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6

樱花落雨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分享岁月静好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火秋烟

已采纳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木木。 01 最近这段时间,我被工作中的庞杂事务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 因为某个难以克服的阶段性工作上的难题,不知不觉陷入其中,痛苦的纠缠一番之后,耗费很多心力,情绪也变得不高,意志消沉。 直到整个人被一种浓烈的消极情绪笼罩,大脑内充斥着负性思维,做事也缺乏干劲儿,效率低下。 不知道手机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过和我一样的不良体验。 压力的累积是一个人状态崩塌的催化剂,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也许你觉得稻草很轻,但是一根一根地累加到驼背,最终还是会将硕大的骆驼压死。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就像是一根根稻草,看似很轻却越积越多,最终量变产生质变,压垮身心俱疲的我们。 时常出现的抑郁情绪虽说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遇到神经质个性的我们,就很容易持续发酵,掉入情绪的怪圈里钻牛角尖,越陷越深。02 我这两天的体验是,抑郁来了挡也挡不住,急于摆脱不是最佳选择。 工作多,压力大,本想着多加一会儿班,多做一点,再努力一把,硬扛下来也就过去了。 可是连着几个晚上加班到深夜,不但没有换来状态的好转,反而因为睡眠不足,白天工作精力不集中,变得更加焦躁不安。 满怀负性情绪的自己像是胀满的气球,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容易爆发,结果弄得工作气氛也紧张起来,一切都朝着与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下去。 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家人邀我一同出去逛夜市。 说实话心底也没有太大的兴致,还想着没有完成的工作和那些解决不掉的烦心事,但因为不想扫大家的兴,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家门。 空间转换,移步异景,目光中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头脑也暂时放下了工作中的烦闷和压抑。 盛夏街头熙攘的人流,夜空明亮的星月,路灯下各色小吃摊位已是人头攒动。 走累了,坐下来吃一碗透心凉的刨冰解解馋顺便歇歇脚,和家人聊聊闲话,一片岁月静好。 情志向外界扩张,瞬间驱散了近些天一直压在心头的乌云,困住自己的那个难题也突然在心里找到头绪。03 这也就是森田先生在书中提到的“烦闷即解脱”,人的情绪自有一套生灭起伏的自然规律。 在社会竞争之下,每个人都负重前行,难免因为压抑太久产生短暂的抑郁情绪和烦躁不安。 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任痛苦在身体里流动,不需要过度思虑,也不需要急于摆脱。 当心中的烦闷情绪达到顶点时,会瞬间转换,在生活场景的不断更迭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白领,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给老板打工。 如果感到意志消沉,动力不足,又一时找不到破局之道,不如先回到当下接接地气,吃吃喝喝,最简单的生活内容,也是最富有智慧和疗愈功能的解压良药。 苦思冥想无法解开的难题,也许只需要楼下张大爷的一碗麻辣串串,或是李大妈的一碗冰粥就能瞬间得到灵感。04 人生无处不转机,只要我们不过分执着于内在痛苦的消失,任其束缚。 工作上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保持应有的节奏;打理好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都能得到人生的转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几十年的慢慢长跑过程中,比的不是起跑速度多快,而是谁能匀速向前,笑着坚持到最后。 被中途的困难困住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比赛。咬牙坚持,把每一次陷入危机都看成是一次实践的绝佳机会, 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听友留言划拉: 我听着大家的分享我都想哭,前段时间严重的时候抓着个人说着说着就哭,后来发现把情绪发泄给别人太自私,感觉也没什么作用,就自己熬。 最近了解到森田疗法,也买了一些书听木木老师讲解,我了解到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我并不孤独,我们在一起努力的活下去。微笑对人生: 想告诉强迫症的人,坚持,不放弃,首先得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就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不是口号,是真理。真诚的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六年了,经历过很多很多,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体会,终于是好了。蜗牛006: 我也5年强迫了,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不能改变,最近突然想,既然改变不了,那就这样吧,强迫了就强迫了,做不好就做不好,不管我愿不愿意这就是我了。我已经做好让强迫症陪我一辈子的准备,让它成为我的一部分。谢谢木木老师的陪伴,当我绝望时总能通过您的讲座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信心。我一定会吃到“第七张饼”的,因为我肚子足够大,慢慢吃,我不再着急了。再次感谢老师的尽心陪伴。木木老师:今天的这些朋友都是来自喜马拉雅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非常地乐观、坚强。 他们中的人有的已经走过来了,有的还在努力中,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才是最关键的。 熬过来也好,挺过来也罢,痊愈之路也是一段人生的精彩旅程。 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上半年的疫情和南方的洪水,让我们感到世事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我想到了一句话“意外和明天,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是啊,人生不就是一次偶然的开始,偶然的结束吗? 我们的执着,只是因为我们总想着得到不太现实的“永恒”,当我们放下那个“一定、必须、不得不”,其实生活根本没那么难。 希望大家都能像刚才的三位听友那样乐观,积极,相信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把三餐吃好,和家人多聊聊天,有三两知己,定期运动,去一个不太费脑子的地方度假,这些才是人生的最大财富。好了,今天的留言互动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想对我说的话,也请在这篇文章的底部给我留言,我会在每天的节目之前收集这些留言,并在转天的节目中进行回复互动。

心理咨询师分享岁月静好

213 评论(9)

寒风夜雨119

正月十六,阳光超好!         前几天分享了《疾病的本质》这篇文章,我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疾病是生命的特殊状态。人们可以通过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各项生命体验来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与意识,这也许会让你有个思维的升华。如果是这样,疾病就能自愈了,或者也能超然对待死亡了。而其实,死亡并不是结束。         一位热心读者认同了这个观点。并留言说:疾病就是现世的因果,孩子是未来的因果。我惊讶于这位读者的见识,不禁又陷入深思,尤其是正值这个花冠模样的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物给人类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之时。已经足不出户14天,看样子还要继续宅家14天,当然这对我倒也不是什么难题,因为我曾经的梦想就是宅家,只要有书和音乐相伴就好。我之前最高的宅家记录是7天,那是还有”五一黄金周“的时候,七天里我只下楼两次扔垃圾,其余时间都足不出户,在家里看书、听音乐、思考。         这是一个难忘的假日,依靠这7天的备考,我通过了一个考试。然后就开始了奔波忙碌的“双城记”生活,我一直在幻想什么时候能够停留下来。就像我曾经喜欢的诗句:我喜欢离开,喜欢出发,喜欢一生都有新的梦想,万水千山,随意行去;我喜欢停留,喜欢长久,喜欢在园里种下千棵果树,静待冬雷夏雨,春华秋实。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离开,在出发,那么就会疲惫,倦怠,就会忘记生活的原初的状态;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停留,需要安静,需要重新体验儿时那种的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需要感受温暖的阳光是如何陪伴过我们的成长,那是一种安宁缓慢的成长,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成长,我们的一生就会被童年治愈。当然,也有人说:他的一生都是在治愈童年。         我喜欢这个能给我们提供安静与思考的假期,每天收拾地面上的落发,就好像是以前在校园的小路上收集落叶,是一样的心情。于是我对西医博士说:你看,其实数落发和数星星一样,都可以很有诗意。心理维度解决问题和西医有所不同:问题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问题。花冠模样的病毒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引起了一些麻烦,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可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个事情,则会引起更大的麻烦,例如酒精的不当使用,例如过度的焦虑反而导致失眠,例如由于惊恐而囤货等等,似乎都不可取。         疫情初期,我每天都会阅读很多关于疫情的文字,看到不断上涨的确诊数据,也不时会有焦虑滋生,不过当我觉察到焦虑过多,超过正常强度时,我就想到了要调整。也就是说:有焦虑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焦虑。一点焦虑也没有,反而不正常。一天读到微友梅子的几段句子:一场雨,知道了雨伞的重要;一场病,知道了健康的重要。生活的真相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但是,你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于是我的焦虑降低了,而且有感于那么多医护人员、科学家、军人都勇敢地成为逆行者,战斗在第一线,于是我也组建了咨询师团队,运用我们之前成立的”心理学改变生活“这个学习群,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陪伴医护人员和疫区人士,其实是我们相互陪伴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或许很少很少,能够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就是理解和陪伴吧。         一个晚上,一位在我的作品中出现过的女孩在线上说:不能上班,天天关注疫情,一天比一天多的确诊病历让人焦虑,这几天天天头疼。我问:目前吃饭和睡眠怎么样?女孩说到:吃饭睡觉倒是没有大问题,就是头疼,不开心。通过进一步沟通,我转发给女孩一篇文章《健康的艺术》,并建议到:今天,你先看下这篇文章。如果有什么问题或想法,我们明天聊。今天除了读这篇文章,还可以和家人多交流下,听这篇文章中的音乐。然后再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不开心的原因和表现明确地写出来。每天下午3点到5点是咨询时间,我们明天见。         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孩回复到:今天上午把卫生间上上下下擦了一遍,收拾了一上午,感觉好多了,头不疼了。昨晚你发的文章我看了好几遍,音乐听了好几遍,静心。我知道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多想想好的事情,告诉自己无论什么事情终究会过去。我很高兴这位女孩能够这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且还有悟性,能够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收获,于是我说:超赞!确实如此,每天至少专心做一件事情就好。可以是打扫卫生,也可以是看书,还可以追剧。很高兴你这么有天赋,能够这么快有悟性解决自己的问题!你都可以成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了!         和女孩的聊天,让我收获特别多。其实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每个人都可以是心理学家,每当我需要扮演一个心理咨询师时,我没有觉得自己是专业人士或者是专家,我反而觉得来访者是来给我分享一个少有的动听的或是曲折的或是深情的故事,我是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我要感谢来访者对我的信任和分享。每次听完一个故事,我虽然会很累,但是散步休息的时候,望着星空,我就会比儿时多了一个念头,我不禁会感慨,对自己或是对星星说:儿时我觉得组成宇宙的是星星,现在我觉得组成宇宙的是故事。接着又会继续思考:是我变了,还是宇宙变了呢?         很早就听到采臣说过一句话:“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那时,我刚进入心理学专业的学习中。后来我越来越觉到这句话的妙处。这句话出自E.L.Trudeau 医师的墓志铭,翻译成汉语是——“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应该是医生的最高境界了。医生在更多的程度上其实是承担陪伴者角色,通过讲解生命知识,分析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的原理,帮助患者调整到最好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或者说是增强患者的自愈能力,从而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在心理所读博士期间,一次情人节正好是周末。我们八九位没有节目安排的同学于是约好一起聚餐,相互陪伴、相互探讨专业来度过一个独特的情人节。后来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群,后来我忘记了是哪位同学更改了群名为“心理学改变生活”——在最近以来特殊的日子里,我越来越发现这名称的妙处。其实,心理学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修炼,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学家,不一定要到高等学府的心理学院去专门学习,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心觉察自己活着的状态,我们的生活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这个不断延长的假期,还有目前这样的一个状况,正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课堂,让我们能够体验到很多,学习到很多。曾经有一位隐者建议我说:可以考虑写写什么是开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却一直很困惑的问题。如今,还要继续宅在家中阅读和思考的我忽然很喜欢这句话: 开悟前,是我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         引用一位其实是清华理工男却又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张成昱诗词中的句子: 愿江山万里,黎民亿兆,在平安处 。祝福所有的遇见在庚子年平安顺利,共享岁月静好!         愿我们每个人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觉察力,能觉知自己活着的状态,并指引自己走向更好的状态。

14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