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7

飛天彩绘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真实经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丽华华

已采纳

【心理咨询师个人简介】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移动电话:136XXXXXXXXX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3年,从事了六年青少年犯罪研究与教学的我再次被多年的困扰所扰动,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除了讲学和研究外,如何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可见的、可实现的价值;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信息,内心一动,感觉这个职业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并于2004年12月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我对如何做咨询仍然一头雾水,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开始踏上寻找成为一名咨询师的道路,这条道路由三条主线组成。 第一,心理咨询受训经历 最先参与的实践培训是2004年的“积极心理治疗与人类思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课程。2006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了萧庆仪(香港)、樊富 珉 培训的“知心知深”恋爱与婚前辅导团体领导者培训工作坊;朱建军培训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初级班。2007年黄维仁培训的“亲密之旅—爱家婚恋情商课程辅导员班”;首师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萨提亚学院主办的、贝曼培训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专业课程班”。2008年凯特博士培训的“个人成长工作坊—心理剧”;斯蒂芬培训的“改变的历程工作坊—萨提亚模式”;以色列外交部、Natal创伤治疗中心与玫瑰心灵心理咨询中心共同举办的“国际灾难心理危机干预治疗专业培训课程”。2009年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吴秀碧教授(台湾)培训的“哀伤治疗工作坊”和“创新介入技术工作坊”。2010年由上元人生主办的比利时心理咨询师米杉的解梦工作坊;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柯克.施奈德主持的存在-人本主义工作坊;由北京以人为中心成长小组举办的以人为中心系列课程第四、五期;中国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天君的中国传统文化修行课程“道家”;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第五期中高级课程。2011年中德舞动治疗师职业培训一阶并取得合格证书;由周鼎文带领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我为大家收集) 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的培训从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个培训好,哪个是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发展到越来越能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哪类培训。随着培训以及个人成长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能在培训中实现学习与个人成长兼得。 第二、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 2006年,随着心理咨询的培训,我开始尝试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边做咨询边接受督导的过程;迄今,这个过程还再继续。期间,先后做过个询、婚姻咨询和家庭治疗;带领过欧文·亚隆模式团体、人际关系团体训练坊、梦与意象工作坊、减压工作坊、爱情是什么工作坊、萨提亚课程、心理读书小组;在公安系统开展过《公安干警的心理保健》讲座。同时,担任过《时尚健康》读者心理问题解答专家,《泰客》心理客厅专栏作者。 第三、个人成长经历 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个人成长要求很高的职业,咨询师成长的多高就能把来访者带领的多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懂得这一职业的责任,它可能影响着来访者的幸福、甚至生命。每一次培训,都会听到对受训者个人成长的要求;每一个个案,都能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咨询深入的正向关系。为此,2005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并还在参加成长小组,先后有意象对话、以人为中心、深度体验工作坊、精神分析小组、舞动治疗小组;并长期接受个体咨询和督导。除此之外,每次培训也是个人成长的机会;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访者带给我的也是成长,他们与我在咨询室的互动,让我更多地发现自己、走进自己,让我更懂得生命,并使其得到滋养。深深地感谢他们! 随着对心理咨询的学习、成长和实践,我越来越知道:心理咨询是我的所爱,它让我懂得生命、懂得爱,也让我的生命越来越丰富和具有活力。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我感到我是幸运的,并由衷地喜悦,我竟然可以找到让我感兴趣、与生命深深连结、并愿意投身终生的事业! 期待在咨询中与不同的,同时又是共同的生命结缘!

心理咨询师的真实经历

108 评论(12)

jason19203

说到修行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苦行僧?出家人?还是头上插着发簪的穿着长袍的道教徒? 我会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人生可谓是一场修行,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修炼自己呢?又有多少人在过了30岁还在不断学习呢?如果问你见过中国哪里爱学习的人最多,那我想说的是深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种职业是能督促你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一定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来访者也是不同的个案。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心理,每个年代有不同的病。请问,如果你要靠这个职业吃饭。是不是要随时更新你的知识库呢?当然,如果你想安逸,对不起,这个职业不适合你。 心理咨询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咨询师,前知古人,后知当下。心理咨询师,既懂心理,又懂药理。心理咨询师,要擅提问,还知礼仪。心理咨询师,需懂沟通,还会套路。心理咨询师,须明危机,还了防护。正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虎还降得了孙二娘。 心理咨询师,一个高薪职业。有老师告诉我们,300块钱一小时的咨询师就别做了。要做就做2000块钱一小时的。再或者,你可以按照来访者财产的百分点收费的。哇塞……如果遇到一个首富,哪怕拿财产的一个点,我也发了,是不是又紧张又兴奋呢? 哈哈,做做美梦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看看自己,修炼到宝塔第几层了。 刘志雅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几要素。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这五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很熟悉,但是真的要做到,那就是一场长期修行。 首先说尊重来访者先要做到完整接纳,也就说不管对方是个同性恋还是个丑男,不管对方是有狐臭还是浑身有刺鼻的香水味,不管对方是举止优雅还是言行粗鄙我们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来访者。或者说,遇到一个社会地位比你还高的来访者就奉承他。我问我自己,现在的我能做到哪一点?我能做到不阿谀奉承,但是每天早上坐地铁,我闻不了别人身上的异味,听不了别人的大声喧哗。看到路人中有人穿衣不得体的,我都要别扭半天。试问,如果我的来访者是这样的,难道就因为他付钱给我我就能接受了吗?也许你觉得为了钱能做到。我却不以为然。心理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适应,来访者心中有冲突,咨询师内心对来访者不适应,请问你又如何有足够的能量去帮对方解决他的不适应呢? 问完自己,我默默地把自己定的长远计划又往后拉了一年。以前我经常跟我的学员说,生活即工作,工作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待来访者是咨询师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从生活中来,而我们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解决来访者内心的问题。 后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个行人跟我擦肩而过。我一个个去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我问自己哪些我能接纳,哪些我不能。能,是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当找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时,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纳不了别人抽烟,是因为我讨厌自己身上有异味。我换了个角度想,如果我把这些臭味当成人生中的挫折一样难以避免。似乎接纳的心又升级了一层。所以我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有一颗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做到了完整接纳,我们还要以礼相待。说到礼,我就能联想到很多,穿衣得体是礼,化妆描眉是礼,举止优雅是礼,平易近人也是礼。仪容、仪表、仪态,这些礼仪已经是最基础的了。在第一次听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岳晓东教授就说过做咨询师的人,着装要得体。我自认为自己着装还算得体。但是从着装上我又犯难,我一穿上职业装,就很严肃。老师的角色立马就代入了。想想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是给来访者做咨询,反倒是像给人家上课了。在我正在犯难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为了学习礼仪,训练自己练习坐姿站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站姿和手势。上班撤掉舒服的椅子,换成硬邦邦的凳子练习坐姿。从标准坐姿,练到优雅的。有时候腿都练得抽筋。最终我也练出来了。笑容同样是可以练习的。对着镜子练微笑,跟朋友说话的时候刻意放慢语速,把大脑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跳出来提醒自己记得微笑。这个方法还是可以试试的。同样也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你,正在看文章的你,想修炼自己的你。 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跟人生来了一场较量啊! 刘志雅老师说,他曾经被来访者拿着刀对着自己。听得我们在场的同学个个心惊胆战。说真的,面对这种情况,还想让我信任对方吗?想想也挺傻的。不过事实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不能成为你不信任来访者的理由。刘老师不是也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吗?刘老师面对刀子指着自己的时候,除了言语的技巧外,是不是还是有信任的成分在呢?因为信任与不信任,语言表达的力量是不同的。信任不是让我们相信对方的一切,信任是我们打开自己内心接纳对方的一剂良药。来访者一开始对咨询师也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也不信任,那不信任与不信任就像两个负极,一定会相排斥的。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师很正常,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保持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信任的能量就能包容来访者。从而感化他也做到对你的信任。我认为咨询师要把信任当成一种习惯,再当做一种性格。而不是作为一种技巧。因为信任来自于内心,与技巧无关。信任来访者,也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够处理好他的问题。 我觉得狗仔队的人是做不了咨询师的。因为咨询师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来访者告诉你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秘密。我问我自己能否守得住?保守秘密,是需要消耗自己心量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把别人的秘密说漏嘴,到后来我就不想听别人的秘密了,因为不能保守秘密的我很内疚。所以我干脆不八卦。小时候听过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故事吗?讲的就是一个理发师发现了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但是他不能跟别人讲,他只好去野外挖了个洞,对着洞把秘密说出来。这么说来,保守秘密也是有技巧的嘛。从我目前的修为来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能保守秘密那最好,如果不能,是不是也可以找督导释怀一下呢?好像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记得刘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保守秘密是绝对的吗?好像当时我的反应还比较快,不是绝对的。如果来访者的秘密涉及到自杀,杀人放火。危及生命,违反法律,我们是不能完全保密的,而是要启动危机干预滴。 我差点忘记了,所有的尊重,都是要以真诚的心为基础的。所以宝塔修行另一关——真诚。按照超我的话说,“真诚是一种态度,真诚也是一种特质,真诚是一种技巧,真诚是一种习惯。让真诚变成你的人格。”不过说真的,一开始,我们可能很难以完全真诚的心对待来访者的。刘老师说,“真诚是没有防御伪装,也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也不是扮演角色或者例行公事。而是要表里如一,真实地把自己放入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去。”那也就是说真诚就要做到实事求是了。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从而向来访者去验证。有一句话术是这样的“ 你的有些言行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引起矛盾,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说的就是实事求是。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哦,可能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大家不喜欢你,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你还不知道反思。”但是我能这样对来访者说吗?NO,所以用上面这句话术,表达立马就变得有艺术。后来“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被同学们在吃水果的时候实践了一番。好像这句话是大家印象最深的经典名言了。这一经典名言,放在生活中,那也是沟通的艺术啊。所以要修行,就回到生活中去。 我要修行的第三道关——热情。什么是热情,听过热情好客,就是那种一进门就有人叫你,客官里面请。客官你吃点什么?难道要我这样招呼来访者吗?Oh,no!一定不是这样的才叫热情。在陌生人面前我是一个偏严肃的人,我该怎么修炼我的热情呢?瞬间觉得好难啊。可是用对立思维想一想,什么是不热情呢?不热情的人不会主动问候,不会主动关注,不会主动示好。也就是说见到来访者主动问候,主动关心,自然就能减少跟来访者的距离,从而在来访者心中树立一个热情的形象。不过也要记得,热情是要有始有终的,不能刚见面热情,后来又冷漠了。想想,来访者第一次来到咨询室,这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敏感的,不适的。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貌似也是这样手无举措的。不过一旦有人主动关系你,好像这种不适应就能消除很多。被我这么一代入,好像就容易理解热情了。刘老师说尊重是偏理性,而热情却是感性的。尊重是保持距离,而理性却在不断拉近距离。两者相结合才能情理相融。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第四个关键,共情。这让我想起了《扪心问诊》第一集就是一个来访者不停的哭。共情是要我跟她一起哭吗?当然跟对方一起哭确实是共情的一种表现。但我想不应该是咨询师该有的共情的表现。有关共情,我很认同这三个概念: 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从这里我看到了训练自己共情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先观察来访者的言行,感受对方的情绪,思维;第二,再是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来访者的情感发生联系;第三才是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来访者,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并让来访者能继续吐露心扉。共情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要做到共情,不是盲目的认同对方,如果我只是运用了共情的话术,还是会被来访者识破从而达不到真诚的效果。有关共情,也是我未来要修行的关键点。毕竟我目前还没有办法与所有人的想法产生共情。也许增加一点生活经历,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你应该放下你的执念;你还年轻,你要往前看;你是女人,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很难接受的。现在想起来,这并不是共情的做法。共情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也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是怎样怎样的,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的内心想法。这让我也想起了,在我妹妹的婚姻生活中,我总是在告诉她,你要孝顺你婆婆,你要对你老公好,你要……;说了很多你应该,到现在也并没有按照我想当然的那样发展。所以我开始反思,从今天开始我要转变自己的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看世界,看自己。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第五点——积极关注。有一点我也要忏悔的。那就是盲目乐观。我经常会告诉别人,现在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其实未来是怎样的,谁都不知道,可是我还是在想给对方积极心态的时候,自己先盲目乐观了一把。未来会更好,未来是什么时候呢?一年?三年?还是十年?现在想起来,如果对方信了你的话,相信未来,一时之间貌似是好事。可是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信念并不能支撑她走到更好的时候,我的盲目乐观岂不是给了他一个打击。所以积极关注的重点在于立足于事实,在事实中,去肯定对方的行为和品质。下次,我想对我的妹妹说“这些年,你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孩子,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责骂孩子是累赘,我真心为你点赞。”  上完刘老师的课,我看了看我那两个孩子。我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尊重,真诚,热情,共情和积极关注。我要先从我身边的人做起。让这些能力变成我的习惯,变成我的性格,影响到我身边的人,从而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咨询师的修行是漫长了,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已经走在咨询师的修行路上了。修行之路之远兮,只要保持三藏取经的信念,此番修行定能成。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01:41 盘坐于床边反思

20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