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1

我究竟怎么了55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学校心理咨询师个人事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osaLifeShare

已采纳

李华从教师岗位到领导岗位,始终都认为:“抱残守缺和沉稳守业是没有出路的,抓不住机遇就是自断生路,要持续发展,只有不断迎接挑战”。这是她的思想认识,也是她实现事业目标的指南。 2003年,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任命李华担任新疆水利水电学校党委书记一职。当时的学校校舍陈旧,设施落后,同时受校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生源从每年500-700人骤减到80-100人,在校生从2000多人骤降到400人左右,一时间教师无课可代,无生可教,学校失去人气,前景渺茫,社会上又不断传来中专学校并入大学、人员分流的消息,再加上过去遗留问题和矛盾的影响,致使教职工队伍不稳,人心浮动,不思工作,申请调离的接二连三。学校发展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李华的丈夫是一家科研单位的领导,业务繁忙,无暇顾家;她的儿子又在读高中面临高考阶段,正是需要父母关心和帮助的关键时期。面对单位和家庭的双重困难,李华同志犹豫过,顾虑过,但她最终还是把学校事业放在了首位,并且自此李华同志基本上每天都是9点以后下班,有时更晚。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寻求学校发展之路,她首先带领班子成员分头深入各部门、深入群众开展调研,理头绪、征意见,提出了改变、改进、改革的“三改”思路,迅速得到班子成员的支持和配合。 一是改变。为了吸引生源,恢复学校人气,给群众以希望,李华同志亲自组织相关人员,将学校陈旧校舍与设施摄制成影像光碟组织教职工观看,并实地参观。在得到教职工理解后,从学校有限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分批分期大规模修缮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学生餐厅等校舍和校园道路、景观设施,校园面貌大为改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认识逐步有了改变,招生人数从2002年、2003年的80-100人,增加到2004年的300余人、2005年达到480余人。2006年起学校年均招生已达到1000人。2007年为满足扩大生源规模的需要,学校又新建了一栋4000余平米的学生宿舍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生机盎然,人心趋稳。 二是改进。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存在一些久拖未决的遗留问题,群众对此一直意见较大。其一是学校5800平米的综合培训楼地基已挖好几年,但迟迟没有建成。李华同志将此作为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和思想的契机,力排学校以往与施工方所签不适宜合同的困扰,在重新核算造价、筹措缺口资金的基础上,于2005年建成并使用。其二是学校多年前的一个水井,曾花费了近30万元,可以说基本废了,教职工对此颇有微词。为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李华顶住压力,用2万元开展科研分析,用了近半年时间将其治理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学校绿化水源的问题。 三是改革。李华认识到,学校的困难单靠校园面貌的改变和工作方式的改进是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学校发展困境的,只有改革学校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才是关键。但是对于李华同志而言,这是极其困难的抉择,这将是水利厅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次尝试,压力巨大,阻力重重。这些压力和阻力可以说有来自上级部门和周围同事的,也有家庭和部分群众的。但这并没有让她退缩:亲任组长,组织调研考察、向教职工灌输改革的初步设想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动员,成立机构,起草改革方案与措施、改革实施前部分人员的分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改革总体方案及其配套的十项改革措施,历经一年半时间,最终于2005年7月,学校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完成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使得学校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得以顺利启动并实施。通过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学校人浮于事的现象没有了,教职工的工资外收入也从2004年以前的年均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0元左右,教职工积极性高了,心也安了,买商品房的多了,买私家车的也多了,学校也能引得进人、留得住人了。2010年1月至2月学校顺利开展完成了全员第二轮竞聘上岗工作。为了巩固改革成果,强化制度保障,李华书记再接再厉,组织起一个团队,针对涉及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查和清理,共清理原有制度 265 项,其中保留和完善 209 项,废止 23 项,修订 33 项,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分类汇编成七册,先后安排全校教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同时还出台了学校的“一训三风”、确定了校徽、创办了校刊、完善了校园网的建设,添补了我校建校30年来在内涵建设方面的空白。 在“三改” 工作期间,李华的儿子参加高考,她没能像其他家长那样去考场迎接他出来;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父亲每天盼着他最喜欢的女儿来陪他聊天、喂他吃饭、为他洗澡,李华虽也时刻牵挂着疼她、爱她的父亲,但教职工的期盼、学校的发展又让她放不下心,她每月最多只有2天能陪着她的父亲;“三改”过程中,李华同志受到了一般女性无法忍受的委屈:个别对改革不满又没有理由不接受改革的教工,将匿名信直接寄到了她家,要求她的丈夫将她“领回家做贤妻良母”,甚至在信中以捏造的方式攻击她的人格。这也没有能阻止她为水利水电职业教育发展尽心尽力的步伐。她在几次会议上说:看到学校发生的变化,看到教职工逐渐饱满的精神面貌,我觉得我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学校、对得起教职工,我不后悔。 学校启动并实施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二年,正遇上国家及自治区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让李华看到了希望,她在班子会上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为学校奠定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自治区成立第一产业职业教育园区,她说服班子成员,亲自填写会员申请表,使学校成为一产园区副理事长单位,让学校步入自治区支持发展的行列。 自治区对新能源发展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她立即将建设“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提上议事日程,主动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实训室、订单培养学生,不仅填补了自治区各类院校此类专业的空白,而且在学校挂牌成立了国家风力发电工程研究中心和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基地,使学校“校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李华结合学校发展,在主抓的两项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科研工作。过去虽然学校开展过一些科技咨询工作,但没有形成教科产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对学校教育教学意义不大。对此,她从教师队伍中抽出骨干,组建了规划设计所,选择部分青年教师组成科研团队,接受实践锻炼,并使规划设计所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规划设计所不仅成为学生实训、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而且科研业务已遍及北疆大部分地区,每年还能为学校创收百余万元。二是李华同志意识到,随着生源规模的扩大和就读的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学校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在她提议下,学校先后派出三位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组建起心理咨询室。 学校的社会形象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李华把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作为目标,在她亲自组织和操作下,学校经过努力深入地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于2008成功地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李华的这些努力和付出,为学校于成功跻身于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自治区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评审顺利通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年均90%以上,近年来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千余万元建设资金支持从学校的外围形象、内涵方面做出了铺垫。 学校是一个由汉、维、哈、回等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李华时刻强调民族团结、注重民族团结。2001年初起她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每月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十分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买买提·吐尔逊100至200元钱,及一些生活用品。这件事对学校教职工震动很大,开设了全校开展一对一资助贫困生活动。2004年广大党员一致响应李华同志的倡议,毫无怨言地开始从每月工资中捐出10元,成立学校“爱心基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2008年9月,学校退休职工买买提·巴吾东(一家四口人,妻子无业,全家生活仅靠他一人的收入)找到李华,希望能帮助解决他大学毕业的儿子就业,她没有拒绝,留下了买买提·巴吾东儿子的自荐书。她发动自己的亲友积极帮助联系,使这位职工的孩子在一家事业单位顺利就业。

学校心理咨询师个人事迹

302 评论(9)

沉默的玫瑰

讲台绘青春 汗水谱华章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对工作激情如火,对学生温暖如春。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用辛勤耕耘,用博爱执著,用平凡奉献。她就是山东省教学能手、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获得者、潍坊市市区人生规划优秀班主任、区学科带头人王兰芳老师。总结其成长历程,可以用“上进好学、敬业勤恳”来概括。乐于奉献从教14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兢兢业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讲究爱的艺术和方法,让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博爱的艺术沃土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爱生活爱学习更爱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她爱生如子,坚信德育大于智育,努力用自己的爱心与诚恳,教育和感化每一位学生。她敢于付出,乐于奉献。2011年中考前夕,利用“五一”放假时间她做了一个手术,本应至少休息两周的她仅仅休息了三天,就拖着虚弱的身体,不但高质量完成了所带毕业班的中考报名工作,还坚持给学生们上课,没有给毕业班的学生耽误一节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年洒下的汗水终于在2011年中考开出了理想之花,所带的2008级5班成绩斐然,升学人数100℅在全年级遥遥领先,全班71人,除6人就读于职业学校外,其余全部升入理想的高中。她所任教的历史学科A等人数平均各班更是达到了24人。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她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从她身上读懂了无私奉献的真谛。2011年被评为潍坊市区人生规划优秀班主任。如今的她又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2011级新生,她又在辛勤的培育着,挥洒着青春和热血……勤于耕耘在教学中,她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她的课堂精彩生动高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或导以思维,或导以方法,或导以规律,导以情感,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历史,引领学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遨游,与学生共同成长,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历次考试所教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始终认为,创新是历史教学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她从苏格拉底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中受到了启发,针对传统历史课堂效率低、学生厌学的实际,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探索形成“四自主·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这一模式她先后获得潍坊市历史优质课评选、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潍坊市区课堂大赛、区学科带头人评选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深化推广这种模式,她多次提供国家、市、区级公开课、观摩课,2011年11月,在全国目标教学展示活动中她执教公开课《难忘九一八》,其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赢得了与会专家评委、老师的高度评价。她的该项成果也在国家、市级、区级有关评选中多次获奖, 2007年9月,荣获奎文区中小学金点子成功案例一等奖;2009年8月,她在潍坊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做《“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的典型发言;2010年11月,她的论文《四自主·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育》发表。另外,她还多次到安丘、寒亭等地进行示范讲课,受到各地老师的欢迎和领导的肯定。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德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把育人放在首位。她认为,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是协调统一的,教知识与教做人永远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狠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她还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班级“双轨管理”的自主管理新模式即在班级中大胆尝试值日班长负责和小组值周相结合的“双轨管理”模式。班级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历次考试、班级量化、学校举办各项活动中她所带的班级均成绩优异,多次获学习优秀班级、常规量化规范化班级、小组互助合作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等荣誉。学高为范山东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老师曾说:“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是用书籍筑起的。课余,她努力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走近学者,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她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1999年曲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的她,2007年考取了聊城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0年在自学的基础上又考取了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之余,她还刻苦钻研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和各大教育报刊,不断更新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教学思想,深入研究教法,使自己的课堂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活水。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她参加了高手如林的山东省级教学能手评选,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她以独具匠心的创新设计、声情并茂的语言脱颖而出,荣获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潜心科研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在工作中,她是市区教育系统的科研骨干,撰写的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获区、市、省、国家级奖项,并有6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家、省、市等各大报刊杂志上。先后参与了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的多项研究课题。她作为实验教师参与并顺利结题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省级课题《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探索与研究》、《历史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等。2009年,她作为中心组成员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345优质高效教学模式”研究活动。2010年3月,她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校园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该课题在实施中。另外她作为主要成员撰写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改革背景下的分课型备课教学设计》、《拓宽心育途径》分别荣获2009年潍坊市教育创新奖、2010年奎文区政府成果一等奖;此外,她参与编写了《中学生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生感恩教育读本》《初高中衔接教育课程读本》、《中小学创新活动设计》等教本。她还多次参加潍坊市教科院资料《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历史分册)》、《潍坊历史与文化》的编写,任主编的教本三部,任副主编的教本多部。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和沉甸甸的情感。“教育就是触抚生命”,她用饱满激情和辛勤付出诠释着这一信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她用终生学习的行动,践行这一人生信条,以教促学,学以优教,继续用青春、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的华彩篇章。

23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