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5

小可爱mmd2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崔清华直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崔崔shining

已采纳

2015年5月5日下午,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在“向日葵”心理社团的配合下,对前一阶段参与期中考试“诚信考场”的学生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诚信考场”建设,深化“品格高于分数”的德育管理,弘扬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打造“诚信美丽校园”,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心理咨询室几位教师精心印制了“诚信考场”跟踪调查问卷,教务处主任刘继红主持。活动开始前,德育校长侯法战就学校“诚信考场”的发起宗旨及发展情况做了简要说明,指出“诚信考试”不仅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也引起了媒体的积极关注,我们一定要继续做实做好,不仅通过调查问卷,还将设立“诚信考场”举报信箱等,让此举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诚信品行和道德素养,教书育人、落实素质教育的载体”,让‘诚信考场’无处不在。最后,在“向日葵”心理社团的配合下,分发了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进行了认真填写。心理咨询室教师将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地分析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2015年5月4日,该校心理咨询师陈金香对高三实验班进行了一次高三心理疏导活动。高考越来越近,针对学生压力过大、心情急躁等问题,在距离高考一个月之际,该校心理咨询师陈金香经过精心准备,以“话说高考”为主题,在“向日葵”心里社团的协助下,对高三实验班——高三五班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心理调试活动。活动开始之前,“向日葵”心理社团成员为高三五班学生每人赠送“心灵鸡汤”(邮局赠送的50本《意林》),陈金香老师从高考前学生常有的几种不良心态谈起,通过故事启发、言语激励、活动引导,送给学生五味药“兴趣散”“信心汤”“镇定剂”“效率丹”“细心丸”。 向日葵心理社团竞聘演讲赛2015年4月23日下午,向日葵心理社团在学校大会议室举行了竞聘演讲。此次竞聘工作以演讲的方式进行,12名成员分别参加了正副社长及各部门部长等职位的角逐。经过激烈的竞争,通过评委老师的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社长:赵森,副社长:谢丫丫、王文杰,组织部部长:郭郅鹏,文宣部部长:刘贤,联络部部长:贾岩琳。竞聘结束后,各部进行了集体合影。社团主要负责人刘继红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心理咨询师崔秋花老师做了即兴演讲,鼓励全体社员健康乐群、阳光向上,把自己变成一棵棵向日葵,快乐自己,温暖他人,让十二中的每个学生心中都洒满阳光,朝气蓬勃、健康成长。向日葵心理社团2015年纳新仪式经过半个多月的海报招募、报名海选、班级推荐,2015年4月16日下午,向日葵心理社团在学校小会议室举行了2015年纳新仪式。会上,社团主要负责人刘继红老师为新会员介绍了向日葵心理社团成立的目的、宗旨及运行方式,王红霞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陈金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新一届社长及各部部长提名、报名工作。最后全体新会员进行了集体宣誓。2015年向日葵心理社团正式成立了,按照计划,下周四下午将进行社长、副社长及各部部长的演讲、竞聘工作,制定会员章程、活动方案,依次开展各项活动。

心理咨询师崔清华直播

324 评论(10)

虾子王0001

5月12日,太原市民赵女士给本报热线打来求助电话,说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最近经常半夜惊醒,有时候还会哭泣,这让她非常揪心。经过跟孩子聊天才知道,孩子被一个同学邀请进一个微信群,一到夜里9点多,就会有人在里面讲鬼故事。不少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乐在其中,而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他就会承受不了,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心理问题。

那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家长有何意见?心理咨询师又有哪些好建议呢?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走访。

学生扫描

敢听的会受到尊重胆小退群的会被取笑

赵女士的女儿然然今年9岁,在长治路一所小学上3年级。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了方便联系,赵女士就给孩子配了手机,手机里安装了微信等。

最近一周内,然然睡觉时总要黏着妈妈,还说要一起睡。赵女士说,他们刚刚跟孩子分开睡还不到半年,起初以为孩子不适应单独睡觉,后来有几次发现孩子在夜里惊醒,还会哭泣。

“刚开始她不说,后来还是我逼着问出来的,原来是她们班有人建了一个微信群,里面专讲鬼故事,她也加入了。”赵女士说,她进入微信群,听了几段鬼故事,的确挺吓人的。

然然说,她们学校里面,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们,都会听这个群里的鬼故事。有时候敢听这种故事,会被尊重,尤其是男同学。相反,如果有胆小的女同学退群,就会被笑话。

记者体验

鬼故事的确吓人听到不少孩子说太害怕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小学生建立的鬼故事微信群,并申请加入。一到晚上9点前后,总有群主或者其他人,将最近看到的、读过的鬼故事,读给其他人听。在群公告里显示,此群只能聊跟恐怖有关系的话题,每周有3次活动,每次活动只讲一个故事,满5个人开始讲。记者听了一段5月15日讲的鬼故事,的确有点吓人。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不停有人说“太害怕了,听不下去了”,但是,故事一直还在讲,这个时间持续了大概15到20分钟。

记者跟群主小雨聊了聊,小雨说,她上小学五年级,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别人建的鬼故事群后,觉得挺好玩,就建立了这个群,主要都是一个小区的小伙伴,听众绝大多数都是小学生,有的说还会做噩梦。鬼故事的来源,都是买的课外书,读完了就在群里讲,有人听了觉得害怕,但第二天还会想听,觉得又刺激又兴奋。

家长说法

有的说应该禁止有的说没有什么

家长郭先生说,这种迷信的鬼故事,的确应该被禁止。因为孩子的心理发育尚不健全,一旦孩子听这个上瘾,很容易对他的身心造成伤害。不仅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注意,社会各界也应该重视此事,防止这种小事往不良方向发展。

另一位家长李先生表示,他也见过孩子听这鬼故事,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必大惊小怪,家长越是提心吊胆,越给孩子一种好奇心理,孩子也就越想看,越要看。”现在手机、电脑这么普及,家长不可能从头到尾看着孩子,只能提醒孩子,提高孩子自身辨别能力,能够自我保护。听过,见过以后,他也就不再对此感兴趣了,或许注意力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一所小学的教导主任赫老师说,每个学生的抵抗力不同,所以除了色情暴力等因素之外,也要注意类似鬼神故事带给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在学校已经告知学生要主动避开迷信、色情等内容。“也不能一刀切,就说不让孩子用手机了,毕竟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赫老师还说,应该引导孩子们往积极的方面转变,比如可以模仿最近很火爆的《朗读者》,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朗读美文,也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绘画等兴趣特长。

心理咨询师建议

家长不要直接杜绝孩子听应适当引导

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崔清华。她表示,毕竟人与人不一样,有的小学生听了可能就没事,有的孩子听了就会感到害怕,他的心里会出现一种画面感,而且这种画面感不时会闪回,影响他的正常心理。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时,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告诉孩子,这种鬼故事造成的不适感,只是一种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孩子短时间内有害怕的情绪,对于单独睡觉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给他的房间开个灯,让他在醒来的第一时间,看到周围环境,然后很快从鬼故事中回到现实;对于暂时还没分床睡的孩子,家长可以多陪陪他。

6到10岁的低年级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其他同学接触的鬼故事,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譬如告诉他:这个高年级同学听的故事,“你可以听,不过不是今年听,而是明年后年再听。”

崔清华表示,不要直接杜绝孩子听,可以等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后再听,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适应,而且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很少有因为听鬼故事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少年儿童,所以家长、老师不要过分紧张,应该理性看待。

248 评论(9)

侠女游浆糊

皮祥玲,女,青年国画家,现为任伯年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顺先中国画馆馆长。皮祥玲,艺名皮皮,女青年国画家。毕业于湖南长沙师范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自幼随家父研习书画,钢琴舞蹈文学均有涉猎。近年来深得宋元精髓,作品娟雅,古朴。《田园清趣》入选全国第七届花鸟画展并入编画册,《园蔬有味总清真》获“画坛圣手”纪念任伯年第二届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并入编画册,《云烟出岫》获得“承瀚杯”全国书画大展铜奖并入编画册。曾任《南国艺术》编辑,深圳华奇拍卖公司艺术品部经理,深圳收藏协会理事,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收藏部经理。2001年被评为深圳十大优秀青年。

217 评论(10)

麻麻是超人

清华皮皮老师的名字崔化宇。崔化宇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业,2020年考研上岸,并参与了2021届考研数学的阅卷。本科就读北京林业大学数学系,据皮皮事先采访,小哥自己高考报考的是机械专业,入学后逐渐发现对数学、物理类更感兴趣,于是自学了高数、考研和竞赛,大二转去了数学系。而关于考研这段经历,对于本身是数学系的崔化宇来说也不是那么手到擒来,一战失利,二战成功。除去兴趣和天份,崔化宇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的成功变得有迹可循。

21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