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cai
介绍两种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我是心理咨询师,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在职业过程中学到的,但它们不只在做咨询的时候对我有影响,也融化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构成了我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1、生态系统观,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草原上生活着狮子和兔子,狮子可以毫不费力地猎杀一只兔子。你看到这一幕,很容易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觉得狮子太强大了,兔子太弱小了(怎么没有同样锋利的爪牙呢?),甚至你会有道德评价,觉得狮子太残忍了(怎么可以吃兔兔!),而兔子是受害者。如果你有能力,你可能会路见不平一声吼,驱逐狮子,保护兔子。但如果你是一个生态学者,就会在看到这一幕的同时,问自己一个问题:兔子这么可怜,这么弱小,它是怎么在这片草原生存繁衍一千万年的?一旦你提出这个问题,你看到的故事立刻就不一样了。不再是一时一地的单独事件,而变成了更长时间,更大范围下的长篇史诗。这场猎杀,只是一条长长的,循环往复的链条上的一环。比如,你会看到兔子的繁殖能力超强,它可以快速高效地将自己的基因扩散开去,以此保障种族的延续。它不以爪牙锋利取胜,它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快速拷贝基因的「影分身术」。你还会看到,它们——和更多物种一起——构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太强力的干预,也许反而会打破这个平衡,比如,让狮子再也不能吃兔子了,狮子会饿死,而兔子可能就会过度繁殖。这些隐藏剧情,是我们仅凭本能和直觉,或者「谁对谁错」的简单判断,不太容易发现的。这种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想去干预生活(尤其是别人的生活),心理咨询师更是以此为使命。我并不是说,这些冲动都是错的(因为这些冲动本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但在我们凭着一腔义勇出手之前,能够先退后一步,想一想,发现强弱,善恶,对错的另一面……这之后再出手,常常就会让我们的干预方式,变得更有系统性和策略性。比如,你就不用非得训练「兔子」,拥有跟「狮子」搏击的力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就会犯这种类型的错误,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偏狭。因为我们的眼睛里只有这一场强弱之争。我经常用这个模型训练学生,你也可以试一试:当一件让你非常不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想一想在这片草原上,谁是狮子,谁是兔子?除了狮子在欺负兔子之外,兔子又在做什么呢?
2、后果如何反作用于前因?这种思维方式,有别于我们习惯的「因果思维」。在因果思维里,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后边的事情发生了,是因为前边的事情导致的。这是物理世界的规律。涉及到心理活动,就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做前边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知道会有(后边的)结果。换句话说,前面的动作,会受到(预期)后果的影响。尤其是一件事反复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就会在后果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形成一个预期:「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结果会反过来,调控【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前因。这个过程叫做反馈。一旦建立了反馈的概念,思维方式就不再是线性的「因果思维」,而是环状的「循环思维」(circular thinking)。
吊炸天1234
“素心,为什么我分析问题就不如领导有深度,例如,他看问题直击本质,但我就只能总结经验,怎么提升?”入职两年的小白提问。 “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这正是思维模型的层次不同。” @素心人生设计:从理解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深度上,可以把思维模型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类是经验技巧型思维模型,它会把我们的工作经验抽象成更一般的原则,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没有具体情景和适用范围,并不好用。 例如,夹起尾巴做人就是此类。哪些场景用,哪些场景不用,其实我们并不清楚。 第二类是方法流程型思维模型,它会把很多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流程化。例如PDCA算是其中的一类。 第三类是学科原理型思维模型。 它是把思维模型追根溯源和相关学科的重要,科学原理联系起来,对思维模型的理解会更深刻。 例如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就是此类。 第四类是哲学视角型思维模型。 它是指不同学科思考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是影响一个人底层基础认知信念的模型。例如熵增思维。 这四类思维模型并不存在简单的“谁好谁差”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适用环境和条件不同。 基础员工掌握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思维模型会更多,中层管理者要在第二类和第三类思维模型上下功夫,如果是公司高管或企业家等战略决策者,那么就会在第三类和第四类的思维模型上投入更多精力。 如何学习这四类思维模型呢?敬请关注明天的分享。#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137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近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