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二的小熊大
法国战败的主因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空军确实实力不足,当时的德国空军实在是太强大了,整个战区的制空权全部在德军手里,法国本身是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可以遮掩的地方,大量的法国重装备被德国空军消灭毁灭掉;另外一个则是指挥上的战略战术用错,被德军绕过马斯诺防线,将英法联军的主力与法国本土拦腰斩断,这使得英法联军在前线的部队弹药补给被切断,打光了弹药不得不投降。
大宝想小宝
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对波兰发发动了闪电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由于英法是波兰的同盟国,因此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英法宣战,英法也正式加入到了战争之中。当时德军主力在东线猛攻波兰,在西线来说德军只有43个师,其中的32个师还是预备队,并且整个西线的德军没有一辆坦克。
而西线的法军呢?可以说实力非常雄厚,拥有98个师和2500辆坦克,就这样的实力,如果当时乘着德军主力进攻波兰的时候法军在西线对德军发动全面性的进攻,那么德国西线的防线将会很容易就被法军突破,法军会很轻易地攻入德国腹地。按照当时一位纳粹将军的话来说,如果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在西线发动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奇怪的是,在德国对波兰开战后,英法联军在西线毫无动静,直到波兰被德国完全打败,也没在西线放一枪,法军也只是在德国进攻波兰后前进了5公里便再也没有进攻了,而英国的动作则更为缓慢,直到10月11日,也就是波兰战役结束后3个星期才从国内调集了4个师到法国参战。由此,英法联军丧失了第一个击败德国的战机,那就是在开战的时候当德军主力进攻波兰的时候在西线发动进攻。
之所以出现这种“静默战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英法还没有意识到世界大战已经到来,心理上完全没有准备;另一方面便是战争准备不足,虽然法军在西线拥有强大的军力,但是法国当时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物资以保障部队的作战,即便真的发动进攻也会因为战备物资不足而可能陷入困境。
所以从这点来说,以前我们都认为当时希特勒集中主力进攻波兰,是在赌英法不会在西线对德国发动进攻,其实希特勒当时并没有完全在赌,而是他知道英法在战备方面的情况,由此认为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后暂时不会在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国要做的就是迅速结束波兰的战争,然后把主力从东线抽调到西线,这样便能改变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局了。
进攻波兰的死后希特勒并不是完全在赌英法不会进攻,而是认为他们大概率不会进攻在1939年德国迅速结束波兰的战争后,法国便调整了战略,这个战略在当时来说还是合理的:法国政府在一年之内大力扩军,扩军计划中包括了24个装甲师,在扩军完成之后再联合英国、荷兰、比利时对德国发动进攻,进攻时间计划在1941年。
如果法国的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话,那么即便不能打败德国,也会与德国打成类似于一战西线的场景,那就是德国与西线的英法长期对峙,谁也赢不了谁,但以当时德国的国力如果真的跟英法耗起来,最后吃不消的肯定是德国了。所以法国计划在1941年之前对德国采取守势,防守德国主要就依靠马奇诺防线。说到这里,法国的战略就很明显了,防守反击。
在这里,法国犯了第二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照搬照抄了一战的模式,但当时已经进入了二战时期,一战时期的阵地战、堑壕战显然已经落伍,德国人也总结了一战失败的教训才发明了闪电战,为的就是打破阵地战和堑壕战的束缚。其实如果能在马奇诺防线防守的话,其实也能守住,毕竟这条防线法国人也耗了巨资,花了12年的时间才建成,防御体系相当地完善且坚固。但这道防线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短了!
如上图,马奇诺防线只修在了法国和德国边境,并没有修到卢森堡和比利时。因此德军在进攻法国的时候便直接绕开了马奇诺防线,从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攻入了法国境内。当时法军主力基本都集中在了马奇诺防线附近,而当德军主力攻入法国腹地的时候,此时法国竟然抽不出战略预备队来抵挡蜂拥而入的德军!当时的法国被德军的这种战术直接给打的懵逼了,懵逼到了什么程度呢?
战争的第六天,也就是1940年的5月16日,英法联军被困在了敦刻尔克地区,当时的法国竟然派不出一兵一卒去救援他们。由于法国对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国家没有动员起来,在5月底德军就要攻到巴黎的时候,法国菜东拼西凑了49个师和2个英国师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筑了大约300英里长的防线,称为“魏刚防线”。由于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防线,法国在137个德国师的猛攻下,仅仅10天就被打的崩溃,光是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就俘虏了25万战俘。
当时第一个打进巴黎的部队是第六集团军,后来这支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到了6月份的时候,由于“魏刚防线”被德军粉碎,巴黎直接暴露在了德军的面前,当时的法国高层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在巴黎死守,要么撤出巴黎。如果坚守巴黎,就意味着巴黎会被打成一片废墟,这对于法国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经过法国高层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撤出巴黎。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巴黎也守不住,如果真的死守也只是多抗几天而已。
法国政府撤出巴黎后便搬到了波尔多,其实这个时候法国还是有些本钱跟德国人继续打的,首先在马奇诺防线哪里还有几十万的精锐,其次英国在这个时候还是法国的盟友,也会全力支持法国继续跟德国人干。当然,能继续打下去的前提是法国要能把全国动员起来,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再动员似乎为时已晚了,高层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投降。
其实当时法国宣布投降也是正常,因为法国要继续跟德国打下去,前提是全国要能组织动员起来,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来不及了,并且在西方文化中投降并不丢脸,打不过了可以体面地投降,要是继续跟德国打下去,全国都得打成一片废墟,还不如把这个包扔给英国和苏联,让他们去跟德国人死磕,自己也能保存实力。
wumeiyan01
亨利亨利·菲利浦·贝当-菲利浦·贝当于1856年4月29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加莱省的考奇拉退尔小镇。他的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早逝,家境贫寒。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促使贝当立志做一个军人。[1]1875年,贝当中学毕业后考入圣西尔军事学校;1878年毕业后,他进入山地步兵团任职,军衔为少尉。1888年,贝当被调回圣西尔军事学院,担任军事教官。由于当时法国盛行福煦所提倡的进攻战略思想,持防守战略思想的贝当自然不受重用。他一直晋升得很慢,1900年才升到少校军衔,指挥一个营。1906年在国家射击学校任教官,他有关火力破坏效果的思想和福煦的全面进攻想法不一致,因而未受到重视。1914年8月一次大战爆发前夕,贝当仅为陆军上校,任第三十三团团长,时年58岁。战争爆发后,贝当由于其对部队的杰出领导被提升为旅长,军衔是准将。在1914年9月的马恩河会战中,贝当由于指挥得当,晋升为少将,任第六师师长。10月25日,贝当再次晋升为第三十三军军长。1915年5月9日-16日,贝当在阿尔萨斯攻势中,他率部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防御。6月,他受命担任第二集团军指挥官。9月25日-10月6日,虽然他的进攻由于德军纵深防御而失败,但其炮火准备使德军吃惊不小。随着德军在凡尔登战役初期进展顺利,奥古斯特·迪巴伊将军要求撤退,贝当所部于1916年2月24日被调往凡尔登前线,接手坚守凡尔登要塞的职责。他到任之后发现形势虽然严峻但并不危急,提出了著名的防御口号“他们不会通过”。在他严厉的领导下,到他5月1日取代卡利将军担任中央集团军司令之时,凡尔登已经转危为安。而且作为接任他第二集团军指挥权的尼维尔将军的上司,贝当继续对凡尔登战局施加影响。由于在凡尔登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贝当被视为“法兰西的救星”。随着尼维尔1917年4月16日-20日考虑已久的的攻击战遭到惨败,5月15日贝当解除了他的职务从而使自己负责指挥所有的法国前线部队。由于尼维尔这次惨败激起了兵变,贝当严厉地惩罚了魁首却宽恕了大部分参与者。4月29日-5月20日,贝当着手缓和士兵的不平心理,改革伙食和休假制度。接着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贝当连续发动几次有限的进攻,使部队恢复了信心。福煦于1818年3月就任盟军总司令后,贝当接替他负责指挥所有的法军军队,在西部前线最后一个月的艰苦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后策划了埃纳河-马恩河(7-8月)和亚眠(8-9月)攻势,协助潘兴实施圣米耶尔(9月)和默兹-阿尔贡(9-11月)攻势。1918年11月19日,贝当因为其战时的卓越表现被授予法国元帅军衔。1920年,贝当被任命为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22年1月,兼任法国陆军总监,并积极推行消极防御战略。1925年8月,贝当担任入侵摩洛哥的法军总司令,镇压摩洛哥独立起义,并消灭了里夫共和国。1931年1月1日,贝当转而担任法国防空部队总监。1934年2月-11月,贝当出任加斯东·杜梅尔格临时政府的陆军部长。随着1936年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贝当不再隐瞒自己对公民政治的厌恶和对独裁政府的支持。1939年,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军节节败退,面临亡国的危险。贝当被从西班牙召回,于1940年5月25日被任命为内阁副总理。6月16日任内阁总理,6月22日同德国和6月24日同意大利投降谈判的全权政府首脑。开始和第三帝国进行谈判。7月10日,贝当成为维希政府元首,推行独裁统治。1942年德国占领维希后,他于8月20日被德国人逮捕,送往德国的锡格马林根。1945年4月25日,贝当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8月15日,法国临时政府最高法庭以叛国罪判处贝当死刑。这时,他当年一手提拔的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改判终身监禁——就象五年前贝当也在维希政府对戴高乐进行缺席审判的死刑判决书上签署“不要执行”一样。随后,贝当被囚禁于戴尔岛的一座要塞,但是他在这里健康恶化得很厉害。1951年6月,他被转往大西洋比斯开湾的耶岛监狱。7月23日,贝当死于该监狱。贝当记录在历史上的形象是一个叛国者,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在一战中颇有建树。他不同意福煦对于“进攻精神”的强调,认为现代战争中防御更占优势。开战后他这种谨慎小心的态度使他成为了一战中法国最成功的指挥官。马克西姆·魏刚(Weygand,1867~1965)二战期间,法国将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9/93/':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 no images defined `/tmp/' @ error/.法国魏刚将军(右)和福煦元帅(站立者)军。1867年出生。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917年任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1918年任法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1920年~1922年任法国驻波兰军事使团团长,负责波军训练和后勤供应。1923年任驻叙利亚和黎巴嫩首席军事顾问。1930年~1935年任军事研究中心主任、总参谋长、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军总监。1935年退出现役。1937年参加了僧帽党党徒法西斯活动。1939年恢复军职,被任命为驻叙利亚和黎巴嫩法军总司令。1940年5月19日(因法、英、比联军节节失利,损失惨重,甘末林将军被撤销职务之后),魏刚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总长和法军总司令。1940年7~9月任维希政府国防部长,后任该政府驻法属非洲总督。1942年11月魏刚被德国法西斯当局逮捕,囚禁在集中营,直到1945年。释放后回到法国被交付军事法庭审判,1948年宣布无罪。1965年去世。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