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家具城
太可怕!女子被“心理老师”约至酒店遇害!这位心理咨询师并非是真的心理医生,而是李女士的前男友刘某所假扮。
原因
刘某之所以会假扮心理咨询师将李女士引到酒店,是因为李女士不告而别之后,对他退避三舍,他很是气愤!刘某和李女士本是情侣关系,两个人虽在网上认识,但却在现实中见了面,并在一起打工!可以说两个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刘某对李女士是非常满意的,很想和李女士走下去!但李女士却在交往当中发现刘某不上进爱网聊等缺点,失去了安全感的李女士决定回老家,就这样她不告而别,到了老家才告诉刘某要分手,刘某遭受重创,自然非常冲动!就这样,两个人虽然分手,却始终有联系,李女士很快相亲再婚,刘某彻底绝望!也许是见不得李女士移情别恋,这么快就再嫁,刘某恨李女士,才开始策划想要伤害或杀害李女士!李女士虽然再婚,却因被刘某威胁和纠缠,力不从心患上了抑郁症!李女士不够决绝,在情感中左右摇摆,才最终害了自己,让家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警示
又是一起情感纠纷引发的惨剧,介于此,这个案例理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网恋有风险,在网恋奔现之后,交往的过程当中,如果觉得双方不合适,一定要有正确的沟通和交流再去结束这段关系!如果说正当途径无法顺利结束恋爱关系,遭受威胁等等,一定及时报警,保护自身安全!
两人同行
不管什么情况,我们去见初次相见的人时,最好两人同行!李女士的家人给她打车去酒店见心理医生,如果当时李女士的家人陪伴她,也许李女士不会惨死!
太可怕!女子被“心理老师”约至酒店遇害,对此你怎么看?
弱智好儿童
其实这个“心理老师”并不是孩子真实的心理老师,而是这个女子的前男友,因为嫉妒这个女子重新开展了一段婚姻,并且怀孕了,就以孩子心理老师的名义约女子出门,想要对其展开相应的报复。因此两人见面之后,前男友就将这名女子拖进房间,对其展开残忍的杀害。最让人气愤的是,家属已经明确将事情的原委告知酒店以及警方,但是双方好像都跟个没事人一样,拒绝调查视频也拒绝开门,所以女子丧失了救援的机会。
因为这个女子结婚了并且怀孕了,所以家属对于女子的行为举止是非常重视的。当家属联系不上女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相应的问题,因此就调查到了女子来的酒店。当家属告知酒店工作人员女子有危险的时候,却被酒店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甚至将责任推给派出所,所以这个家属非常无奈的去派出所调取监控。
当家属拿着这份监控要求酒店开门的时候,又遭到了拒绝,所以家属只能报警,等到警方到来之后女子已经身亡了,身上有很多的伤疤。所以这件事情能够体现出三个方面,第一、网络交友一定要谨慎一些,这名犯罪嫌疑人明显就属于那种恶意纠缠他人的类型,得不到就杀害。第二、酒店面对家属明确的证据却依旧不开门,耽误了救援的第一时间。
第三、派出所也有悖原则,对于家属的报警以时间太短为由,拒绝家属的各种请求,所以才酿造了这起悲剧。要知道这是一个明确知道失踪人员去向的典型案件,按理说破案速度会更快一些,但是酒店以及派出所双方都是有着较大的责任。而且在处理这件问题上好像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酒店包括涉事工作人员要得到应有的处罚。
囩囩囡囡
主题:刘佳天赋优势线下交流分享 时间:2017-10-06,14:00-18:00 地点:Ncafe花园餐厅二楼(车公庙地铁F出口旁) 参与者:9人 彭思民(搜集,积极,思维,取悦,沟通) 薛向阳(成就,学习,前瞻,取悦,专注) 张雨婷(体谅,思维,搜集,排难,前瞻) 杨 妙(完美,积极,理念,学习,取悦) 景 娇(思维,搜集,适应,理念,沟通) 邹文娟(适应,搜集,体谅,沟通,思维) 郝 娜(学习,搜集,思维,排难,体谅) 陈宇飞(学习,个别,责任,思维,伯乐) 李春阳(专注,成就,学习,搜集,分析)分享交流金句: 1. 人才T字型能力结构是先追求零缺陷,再打造多能力,最后才是专长(基于天赋的优势)。建议先做到60分以上的努力来提高能力,再去寻找80分以上的天赋; 2. 方向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3. 多试错,因为哪怕是错误都有价值,错了大不了跳回来; 4. 愿意改变是勇敢的开始; 5. 内心怦然心动了,就去行动吧; 6. 回馈就像是数钱的感觉; 7. 生涯三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不能越过能力提升(发展期)直接跃到自我实现期; 8. 对喜欢的兴趣需要足够的投入,才能形成优势; 9. 璞玉需要先忍受被剥皮的痛苦,才可能变成美玉; 10. 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坚持做下去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可以提高能力; 11. 就算是喜欢的领域也有一部分不喜欢的工作内容; 12. 能力是王道,安全感是可以用能力来弥补的; 13. 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远远谈不到拼天赋的时候; 14. 很多人是能力没足够提高,就去追天赋兴趣,其实可能是为了逃; 15. 心理咨询师做多了心理咨询也是需要自我自我疗愈; 16. 有时候痛苦是自己玩自己,自己给自己挖坑,一定要提醒自己走出来; 17. 遇到咨询师杀手,记得先调整自己; 18. 以前充满焦虑,学完天赋优势后第一反应还是焦虑,但有意识运用天赋优势可以减弱焦虑,甚至让焦虑变短; 19. 天赋中的个别和伯乐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导师,让演讲者觉得你很懂她,从而成为很好的演讲点评者; 20. 工作时很压抑,像条虫;业余时玩得很嗨,像条龙; 21. 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很虚的行政工作,但可以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2. 当能力足够高的时候,可以华丽转身; 23. 婚姻前被优点吸引走在一起;婚姻后因忍受不了缺点而过不下去; 24. 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化; 25. 太痛苦了就开始改变; 26. 表达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就要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27. 写作通常是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和自己的故事,先写熟悉的和知道的事把电脑回路打通; 28. 当你感到无聊时,需要有意做一些新鲜事情; 29. 别在温柔乡呆得太久,不然就不再会游泳甚至走不动; 30. 学习的721法则: 10%自我学习知识;20%来自身边同学的反馈交流;70%实战练习; 31. 无论什么工作都是为自己工作,以合作的心态打工; 32. 在你这儿是个案, 在我这儿是普遍; 33. 灵感是做出来的; 34. 正向反馈是坚持的动力; 35. 找行业大咖导师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36. 换一个视角来看这一堆人有那些好玩的方面,降低期待,大不了就当作休息; 37. 咨询师是一面干净的镜子,让来访者看到自己,这就是最大的体谅; 38. 当我们做选择时,背后都是站的“我是谁”的角色; 39. 我没有小孩,如果积极体验,积极心理暗示,但一定可以做到有小孩的事; 40. 《少有人走过的路》:人生本来就苦难重重,我们要接纳这个事实; 41. 父母说:子女无论什么选择在我这儿其实没什么,都是ok的,重要的是你开心,哪怕你在遥远的他方,但只要你告诉我你开心,我就开心; 42. 90后不在乎编制,80后在乎编制; 43. 这份工作做多了,对心灵没有滋养; 44. 感性思维:迎风落泪,秋叶飘落也会落泪; 45. 喜欢孩子,和跟孩子上课与孩子家长沟通完全是两回事; 46. 孩子的心完全是open的,即使完全不知道,他们都会说we can try; 47. 我们是一家静待花开的机构; 48. 小孩需要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价值观,比如每次只能购买一个玩具,同时清理另一个玩具;比如每次只能买一件物品,因为资源有限; 49. 不做领导的丫鬟和高级保姆; 50. 每次会议都把自己当作总点评的角色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结尾: 1. 来自景娇的分享后分享:记得刘佳老师课堂上说过,来课堂和自己学习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这里大家可以彼此赋能,今天下午的分享也有这种感觉:彼此赋能! 尤其是薛向阳老师的惊喜到来,把我们的分享会又拉高了纬度! 2. 新新乐群公社社长大人田梅姐公布重磅好消息:已定于10月20号晚19:30-21:30在深圳举办深广两地优势工作坊校友聚会,刘佳老师会到场喔! 欢迎大家踊跃到场!
小涛涛偶巴
心理咨询师拿到资格证,也不过是有了通行证,心理咨询师从业和医生看病是一样的,不是有点经验就行,而是要有足够的经验,心理行业就是心理向导,这个你应该更了解,行业不错,目前也就保住生活不错了,也是根据级别收费,必须要有证件。
十年自己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通常指那些见风使舵之人,没有原则性,被人所唾弃。但仅从讲话艺术上看,也不是绝对没有可取之处。比如我们和人交流,我们在坚持做人的原则的同时,要讲究说话技巧。当您说的话很有道理,对方却不听进去时,您的沟通就是无效沟通。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先跟后带法,既先认同对方的可取之处,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对方就容易接受您的观点了。再比如批评方式,用汉堡法,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对方就容易接受了。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沟通模式。 前几天发生了一起事故,因赔付问题,死者家属今天到我们单位来上访。他们在我们单位不走,给我们施加压力,跟他讲道理根本讲不通。我和他们沟通时,站在他们的角度,同理他们的感受,同时告诉他,如果这样下去,家里这些人因悲伤、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再在我们单位靠着,一旦生病怎么办?这句话讲到他们心里去了。最后他们商量着回宾馆去了,下午派几个年轻力壮的过来继续施加压力。由此感想到,有时讲道理没有用,你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到对方的得失,才有可能打动对方。这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相通之处,只要有利于我们沟通的,且不违背做人原则的,我们可以拿来用之。 附件: 要说人话,不说鬼话!文 | 李克富 看了我涂鸦的《禅门无“你”》(2月17日),就称呼时用“你”还是“您”,我与一个学员有如下对话。 他:用“您”还是“你”称呼对方,是不是不该由我们称呼的一方决定? 我:此话怎讲? 他:如果对方喜欢听“你”,我们就不该用“您”称呼啊! 我:在没有称呼之前,您怎么知道对方喜欢“你”还是“您”呢? 他:先尝试一下。 我:用“您”尝试呢?还是用“你”? 他:当然用“您”了。 我:如果您觉得对方不愿意听“您”怎么办呢? 他:赶紧改口称“你”啊!您不是教我们要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我:(惊讶。)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他:课堂上啊。 我:课堂上讲的,都是让大家运用到心理咨询过程中。这样的话能够在生活当中运用吗? 他:(沉默。)我明白了,老师! 我不知道他明白了什么,但通过这段对话我明白了他对我的曲解,而这种曲解无论对我、对他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心理咨询师讲“看”人——心理(状态)诊断,我习惯于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和心理死亡四种,给出的应对策略是: 对处于心理健康状态者讲道理即采用教育的方法,道理只能讲给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听——哪怕是逆耳的忠言,心理健康的人也会从谏如流。 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会听别人讲道理的,或者说即使听了也做不到。此时采用的心理学方法是把“讲道理”变为“提问题”,亦即采用角色互换——咨询师会充分利用“好为人师”的人性弱点,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以请教的口吻向求助者提问。 通过提问促成求助者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和杀手锏。 面对心理不正常的求助者,顺着说几乎是唯一的办法。千万不要给一个不正常的人讲道理或提问题,否则就难逃悲剧,我们的确该从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好汉”们身上吸取教益。 对于那些心理处于死亡状态——偏执而不能改变的人,除了闭口不言,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了。 以上四种应对策略就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曾反复强调,咨询师需要训练的不是说“人话”或“鬼话”,而是首先判断彼时与你交流者的心理状态是“人”还是“鬼”。 可,如果您问我:生活中可不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我一定会回答:不可以! 我还会说:做人得讲原则,不能随波逐流、见风使舵。 尽管我也会说“人话”或“鬼话”,但是我从内心中敬佩那些“只说人话、不说鬼话”的人,而对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不屑一顾,甚至深恶痛绝。 (注意:把用于心理咨询室内的知识和技术不加选择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也是一种机械思维!)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