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82

天棚元帅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孙丽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旷野和风

已采纳

萨姐出品

01

近日,看到孙俪发了一条微博,特别感动。

她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情绪问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把问题尽早解决。

原来,是等等不开心,被孙俪注意到,还特意请来信任的老师帮忙观察等等不开心的原因,并解决孩子的问题。

老师通过和孩子聊天,和大人聊天,孩子们画画,最后发现等等的不开心是因为大人们不经意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了不公平的比较。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不需要和别人比较,只和自己的过去比,化解了等等的心结。

看到孙俪这么细心,不禁为等等高兴,此生能够遇见这么好的妈妈。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这么幸运,在有情绪时,父母能够留意到并引导解决。

反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不以为然。

其实, 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02

忽视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有人说, 父母伤害孩子最厉害的行为不是打,不是骂,而是孩子在有情绪,需要帮助时,父母的全然不知。

那种被忽视、看不见的痛,才是最致命的伤。

在《麦田的守望者》里,主人公霍尔顿就是一个被家人忽视情绪的孩子,这也为他后来的种种不幸埋下了地雷。

霍尔顿有一个相亲相爱的弟弟艾里,但弟弟不幸患有白血病。在弟弟去世后,他的内心很痛苦,完全接受不了弟弟离去的事情。

于是,他常常会想小小年纪的艾里会在他的垒球手套的指头上、指缝里写诗。长着红头发的艾里会坐在高尔夫球场篱笆外面的自行车上看自己打球。

弟弟的离去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无法接受家人的安排。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艾里死了之后家里人还能继续生活。

在他的心里,艾里是重要的,那么艾里对于家人也应该是重要的,可为什么其他人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呢。

他的这份痛,别人看不到就算了,可父母也看不到。

其实孩子的过激行为只是他的情绪,找不到出路,没有慰藉和接纳。

在身体虐待、 情感 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只以自我为中心评判孩子。那么,孩子就孤立无援了。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任何情绪变化,再细微,理应都会被敏感的父母所觉察。

那些不被看见的坏情绪,正在毁掉孩子。

03

看见孩子的情绪,是对孩子内心最好的滋养

心理学教授雪莉·盖博在研究家庭关系中总结出了4种常见的回应方式,从结果中才发现:

一个孩子的快乐、悲伤、茫然、恐慌、焦灼......能被父母看到并重视,是何其幸运!

看过一个新闻,心中焦虑又有一丝感动。

江苏连云港有一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考了97分,回家后激动地跑到家里的监控前,向妈妈报喜分享自己的成果。

看到镜头那边没有回应的他,有些落寞,还不死心地多次回头看镜头,期待看到镜头那边能响起妈妈的声音。

可惜,妈妈没有及时回应他。

迟迟没有等到妈妈的回复,小男孩的喜悦和快乐全都消失了,失落地一个人坐在家里等妈妈。

其实是当时妈妈的手机没电了,错过了孩子第一时间的报喜,她万分自责。

张德芬说过: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让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给孩子内心最好的滋养,是看见他的情绪。

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的喜怒哀乐,比爱孩子更重要。

当父母读懂了孩子的情绪,那么他就会感觉到父母是真正地爱着自己,这样他也会更加敬重父母,愿意敞开心扉。

当父母和孩子产生了 情感 共鸣,就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回应。

那种被看到、被理解的回应,让孩子的内心拥有了一股暖流,激励着他不断向前走。

04

马虎,来自宁夏,妈妈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离开了家,爸爸常年在外,他从小跟着奶奶一起长大。

他的家中特别贫困,从小没有穿过新衣服,他穿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旧衣服和烂鞋子。

虽然从小妈妈就把他丢下走了,但马虎并不恨妈妈,反而恨爸爸,他永远也忘不了,很久不见的爸爸,好不容易回家却带着一个女人和弟弟。并且在回家后的第二天,他们三个人出去玩,而马虎却饿了一整天。

缺少父母疼爱的他,从小就是一副古惑仔的模样,说自己有500个小弟,没有服过谁,谁看不惯自己就要打架,也从不听大人的管教,经常说出那种拼命的狠话“一人一个指头就放在这里,一刀全部下,你敢吗?”

缺爱的童年带给马虎的,是深深的孤独,他经常会一个人在街上边走边唱: 妈妈,我想你。

心理学家林文采曾提出了一个概念: 心理营养。

她认为,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营养一样,人类生命之花的绽放,既需要充足的物质营养来保证基本的生命力之外,还需要被重视、被接纳、被认同的心理营养。

这些心理营养,是我们获取人生幸福感,不断追逐目标的最底层的代码。

没有父母的深爱,马虎的内心是不完整的,是缺爱的,也即缺乏足够的“心理营养”。

他开始变得眼中有光,心里有爱,做回了正常的孩子。

在训练场上,“师爷”充满血性,对孩子们说:“应该把你们训练成一匹狼”,但马虎却眼含泪光说:“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

马虎在不断变化,“师爷”也看出他的成长和改变。在教练和“师爷”的鼓励下,马虎逐渐走上了正轨,开始苦练棒球技术,形成了外放的风格。

努力练习的他,取得不错成绩,可以跟着棒球队参加职业棒球联赛,还能在小伙伴输掉比赛时,安慰道: 我们以后多的是机会。

有句话叫: 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父母。

即便是“坏孩子”,有了父母的及时救难,让孩子看到父母支持自己的力量,他也会变“太阳”。

优秀的父母,会做孩子的情绪处理导师。

共勉。

心理咨询师孙丽

15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