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尼德斌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五大心理效应如下。
(一)首因效应与SOLER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1primary effect),也叫最初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们所做的大量研究揭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它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由于人的保持认知平衡与情感平衡的心理作用,人们必须使后来获得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
因此,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但是第一印象有时候并非人的日常真实表现,在全面认识别人时,需要减少第一印象的片面影响。
怎样表现自己,才能给人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呢?社会心理学家伊根(G.Egan)1977年根据研究发现,同陌生人的初次相遇,按照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别人对我们的接纳性。这种模式是由五个单词的词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业术语:
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按照SOl_,ER模式来表现自己时,会给人一个“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轻松良好的印象。
(二)近因效应
指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洛钦斯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近因效应。他编造了两段描绘名叫吉姆的学生的材料,这两段内容相反,一段把吉姆描绘成性格外向、好交际的人;另一段则把他描绘成性格内向、冷漠孤僻的人。在读故事时,把上下部分间隔开来。
也就是先读一段内容,然后插入做数学题或听历史活动等无关的事情,然后再念另一段内容,让被试对吉姆作比较全面的判断。结果。大部分被试根据后面听到的一段内容(无论两段顺序如何)来评价,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我们评价别人时,也要注意减少近因效应带来的偏差。
(三)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最重要的两方面,如果认为某人具有好的特征,则他好像被 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也称为“光环效应”。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追星热等。
美国心理学家曾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对其中一半学生介绍这位代课老师“热情、勤奋、务实、果断”,对另一半学生介绍这位老师时只是把“热情”换成了“冷淡”,同学们之间并不知道介绍时的差异。
课后让学生们评价这位代课老师,结果介绍时得到“热情”信息的学生们评价该老师“能体谅别人、有幽默感、脾气好等”良好印象,得到“冷淡”信息的学生则评价该老师具有比较消极的品质。仅一词之差,竟会影响对人的整体印象。
如果认为某人具有坏的特征,则倾向于认为这个人所有品质都坏,又称为“扫帚星效应” (forkedtail effect)。例如发现某个学生撒谎,则倾向于推测他的品德其他方面都不好。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夸大优点或缺点,无意中认为别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减少这种偏差带来的误解。
(四)社会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容易将这些特点归纳固定下来。例如商人精明,北方人憨厚,女人柔弱等等。
这样对人的印象很容易忽略个体性,造成过度概括化的认知偏差和成见,并非每个属于那个群体的人都如此。女人未必都柔弱,商人也未必都精明。
(五)投射效应
指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如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议论自己。
投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有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敌意,则总感觉到对方也对自己怀有仇恨,一举一动似乎都带有挑衅色彩。
第二种投射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特点,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想作弊的学生总感觉到别人都在作弊,自己不那样就吃亏了。又如习惯撒谎的人最不容易相信别人,因为这类人自己骗人,总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
最爱贺曼熊
心理学,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吧,肯定会有不少收获的,见过不少心理学大师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给你一个建议,学再多的知识,是为了实践,为了对现实的生活有所助益,希望你成为一个实践家!
爱淘唯一
看到一些同学在问,这里推荐些个人认为值得看的书,随时修改补充 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 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 这些书豆瓣都有,直接搜类别名字(比如"进化心理学")即可 最好去看看wiki上的"心理学"条目 入门之前读书的基本原则: 1.暂时不看以下几种书:解梦/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2.不看声称能快速解决具体问题的书:领导力/3秒钟看透人心/测试你的XX能力/投资心理/让别人喜欢你 3.能分辨书的好坏前只看翻译的,暂时不看国内作者写的书,除非有人强烈推荐 资料来源:科学心理学小组,我修改了一些,并补充了些条目。希望对大家入门有帮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