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6

changyin1116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湘雅医院心理咨询师名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顺延

已采纳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肖水源

湘雅医院心理咨询师名单

80 评论(12)

杨杨d妈咪

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心理医生这一个行业,但是还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276 评论(9)

鲁鲁鲁德林

其实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单独的心理诊所小城市是没有的,可以去大城市的有名的医院去挂心理专家号,比如协和,湘雅医院都是可以的

282 评论(12)

星星星kooo

必须要考取许多的证,而且有一定的经验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成为一名心理医生的路,还有很远。

256 评论(9)

追梦的风筝123

首先给结论,不可以。然后我们应该明确几个概念或者职业划分 1:心理咨询师,2:心理治疗师,3:精神科医生。

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技术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咨询或干预,这种干预通常是低复杂度的干预,干预对象为正常群体,咨询的地点通常为心理咨询工作室,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心理咨询不属于医疗范畴,心理咨询师也不属于医学类职业。

心理治疗同样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技术,但需要心理治疗师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并且是且只能是在医疗机构对精神病患者以及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复杂度通常较高,属于医学范畴,对心理治疗师的学科背景有一定要求(但没有精神科医生要求那么严格),在医院中的岗位属于医学技术岗。

精神科医生首先是一名医生,然后才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叫法虽然不同,但毕竟精神科医生也好,心理医生也罢,英文反正都是Psychiatrist。他们对精神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他们一般会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治疗方法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治疗过程本身是统一的,有联系的。而心理治疗也只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治疗措施而已。心理治疗的执行者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精神科医生,而是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师最主要的区别则是是否有处方权。

一般情况下,精神科医生要求本科阶段(或研究生阶段为精神医学专硕)为临床医学(五年制),精神医学(五年制,医学学位),医学心理学(五年制,医学学位),临床心理学(五年制,医学学位)。而心理治疗师则一般要求有一定医学背景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背景一般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在医学院就读心理学,例如各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交大精总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师目前对专业背景要求并不严格。

精神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差不多就是前者会学临床医学的所有课程,在加上几门精神科的专科课程,例如精神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会学所有临床医学的课程加上大部分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课程设置相当多。目前我只知道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开设有医学心理学专业,河南大学的医学院和教科院联合开设有临床心理学专业。

总而言之,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来说不可以做心理医生,当然你本科学校特别好,并且拿到保研资格,去上海交大或者协和医学院的4+5 MD项目拿医学专业博士的话除外。

339 评论(12)

KingkonG19870210

肖水源:地震导致学生心理创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目睹同学、老师、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受伤和死亡;自己受到严重的躯体伤害,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残障;原来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情感支持;等待救援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灾后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困难,...帮中小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急性期——访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肖水源汶川大地震不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对所有幸存的受灾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打击。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肖水源建议,灾后两周是中小学生承受严重心理打击的急性期,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心理难关。 记者:为什么灾难在短时间内会对中小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肖水源:地震导致学生心理创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目睹同学、老师、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受伤和死亡;自己受到严重的躯体伤害,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残障;原来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情感支持;等待救援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灾后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困难,需要进行艰难的重新适应等。 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对灾难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无法理解灾难及其产生的巨大破坏,不知道将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因此,在灾后最短的时间里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关怀非常必要。 记者:在地震发生的两周内,受灾中小学生主要会面对哪些心理危机? 肖水源:一般在地震发生两周内,中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心理反应的一种或几种:恐惧,是一种对可怕后果的不确定感,学生担心未知的灾难还会落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么样,以及如何应对;麻木,灾难形成的强烈打击,使学生暂时地失去心理反应能力,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对周围环境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否认,在短期内部分学生不能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事情发生,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亲人、朋友的去世,不能接受自己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等方面的事实;悲伤和抑郁,因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亲近者的受伤、死亡而悲伤,产生无助感、无望感。少数学生还会在悲伤、抑郁、痛苦、内疚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厌倦生活,形成自杀意念。当然还有像“精神崩溃”、“幼稚化”等非常严重的心理危机。 记者:面对这些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做什么? 肖水源:对于一般的急性心理反应,基本的措施可以概括为6个字:保护、保证、倾听。保护是最基本的,安全的环境、及时的救治和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等都能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心理恐惧,使他们感受到关怀和爱护。保证是指任何接触受灾学生的人员,特别是父母和老师,明确地表达对他们的安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给他们指出将来的希望,使他们懂得自己不是孤立的,大家都与他们在一起。 倾听是指成年人,特别是父母、教师、志愿者等怀着积极、理解、同情的心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说出受灾的经历及灾难过程中的痛苦、损失、担忧和疑虑等。至于相对严重的急性心理反应,则应接受心理卫生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处理。 记者:急性期过后,还会有哪些心理问题会困扰部分中小学生?该怎样防范? 肖水源:随着灾难的过去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多数中小学生能够从沉重的心理打击中逐渐恢复,重新走上心理成长的道路。但是由于灾难影响的长期性,部分中小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反应性的抑郁症和精神病,其情绪、行为问题超出正常的程度和范围;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与遭受严重急性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情绪和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个性发展受损,成年后可能出现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理解、接受和遵守社会规范,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建议在灾难过去后,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受灾学生的父母、教师、志愿服务者提供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了解和解答孩子心理方面的疑惑;灾区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并对重点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强化帮助;专业工作者应深入灾区,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专业帮助。《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21日第2版

341 评论(15)

相关问答