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0

怀念旧莳光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突然变强势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tilovesanny

已采纳

因为经历过一件大事情以后,心理上就会接受自己最坚强的一面,,

心理咨询师突然变强势

345 评论(8)

Sissy有福相

面对最强势的人,如果你不能远离的话,就可以暂时示弱,不要和他硬碰硬。

80 评论(9)

我想我是海啊

1.“跟这么强势的人工作,太痛苦了。”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强势的人,总是板着个脸,咄咄逼人,态度凛然,一本正经,似乎在办公室隔着好几米你都能感觉到他的攻击性和傲慢。有人说这叫霸气和有气场,是的,确实所到之处,会让人觉得这人不好惹,而且通常当有一个强势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内心似乎自动就怯了三分,甚至某些脆弱的人会升起躲避的念头。因为似乎强势的人的眼里似乎总是闪着不屑的目光,对于那些本来内心就不够强大的人来说,这些不屑就像一把时刻砍人的刀那样,锐利逼人。最让人头疼和不愿面对的,大约是和强势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说活的口吻那么毋庸置疑,那么确定,似乎经常夹杂着类似命令的语气,凡事基本上都要按照他们的心意来,而且他们极度的不认输服软,特别固执,只有顺着他们,他们似乎才能高兴,不然就跟你死磕到底。有时候明明是他们自己错了,但是让他们低头比杀了他们还难,那种逞强硬挺能把你逼得无语。基本上遇到一个强势的人,你就等着自己的意志遭受折磨吧。所以经常听到有人抱怨“XXX好强势啊,我好讨厌他。”“他那么强势,看着就让人害怕啊”“我老婆啥都好,就是太强势,日子没法过下去”“每天看着她那副脸我就很烦,就跟比他矮三分一样”“和这么强势的人合作,太痛苦了”......2.一个要战斗到底证明自己强的人大概以前一定被人屈辱地对待过所谓强势,就是要表现出一定要比别人强的气势,也称为不能示弱。一个人或强或弱本来就是种正常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强中自有更强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处和弱处”。所以人有强弱很正常,一个人有强的地方,就有弱的地方。我们知道自己的强处,所以我们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当我们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时,我们就是所谓的能示弱。“这方面我确实不行,你行你上呗,我会全力支持”这样的结果就皆大欢喜。但是什么样的人无法示弱或不能示弱呢?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不害怕示弱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强啊,他无须证明自己的强大了。但是有一种人不是,他不知道自己强,所以他需要不停证明自己强,只有在这个证明强大的过程中,他才能一遍遍体验验证自己确实是强,尤其是他在验证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外界他真强的反馈,别人的意见和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只有让别人都听他的,顺从他,甚至害怕他,似乎都是对他自己强大的反映,他就会很受用这套。并不厌其烦的把这套与人相处的模式保持下去。是的,内里很弱的人无法示弱,因为一颗脆弱的内心本身已充满恐惧,你让他示弱就好比敌人大军当前,让他缴枪投降,跪地求饶,放弃自己,从此任由别人宰割,那肯定比杀了他还困难,所以他一定会战斗到底。一个要战斗到底证明自己强的人,大概以前一定有被人屈辱的对待过,甚至被贴上“你不行”“你无用”或者其他各种显得他窝囊屈辱的经历。3.首先要知道强势背后的2个原因是什么强势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铠甲或伪装,正是因为担心外界会过分的伤害自己,所以就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先发制人,并且制造我很强大的假象,试图吓退敌人,让敌人听我的,乖乖投降。强势的人的人际关系模式认知里缺乏平等和爱,并且充满比较和胜负,强势的人会很关注胜负,正是因为他们过多采用胜负的眼光来衡量一切,所以他们与人的相处充满着紧张和压力。在他们与人相处的模式里,一定有输赢之分,所以理所当然,他们要占取那个赢得角色,剩下的你只能被迫充当那个输的角色。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有这么强的输赢观念呢?原因一长大后,我还是觉得“我不能输,输了父母会不满意”。早年的亲子模式里,如果父母经常以输赢的思维来评判自己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容易形成以输赢论一切的思维。而且如果父母在输赢的模式里,又特别关注孩子不足的一面,即那个输的一面,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时刻害怕输”的恐惧感,因为一旦输了父母就不满意,所以绝不能输。久而久之,长大后的孩子就自动拥有了这个信念“我不能输”。为了维护自己不能输的这种感觉,一个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强处在哪里,因为任何一点输都会让他的内心陷入脆弱之地,他不能接纳自己的输,也就是无法接纳自己有短处,所以他就会时刻紧张,无法示弱。原因二“真实的自己太差劲,暴露短处从来未得过安慰和理解”。另一个加剧输赢思维模式的可能在于我们的教育。应试教育采用了太多输赢的评判方法,以至于为了优秀而优秀已成为了好多好孩子根深蒂固的自动化思维,就是完全不管优秀代表着什么,而被一定要在一个群体里胜出充当优胜者的那种优越感所控制。这种模式多了,很多学习很好的孩子会变得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却一定知道自己需要超过别人这种感觉,一旦超不过别人就不能活的畸形思维。但是并不是拥有这种畸形思维一个人就会真的强,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些畸形思维的存在,才让一个人过多体验到了挫败和脆弱,正是这些在畸形思维里不允许被表达的脆弱和挫败会让一个人穿上铠甲或护卫,用来保护自己。因为暴露短处从未得到过安慰和理解,接纳和尊重,只得到过讥笑、责骂、不认可和失望,所以他们会觉得真实的自己太不好,太差劲。为了避免重新遭遇这种不好的体验,一个人只能时刻警惕不能暴露短处,甚至把自己层层伪装,先发制人,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势,把伤害拒绝在门外。4.强势的症结在于内心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接纳外表越强势,内心越脆弱,甚至不堪一击。有很多女人把爱情看的很重,明明很爱自己的老公,却总是表现出强势,时刻要控制他的倾向,是因为她们内心里对自己有强烈的不自信,或者说对爱情和感情有强烈的不自信。正是这种不自信让她们像抓沙子一样时刻想抓牢自己的老公,自己的感情,因为怕失去,怕被辜负,所以总是咄咄别人,反倒让老公很窒息。但是爱情和关系真像手里的沙子,抓的越紧,流的越快,想紧紧的攥住却最容易从手里滑掉,这也许是为什么很多强势的女人感情容易失败的原因。跟所有其他强势的人一样,强势背后的症结在于埋藏在内心里的恐惧和对自我的不接纳。因为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而试图掌控别人,都像一种用纸包火的行为,迟早徒劳无功,最终导致纸包不住火的后果,也就是被迫承认自己弱的一面。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强处,也会有自己的弱处,学会接纳自己的弱处才能把精力用在发挥自己的强处身上,而不是耗费太多的无用功用来维持一个虚假的外在,而且这种维持搞的自己和他人都不舒服。一旦识破一个要拼命维持强者假象背后的原因是恐惧,相信我们会释然很多。是的,当恐惧不敢被面对时确实是恐惧,但当你直面它的时候,会发现恐惧也不过如此,就克服了恐惧。5.当你看到一个强势的人不妨表现得温柔一点,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生活中如果遇到很强势的人,不要被他们表面表现出的彪悍和不屑吓倒,不妨告诉自己:“对面走来的这个强势的人,看上去像一只老虎,但其实是因为他内心有个胆怯的小孩。”这样想时,会不会有一种油然的喜感从心里泛出来,似乎又夹杂着一丝同情和可怜。“他一定是有一个很弱的过去,如今才会表现的这么强悍吧”。如此想来,不妨表现地对他们温柔一点,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就是在这种不卑不亢的温柔里,或许对面的那个老虎再也不好意思表现出他的强牙利爪,可能时间久了,反倒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其实跟强势的人走的近了,接触多了,有时你会发现真实的他们真的不可怕。至于面对强势老婆的老公,多透过她的强势发现她的脆弱吧。外表强势的老婆,好需要一个老公的抱抱。请多几个抱抱把老虎变成 HELLO KITTY。当你透过了她的强势发现她的脆弱和不安,并接纳了这种脆弱和不安,她一定会对你呈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本文作者:达芙妮,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身心灵成长专家,中国青年报特约心理评论专家,壹心理专栏作家。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工业时代的月亮”。

238 评论(10)

精品窗帘

面对强势的人,以柔克刚,是最好的办法

328 评论(9)

西湖草莓

成长了呀,呵呵,,,很正常

335 评论(12)

幸福的小萝卜

Q: 1.咨询过程中,思路容易被来访者无意带着到处走,脱离咨询期待和目标,如何温柔的回到主题上?我的理解:记录和笔记很重要,在咨询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防偏主线。期待老师的指导~2.对于来访者信息收集数据中的“学历”,如果不填写表格的话,将如何提问才不至于显得那么突兀?我的理解:提前跟来询者做好沟通前声明,并在沟通之初提出信息收集需求。或者把基本信息列个简表给来访者填写。期待学姐老师的进一步指导~3.虽然知道作为咨询师不能对来访者有所偏见,但心理确实是喜欢跟悟性高一些的人进行咨询和沟通,该如何调试咨询师的情绪?我的理解:强化自我信念,比如“帮助别人是职责所在”“如果让你不喜欢的来访者达到她的期望,那将是作为咨询师可上升一大步的方式”期待学姐老师的指导意见~4.咨询的结束点设在哪里比较合适?我的理解:最开始我理解是达到来访者咨询之初的期望即可,随着学习和实践发现,应该是让其至少对今后努力的方向有所行动,甚至陪伴他体会到改变。期待学姐指导~A1: 1.咨询中,会被来访者的思路带走,脱离目标。咨询师是否清晰确定的咨询期待和目标是什么?如果确认的话,那么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技巧来打断。 比如说采用总结的方式,对前面的信息做个归纳,从而带领来访者重新回到咨询目标上。比如说,刚才我感觉有很多信息出来,我这边简单做个总结,看看我有没有理解到你?“2.学历这个点,想先澄清一下,这个问题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是已经进行了信息收集,然而来访者没有表中进行填写吗?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咨询中如果遇到这个问题,需要评估下,咨询师为什么想要知道这个信息?这个是关键信息吗?如果跳过的话对咨询有什么影响?3.首先我们要承认的是咨询师是人不是神,我们很难做到对对方没有偏见和评判。这个悟性高的人,是怎么定义的呢?4.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时间到了就可以结束了,这个是需要我们前期进行设置的。开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抱着一种心态说我一定要帮你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有些时候我们在当下那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A2:为张影老师的总结和觉察力点赞! 关于问题一: 依不同的咨询情境和不同的来访者类型,每位咨询师会有自己较为顺手的临场“领回”方式,您总结的这个方法就很好。尤其在咨询初期,通过现场手工笔记边梳理边记录,凝练咨询脉络,把握咨询节奏,更是让咨询师清晰地看到咨询进程中的每一个卡点和拐点,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鼓励您放到实践中去多尝试,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打磨,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当咨询师觉察到咨询目标偏离时,不要着急突然刹车,提高敏锐度,找到一个切入点,顺着来访者的话,用巧妙的提问将其带回即可。刚开始会有些难,多练习就会越来越顺畅~咨询师的“强势”程度可依来访者的表现而定,如若来访者不断“健谈”、思维较为发散,多次“走开”,那么,咨询师可以稍为技巧的”强势”些,也可以借契机再次与来访者确认咨询目标以确保咨访双方齐头并进。以上回答,不尽全面,期待您实际案例的分享,我们再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法~ 关于问题二: 1、还是建议使用《信息收纳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跳过这一环节。 2、如若在咨询前未能获知来访者学历,而咨询师在咨询中判断必须要获知,在咨访关系建立稳妥的情况下,可以坦诚而中立的提问:您方便告诉我您当前的最高学历吗?关于问题三: 这里,张影老师的自我觉察和悦纳都非常棒!首先,咨询师有这样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也只允许在咨询前有这样的微妙感知,就此打住。接下来,咨询师就要去思考,面对当前的这位来访者类型,我该如何工作?咨询师可以有“情绪”,而应对案例本身才是解决之道哦!关于问题四: 咨询的结束点并非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咨询师依实际进程去判断,原则上以咨询目标的解决为收尾(未来行动方向的共识视为目标解决的一部分),而行动计划的制定不是必须,还是要看实际需求而定。A3: 我也回答一波问题.咨询师先不要着急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你在面对什么样的来访者的时候,有了什么样的情绪呢?.是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激起了你这个情绪呢?.当你看见了背后的东西,再去看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搞定他们确实有利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但前提是先看看自己卡到哪里[玫瑰] 补充: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我7月28日做了一个线上咨询,我虽做了引导,但来访者仍直接把问题抛给我让我给她答案。后来我在咨询报告中写到,后续针对此类咨询者的案例要少接,而后看到《生涯咨询实战手册》中第十章提到咨询师的伦理问题,提到了这种咨询师可能面临的情况,然后我就删去了咨询报告那段话,内心就陷入了纠结中…… N

28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