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

吾竟谁陈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如何启发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mingzhu

已采纳

【导读】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等等,至于什么样的人会是一个好心理咨询师,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能对大众有所帮助的其实就是好的,具备以下能力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比较好的,那么心理咨询师必备能力有哪些?如何培养呢?

1、学习能力

作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但应要求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上发展的步伐,加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且在观念和思 路上要跟上发展潮流,积极去钻研和消化各种新的模式和工具。

2、培训能力

心理咨询师要像专业的培训师一样把方案给来访者的相关人员详细的讲解和培训,以便来访 者能够吃透方案的精髓和要点,在内部形成高度的一致,从而将方案进行高效的执行,同时为了加强来访者对方案的理解和有利于执行,心理咨询师也需要针对来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理念的培训和灌输。

3、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的与对方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反复的进行沟通,沟通也就成了心理咨询师日常的重要工作。

4、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心理咨询师在正常工作中,需要以文字等形式给客户形成相应的方案来开展工作,而且也会用书面的形式与客户展开一些沟通,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还要准备一些培训教材,总结经验等的各类专业文章和书籍,都离不开心理咨询师的写作能力。因此心理咨询师的写作能力便会直接制约心理咨询师工作能力的发挥。

5、总结能力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消化和吸收别人的理论等,而且也要把自己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感悟等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以传播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经验等给更多的人带来分享,推动各种理论和模式的进步和完善等。

以上就是心理咨询师必备能力相关介绍,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以上的能力培养师十分必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进步,加油!

如何启发心理咨询师

209 评论(14)

考小拉考小花

学习心理学咨询师方法如下:

1、尽量多的阅读相关专业书籍

非心理系学专业的学习者,最好多看心理学著作,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不够的咨询师,往往会说出、做出一些贻笑大方的事而不自知,甚至对求助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科发展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操作流程这些肯定是要学习掌握的。

很多专门讲咨询师成长历程的书籍也是很有干货的。通读相关专业书籍最大的好处,是让你的见识、视野完整、准确,能够具备真假高低的辨别能力,在专业领域的修养也越来越深。

2、学习专门的实操课程

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自学书籍很多,也有很多人的观点是现在的证书都是第三方机构证书,还不如自学。理论上来讲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自学的效率太低。学习专门的实操课程,能够让我们直接看到老师的很多示范性操作,真正理解很多咨询现象。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你不再疑惑、盲目探索,直接有效的沿袭成熟的操作模式。

3、自我体验

接受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做自我体验,学习专业技巧。个人的自我体验的经验越丰富,越能帮助你了解被来访者的心态、需求与状态。

4、自我印证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很依赖个人的体验和印证,如果能将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和个人的成长体验结合起来,边学边印证,那学习很容易投入进去。对概念、理论、技能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常学常新,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

而且,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场景,身边的人和事都为我们印证所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能简单的认为学习就是记知识、拿证,而是要通过大量的自我印证将知识内化为可输出的能力。

5、多练习

不管是自我体验、自我印证,还是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将所学用以指导日常的实践活动,多加练习是能力提升的不二法门。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随着你练习的增加,很多察觉方式、专业意识会逐步成为你的一种习惯,这个时候你是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变化的。

如果你的目的不只是自我提升,还想往专业咨询师的方向前进,现在的很多线上平台其实为大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不管是倾听,还是正式咨询接单,现在的便利度是前些年所不能比拟的。大家可以多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经验和个案的积累。

248 评论(10)

克利玛碴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是什么?一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脑袋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家长习惯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灌输大道理。这等于是把自己脑袋的思想装进孩子的脑袋,家长时刻在做着这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之一。大部分的结果如何?孩子嫌家长唠叨,嫌家长的话过时。一不小心泛化了情绪,引发更激烈的矛盾。 为什么和心理咨询师聊天要交费?交费的聊天还能够让人受益良多? 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一学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式提问。这样的聊天方式,瞬间能够体现出家长的智慧,而且能够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 当孩子不愿意坚持,想要放弃时。例如: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伤了自尊想要放弃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进行对话: 听过“荷花定律”吗?在一个荷花池里,荷花的开放数量是这样的,第一天开1朵,第二天开2朵,第三天开4朵,第四天就开8朵,每天的开放数量是前一天的一倍。假设在第30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会开满。请问,在第几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是开了一半的? 答案是在第29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会开一半。 你从“荷花定律”悟到什么道理?无论孩子给出什么样的感悟,都给予肯定。再与孩子分享我们的感悟,坚持与厚积薄发。我们经历了小学6年,初中3年,已经走过了9年,剩下这2年多的时间努力之后,我们就能够到更高的一个起点大学。如果我们现在放弃,就像在第28天放弃时那样,只看到一半的一半,感觉只有很少的荷花。但是我们如果再坚持多两天,我们就能够看到满塘的荷塘月色。 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说出来的话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你喜欢吃鸡蛋吗?鸡蛋是从哪里出来的?鸡屁股除了会出鸡便便,还会出什么?为什么我们只选择吃鸡蛋而不吃鸡便便?你看我们人的嘴巴和鸡屁股是不是有点类似?人的嘴巴,能够说出好听的话,也能说出不好听的话。好听的话就像鸡蛋那样,有营养;不好听的话就像鸡便便那样,恶心我们。鸡蛋和鸡便便,我们知道要选择吃鸡蛋。好听与不好听的话,为什么我们却偏偏喜欢不断的咀嚼不好听的话来恶心我们自己? 当孩子凡事习惯外归因,认为都是外界的原因,而忽略了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人不会游泳,我们应该帮助他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游泳池,还是帮他训练游泳技能? 当孩子觉得父母不公平,偏心其他兄弟姐妹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拿来一杯水,让孩子端起,问孩子:你能够把这杯水端平,完全没有波动吗?公平是一种感受性的东西,我们一起来问问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否也觉得父母偏心,好吗? 当孩子因为太爱面子,抗挫力弱,害怕外界的评价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你学走路,有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已经比你先学会走路了,你还在不断的摔跤。如果那个时候,你觉得别人比你先学会走路了,你就放弃继续努力尝试,今天的你会走路、会跑步吗? 当因为父母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的不同而和孩子出现矛盾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鸡兔同笼,共有94只脚,35个头,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你会怎样算出正确答案?你会用兔子抬起两只脚的方式来计算,我用X+Y的方式来计算。我如果不理解你的方式而直接否定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委屈吗?我们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出这道题,只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就像爸妈为你做的事情,只是想你更好。可能方式方法不是你所认同的,但是你能够否定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吗? 当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盲人到朋友家,天黑准备回家,他的朋友给了他一个灯笼。盲人明显不悦,你猜他的朋友会怎么说?他的朋友说:天黑了,灯笼是让别人看见你,这样就不会撞到你。 当孩子自尊心过强,做事较刚硬不够婉转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人到老年时,舌头和牙齿哪个陪伴我们到最后?玻璃和乒乓球,摔到地上,哪个会碎?为什么? 当孩子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不愿意自己更多的行动努力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假设你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很黑很暗,你希望太阳光能够照射进来。这个时候你是要企求太阳更灿烂一些?还是自己去打开一扇窗容易? 当孩子经常说一堆的口号,或者做一些非常感动自己但是却没有行动的计划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些年轻人,晚上思索出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走老路,是为什么?一是没有跳出舒适区的勇气,二是没有相应的技能。 当孩子觉得学习让自己失去自由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人有灵魂与肉体组成,有一个人是用自己的灵魂控制自己肉体(就像他希望自己的身材很好,他就让自己运动、饮食上多些注意),有一个人是自己的肉体控制自己的灵魂(他也希望自己的身材很好,可是他的身体想睡懒觉就睡懒觉,嘴巴想吃更多好吃的就吃)。你觉得这两个人,哪个是拥有自由的人? 当孩子放大困难,而忽略了寻找积极因素与亮点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在1990年,国际儿童慈善组织派一位叫杰里.斯特宁的工作人员到越南解决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给了他半年的时间。那个地方是整体营养不良!但是政府没有给他任何的人力、物力,要求他就这样去解决问题。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返身回国写报告?杰里.斯特宁没有这样做,他留下来了,连同他一起留下来的是一把尺子。他拿着这把尺子挨家挨户去量当地小孩身高,将同年龄的小孩一一丈量,找到极少一部分孩子发育较良好,营养水平不错。他问这些孩子的母亲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原来这些孩子每天都会吃四顿饭,他们的母亲会到附近的河里或者小溪边抓一些小鱼或者虾给孩子吃,还会将番茄叶的汁淋到饭上,于是他在当地大力的推广这种生活方式,当地有将近七成的孩子营养问题得到了改善,进而他又把这个方法推广到越南其他的农村,而这个方法也影响了越南儿童20多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和孩子表达以上内容时,我们一定要先理解孩子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不加以任何的评判,只需要给出这些问题,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积极思考。

31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