极点。每天,那种焦急与无奈时刻撞击着自己的心扉,吼叫与暴躁更是在家中时时上演。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虽然我也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教育课程,学习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孩子沟通的一些技巧,可不知道为何放到息孩子身上来却没有什么效果,该发火照样发火。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的我懵懵懂懂竟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孩子正处在一种彼此讨厌的恶性循环中。当我在讨厌孩子的时候,孩子也正在讨厌我。我在“烦他却又不得不管他”的时候,他又何尝不是在讨厌妈妈却又无法割舍呢?我们彼此紧密联系,又互相折磨,想要脱离,却无法改变。也就是在这时,我就如突然顿悟了一般。原来,我和孩子之间的彼此讨厌,并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而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邻居小英讨厌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有病,而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精神分析里有这么一句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系中。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当一个人不更很好的处理这些关系时,那么他的生活,他的关系就都将是一团乱的。因此,当父母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时,无论父母们怎样的劳心劳力,哪怕拼了命的付出,孩子感受到的都不会是爱,而是愤怒和束缚。于是,父母和孩子就陷进了彼此对立的状态中痛苦不堪,父母越管孩子,孩子就越逆反。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老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的小孩想要成为你的样子,那还需要使劲吗?如果你的小孩不想成为你的样子,你再怎么努力教他,有用吗”?是的,当孩子想要对抗和逃离父母的时候,再多的管教也是没用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只有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孩子才能毫不费力。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那么,当亲子关系已经出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修复呢?一、学会“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理论。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 健康关系的基础。它的大意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分清什么是谁的课题。我负责做好我的课题,你负责做好你的课题。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那就是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那就该谁负责。运用到亲子关系上,首先就要区分学习是谁的课题。很显然,学习一定不是父母的课题,要为学习负责 的应该是孩子。父母们也一定知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但我们一定控制不了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孩子是一个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要不要爱学习和讲究个人卫生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只需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并想法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因为,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二、和孩子间塑造一种新的关系塑造一种新的关系,其实就是通过父母改变原来不好的自我,从而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与孩子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在他的《了不起的我》一书中说道:“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研究依恋心理学家詹姆斯·鲍德温也发现:“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孩子对父母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依恋,这种依恋是孩子最强烈的情感,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来源。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左右着孩子的行为,更关系着孩子的未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修复也一定不是三五天就能解决的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三、学会鼓励孩子“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而应该鼓励”,心理学家阿德勒如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阿德勒提倡使用鼓励之法,而不应使用赏罚教育。但事实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用了同一个方法,那就是做得好表扬,没做好就批评。在美国有位很传奇的教师,叫马尔瓦·科林斯。她在犯罪和毒品横行的芝加哥贫民区附近创立了名为“西侧预备学校”,专门接收被公立学校退学或者是有问题的学生。在她的教育下,原来的街头混混,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好像都变聪明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考进了大学,成了律师、法官、医生、教师等受人尊敬的社会栋梁。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178 评论(11)

AppleApple是苹果

在很多西方国家,婆媳关系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线也是明确的。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伴侣生活。 荣伟玲认为:“中国人往往不懂得经营夫妻间的柔情,却更看重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异性,包括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这就使得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会感到失落,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得到儿子。” 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挑剔儿媳妇—也许在她心目中,只有她自己才是儿子最理想的爱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母亲的现状:母子之间有如此多的爱,纠缠而无理性,母亲在儿子结婚后还如此深刻地介入他的生活。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的婆媳关系的基础。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就应完成重要的分离,但这种分离,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子,都完成得不够。”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心理中心心理咨询师张焰如是说。荣伟玲的建议是:“男人要起作用,要把来自妈妈的能量挡在小家庭之外,保护好你的伴侣生活。” 可是,很多儿子根本意识不到要去挡,儿媳妇只好站出来挡,直接造成两个女人短兵相接! 这断话让我感触颇深,让我不得不想起很多事情.

348 评论(13)

happppylee

俗话说媳妇看着别人的好,孩子看着自己的好。一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有多大的毛病。但你却是讨厌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你孩子太不听话了吧。这也与你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一定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去沟通。这样关系才会越处越融洽。

295 评论(11)

melodyhanhan

中国父母把孩子捧得很紧,而西方父母则把孩子捧得很开。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局面:父母尤其是母亲还目光不转地担心自己孩子即便是婚后扔不放弃的一切衣食住行的问题,势必造成婆媳两代人一系列不愉快的心情。如果中间人---一边是儿子一边是丈夫的角色没做好,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把两个女人的关系激化。

20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