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1

心在翠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唐僧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HMooooooooo

已采纳

捧一盘细沙,推开你的心门            -----田宝伟老师沙游治疗课堂纪实         回首自己在心理学的的海洋里业已浸泡三年有余,各大流派,各个技术,也是耳熟能详时有接触。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的心理咨询技术,总觉少了些什么,对,是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直到真正邂逅了田宝伟老师的沙盘游戏治疗(以下简称沙游),一种心理学学习道路上的迷茫,不安,焦虑和怀疑竟不攻自破,换之而来的是内心的豁然,安心,敬畏和笃定。沙游治疗解除了我对常规心理咨询的诸多怀疑,解开了我对心理咨询效果的的很多谜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解锁了一项实用,艺术,神奇的心理咨询新技能!是真的吗?当然。要不然就跟着我一起来重温一下北京交通大学田宝伟教授三天的沙游治疗工作坊的魔力吧!何谓沙游治疗? 在沙游治疗中,治疗师提供沙盘、水、许多物件和材料,来访者在沙盘所限定区域里,运用这些道具发挥自主想象创造一些场景。沙游可以有效地运用在对儿童、成人、夫妻、家庭以及团体的治疗上。(摘自博伊科、古德温《沙游治疗—心理治疗师实践手册》)                             D1在田老师带领的三天沙游工作坊的第一天,让我们每个人进行了简单的冥想,放下杂念,沉下心来,然后在场内的上千件沙具中挑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的沙具来。一众未来的心灵治疗师们开始徜徉在沙海之中,有人确认过眼神,一眼便锁定那个有自己烙印的沙具,有人徘徊驻足,举棋不定,有人若有所思,满怀心事,有人瞻前顾后,犹豫纠结。而我,并没有找到心中预想的那个形象的沙具,但是走到了唐僧面前,仿佛感觉到他在向我招手说“选我吧!选我吧!”几经挑选,我还是回过头来拿起了那枚头戴毗卢帽,手持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的唐僧。虽然在挑选沙具之前我对我要选择的沙具是有预设的,但我却没有找到想象中一模一样的。陈列的沙具上千件,而我唯独选择了唐僧作为替代,这难道不是冥(qian)冥(yi)之(shi)中(li)的安(xuan)排(ze)么?将唐僧拿在手中仔细把玩观摩了一下,原来他能吸引我自有他和我相通的部分,他身上的沉稳,善良,简单,慈悲,不正是自己也所有的吗,还有那份胆小,懦弱,害怕冲突不也是自己的印刻吗?唐长老对真佛的执着和信念,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是我自身一直所要进步的的地方。在追求真经的路上,他总能遇到贵人,反观自己,这一路走来也是如此幸运的遇到了很多生命中的贵人。静下心来,愈看愈觉得我面前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沙具模型,而是自己,是我的人格,我的品质,我的内在,我的人生。对,我是怎样的,我活成怎样的,我的人生怎样,选择怎样,都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经过小组讨论和自我觉察,我想在沙游世界里真的是一切遇见皆是缘,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田老师引导我们8-10人一组,在面前的沙盘(由白纸代替)上放置自己所选择的那个代表自己的沙具,然后每个人都有机会依次两两配对(将沙盘中沙具按两个两个的数量放置在一起,以下同),三三配对,四四配对来放置和调整沙具(由白纸代替)里的沙具。有人快速主动出击第一个按自己的想法放置了沙具,有人立马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了调整,有人一直专注于自己的沙具放在哪里,是否被挪动,有人总是在调整和移动别人的沙具,有人总是会执着于某个沙具的位置和方位,有人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最后选择了隐忍和放弃,有人一直在行动,有人则始终在观望,沙具的调整,有人很激动,有人则很无谓,有人很难受,有人则很淡然。不明觉厉,细思极恐,这一盘小小的沙砾,这一个个玩偶似的沙具,一次次的看似毫无意义的摆置和调整竟彰显出了我们的人性和人生。我不免惊叹于这沙盘游戏的神奇和绝妙。看似是在选择沙具,其实就是在选择我们自己,看似是游戏中摆弄沙具,其实就是一个“我在哪里,该去往哪里”的命题呀,看似在小组创造沙盘,其实是我们在人生路上做选择时,人际交往面对冲突时,我们自己实实在在的应对模式和体验重现呀!这个孩童嬉戏般简单幼稚的沙盘游戏俨然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显,人格特质的物化,人际关系的体现,面对冲突的表达和人生路上的活法呀!木头沙盘是这个世界,一捧细沙就是人生,我们选择的沙具是我们自己,别人的的沙具是我们生命中遇见的他人,每一次的沙具摆放和调整正是我们每一段或伴侣,或亲人,或朋友,或同事的关系碰撞。沙具的移动和被移动,我们的内心波澜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和关系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我不仅发出啧啧感叹,真乃“一粒沙里一世界,一个沙具一人性,沙具移动是刹那,游戏映射出人生”。对咨询师来说沙游的魅力: 经过田老师简单的沙游体验带领,我已深深领教到了沙游的神奇和魔力。而身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而言,这项技术又如何在专业领域给予我们帮助呢?相对于一般的谈话性心理咨询,沙游治疗又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呢? 1, 能更真实地呈现来访者的内在世界和潜意识 第一,  科学发现,一个具有正常表达能力的人只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40%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还有很多潜藏在潜意识的东西是根本无法被自己识别和发现的。常规谈话性心理咨询,来访者所说所表与真实的内在有误差,经过咨询师主观判断和接收则又将对来访者的内心的理解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咨询的效果和真实性。而沙盘治疗,每一个看似无意识的沙具选择和位置摆放都彰显着自己的潜意识。每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沙游作品和沙具都可以当做咨询师打开来访者真实内心世界的突破口,让咨询效果更直观更有效。 第二,  一般性谈话型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因为对咨询师的防御和抗拒,或无意或刻意隐瞒和避讳一些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而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要面对的是相对于咨询师来说威胁性很小的小小沙盘和沙具,沙游可以有软化来访者的防卫,减少抗拒,使来访者更能放松自己,将注意力投入到沙游创造上,从而无意识间将自己的故事和问题浮现在沙盘世界里。 第三,  相对于一些儿童或者有表达能力障碍的人来说,沙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他们最内在想法和感觉的途径。沙游容许非语言的表达,内心深层的体验可以被象征性地传达给来访者和咨询师。沙游可以说是一个很真实有效的媒介和工具来弥补一般性谈话咨询的不足!2,能通过创造“世界”来澄清和疗愈来访者的问题和创伤我们都知道,心理咨询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带给我们新生代咨询师很多流派和技术来加以运用。探究童年经历的精神分析,注重行为表现的行为主义,强调思维认知的认知治疗,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等等,不管是哪个流派,哪个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去,被咨询师运用,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达到咨询达到效果。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心理咨询师经常面临的有两大重要问题:一,如何呈现和澄清来访者的问题。二,如何使来访者聚焦于此时此地。面对以上问题,很多治疗体系和方法,或只重其一,或无法深入,或耗时太长,总会有很多缺陷和短板。沙游与其他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允许来访者运用沙子,水,物件和双手去创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为来访者的内在感受不赫尔感觉提供了有形的证据,这个“世界”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到,可以改变,能够讨论和被拍照。来访者可以运用这些沙子,沙具,甚至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问题和创伤具体化,客观化,真实化。在这个重现过去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一些无意识的解决法案就会被来访者觉察发现,一个将无意识和现实世界进行整合的实体跃然呈现在沙盘上,它会给来访者带来顿悟,觉察,反思和惊喜,甚至是疗愈。从而,问题不攻自破,答案自然而来,创伤不疗而愈,咨询效果迅速,有效,真实,直接。3,能赋予来访者力量,将其主动聚焦于此时此地 沙游让来访者从生活中的受害者转变成沙游世界中主动创造的创造者,他赋予每一个来访者力量来让他们在这场幻想游戏中,能够自己决定如何将咨询进行下去。调动来访者的行动,知觉,感觉尤其是触觉来将自己的内在世界和潜意识展现在沙盘这个现实世界中,将其的过去创伤和当下体验进行整合,让来访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体会当下,真实地感受此时此地。                           D2 第二天田宝伟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成人个体自发性沙盘治疗的咨询流程,并用个案展示的方式向我们解释和解答了其中的操作要点和关键点。对每一位来访者而言,其沙游治疗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替代的。心理治疗没有单一的方法和固定不变的流程,但是很幸运,我们的前驱们的经验总结下为沙游治疗的开展总结出了六大阶段,其中包含十二个步骤。当我们开始咨询,进行了必要的会谈,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之后,就可以择机进行沙游治疗了。具体顺序可以参考以下: 阶段一:创造沙盘世界         向来访者介绍沙游         建构沙世界 阶段二:体验和重建沙盘世界         体验沙世界         重新配置沙世界 阶段三:现场性干预         游览沙世界         治疗性干预 阶段四:记录沙盘世界         来访者的照片         咨询师的照片 阶段五:连接沙游体验和现实世界         意义生成         将沙游体验同来访者的现实世界连接起来 阶段六:拆除沙游世界         理解沙世界         清理沙世界对展示个案的学员来说,仅仅是被田老师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询问和引导,折磨她许久的看似是现实性的问题已找到其深层原因并直指靶心。再加上田老师和风细雨般娓娓道来的讲授,我们都对这个奇妙的沙游治疗技术充满了敬畏和赞叹。个体沙游治疗,教科书式的流程,固定的话术,咨询师的沉默和陪伴,看似人人都可以掌握和get到的咨询技能,其实不然,它对咨询师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咨询功底,熟练程度和咨询态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沙游治疗中,要想提高咨询效果,沙游咨询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态度:①    去静默见证来访者的态度 ②    相信普遍无意识心象的态度 ③    共感理解来访者的态度 ④    真正赏识而非赞扬来访者的态度 ⑤    母性包容抱持的态度咨询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做沙游,来探索自己的“灵魂花园”,让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赫尔个性化,更加深入觉察自己隐藏的无意识,减少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的投射,在来访者面前做一台不评价不说教的摄像机,做一面能镜射来访者,引起来访者反思的镜子。D3 沙游治疗不仅可以运用于成人个体,更适合于儿童。还可以被操作到夫妻,家庭和团体。第三天,田宝伟老师依然通过学员参与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团体沙游治疗的流程,步骤,注意事项,细节内容和解析要点。团体之间摆沙游,就像现实人生,个体在团体中的变现模式和态度就彰显了在现实世界里你在人际关系中面对冲突,面对问题,面对关系的反应和模式。最后,参与案例展示的学员都反思觉察了自己的感受,分享了自己的心态变化。参与就有收获,分享既是成长。对于团体沙盘的解析,田老师给出了两个方向: 纵向观察沙盘: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按照拍照记录的沙盘作品团体成员依次进行分享和解析 横向观察沙盘:对最后拍照的团体沙盘作品,团体成员依次进行解读和分享最后,田老师向我们教授了沙盘作品的分析原则以及沙具中的象征意义等细节要点。沙游的 世界无限奥妙,沙具的意义非同凡响。三天的时间漫长而短暂,漫长在我们仿佛都将自己沉浸在沙游的世界里不愿回来,没有了现实的纷扰,只有沙盘和沙具的陪伴,“一刹那便是永恒”,短暂在我们刚刚品尝到沙游世界的甘甜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却不得不结束了三天的学习。沙游的世界是无穷的,学习的道路也是无尽的。如果你想更深入了了解真实的自己,如果您想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如果你想解决你的家庭关系问题,如果 你想自己去创造一个世界,活出真实自我,来选择沙游吧。它,一定会给你惊喜!

唐僧心理咨询师

154 评论(14)

聰軎膥賳过

《我的悟道经历》这篇文章,从我刚刚悟道那会就想写,2015年8月23日。但是犹豫再三,一直没有写。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为什么犹豫呢? 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那会刚刚重生,忙着重新去感受这个新世界,对于这样的“证明”自己的活动,少去了很多很多的驱动力。 更重要的是,我深谙人类的“心智体”实在是聪明狡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魔”指的是心魔。心魔对于“道”的东西非常地向往,一旦有人从我的悟道经历里,学到了什么,那个所学就会立刻困住它。这就是“所知障”。所以,这篇文章,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而言,我并不认为我“立言”会对社会有帮助。我更像禅宗的后人,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而我现在为什么又想写了呢? 或许是因为时机到了吧,就像我开篇说的,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真正的道的渴求。而我能够做的,就是抛砖引玉,呼唤所有的悟道中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起来做点我们的本分,造福社会。         (一) 我出生在一个浙江的农民家庭里,我的悟道经历,像极了“凡人修仙记”。从小没有神通,没有背景,更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引领。除了天生的要强:小小年纪又自卑又张狂,明白必须靠自己,才能走出农村;初中就写下“贫穷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 我的个性里还有着无比单纯的正义感。 记得学生时期,我的主要梦想就是当警察,为了维护正义,甚至可以到达“六亲不认”的状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几岁的我,扬言等我做了警察,如果父母和弟弟犯案,我肯定第一个把他们抓进去。结果,真到可以报考警校的时候,我的各科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是可以的,而我的左眼视力是,不够达标。父母讨论说,要不要走个后门,让我能够进警校,而我一听要走后门,顿时觉得是奇耻大辱,坚决不同意。正义大于一切。这是我一贯的选择。 这就是我的个性底色。说的好听点:真实,勇敢,拼搏,上进,爱憎分明。说得难听点:单纯到傻,不懂得变通,情商超低。 而就是这样的个性,是我悟道路上的主要装备。 跟所有的苦孩子们一样,我人生的前三十年,几乎就陷在无尽的不安全感里,追钱和追情。大有拼命三郎的节奏,但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有啥不对的。我凭着我还算不错的口才以及不懈的努力和聪慧,让自己的收入越来越高了。那会的我,游走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里,有喜欢我真性情的好朋友,也有讨厌我觉得我太张扬,疏远我的人。但是我一直不以为然。人生嘛,就是这样的。我骨子里非常地自负,我认为:我是太阳,太阳也有黑子的啊,人岂能十全十美? 就这样,在我急功近利的前三十年里,眼中只有目标,没有人,跌打滚爬地行进。虽然难免无数次自责自己,为何那么直接,‍‍老是说实话伤害了别人。但是又还是我行我素,从来没有真正反省过自己。 (二) 直到人生的低谷到来。 大概是2007年年底吧,我打羽毛球过猛,右腿膝盖韧带拉断,在家卧床3个月,让我不得不停下我前进的脚步,大段大段的时间用于晒太阳,反思自己,同时我开始突然“看见”了人:我发现生病的时候,有男友和未来公公婆婆的关爱,是如此美好的事情;2008年4月,我拄着拐杖,终于愿意将自己嫁给爱我的男友。 然而,甜蜜总是短暂的,结婚后,我没办法处理好我和老公的关系,我与婆婆的关系,几次三番的争吵不休,让我心力交瘁。 接下来,工作上也开始走上下坡路,当年开疆拓土的猛将爱将,突然在老板心里变成了“鲁莽之徒”,这无疑是对我最大的打击,我这一生最在意的上级的评价了。我如此卖命的工作,就是为了得到他的赏识,而他对我的失望,简直就让我可以立刻“当机”; 人生中的所有不如意,接踵而至,终于有一个晚上,我做梦梦到我四面楚歌: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老板,朋友,所有的人都在骂我,我实在是无力面对,在梦里,我拼命跑,想着要逃离,老公在后面紧追我,我反而越跑越快,一脚踩空,跌落悬崖…………然后,我终于开始“醒”,那个半夜醒来的晚上,我跟我自己说,看来真是我错了,我要改变我自己。 然后,我的人生从外在的物质追求转向了精神追求。当然,当我转念开始精神追求时,我才发现,我从来不是一个物欲很高的人。我之前所有的奋斗目标都是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自己能够有钱有名。而当我真正得到这一切时,我发现,我并没有让自己更幸福。然后,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我是何时给自己建构的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我之前所追求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接下来,我的自我成长之旅就开启了。 张德芬5-6本浅显易懂的书,《非暴力沟通》,考《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三级考完,考二级……由于我的成长过程伴随着2010年我生第一个孩子和2012年我又生第二个孩子。所以,我的所学都自然地用在我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从来没办法离开世间。现在我翻2012年左右,我的QQ日记,发现那个时候的我,那么努力地想要改变自我,落笔很阳光很正面,但是心却是痛的,紧缩的。所以,我常常告诉朋友们,其实,学心理咨询的那个阶段,随着我学得越来越专业,反而让我的“自我否定”更严重。我有一颗看一切皆是问题的心,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当我把指头指向自己的时候,我也不自觉地把手指指向了别人。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 于是成长的路又在不知不觉中走到更深。 2013年开始,我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社会义工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开始全方位自我学习。因为始终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所以,学无止境的生涯就开始了。那时候几乎全职泡在外面学习。参加了很多的沙龙小组,凭着我出色的悟性,我总是能够飞快地学到那个学科的精髓。譬如心理学领域的“家庭系统排列”“nlp"“精神分析”“后现代疗法”“完形”“教练技术”“乐嘉性格色彩”“九型人格”,我看了很多这类的书,也参加了很多的沙龙,慢慢地我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是这都还是止步于“有为法”的阶层。一方面我觉得我懂得越来越多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跟老公和家人的沟通,也越来越“居高临下”了。家庭里,关于育儿思路的pk成了家庭吵架的主要导火索。 而我对我自己的自我探索也去到了更深。记得在有一次做义工,做个案时,我看见,我自己“讲理”实在是太多了,我常常没办法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当听到他们对我的评判时,我的痛苦会立刻升起。与其说是,我在给他们做个案,不如说,是他们让我越来越看清楚自己。于是,那个学心理学的阶段,我列下了大量的我的自动模式。譬如,当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好奇而又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那会的我发现,学完心理学后,我越来越好为人师了。朋友聚会时,我常常就像是一个兴奋的孩子,忙不迭地想要指出别人的缺陷,然后告诉他,你需要改进,我真的真的是为你好呢。但是奇怪的是,几乎每次朋友们都不怎么领情,于是,我在聚会完后,会加倍反省我自己。嘿嘿,那会的我,真是很累,大脑也特别容易神经脆弱。 (三) 2014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型年。那一年,太多重要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发生,让我的意识去到越来越深。 譬如,我因为一些机缘,开始接触佛法,通过7个月的每周两次的密集学习(在家还要看书),我了解到了佛法的主要枝干。四法谛啊,八正道啊,十二因缘啊,佛陀的世界观,禅修啊……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我常把佛法与心理学类比,觉得心理学很实用,但是认为佛陀好牛,竟然认为世界是那么那么大的,那会我是一个纯然的唯物主义者。完全没办法理解非理性层面的事情。而佛学共修的好处就是,我一方面惊叹着佛陀的想象力,一方面按着共修的套路表达着我的“精进”,同时不知不觉间,我开始爱上了佛法。我开始地接触越来越多的佛学经典《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学佛法的同时,我在另一个老师那边学习它对于这些经典的解读,(还包括一本《道德经》),我认为通过这7个多月,密集地学习,一个思维框架被搭起来了。真是半桶水淌得很啊,那会我的自我优越感更胜一筹了,我基本上可以厉害地自以为是地以为我懂了很多经典的要义了。 “理”越来越通的过程,还好伴随着我大量的禅修。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无师自通地开始了每天的打坐修习。从刚开始每天15分钟,直到最后每天打坐两小时,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打坐大大地改善了我的作息,不知何时开始,我开始每天9点半入睡,6点多起床的规律作息。 那会共修的时候,看到那句佛陀说,人人皆是佛。不知道为何,我就是很相信。当所有的师兄们有点故作谦虚地说,这辈子是不能成佛的啊,要好几辈子的修行才够呢。而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就是认为自己就一定可以成佛。我在打坐中,随着我的定力越来越高,常常随着我自己的念,自然地许一些愿,让我的佛性加强,然后,我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境界了。 (四) 而真正的突变来自于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Rama.她是一位真正悟道了的老师。 我是非常误打误撞地机缘进入她的课程的。当时她的课程在我看来真的好贵啊。心理学一年的课程,近20位老师的教导,学费才8000多不到。而她的课程,三天的课程,就要5000元。要是以往我肯定不会去的。但是由于是我最信任的姐姐推荐的,又因为其他一些机缘,我竟然去了。 那三天,彻头彻尾地颠覆了我所有的思想。她的课程,完全没有讲义。她的讲课磕磕巴巴的,但是她讲的内容,我几乎完全没听过;她在台上也做个案,但是她做个案实在是太惊艳,常常十分钟就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她是那么得淡定自如,轻松自在。而且课程听到第三天,在打坐姿势中听课的我,睁眼的那一瞬间,看见Rama的身后,无数的佛像,我擦了擦眼睛,定睛去看,还是看见佛像。太震撼了,难道她是如来佛祖转世? 然后,三天的课程结束后,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神秘体验。晚上,躺在床上,突然一股巨大的能量注入我。能量太强大了,我下意识地害怕都没办法停止它的注入。我的体内就好像是有一样东西就要呼之欲出,就差一点就要灵魂出窍了吧。然后就在这样强大的不适应里,家里的房顶上,就像放电影一样,突然用最快的速度,放映了无数个我,我在被爸爸训斥,我在哭,我在跑……短短5-6秒的样子吧,电影以无法想象的速度,给我看完了。我心中冒出一种确定无疑的感觉:哦,这是我的前半生。 然后那股能量就突然抽掉了,我又回到了正常状态。久久不能平复我的心情。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终于开始相信了佛陀的世界观。我明白了世界远不如我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那么小,有太多我所不知道的了。 接下来,我再去看佛陀的著作时,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心越来越与之相应了吧。 然后,我的打坐也去到了越来越微妙的境界,貌似有个老师在我的打坐境界里指引我,我越来越能轻轻松松打坐一个小时,让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享受感。我家房梁上,我也总能感觉到有“护法”飘在上面,当我打坐走神的时候,它会在房梁上发出一些声响,让我回到当下。 有一天,我开始读师兄们推荐的佛陀传记《故道白云》。那一个下午,我的心好静好静,神思似乎与书合一了,我一口气,大概花了3-4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感受着佛陀的一切。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慨无比。心中有个愿,又突然升起。我很想知道,我是谁呢?我跟佛陀是什么关系呢?在这样的愿望下,我莫名地闭上了眼睛,就像打坐进入境界那样,我在定境中,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指引着,最后我来到了天庭,进入一个大殿,大殿里面很干净,空荡荡的。我仔细观察着大殿,视线带我看到了坐在大殿里面的一个人,他穿着红色的袈裟,背对着我。我循着他的身影,看向他,心中问着,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镜头越来越拉近,突然他回头了,他看向我。我也看向他。心中一个感觉升起:哦,是唐僧。 后来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唐僧,原名:陈袆(hui).竟然是我的本家。那会我想,很可能我是唐僧转世。不管怎样,我估计是一个很牛的人。你会发现,随着修行越来越进入到一些境界,我们的自我也跟着膨胀了。 再后来,我读书越来越能看到一些门道了。但是我也越来越相信自己超过相信组织了。以至于2014年底的时候,因为我个性的耿直,受不了一丝丝虚伪和套路吧,我相继离开了学佛组织和学三经的组织。那个时候,我也差不多淡出了所有心理学的圈子,不进任何群,不上任何课。专心打坐和练昆达里尼瑜伽,在实修身体同时,我看了大量的已开悟的老师的著作:王阳明的,奥修的,杰德迈肯纳的,宗萨蒋杨钦哲的,南怀瑾的,肯威尔伯的。然后也接触了一些‍科学界关于量子佛法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好书,总是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机缘,送到我的手边。而我几乎全部认真地拜读了,真是很爽。 然而,随着我的身体越来越敏感,我也变得越来越怕鬼了。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老公,公公婆婆和两个孩子们统统都去了大润发,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别墅里,感受到了无比的害怕。我一个人把三层楼的所有灯都打开。坐在明亮的房间里,企图用打坐来打消我的恐惧,结果反而越来越怕。 这或许就是老天特意给我造的机缘吧。因为从那天开始,我突然开始想念rama,我就是相信她能解决我的恐惧。而rama最近的一堂课是11月中的《局智悟》,我完全不知道这是讲什么的课程,也没有特意去了解。因为学费太贵了,要5万元,才4天。简直抢钱啊,之前我听到有人推荐这个课时,我完全没往心里去。然而,因为怕鬼,我突然开始觉得,为何我不去听课呢? 老公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掰着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他不会同意我去的。于是我策划了一次杭州旅游。表面上,我带着宝宝出去杭州旅游,实际上,我请老家的妈妈帮我在杭州带孩子,然后,我全心全意听课。(这是我人生做的一次最最阴暗的事情了),嘿嘿,那会真是为了听课,决绝的意志都上来了。如果被老公发现了,大不了离婚! 事实证明,有时候,人真的需要豁出去一把,不能太按部就班了。那堂课,实在是太超值了,我听完第二天,我就感觉到了全身的松弛,我的肩膀可以彻彻底底地放松下来了。大晚上的,我哭哭啼啼地给老公打电话:“老公,我骗了你,但是我不后悔。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世界没有其他人要度,我们只需要活好我们自己”。很意外的是,老公在我的声泪俱下下,他一句也没责怪我的隐瞒。相反,他很平静地跟我说,下不为例就好,你有收获就好。 那堂课的间隙,我和我妈也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沟通。终于,我发现,这些年来,我一直活在单一的价值观里,认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不断上进,都是我在鄙视妈妈和教育妈妈,认为她一辈子就窝窝囊囊地做家庭主妇,以为她活错了。而一直以来,其实妈妈并没有错。是我自己太狭隘了。终于,我从高高在上的,企图度人的思维里跳脱了出来。 那一天,我突然非常感动的跟我妈说:“妈,你这些年辛苦了。一直忍受着女儿的臭脾气,又还是关心着我,想着法子帮助我过得更好”。我的眼泪随着我的话语,嗖嗖地流下来,妈妈的心也瞬间释然了。从那天开始,本来每周必须要打一次电话,证明她爱我的妈妈,突然也再不会定时给我电话,她对我的爱也不再那么累了。 那四天的课程,后来我回想起来,我根本没怎么听懂。那四天,我几乎一言不发,就好像第一次闻到“道”的味道那样,大口大口的吸收。课程结束后的有一天晚上,我在半梦半醒期间,看到我自己,就像一颗大树,之前只有树干和树叶,而那天晚上,突然开始大面积地“着根”了。 然后,再之后的日子,我和我老公的关系,和公公婆婆的关系,突然之间全部通畅了。我终于明白,之前,我追求非常单一的一种价值观。总以为,育儿必须是这样,才是正确的。而今我明白了,只要是真心真情地育儿,你怎么育都是正确的,就好像是每一片树叶上吸收的营养,都可以汇集到根部,滋养根。老人有老人的方式,青年一代有青年一代的方式,孩子在跟大家相处的过程,就是吸收各种营养的过程。 就这么“融汇贯通”后,我的能量去到极大的提升。那个时候我隐约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我也在打坐中向老天立下誓言。此生不开悟,绝不出来度人。那会的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些谨慎了:度人之前,必须自度,否则就会害人的。 (五) 接下来的岁月,由于Rama老师生孩子,淡出江湖,我的求道之路,进入到了抓无可抓地境地。我只得一遍遍地听课程录音,品尝着道的滋味。期间,由于按捺不住内在的急切心情,我又去上了一次一个所谓的印度大师的课。果不其然,正如rama在课程中所揭示的实相那样,那些拥有神通的大师,无非就是通过长期的修炼,让自己去到了某种人人可以修炼的本领。而实际上底层,内心力量还不如一个孩子,实在是弱暴了。(当我在课程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一点点质疑,老师竟然立刻就沉不住气了。最后感觉他很委屈的样子,让我反而承担了安慰他的角色。那时候,真心觉得,我是他妈,他就是个单纯的孩子而已) 从那以后,我断掉了所有“拜师”的念头。见佛杀佛,见鬼杀鬼。 我开始往着真正的“空性”挺进了…… (未完待续)你若愿意了解我,欢迎你“关注”我。 2017年11月14日

14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