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郡主
为了高考,许多家长都做出了很多“丧心病狂的事”,我是高中老师,我以我身边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为了孩子他拾起了已丢掉二十年的课本。他是一个公务员,女儿数学成绩差,他心急如焚,他先后将女儿送过好几个辅导班,但都收效甚微。无奈他自己拾起了丢掉近二十年的高中课本,为女儿辅导。我是在他来学校来问题时才知道的,在和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虽然他上学时数学功底还不错,但已放下近二十年了,有些知识已经遗忘,加之现在教材变化太快,有些知识他还是搞不明白,只能到学校来请教老师。在问他累不累时,他说他这样做一是想为女儿树榜样;二是为了女儿有个好的前途。我瞬间对这位伟大的父亲充满了敬意。
二、为了高考她隐瞒了丈夫的死讯。张明是我班里一位学习优秀但性格内向的孩子,高考前夕他的妈妈突然给我说:让他儿子高考前别回家了,安心在学校备考。我感到十分奇怪,再三追问下她才流着泪说孩子的爸爸在打工时从架上摔下来死了,为了孩子高考不受影响,她一直未敢告诉孩子。我也曾听说过为高考夫妻隐瞒离婚的,家人死亡的,但没想到这事竟然发生在了我的身边。
三、为了高考他举债买下了学区房。李师傅是个工人,孩子原来在厂里上初中,但厂里的高中质量差,市里有一私立高中,高考质量好,他想让儿子去上,但儿子分数不够,最后校长放出话:如果能买一套学区房的话可以给一个名额。学区房也是学校的产业,价格很贵,但为了孩子他不惜贷款买下了这套房。
四、为了孩子她不惜丢掉了尊严。她的儿子上高三了,可是前几天却因琐事打了另一同学并和班主任吵嘴,按年级组规定让孩子回家反省两周,但由于临近高考家长求爷爷告奶奶不愿回去,最后年级组让她来陪读两周。为了孩子她顾不上羞耻,放下工作,每天和孩子一起上课,一起放学,坐同一张桌,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但为了孩子她只能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
总之,为了高考不仅孩子在拼,家长也在拼,希望孩子能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
小宇宙可劲儿造
高考前的某天早晨,我和往常一样在家里吃早饭。当时气氛有一丝诡异,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我妈给我盛了一碗饭,里面有一个肉丸子。我环顾了一下,我妈、我姐碗里都没有丸子,单我有。我问:“你们怎么没有?”我妈说:“你快考试了嘛,专门给你做哒。”我一想有道理,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个丸子吃了,不得不说,味道真不错。这是故事的上半段。成绩出来那一天,那是一个祥和的下午。我、我妈、我姐在家里各自做自己的事。突然,我听到“噗嗤”一声。是那种憋了很久没憋住的笑声,源自我妈。接着她开始狂笑,我姐似乎受了她的感染,也开始狂笑起来。我:
“你们笑什么?”“不告诉你……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更加懵逼了,但我知道她们所笑之事必定与我有关,因为我越问,她们就笑得越欢,而且还互相交换眼神。“你们到底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妈:“你告诉他,哈哈哈哈哈哈……”我姐:“不,还是你来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在我的再三逼问下,她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是这样的。我妈,一个非常迷信的人。担心我考不上,去请教算命先生。我妈:“先生,我儿子能考上吗,您给算算。”算命先生:“很悬,竞争太过激烈。”
我妈急了,“那怎么办?”算命先生:“你这样,我给你说个法子,保证你孩子能金榜题名。”我妈:“好好好。”算命先生给我妈支了一招,名字叫做“虎口夺食。”怎么个夺食法呢?首先,找一条狗。是的一条狗。然后在自家门前,(一定要在自家门前,这是一个限制条件),从狗嘴里夺下它正在吃的食物,让我吃掉,就大功告成。得到这个法子之后把我妈愁的啊。
首先家里没养狗,狗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困难。其次,她知道我信仰科学,如何说服我无故吃下狗嘴里夺回来的食物,这又是一个问题。第二天天没亮她就起来了。做了一盆肉丸子,去外面找狗。那时我们住的地方外面有很多散养的狗。她拿肉丸子当诱饵,在地上放一颗,狗吃了之后,不远处再再放一颗,试图把狗引诱回家。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有的狗吃几颗饱了就不吃了,有的狗中途发现不对劲,就不跟着来了。
丸子快光了,她很着急。终于,有条傻狗真的被她引回了家。在门口台阶上,她郑重地放下最后一颗丸子。傻狗见状,像之前那样,伸嘴就去吃。说时迟,那时快,傻狗刚把丸子含到嘴里,我妈就图穷匕现,脸瞬间变得狰狞,一声断喝,同时右脚重重踩在地上,发出巨大响声。傻狗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丢下丸子,转身就跑。我妈如获至宝,把丸子收入囊中。这颗丸子,就是那个诡异的早晨,我碗里那颗。作案过程中,被我姐撞见,威逼利诱之下,她答应帮我妈一同保守这个秘密。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绝望。恶心、干呕、感觉喉咙老有东西,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但都无济于事,因为那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看我这样,她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笑,我一度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有血缘关系。
直到现在,我妈都认为,我当初能考上大学,完全是那颗丸子的功劳。
正版TJ状妈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视孩子,出现问题就说明孩子的成长还有进步的空间,下面分享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社交有很大的影响。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小贴士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
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
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
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养育风格理论得到了很有力的证实,但是,人们也发现,当它走进东方文化时,却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划分到专制型中。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给孩子适当的行为规范,也要给孩子温暖和关爱,保持家庭和睦。这更接近权威型的养育风格,而不同于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身体的发育、知识的累积、人格的形成、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给予了孩子的雏形,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教授和学习。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怎样的规矩,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做错了四件事,那么,带来的后果可能会难以设想哦!
问题一 父母意见矛盾立场分歧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而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也随之诞生。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父母可以这样做: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 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 相互埋怨,孩子自卑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打人你干嘛不好好管管?”赵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而赵明则捂着耳朵看着面前吵得越来越凶的父母,最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
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
父母可以这样做:
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 父母溺爱,孩子放纵
一味地溺爱轻则让孩子缺乏主见、不善与人沟通、没有能力应对危机,重则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这些事情虽不大,但却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询问父母,甚至推给家长,以至于养成凡事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习惯。而一旦这些孩子走进社会后,他们就会认为周围的人照顾自己理所应当,这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被呵护惯了, 他们遇到困难就会异常脆弱。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他们往往只顾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规则。比如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独占玩具的行为不加以约束,就会让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后,体会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今后就极可能变得横行霸道、肆无忌惮。
父母可以这样做:
要想让溺爱型父母有所改变,其实没那么容易,杨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长要试着“狠”下心,拒绝几次孩子的过分要求,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责罚,让孩子和家长都形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问题四 一紧一松,孩子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长大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父母可以这样做:
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这样的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咨询师学习一下情绪控制则比较有效。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 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风吹萧萧
以往送孩子们去高考,都是人头涌动,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各种玩法。 只是这次疫情影响,送考妈妈们低调了很多,不过有项优良传统却没落下,那就是穿旗袍。至于为什么穿旗袍,那是因为“旗开得胜”嘛。还有更高级一点的玩法,就是手里再举着一枚向日葵。这叫“一举夺魁”。还有更夸张的,一到高考期,某宝上的紫色内裤也开始紧俏。因为“紫腚能行”。在所有的紫内裤中,带“对号”的最好卖。因为“紫腚全对”啊。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确实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时期,有些品牌会火一点,而有些则会惨的一比。
最近全国各地到处暴雨,给高考学生及家长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便。今天上午在安徽省一县城,就由于暴雨,道路成河,汽车无法通行,孩子们都到达不了考点,不得已教育局通知取消上午的语文考试。7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在郑州市,一考生家长租房车陪孩子高考。
可真谓是下了“血本”了,为了孩子,父母真的是用心良苦啊。家长声称,这个房车是租的,就停在考点外面,一步之遥对孩子参加高考也比较方便,特别时高考期间,孩子上个卫生间都要排队,而有了房车就能给孩子省去很多麻烦,还能节约时间。而租房车他提前两天就准备好了,昨天晚上就已经开着房车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了,因为怕早上堵车。还准备了孩子偶像的人形立牌,鼓励孩子好好考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